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玉兽面纹饰是什么朝代的玉器作品

首页

玉兽面纹饰是什么朝代的玉器作品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8-26 01:47:57
  •   “迄今约4700年—4000年良渚文化时期,玉琮兽面纹刻画得非常繁复和形象化,而在此之后玉琮图案装饰明显简化,取而代之的是陶器制作技艺的高峰。”难以想象,坐在记者面前,发出如此直率而缜密论述的是一位已经81岁的老人。他就是刚刚荣获第二届“余杭文化名人”称号的沈德祥。
      
      良渚玉色为“象牙白”,而非“鸡骨白”
      沈德祥在18年时间里独立承担着余杭文物工作。到退休时,移交的清单里文物数字有3000余件,此后他写出全省第一部县级文物志——《余杭文物志》初稿。伴随着一件件文物出土,沈德祥身上有数不清的故事。
      这些文物相当一部分是良渚玉器。沈老经考证说,良渚玉本来的色泽应该是“象牙白”,而非“鸡骨白”。造成现在“鸡骨白”是酸性土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省考古所对良渚遗址开展的多次发掘,大部分属于迫于犯罪分子盗挖而采取的抢救性发掘。
      走遍余杭山山水水,寻找遗落民间的宝贝
      为了搜寻文物,沈老徒步走遍了余杭山山水水。
      20年前,冬日的潘板小古城村,一位将近七旬的老太坐在自家门前,手里抱着一个圆底的炭火缸。这只“火缸”被路过的沈德祥“紧紧盯上了”,一番劝说后,老太不经意间就成了一个国家二级文物——商代圆底罐的捐献者。一位农民用大溪里捞起的一把矛在种油菜,他走上前去细细打量,于是一件产于春秋越国的珍贵文物得到了确认。
      在瓶窑废品收购站,沈德祥扒开一堆废铁,一件商代铜锛获得了“新生”。那时,40多岁的沈德祥肩挑背扛文物,搭上公交车,两手拼命地护着这些宝贝,把它们收归国库。这些画面都是他当年的寻常场景。
      退休时,他说“肚皮里有的,我和盘托出了”
      本报摄影记者谢伟洪年轻时曾多次造访过沈老在临平北大街的办公室。
      上世纪70年代末,沈老在文管所开辟了一个50余平方米的陈列室,10多个定制的橱柜里摆满了从石器时代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段的文物。每逢县里召开三级干部大会,他都在干部们下榻的招待所贴广告,吸引他们上门免费参观,借此扩大宣传效应,增强各界保护文物意识。
      1988年他退休时,在移交给继任者的清单里,他详细载明每件文物的出土地点、时间、上交人、编号等。沈老说:“肚皮里有的,我和盘托出了。”
      他希望:恢复安隐寺和修葺褚遂良墓
      有人问他:“您感觉五千年的历史长不长?”他感叹着回答:“相比亿万年的地质史,真是太短了。
      ”问起沈老对文物工作还有什么期望时,他说最希望能恢复安隐寺和修葺唐宰相褚遂良墓。
      沈老认为,安隐寺曾经是临平古镇最著名的景观,原“东湖十景”有“平安晚钟、许庄红叶、宝幢叠华”三景在安隐寺中。而且,目前安隐寺原址仍保存着安平泉和数十株古树名木。
      沈老建议,如果恢复安隐寺,还可建渡口凉亭,用青石板建百米“纤道”。至于褚遂良,他曾是唐代宰相,墓就在临平山现在的少体校内。再有,他还非常希望“玉琮王”能入驻良博新馆。

    高***

    2018-08-26 01:47: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