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神经内科

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是怎样的?

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是怎样的?
性*** | 2018-03-24 05:57:13

好评回答

2018-03-24 05:08:28
t*** |2018-03-24 05:08:28 76 24 评论
体感诱发电位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的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及有关的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辐射及皮质感觉区功能。(1)检测。1) 上肢SEP:记录电极分别置于头顶、第7颈椎棘突,电极为前额(FPz);方波脉冲电刺激双侧腕部正中神经及肘关节外侧肌皮神经走行部位;刺激强度5~15mA,叠加250次,扫描时程50ms。2) 下肢SEP:记录电极置于头顶(C...

查看全部>>

体感诱发电位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的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及有关的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辐射及皮质感觉区功能。(1)检测。1) 上肢SEP:记录电极分别置于头顶、第7颈椎棘突,电极为前额(FPz);方波脉冲电刺激双侧腕部正中神经及肘关节外侧肌皮神经走行部位;刺激强度5~15mA,叠加250次,扫描时程50ms。2) 下肢SEP:记录电极置于头顶(Cz),参考电极为FPz,方波脉冲电刺激双侧踝关节内侧胫神经走行部位。刺激强度15~25mA,叠加250次,扫描时程50ms。(2)临床应用。1) 病变定位:SEP完全消失提示完全性脊髓损伤,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反映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不同程度受损。上肢SEP检查N13存在提示刺激引起诱发电位传至脊髓水平;N20缺失提示脊髓以上的脑干及皮质、皮质下轴索功能受损。2) 多发性硬化:SEP可见皮质及皮质下各波消失或潜伏期延长,可发现亚临床病灶。临床确诊的MS出现SEP异常为68%~96%,临床可能的MS为58%~79%。3) 脊髓病变:SEP异常取决于脊髓后索受累和有深感觉障碍,特别在脊髓外伤、脱髓鞘及变性疾病,可见潜伏期延迟,重者波形消失。测定SEP节段有助于定位诊断和脊髓手术监测。4) 弥漫性脑病:去皮质综合征患者双侧SEP缺如;遗传性共济失调、橄榄桥小脑萎缩SEP波幅减低,波形离散;肌阵挛性癫痫SEP很奇特,肌阵挛时诱发电位值较正常大5~10倍;外伤性脑损伤SEP缺失提示预后不良。5)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病变导致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幅降低,Guillain-Barr6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潜伏期减慢,少数波幅减低。6) 昏迷及脑死亡: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对昏迷预后判断较BAEP更可靠,脑死亡时上肢SLSEP的N20~P25复合波消失,与昏迷明显不同。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