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该怎么安排考试时间和复习时间比较?

首页

该怎么安排考试时间和复习时间比较?

我现在是大一的学生,想考注册会计师,该怎么安排考试时间和复习时间比较好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7-30 08:17:15
  •   个人体会:会计和审计较有难度要多做题,经济法税法需要多看书,其他2科可以适度。另外你是跨专业的考生,最好报个面授班,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注会辅导班的,周六日上课。现场辅导效果较好,能向老师提问,同学间也可互相请教和交流先综述一下:《会计》、《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适合提前学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和《经济法》应该安排在考前三四个月的时候效果最好。
      1、《会计》是基础,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第一场硬仗。学习《会计》之前应该看看《税法》中所得税的内容,深刻把握好《税法》中收入确认、费用扣除的一些具体规定,重点注意对于费用的扣除问题,这个是和《会计》产生差异最多的地方,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预计负债支付、资产减值损失等等,《税法》强调一个纳税能力和谨慎的原则,所以对于会计估计、不确定的支付、分期收款事项等都会存在差异,在学习《会计》的时候重点理解和体会《税法》和《会计》的差异,对于理解会计中的涉税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处理等都有好处。
      这种比较的思路也可以运用在其他章节的学习中,前后章节相似内容的异同点,和资产类型的关系,和企业持有意图的关系等等,尽量多思考和总结,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历史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实际利率摊销法等计量方法的本质,应对具体资产的时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2、《审计》是关键,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最难一仗。学习《审计》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学习顺序应该是在《会计》之后,和《会计》一起通过的概率比较小,一般是要做好第二年通过的打算。在学习上更要注意思考和总结,因为审计很抽象,内容比较空洞,大部分人没有审计的经验,对于审计流程、考虑原则、具体实施等等都没有清醒的认识,导致学习好多遍都是云里雾里。
      没关系,首先学习《审计》就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教材看三四遍很正常,课件听三四遍也很正常,不过每次都要求有不同的收获。思考和总结是必要的,遇到审计程序和基本概念要结合老师的讲解,并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比如说为什么面向公众的审计和面向特定使用者的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要求不一样?根本原因就在于沟通问题,不管你怎么说公众都有理由相信你是骗子,所以一些嫌疑都要避免,因此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应该和被审计单位划清界限,有一点瓜葛还要证明是正当渠道;对于特定使用者就不一样了,大家可以坐下来吃饭喝酒,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只要原则问题不跑就什么都好,所以两者独立性很明显会有差异。
      类似这样的理解方法多的是,有人可能会说太浪费时间,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形成学习习惯以后就会轻松很多。3、《财务成本管理》是难点,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最后的大仗。《财务成本管理》需要会计和税法的基础,因此学习顺序应该在《会计》和《税法》之后,也适合同一年报考。
      学习《财务成本管理》除了大量计算和演练之外,也需要理解和思考。公式很多,同时相互联系的也很多,比如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公式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样的道理,同样是在一定无风险利率基础上增加一个风险溢价或者附加,这种认识有利于从根本上认识公式体现的意思。
      另外期权中比较复杂的布莱克公式模型也同样隐藏着很简单的道理:股票可能价格—执行价格现值,只要你掌握住这个实质,再去理解每个部分就很容易了,无非就是公式中计算现值的方法比较特殊。另外《财务成本管理》中比较复杂的价值评估、筹资、融资等章节内容,涉及的《会计》和《税法》内容更多,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对《会计》和《税法》内容的不熟悉,所以学习感觉到瓶颈的时候可以考虑补充一下相关的《会计》和《税法》知识,能够帮助你渡过难关。
      最后《财务成本管理》学习重要的是要多练习,其他科目来说练习时间占据总体学习时间40%,《财务成本管理》需要占据到60%左右,有的人把《财务成本管理》当数学来学习也是不无道理的,公式如何熟练运用?理解是前提,练习是重点,争取不管从理解还是运用都能收放自如,那么《财务成本管理》学习就到家了。
      4、《税法》、《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和《经济法》适合考前四个月左右开始学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可以早点学习,顺序在《财务成本管理》之后。三个科目难度不大,主要是作为难度搭配科目出现的,只有《经济法》比较超然独立,剩下科目都和其他科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与其说是难度搭配不如说是知识储备。
      上面是注会各个科目的特点,希望大家对各个科目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好报考科目,并且合理安排好学习顺序和学习计划。PS:注会内容很多,建议你看三遍就够了第一遍——认真踏实的看一遍书第二遍——先做题,做足够的题。从练习中发现不足,再翻回看书,针对的记忆与训练第三遍——注会内容冗杂,所以在靠前2周,宏观的翻阅并标记。
      尤其对于重点和难点,要防止遗忘。

    狗***

    2017-07-30 08:17: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