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介绍一下中国的尾流自导鱼雷

首页

介绍一下中国的尾流自导鱼雷

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吗?如果还有更先进的,也介绍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23 11:24:03
      由于舰船航行中螺旋桨的扰动产生尾流,根据尾流中气泡、水压、水温的变化制导鱼雷的方式称为尾流制导。尾流制导是比较难于干扰的制导方式,目前只有俄罗斯和瑞典两国拥有这种技术。其缺点是只能从尾部攻击舰船,且目标丢失后再入较难。
    有消息称中国正在为一种鱼雷加装线导,以修正过大的直航段误差,所说的这种鱼雷很可能是“鱼-4”改进型。
      1986年中国开始重视尾流自导鱼雷。尾流自导较被动声导简单可靠。一些被动声自导鱼雷很可能修改为尾流自导鱼雷。90年代中国引进俄罗斯常规潜艇的同时,引进了一批TEST-71、TEST-96和 53-65型鱼雷,但是没有证实是否引进了相关生产技术。
       目前,中国海军现役装备6种仿制或自制鱼雷,以及数种从国外引进的鱼雷。 鱼一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大型反潜鱼雷,代号YU-1。该型鱼雷虽技术颇为陈旧,但目前仍是潜艇和鱼雷快艇的主要反舰装备之一。50年代后期,中国决定仿制苏制氧气热动力鱼雷,为此引进了蓝图和样品鱼雷。
      该型鱼雷欲用高压氧气,动力大,航程远,但安全性较差,易发生爆炸和沉雷事故,而且生产,使用,维修也很复杂。经过分析研究,又决定改为仿制苏制53型瓦斯热动力鱼雷。这种鱼雷虽然航程较短,但航速与氧气鱼雷相同,且使用简便,安全。当时,中国只有样品鱼雷而无蓝图,而且与苏联关系已经紧张,再引进蓝图已无可能,只好通过拆解手头鱼雷样品,进行逆向设计仿制。
      研制任务由舰船研究院705所负责,1971年定型。鱼一型直径533毫米,长7。8米,战斗部400千克,采用瓦斯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0千米,潜艇和水面舰艇均可配备。鱼一型鱼雷为一种自控直航鱼雷,虽然航速较高威力较大,但导引方式比较落后,因而不符合现代海战需要。
      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改良研制出声导系统,使其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次为鱼一型改良型。 鱼二型: 中国海军第一钟自制空投反舰鱼雷,代号YU-2。1954年,中国海军从苏联进口了固体燃料推进的短程空对舰鱼雷,用以配备海军航空兵轰炸机。
      1958年中国决定加以仿制,因进了全套蓝图,并聘请两位苏联专家。仿制任务最初由三机部123厂承担。1964年,专门生产鱼雷的374厂建成后,由705所为主再度仿制。1971年6月定型。鱼二仿制的样雷是苏制RAT-52型空舰鱼雷。该型鱼雷直径450毫米,使用固体燃料喷气推进,长约3米多,最高航速40 节,最大航程5千米,战斗部重200千克。
       但该型鱼雷在导引方式上也为自控直航式,没有导引能力。以后该型鱼雷是否曾加以改进不得而知。中国海军航空兵可空投鱼二型鱼雷的飞机为轰五型轰炸机和强五型强击机,前者可携带两枚,后者可携带一枚。关于鱼二型鱼雷的作战性能,可根据苏联对RAT-52的描述略知一二。
      1995年,苏联海军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8枚RAT-52可击沉一艘5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不过,要命中8枚鱼雷平均要29架轰五或58架强五投放58枚鱼雷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概率。这还是指已突破对方空防,能够对目标投下鱼雷的飞机。 如果没有改进的话,面对90年代的现代舰艇及防空能力,鱼二性的作战能力颇让人怀疑。
      所以,随着轰五的逐渐退役,鱼二型鱼雷也将完成历史使命。 鱼三型: 中国海军的第一种自制大型声导深水反潜鱼雷,代号YU-3。目前,该型鱼雷为汉级攻击潜艇的主战装备,夏级弹道导弹潜艇的自卫装备。6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开始研制核潜艇,决定研制一种深水反潜鱼雷作为匹配武器装备。
      在设计上,该型鱼雷采用电动推进系统和被动声导系统。在战术上,以能在深水攻击敌方潜艇,尤其是核潜艇作为基本作战要求。1964年冬,705研究所开始论证这种电动声导反潜鱼雷。1966年3月,国防科工委批准了研制方案,并命名为鱼三反潜鱼雷。在研制中,先后突破了高性能银锌电池,铝合金焊接鱼雷壳体,相位多波束导引装置等关键技术。
      1969年制出首具样雷,1984年研制成功。1988 年5月,汉级核潜艇在海南深水实验场成功地进行了鱼三鱼雷水下深海发射试验。该发射系统能捕获目标并自动跟踪,一次过靶失掉目标后,仍可再次搜索与再次攻击。80年代后期,705研究所又对鱼三型加以改良,1991年试验成功性能更优良的鱼三改良型,亦称为中华鲟二型反潜鱼雷。
      鱼三改的最大特点,推测是导引系统由单一被动声导改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攻击导引精度和稳定性有较大提高。 鱼四型: 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自制大型潜艇声导反舰鱼雷,代号YU-4。该型鱼雷为中国海军 柴电潜艇的主要反舰武器之一,为035型R级和037明级潜艇的主战装备,最新的039型宋级潜艇也配备有该型鱼雷。
      鱼四型是以苏制SAET-60型电动声导鱼雷为基础仿制改良而成。50年代后期,中国海军从苏联引进了样雷和图纸以便进行仿制。60年代初,中国决定集中力量首先研制鱼一型鱼雷,因此延迟了电动声导反舰鱼雷的研制。最初,负责导引系统研制的东风仪表厂和西北工业大学分别提出不同的方案。
      最后决定两个方案同时采用,前者为被动声导型,命名为鱼四甲型,代号YU-4A;后者为主被动联合声导型,命名为鱼四乙型,代号YU-4B。鱼雷总体设计制造和全雷总装协调,则由平阳机械厂承担。经过近10年的努力,鱼四甲型首先研制成功,航速比苏制同型鱼雷提高1/4,导引及引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有很大提高,1984年2月设计生产定型。
      鱼四乙型的研制有许多突破,采用了新型战雷头,排水装置,腹鳍尾等设计,特别用小型电力控深装置取代了原来的机械控深装置,大大改善了鱼雷的航行性能。该型鱼雷在1984 年2月设计定型。鱼四乙型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海军主被动联合声导反舰鱼雷的空白。
       鱼四型的作战性能到底如何,因无实战经验,很难加以判断,但根据研制时间及仿制的苏制鱼雷来看,其技术性能最好可能仅为70年代水准。这在导引系统上表现最为明显,目前反舰鱼雷以多采用线导和尾流导引技术,因为音响声导技术对水面目标的探测和追踪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鱼四型是否已经改进,增设了线导或尾流导引技术,目前还无法证明。不过从鱼五线导鱼雷的研制成功,以及从俄罗斯引进尾流导技术来看,尾流导引或线导技术可能会用于改良的鱼四型鱼雷。 鱼五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热动力声线联导反潜鱼雷,代号为YU-5。
      目前,该型鱼雷装备在 中国海军最新型039型柴电潜艇上。80年代中期,中国决定研制大型线导反潜鱼雷,作为039型新一代柴电潜艇的配套武器装备。在设计上,要求采用大功率,远航程的OTTO热动力系统,导引则是中途线导,末段主被动联合声导的混合模式。
       在研制过程中,据信运用了许多美国和日本的科技。1990年初中国宣布成功地测试了一种新式大型鱼雷,应是鱼五型的初步研制成功。鱼五型的研制成功,对于中国鱼雷武器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技术上,鱼五型是中国海军柴电潜艇装备的第一种反潜鱼雷。
      它的研制成功显示了中国鱼雷在热能源动力技术放面的突破,将会大幅度提高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过去,中国海军仅配备一种可供潜艇使用的反潜鱼雷,即鱼三型。但这种鱼三型鱼雷只能配备在夏级和汉级核潜艇上,柴电潜艇无法使用。因此,中国海军庞大的柴电潜艇部队,事实上只配备有反舰鱼雷而没有反潜鱼雷。
      也就是说,这些柴电潜艇只能进行反舰作战而不能进行反潜作战。由此看来,鱼五型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第一次具备了反潜作战能力。宋级的火控系统可同时指导5枚鱼-5攻击3个目标,明改的火控可同时指挥2枚鱼-5攻击1个目标。 #仿制MK46 中国海军仿制美制MK46型反舰鱼雷,其内部型号不详。
       目前,该型鱼雷已大量装备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和海军航空兵,并作为反潜导弹的弹头使用。自5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一直没有轻型反潜鱼雷。80年代时,中国耗资800万美元购买了一批MK46II型反潜鱼雷,这种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全重324千克,战斗部重44千克。
      它采用先进的OTTO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1千米。导引系统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极为灵敏可靠,既可在深水也可在浅水发挥作用,甚至能搜索出装消声瓦的潜艇。与其它轻型鱼雷相比,该型鱼雷具有速度高,航程远,威力大等特点,而且载具灵活,水面舰艇,飞机和直升机均可配备使用。
      MK46型鱼雷的仿制工作,对中国海军意义重大。其中最主要的是对OTTO热动力技术的掌握,并由此促进了鱼五型的研制。此外,也解决了中国海军发展反潜导弹的重大问题。不过,中国仿制的MK46属早期型号,到目前为止,MK46已发展出5种衍生型号,最新型的更演进成MK50。
      所以,中国海军所装备的MK46型鱼雷,在性能上与最先进的型号仍有一段差距。 #白头式鱼雷 80年代初,中国向意大利购买了40枚A-244S型白头式反潜鱼雷及发射系统。目前, 海军航空兵的直8和直9型直升机,所配备的反潜鱼雷主要是白头式鱼雷。
      白头式鱼雷为国际上先进的轻型反潜鱼雷之一,动力为铅酸电池,采用三频脉冲的主被动双重音响导引系统,并装有可程式预先设置搜索及运动模式的寻标器。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最高航速30节,最大航程6千米,战斗部重34千克。该型鱼雷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既可由水面舰艇发射,也可由飞机和直升机空投,亦可做反潜导弹的弹头。
       #K级潜艇的鱼雷 1993年,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4艘K级潜艇,同时也订购了为潜艇配套的俄制鱼雷。 这些俄制鱼雷,包括TEST-71,TEST-96和53-65三种型号。TEST-71型直径533毫米,长8。2米,战斗部重205千克,采用电池动力,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9千米,导引为中途线导加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
      潜艇与水面舰艇均可使用,任务为反潜作战。TEST-96型是TEST- 71型的改良型,性能更加先进,既可反潜也可反舰,导引除中途线导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外,还增加了尾流导引装置,可增强反舰作战能力。53-65型也是 533毫米口径,但推进系统也为热动力装置,长7。
      8米,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9千米。任务为反舰作战,导引采用尾流自动模式,潜艇或水面舰艇均可配备使用。该型鱼雷速度快,航程远,威力大,导引精确,还可配备核弹头,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反舰武器。以上三种俄制鱼雷,性能比中国海军装备的现役鱼雷优越。
      引进这些鱼雷后,籍由引进技术或通过仿制,将可以促进自己的鱼雷技术发展,尤其是热动力推进,尾导流等技术,对中国海军鱼雷武器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

    友***

    2006-01-23 11:24:03

其他答案

    2006-01-25 12:26:01
  •   由于舰船航行中螺旋桨的扰动产生尾流,根据尾流中气泡、水压、水温的变化制导鱼雷的方式称为尾流制导。尾流制导是比较难于干扰的制导方式,目前只有俄罗斯和瑞典两国拥有这种技术。其缺点是只能从尾部攻击舰船,且目标丢失后再入较难。
    有消息称中国正在为一种鱼雷加装线导,以修正过大的直航段误差,所说的这种鱼雷很可能是“鱼-4”改进型。
      1986年中国开始重视尾流自导鱼雷。尾流自导较被动声导简单可靠。一些被动声自导鱼雷很可能修改为尾流自导鱼雷。90年代中国引进俄罗斯常规潜艇的同时,引进了一批TEST-71、TEST-96和 53-65型鱼雷,但是没有证实是否引进了相关生产技术。
       目前,中国海军现役装备6种仿制或自制鱼雷,以及数种从国外引进的鱼雷。 鱼一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大型反潜鱼雷,代号YU-1。该型鱼雷虽技术颇为陈旧,但目前仍是潜艇和鱼雷快艇的主要反舰装备之一。50年代后期,中国决定仿制苏制氧气热动力鱼雷,为此引进了蓝图和样品鱼雷。
      该型鱼雷欲用高压氧气,动力大,航程远,但安全性较差,易发生爆炸和沉雷事故,而且生产,使用,维修也很复杂。经过分析研究,又决定改为仿制苏制53型瓦斯热动力鱼雷。这种鱼雷虽然航程较短,但航速与氧气鱼雷相同,且使用简便,安全。当时,中国只有样品鱼雷而无蓝图,而且与苏联关系已经紧张,再引进蓝图已无可能,只好通过拆解手头鱼雷样品,进行逆向设计仿制。
      研制任务由舰船研究院705所负责,1971年定型。鱼一型直径533毫米,长7。8米,战斗部400千克,采用瓦斯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0千米,潜艇和水面舰艇均可配备。鱼一型鱼雷为一种自控直航鱼雷,虽然航速较高威力较大,但导引方式比较落后,因而不符合现代海战需要。
      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改良研制出声导系统,使其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次为鱼一型改良型。 鱼二型: 中国海军第一钟自制空投反舰鱼雷,代号YU-2。1954年,中国海军从苏联进口了固体燃料推进的短程空对舰鱼雷,用以配备海军航空兵轰炸机。
      1958年中国决定加以仿制,因进了全套蓝图,并聘请两位苏联专家。仿制任务最初由三机部123厂承担。1964年,专门生产鱼雷的374厂建成后,由705所为主再度仿制。1971年6月定型。鱼二仿制的样雷是苏制RAT-52型空舰鱼雷。该型鱼雷直径450毫米,使用固体燃料喷气推进,长约3米多,最高航速40 节,最大航程5千米,战斗部重200千克。
       但该型鱼雷在导引方式上也为自控直航式,没有导引能力。以后该型鱼雷是否曾加以改进不得而知。中国海军航空兵可空投鱼二型鱼雷的飞机为轰五型轰炸机和强五型强击机,前者可携带两枚,后者可携带一枚。关于鱼二型鱼雷的作战性能,可根据苏联对RAT-52的描述略知一二。
      1995年,苏联海军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8枚RAT-52可击沉一艘5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不过,要命中8枚鱼雷平均要29架轰五或58架强五投放58枚鱼雷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概率。这还是指已突破对方空防,能够对目标投下鱼雷的飞机。 如果没有改进的话,面对90年代的现代舰艇及防空能力,鱼二性的作战能力颇让人怀疑。
      所以,随着轰五的逐渐退役,鱼二型鱼雷也将完成历史使命。 鱼三型: 中国海军的第一种自制大型声导深水反潜鱼雷,代号YU-3。目前,该型鱼雷为汉级攻击潜艇的主战装备,夏级弹道导弹潜艇的自卫装备。6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开始研制核潜艇,决定研制一种深水反潜鱼雷作为匹配武器装备。
      在设计上,该型鱼雷采用电动推进系统和被动声导系统。在战术上,以能在深水攻击敌方潜艇,尤其是核潜艇作为基本作战要求。1964年冬,705研究所开始论证这种电动声导反潜鱼雷。1966年3月,国防科工委批准了研制方案,并命名为鱼三反潜鱼雷。在研制中,先后突破了高性能银锌电池,铝合金焊接鱼雷壳体,相位多波束导引装置等关键技术。
      1969年制出首具样雷,1984年研制成功。1988 年5月,汉级核潜艇在海南深水实验场成功地进行了鱼三鱼雷水下深海发射试验。该发射系统能捕获目标并自动跟踪,一次过靶失掉目标后,仍可再次搜索与再次攻击。80年代后期,705研究所又对鱼三型加以改良,1991年试验成功性能更优良的鱼三改良型,亦称为中华鲟二型反潜鱼雷。
      鱼三改的最大特点,推测是导引系统由单一被动声导改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攻击导引精度和稳定性有较大提高。 鱼四型: 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自制大型潜艇声导反舰鱼雷,代号YU-4。该型鱼雷为中国海军 柴电潜艇的主要反舰武器之一,为035型R级和037明级潜艇的主战装备,最新的039型宋级潜艇也配备有该型鱼雷。
      鱼四型是以苏制SAET-60型电动声导鱼雷为基础仿制改良而成。50年代后期,中国海军从苏联引进了样雷和图纸以便进行仿制。60年代初,中国决定集中力量首先研制鱼一型鱼雷,因此延迟了电动声导反舰鱼雷的研制。最初,负责导引系统研制的东风仪表厂和西北工业大学分别提出不同的方案。
      最后决定两个方案同时采用,前者为被动声导型,命名为鱼四甲型,代号YU-4A;后者为主被动联合声导型,命名为鱼四乙型,代号YU-4B。鱼雷总体设计制造和全雷总装协调,则由平阳机械厂承担。经过近10年的努力,鱼四甲型首先研制成功,航速比苏制同型鱼雷提高1/4,导引及引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有很大提高,1984年2月设计生产定型。
      鱼四乙型的研制有许多突破,采用了新型战雷头,排水装置,腹鳍尾等设计,特别用小型电力控深装置取代了原来的机械控深装置,大大改善了鱼雷的航行性能。该型鱼雷在1984 年2月设计定型。鱼四乙型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海军主被动联合声导反舰鱼雷的空白。
       鱼四型的作战性能到底如何,因无实战经验,很难加以判断,但根据研制时间及仿制的苏制鱼雷来看,其技术性能最好可能仅为70年代水准。这在导引系统上表现最为明显,目前反舰鱼雷以多采用线导和尾流导引技术,因为音响声导技术对水面目标的探测和追踪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鱼四型是否已经改进,增设了线导或尾流导引技术,目前还无法证明。不过从鱼五线导鱼雷的研制成功,以及从俄罗斯引进尾流导技术来看,尾流导引或线导技术可能会用于改良的鱼四型鱼雷。 鱼五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热动力声线联导反潜鱼雷,代号为YU-5。
      目前,该型鱼雷装备在 中国海军最新型039型柴电潜艇上。80年代中期,中国决定研制大型线导反潜鱼雷,作为039型新一代柴电潜艇的配套武器装备。在设计上,要求采用大功率,远航程的OTTO热动力系统,导引则是中途线导,末段主被动联合声导的混合模式。
       在研制过程中,据信运用了许多美国和日本的科技。1990年初中国宣布成功地测试了一种新式大型鱼雷,应是鱼五型的初步研制成功。鱼五型的研制成功,对于中国鱼雷武器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技术上,鱼五型是中国海军柴电潜艇装备的第一种反潜鱼雷。
      它的研制成功显示了中国鱼雷在热能源动力技术放面的突破,将会大幅度提高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过去,中国海军仅配备一种可供潜艇使用的反潜鱼雷,即鱼三型。但这种鱼三型鱼雷只能配备在夏级和汉级核潜艇上,柴电潜艇无法使用。因此,中国海军庞大的柴电潜艇部队,事实上只配备有反舰鱼雷而没有反潜鱼雷。
      也就是说,这些柴电潜艇只能进行反舰作战而不能进行反潜作战。由此看来,鱼五型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第一次具备了反潜作战能力。宋级的火控系统可同时指导5枚鱼-5攻击3个目标,明改的火控可同时指挥2枚鱼-5攻击1个目标。 #仿制MK46 中国海军仿制美制MK46型反舰鱼雷,其内部型号不详。
       目前,该型鱼雷已大量装备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和海军航空兵,并作为反潜导弹的弹头使用。自5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一直没有轻型反潜鱼雷。80年代时,中国耗资800万美元购买了一批MK46II型反潜鱼雷,这种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全重324千克,战斗部重44千克。
      它采用先进的OTTO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1千米。导引系统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极为灵敏可靠,既可在深水也可在浅水发挥作用,甚至能搜索出装消声瓦的潜艇。与其它轻型鱼雷相比,该型鱼雷具有速度高,航程远,威力大等特点,而且载具灵活,水面舰艇,飞机和直升机均可配备使用。
      MK46型鱼雷的仿制工作,对中国海军意义重大。其中最主要的是对OTTO热动力技术的掌握,并由此促进了鱼五型的研制。此外,也解决了中国海军发展反潜导弹的重大问题。不过,中国仿制的MK46属早期型号,到目前为止,MK46已发展出5种衍生型号,最新型的更演进成MK50。
      所以,中国海军所装备的MK46型鱼雷,在性能上与最先进的型号仍有一段差距。 #白头式鱼雷 80年代初,中国向意大利购买了40枚A-244S型白头式反潜鱼雷及发射系统。目前, 海军航空兵的直8和直9型直升机,所配备的反潜鱼雷主要是白头式鱼雷。
      白头式鱼雷为国际上先进的轻型反潜鱼雷之一,动力为铅酸电池,采用三频脉冲的主被动双重音响导引系统,并装有可程式预先设置搜索及运动模式的寻标器。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最高航速30节,最大航程6千米,战斗部重34千克。该型鱼雷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既可由水面舰艇发射,也可由飞机和直升机空投,亦可做反潜导弹的弹头。
       #K级潜艇的鱼雷 1993年,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4艘K级潜艇,同时也订购了为潜艇配套的俄制鱼雷。 这些俄制鱼雷,包括TEST-71,TEST-96和53-65三种型号。TEST-71型直径533毫米,长8。2米,战斗部重205千克,采用电池动力,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9千米,导引为中途线导加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
      潜艇与水面舰艇均可使用,任务为反潜作战。TEST-96型是TEST- 71型的改良型,性能更加先进,既可反潜也可反舰,导引除中途线导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外,还增加了尾流导引装置,可增强反舰作战能力。53-65型也是 533毫米口径,但推进系统也为热动力装置,长7。
      8米,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9千米。任务为反舰作战,导引采用尾流自动模式,潜艇或水面舰艇均可配备使用。该型鱼雷速度快,航程远,威力大,导引精确,还可配备核弹头,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反舰武器。以上三种俄制鱼雷,性能比中国海军装备的现役鱼雷优越。
      引进这些鱼雷后,籍由引进技术或通过仿制,将可以促进自己的鱼雷技术发展,尤其是热动力推进,尾导流等技术,对中国海军鱼雷武器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

    坦***

    2006-01-25 12:26: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