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抑郁吃中成药能改善睡眠吗

如何才能改善睡眠问题

我的睡眠一直不好,第二天上班精神总是不太好,有什么好的方法改善睡眠吗?用药物,效果好吗?
1*** | 2005-12-02 16:07:09

好评回答

2005-12-02 16:14:37
知*** |2005-12-02 16:14:37 97 38 评论
对失眠者的十点建议

  以下建议,只能适用于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轻度失眠者。如因疾病导致严重失眠,或长期睡眠困扰而患失眠症者,需要找医生进行治疗。

   1.首先建立信心

  对生活中偶而遇到失眠经验,不必过份忧虑,相信自己的身体自然会调节适应。人的身心弹性甚大,本文中曾引述案例,连续200小时不睡者,仍能保持身心功能正常,一两夜失眠自不会造成任何困难。偶而失眠之后,如不担心失眠...

查看全部>>

对失眠者的十点建议

  以下建议,只能适用于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轻度失眠者。如因疾病导致严重失眠,或长期睡眠困扰而患失眠症者,需要找医生进行治疗。

   1.首先建立信心

  对生活中偶而遇到失眠经验,不必过份忧虑,相信自己的身体自然会调节适应。人的身心弹性甚大,本文中曾引述案例,连续200小时不睡者,仍能保持身心功能正常,一两夜失眠自不会造成任何困难。偶而失眠之后,如不担心失眠的痛苦,到困倦时自然就会睡眠。失眠之后愈担心会再失眠的事,到夜晚就愈难入睡。

   2.安排规律生活

  避免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生活起居规律化,养成定时入寝与定时起床的习惯,从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时钟。有时因必要而晚睡,早晨仍然按时起床;遇有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懒觉;睡眠不能贮储,睡多了无用。

   3.保持适度运动

  每天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藉以灵活身体各部器官。惟剧烈运动,睡眠前应尽是避免,有人想藉睡前剧烈运动,使身体疲倦而后易睡,是错误的。

   4.睡前放松心情

  睡前半小时内避免过份劳心或劳力的工作。即使明天要参加考试,也绝不带着思考中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5.设计安静卧房

  尽量使卧房隔离噪音,而且养成关灯睡觉的习惯。

   6.使睡床单纯化

  养成睡床只供睡眠用的习惯;不在床上看书,不在床上打电话,不在床上看电视。因为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时,常常破坏了自己定时睡眠的习惯。

   7.睡前饮食适度

  睡前如有需要,可适度进食;牛奶、面包、饼干之类食物,有助于睡眠。过饱对睡眠不利;而咖啡、可乐、茶等带有刺激性的饮料,尤不利于睡眠。

   8.饮酒不利睡眠

  不少人对酒产生误解,误认饮酒有助于睡眠。固然,酒后容易入睡,但因酒所诱导的睡眠不易持久。酒气一消,容易清醒,醒后就很难入睡。而且酗酒者容易导致更严重的窒息性失眠。

   9.忌服安眠药物

  失眠者切忌未经医师处方,即自行购用安眠药物。即使明天要大考,一夜失眠也不一定影响成绩。而安眠药虽能使人入睡,但第二天药后的副作用,反倒对人身心不利。

   10.失败后的作法

  如以上建议不能生效,建议你仍保持定时上床的习惯。如实在无法入睡,即起床做一些最不令人烦心的活动。此时不宜使身心过劳。如想用伏地挺身之类活动,企图使自己由疲惫而睡眠,效果将是适得其反。
0/300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2019-06-17 16:57:36
  • 一、不要太计较睡眠的量对睡眠量的要求是因人而异的,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也不一样,年龄愈小,睡眠量需要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会逐渐减少。一个人一天并非一定要睡上8个或7个小时,合理的睡眠量应以能解除疲劳,保持精神愉快,能很好地进行一天的工作与学习为标准。相反,如果对睡眠的量过分计较,常因少睡半小时而心神不定,对"睡个好觉"只能是有害无益。 
    二、注意饮食习惯。晚餐不要吃得太饱,或空腹睡觉,这二种情况...

    查看全部>>

    一、不要太计较睡眠的量对睡眠量的要求是因人而异的,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也不一样,年龄愈小,睡眠量需要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会逐渐减少。一个人一天并非一定要睡上8个或7个小时,合理的睡眠量应以能解除疲劳,保持精神愉快,能很好地进行一天的工作与学习为标准。相反,如果对睡眠的量过分计较,常因少睡半小时而心神不定,对"睡个好觉"只能是有害无益。 
    二、注意饮食习惯。晚餐不要吃得太饱,或空腹睡觉,这二种情况都会影响人的睡眠。临睡前吃点奶制品或喝一杯牛奶有助于睡眠。睡前忌饮大量含酒精的饮料包括啤酒及其它酒类,它们虽然能促使人入睡,但会影响睡眠质量;当酒精的安神功效过去后,你就会立刻醒过来。此外,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饮料及巧克力,因对人的大脑神经能产生兴奋作用,睡前最好不要饮用。 
    三、放松自己。睡前应避免从事刺激性的工作和娱乐,也不要从事过分紧张的脑力活动。做些能松驰身心的活动,如洗个热水澡,读些消遣性的书刊、报纸,看看轻松的电视节目,听听柔和抒情的轻音乐,对人尽快入睡无疑会大有好处。 
    四、让床只发挥睡眠的功能。不要让床成为你学习、工作的场所。躺在床上看书、看报,或谈些兴奋性的话题,会削弱床与睡眠的直接联系。一个良好的睡眠者,往往是"头一挨着枕头就能入睡",这是因为他长期以来只让床发挥单一睡眠功能的结果,以至于形成了条件反射。 
    五、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环境对睡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环境难以改变,但改变一下小环境还是大有作为的。睡眠区光线要暗,卧室应用厚的窗帘或百叶窗来隔绝室外的光线;如果室外的噪音大,睡觉时要注意关上门窗。此外,舒适、合理的床上用具,对提高睡眠的质量也大有好处。选用高度符合人体科学的枕头,软硬合适的床垫以及床单,被等不会产生不舒服的床上用品,就不会因种种不适则影响到睡眠。 
    六、采用合适的睡姿。人的心脏位置偏左,因此,健康的人睡眠最好不要采用左侧位;仰卧睡眠时,手也不要置于胸身,这样可以避免心脏压迫而做恶梦;侧位睡觉时要防止枕头压迫肋腺引起流涎。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睡眠的最好体位应该是右侧位或正平卧位,这样既不会压迫心脏,又利于四肢机体的放松休息。但对于病人来说。睡眠的最佳体则视病人的病情和疾病类型而定。心脏病人睡眠要取半坐半卧位,这样可以增加肺活量,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呼吸;肺部疾病和胸腔疾病患者应采取患侧侧位睡眠,这样可以减少因呼吸运动造成的胸痛,同时可使健侧的肺活量不受到侧卧位的影响。
    大*** | 2019-06-17 16:57:36 0 0 评论
    0/300
  • 2005-12-03 15:30:59
  • 睡眠专家谈失眠
    
    主讲: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精神科教授李舜伟
          撰文:本报记者魏兰新
    
    1失眠是病吗?
      失眠只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病。患有失眠的人,应该查明原因,对因治疗。
      失眠,是指持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睡眠不好。从医学的角度上说,失眠有可能是某种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具体形式有三种:
        (1)入睡困难指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通常,人...

    查看全部>>

    睡眠专家谈失眠
    
    主讲: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精神科教授李舜伟
          撰文:本报记者魏兰新
    
    1失眠是病吗?
      失眠只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病。患有失眠的人,应该查明原因,对因治疗。
      失眠,是指持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睡眠不好。从医学的角度上说,失眠有可能是某种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具体形式有三种:
        (1)入睡困难指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通常,人上床后20~30分钟即可睡着)。
      (2)凌晨早醒指睡着之后半夜突然醒来,随后不能再入睡。这种瞪着眼睛等天亮的状态是非常难受的。
      (3)睡眠时间缩短指夜间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以一般人平均睡眠时间8小时为标准)。
    
    2失眠对人有危害吗?
      睡眠对人的生命来说,如同粮食和水一样,属于必须满足的绝对需要。
      一个人不吃东西,可坚持3周之久;但如果让一个人不睡觉,只要3昼夜,这个人就会变得坐卧不安、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甚至出现错觉、幻觉,难以正常生活。
      比如二战期间,由于劳动力缺乏,英国某些军工厂决定延长工人工作时间,每周工作70小时。开始1~2周,产品数量稳步增长,但到第3周后他们发现随着产量的增加,废品率也随之上升,最后每小时生产的合格产品甚至低于残次品。这使他们不得不开始减少加班时间,直到每周工作54小时,产品的合格率才重新达到要求。
    
    3老年人的觉就应该少吗?
      尽管睡眠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但不同的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有的人每天只要睡3~4小时,就能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而有些人则非睡10~12小时才能不困,否则白天就会头晕脑涨,工作难以为继。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对睡眠时间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新生儿一天要睡14~16小时;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时间缩短到12小时,再加上1小时午睡;到青春期的孩子,睡眠时间进一步缩短为9~10小时,而且不再午睡。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平均为8小时,男女略有差异,男性需7~9小时,女性稍长一些,为9~10小时。人们总认为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少,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的确,老年人一般夜里的睡眠时间只有5~6小时,但如果你为他作一个24小时睡眠脑电图检查就会发现,老年人常在白天有浅睡。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正在读报、看电视、听音乐的老年人渐渐低下了头,闭上了眼睛,有时甚至还会轻轻地打起鼾,流出口水。这就是老年人的浅睡,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
    
    4为什么吃得不舒服也会失眠?
        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过度,食不消化,郁而化火,热扰心神”。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晚餐吃得过饱时难以入眠。许多中年人由于工作需要经常晚上出去应酬,宴会上觥筹交错,美味肴佳,结果顿顿饱餐而归,时间久了变成了失眠症。
      仔细分析一下饮食的成分,不难看出为什么饱餐会引起失眠。首先是饮料。应酬中难免饮咖啡、浓茶,这些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其次,一个人吃了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之后,胃肠道的工作量增加,本该休息的胃肠道不得不加班加点才能把多余的营养物质消化掉。消化不完全时,会产生过量的气体和食物残渣,引起腹胀和便意,也会影响睡眠。第三,食物中的调味品很多,如果盐吃得过多,会发生“一过性钠中毒”,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也会导致失眠。
    
    5喝酒有助睡眠还是导致失眠?
      无论白酒、果酒、黄酒,还是米酒、高粱酒、地瓜酒、葡萄酒,万变不离其宗,其中都含有酒精。
      酒精,化学名叫乙醇,由甜食或果料发酵而得,有特殊的香味。酒精进入人体后,很快便会被胃肠吸收入血,并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其中最重要的内脏是脑和肝。少量饮酒后,低剂量的酒精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所以,酒席中的饮酒者话会越来越多,不善辞令的主人会频频劝酒,拙于应答的客人也会每每应酬,大有彼此相见恨晚的感觉。在这之后,自然是睡不着的。所以,小剂量酒精会使人失眠。
      如果谈兴浓,酒意酣,接着喝下去,神经系统就会发生变化。小脑功能失控时,饮者说话不清楚,拿酒杯不稳,走路摇晃,医学上称其为共济失调。大脑功能异常时,喝酒者会变得脾气暴躁、易发火、好挑刺儿。酒后出事往往在这个时期,如驾车闯祸,因一言不合而斗殴,甚至毁物、伤人。
      再往下喝大脑就挺不住了,会进入抑制期。人会昏昏沉沉进入梦乡,严重者还会昏迷不醒,这是很危险的。可见饮酒对睡眠的影响不能“一言以蔽之”。不同的饮酒量,对睡眠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6什么叫做焦虑性失眠?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恐惧感。
      有焦虑情绪的人,往往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种种不利的负性猜测,结果造成紧张、不安和恐惧。正常人也有焦虑情绪,比如你约了一位朋友晚上7点看电影,如果到了6点50分还没见到这位朋友,你就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出现,可是只要朋友在7点之前出现,你的焦虑情绪就会立即消失。同样,考试之前学生都会焦虑,但只要拿到考卷,开始答题后,学生的焦虑情绪就会逐渐消失。这两个例子说明,正常人也可出现焦虑,但只要未来发生的事情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不好,焦虑就消失了。
      有焦虑情绪的病人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未发生的事情发愁、苦恼、烦躁。如果一件事情发生后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糟糕,他们的焦虑会马上转向另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上,所以整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紧张不安。焦虑情绪过度时,就会伴随一些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如手脚心多汗、心悸、心跳快、呼吸急促、肌肉收缩、颤抖等。在行为上也会有焦虑表现,如搓手顿足、唉声叹气、用手拔头发,严重时甚至用头撞墙、在地上打滚。
      焦虑病人都有睡眠障碍,焦虑性失眠以入睡困难最为突出,病人躺在床上后,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脑子里思考一些焦虑的事又解决不了,结果越想越睡不着。时间久了,病人对睡眠也恐惧起来,一到晚上就想“今晚睡不着怎么办”?结果越想越睡不着,如此恶性循环,直至引发焦虑性失眠。
    
    7为什么更年期睡眠不好?
        有的人更年期症状很轻,甚至没在意就过去了;有的人则症状很重,重到非住院治疗不可。但不管哪一种人,失眠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
      这是因为女性到了绝经期前后,卵巢功能会退化,雌激素和孕酮分泌减少。由于雌激素是妇女体内十分重要的激素,它的减少或停止分泌对妇女的影响很大,其中就包括对睡眠的影响,失眠最常见,严重的人可能整夜不眠。
      也许有人会问:男性有没有更年期?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雄激素水平下降后男性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只是男性不容易判断出现更年期的时间,症状也不那么突出,所以多半不被人注意罢了。
    
    8为什么洗热水澡有利于睡眠?
          睡眠实际上是一个放松的过程,这种放松包括肌肉放松、大脑放松……洗热水澡是放松的一种方法。
      不少科普读物都把睡前洗个热水澡作为提高睡眠质量的良方。从医学角度上说,此法确有一定道理。洗热水澡有盆浴和淋浴两种方法。如果家里有浴缸,入睡前可以在浴盆中泡上半小时左右,水温以38~40℃为宜,不要太热。闭上眼睛,静静地躺在水里。如果买一些松香放在布袋里泡在水中,效果会更好。淋浴也能达到类似效果,但不如盆浴。物理治疗专家认为,人泡在热水中,可以使周围血管扩张,全身大部分血液便会流入这些扩张的血管中,脑部和内脏器官中的血液也会相对减少,大脑就会感到疲倦,表现为呵欠连连、困倦,因而有利于睡眠。老年人泡澡的时间要相对短一些,水温可略高一些。
    
    9为什么有时换个地方睡不着觉?  
      在自己习惯的睡眠环境中,身体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都恰到好处,因而躺在床上很快就能入睡。如果睡眠环境变了,上面任何一种感觉改变,都会造成失眠。
      假日里找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地方放松一下,是现代都市人的时尚。可是有些人到了夜晚,尽管夜深人静,却睡意全无,躺上两三个小时,头脑反而会越来越清醒。
      其实说怪也不怪。因为居住环境对人的睡眠非常重要。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在家里,哪怕附近有条铁道,夜间频频驶过隆隆的火车,甚至鸣叫的汽笛声,都不会把你吵醒;可是当你睡在宾馆里,就是卫生间水管轻轻的滴水声,都会使你难以入眠,这是听觉上的不适应。触觉的不适应也很突出。在家里,床铺不论软硬,枕心不管海绵还是荞麦皮的,被子或薄或厚,都不会影响你入睡;可在宾馆里,尽管枕头十分柔软,床铺整洁平滑,毛毯细软轻柔,睡在床上却觉得不是太冷就是太热,不是太软就是太硬,不是太薄就是太厚,结果造成失眠。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年龄偏大、神经类型不稳定、平时比较容易兴奋的人。
    
    10为什么说,睡眠作息制度很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是指人一天的活动应随太阳的升起、降落而定。
      虽然古人并不了解人体内部的生理节律,但根据“天人合一”的想法得出这个规律已是很了不起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一天24小时内,人体某些器官白天功能强,夜间就休息了;另一些器官则是夜间活动,白天休息。正是人体器官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保证了人体各部分的需求,相互之间不会发生撞车,也不会产生空当。睡眠就是其中之一。
      医学研究表明,睡眠和光照有密切关系,光照又与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有关。褪黑素是由人大脑内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合成的,白天脑内把褪黑素前体贮存起来;晚上,这些前体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变成褪黑素,并迅速进入血液和脑脊液中,数量可达白天的10倍以上。褪黑素的主要功能是加速人的睡眠过程,使人很快入睡。
      如果我们坚持良好的睡眠作息制度,定时起床,定时休息,体内的生理性物质到时候就会自动调节,让人轻松入睡。相反,如果一个人长期打乱睡眠规律,经常开夜车,整夜搓麻、看电视、跳舞,就会破坏原有的睡眠规律。等你想按正常作息时间睡眠时,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习惯于夜间兴奋、活动的人身体内的生理性物质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化,想回到正常的睡眠节律,需要重新调整、适应,在这之前难免失眠。
    
    11为什么保持心理平衡对治疗失眠很重要?
      情绪变化和睡眠密切相关。睡前应做到:不过喜,不大惊,凡事适度。
      悲哀是失眠的根源。曾有一对感情深厚的夫妻,相濡以沫几十年。丈夫突然查出患了白血病,经治疗无效撒手人寰。其妻从此患了失眠症,每每半夜醒来泪湿枕巾,用了多种药物效果都不好。
      恐怖之事也可导致失眠。有位女青年不幸被人强暴,从此她一到晚上就心有余悸,关门上锁之后仍然担心有人闯入,以致入睡困难。即使睡着了也是噩梦频频,甚至半夜大叫而醒。
      喜本是好事,但处理不当,也可引起失眠。有位研究生努力学习,考过了托福和GRE,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了。为此他欣喜若狂,结果连续失眠一周,以致白天总是头脑昏昏沉沉的。
      凡此种种,足见心理平衡对睡眠的重要性。其实我国传统医学早就有“内伤七情”的论述:“喜怒哀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过度变化,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也都可以导致失眠。
    
    12睡前散步有利纠正失眠吗?
      睡眠的前提是全身放松,包括精神上、心理上和身体上的放松。
      的确,睡前从事一些有利于放松自己的活动,对睡眠是有利的。比如放弃需要冥思苦想的钻研,代之做一些轻松的事情,听一段轻音乐,看一会儿电视等,都可以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
      做一些轻微的运动,也有利于身体放松。比如晚餐后或入睡前到室外散散步、慢跑一会儿、遛遛狗、打打拳,这样可使肌肉因活动而血流通畅,流向大脑的血流就会相对减少,人便易于入睡。在散步时,精神也会得到放松,这也有助于睡眠。当然,睡前不能去跑百米,或参加激烈的比赛,那样反而会使大脑兴奋起来,难以入眠。
    
    13怎样治疗失眠?
      切记:药物是最后一步,而且只能短期用,不可经常服、长期服,否则难免会出现副作用。
      前面讲了,失眠只是一种症状,在它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其他疾病。所以,出现失眠症状后——
      首先,应该查找原因,并对因治疗。如控制血压,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等,只有去除病因后失眠才会好转。
      第二,调整好情绪。心情不好时是很难睡好的。
      第三,注意睡眠卫生。在很多情况下失眠都与不良睡眠习惯有关。
    具体包括:
        (1)每天准时起床,包括节假日。即使失眠了,也不要老躺在床上,该起床时就起床。
     (2)起床后稍稍做一些体育锻炼。
     (3)白天尽量不午睡。
     (4)晚餐不要吃得太饱。
     (5)黄昏后尽量不食用、饮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的食物、饮料和药物。
     (6)睡前不阅读带刺激性的书报、杂志,避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
     (7)睡前可以温水淋浴、盆浴或泡泡脚。
     (8)睡前做些放松活动,如按摩、推拿、气功、静坐等。
     (9)卧室环境要舒适,避免强光、噪声,温度以18~20℃为宜。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是的,可为什么老是常谈这些呢?那是因为这些重要,而且要想真正做到不容易,能够持之以恒地做到更不容易。
    
    14吃安眠药有什么窍门吗?
      治疗失眠,首当去除病因:身体有病的,治疗疾病;环境不佳的,改变环境;精神心理有矛盾的,解决精神心理问题。
      只有在失眠较为严重、拖的时间又比较长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吃安眠药。我在这里讲一下“理想的”安眠药应该什么样,大家可以参照选择。
      (1)能够很快催眠,服用后30分钟内一定可以入睡。
      (2)不引起睡眠节律改变。
      (3)没有宿醉作用,即第二天醒来后服药者无头昏脑涨、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样的感觉,相反应该自觉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都提高。
      (4)无呼吸抑制作用。
      (5)不引起药物依赖,即成瘾。
      (6)和其他药物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15失眠病人能长期用安眠药吗?
      一种安眠药,一般不应连服4周以上。4周后应当停用2周。如果需要再用,应换另外一种安眠药,以预防安眠药的成瘾或药物依赖。
      我曾诊治过不少长期失眠的病人,实际上许多是抑郁症,但病人嫌转诊到精神病院“名声不好听”而不肯去,结果就在门诊拿大量的安眠药,一吃就是几年、十几年,最终形成药物依赖,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戒毒”。还有些病人不愿承认自己有抑郁症,长期自己吃安眠药,最终因抑郁症状加重而自杀死亡。另外有些病人明明知道自己是抑郁症,但看到抗抑郁药说明书上写着不少副作用,就认为药物不好不如不吃,结果症状恶化自杀死亡。作为医生,面对这样的病人,我们痛心万分:能治的病偏不治,结果以悲惨的结局告终,真是太无谓了!
      最后我要再一次告诉读者:安眠药不是解决长期失眠的好办法;解决失眠的最好办法,就是查清病因,对症下药。
    
    1*** | 2005-12-03 15:30:59 100 42 评论
    0/300
  • 2005-12-02 16:35:34
  • 怎样睡个安稳觉
    
    通常,人们习惯地认为成人每天应该有8小时的睡眠,但实际个体差异相当大。有的人可能睡够4~6个小时就能满足生理需要,健康人群中大约有10%属于这种情况,15%的人睡眠超过8个小时甚至更多,总人口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为7.5个小时。
      有些人睡眠时间不长,但一觉醒来感到舒适满足,另一些人睡眠时间虽然不短,但不是多梦,就是易醒,睡了一夜总觉得没有睡醒,困倦异常。所以临床上在判断一...

    查看全部>>

    怎样睡个安稳觉
    
    通常,人们习惯地认为成人每天应该有8小时的睡眠,但实际个体差异相当大。有的人可能睡够4~6个小时就能满足生理需要,健康人群中大约有10%属于这种情况,15%的人睡眠超过8个小时甚至更多,总人口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为7.5个小时。
      有些人睡眠时间不长,但一觉醒来感到舒适满足,另一些人睡眠时间虽然不短,但不是多梦,就是易醒,睡了一夜总觉得没有睡醒,困倦异常。所以临床上在判断一个人睡眠的好坏时,应同时考虑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睡眠分期与节律
      睡眠共分5期,每晚8小时的睡眠中,每90分钟左右各个睡眠期循环一次。其中前四期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或称慢波睡眠(SWS),最后一期为快速眼动睡眠(REM)。
      SWS是从朦胧入睡开始,随后睡眠逐渐加深,一直到熟睡的整个过程。此期脑电呈慢波,眼球没有活动,故称非快速眼动睡眠。按睡眠时的脑电图模式,此期又分为4期。
      入睡期:是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转换期,人很容易醒来,约占睡眠总时间的10%。
      浅睡期:此期容易觉醒,入睡困难者,常自行惊醒,约占整个睡眠期的50%。
      中睡期:此期意识消失,不易觉醒,在每个睡眠周期约延续1小时左右。
      深睡期:此期睡眠深,觉醒相当困难,在每个睡眠周期中约持续30分钟,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SWS与REM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两种不同时相睡眠各出现一次为一个睡眠期。每个周期历时70~90分钟,入睡后必须先经过SWS阶段,才能进入REM。
    
      睡眠剥夺实验
      睡眠剥夺实验,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为失眠。了解睡眠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机能紊乱,有助于临床上认识睡眠不足的后果。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国外有一位生物学家,因为一向睡得比较少,所以他认为睡眠并非人体的生理需要,只是人的一种习惯。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让自己为研究对象,让几位助手严密地监视他,不让他睡觉,也不让他打盹。他想睡的时候就立即提醒他。实验进行了10个昼夜。这位生物学家坚持了240个小时不睡觉。在体验中,虽然没有发现身体出现什么疾病,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发生了显著变化。注意力变得很难集中,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实验结果有力地说明,如果一个人没有睡眠,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进一步的实验是选择性睡眠剥夺。观察者只要发现睡眠中的受试者出现眼动或脑电变化时,立即将其唤醒,就可以选择性地终止REM。剥夺REM在短期内并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受试者或许会出现轻微的焦虑不安、急躁、易激惹等表现,但当剥夺时间较长时,有出现幻觉和恐怖感的报道。
    
      怎样判断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在失眠者中,以入睡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睡眠表浅和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通常以上情况并存。
      失眠持续的时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仅仅几天的短暂失眠是一种正常现象,诊断不宜扩大化。以下是确诊失眠症的具体标准,供参考: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5.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失眠症与安眠药
      安眠药的使用是极为广泛和随便的,目前这种倾向有增加的趋势。
      对于应用安眠药引起药物性睡眠的脑电研究证明,药物睡眠不同于生理睡眠,其中突出的是REM的比例显著减少。安眠药引起的药物性睡眠表面上似乎满足了睡眠时间,实际上却使患者长期处于较大失眠时还严重的REM剥夺状态,而REM对人体来说是SWS所不能取代的。安眠药使用者的自我感觉也表明了这种情况,服药后虽然整夜入睡,但REM严重不足,因而早晨醒来仍然昏昏沉沉,好像没有睡够。对于通常的失眠症患者来说,安眠药虽有助于睡眠,但不应常规使用,使用期最好不要超过21~28天,并选择半衰期较短的药或间断给药(每周2~4次),以减轻白天的镇静作用。
      长期使用安眠药会使机体产生依赖性。药物依赖者一旦得不到引起药物依赖的药品,就会产生戒断症状,在安眠药物中以速可眠、眠尔通、安眠酮等产生的药物依赖性较为严重,尤其是安眠酮的滥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为此,临床医生和失眠者必须重新认识睡眠和失眠症,重新评价安眠药的作用,慎重使用安眠药。
    
      失眠症的心理与行为干预
      治疗失眠症首先应强调睡眠卫生,特别是一次性或短暂失眠可望通过这些措施得到解决,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准时上床和起床,白天不午睡(包括节假日)。
      2.睡在床上的时间不要超过睡眠障碍之前的时间。
      3.停止饮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物质,如咖啡、浓茶、酒精等。
      4.定时进食,晚餐不宜过饱。
      5.避免入睡前阅读带刺激性书刊。
      6.在入睡前做放松活动,如按摩、推拿、静坐等。
      7.卧室内环境要舒适,温度适宜,避免噪音、亮光。
      8.如卧床2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等想睡时再睡。
      9.早晨起床后要坚持体育锻炼。
      失眠症病人最突出的特点是极易对睡眠产生恐惧,当夜晚来临时费尽心机地思考如何尽快入睡,同时害怕失眠,造成内心冲突,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一种办法是顺其自然,采取能睡多少就睡多少的态度。
      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还包括放松疗法、生物反馈技术、认知-行为治疗等疗法,具体实施可在临床医生和心理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m*** | 2005-12-02 16:35:34 96 41 评论
    0/300
  • 2005-12-02 16:14:35
  • 睡前喝点牛奶,不要喝太多.....
    d*** | 2005-12-02 16:14:35 68 47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精神心理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