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有答谢中书书的课件

首页

谁有答谢中书书的课件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25 01:17:20
  •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
      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
      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班级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诵默写
    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五、佳句运用
    本文和《山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作业布置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3、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附相关资料】
    【注解】
    ①〔交辉〕辉映;〔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④〔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l***

    2018-10-25 01:17: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