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首页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合同存续期期间,由于双方发生争议,用人单位可以在拖欠工资社保的前提下,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吗?
请给出具体的法律依据!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2-04-17 22:12:10
      
    首先,要明确劳动者是否严重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咱们讨论问题要以此为前提。我认为,如果劳动者确实严重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则:
    1、用人单位没有履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缴纳社保的职责,不能成为劳动者严重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法定理由,换句话说,在用人单位没有履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缴纳社保的前提下,劳动者仍然不能严重违反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的规章制度。
       2、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履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缴纳社保的义务,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主管机构投诉,也可以提起仲裁主张自己的权利直至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和赔偿金。即便劳动者本人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他也仍然有这个权利。 3、如果劳动者确实严重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仍然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解除与劳动者的合同,哪怕用人单位也有违法违约之处。
       4、如果说己方有过错就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将会导致双方都无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无法要求用人单位补发工资,用人单位任由劳动者严重违法劳动纪律而不能解除与之的劳动合同。

    非***

    2012-04-17 22:12:10

其他答案

    2012-04-22 13:19:41
  • 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2***

    2012-04-22 13:19:41

  • 2012-04-19 15:43:11
  • 用人单位可以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单方面解除合同。但同时,劳动者也可以申请仲裁维护自己应得的工资和社保权利。

    总***

    2012-04-19 15:43:11

  • 2012-04-18 21:38:45
  • 此政治题答案:
    1、在我国,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力、维护权利,还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

    2012-04-18 21:38:45

  • 2012-04-17 16:52:36
  •   我国《劳动法》第25条和《劳动合同法》第39条均将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为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单位规章制度法律效力的确定 
        《劳动合同法》出台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4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该规定确立了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所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制定要通过民主程序;第二、内容须具合法性;第三、要向劳动者公示。《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该法第80条还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所谓的民主程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第一步是讨论程序,即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第二步是协商确定程序,即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确定。究竟什么是“平等协商确定”,意见不一时如何确定?最终是由劳资双方共同决定,还是由资方单方决定?《劳动合同法》似乎对这些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实践中该规定的操作性也因此受到了质疑。本律师认为,最终应由用人单位确定,否则,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无从谈起。这种程序,可以说是“先民主,后集中”。 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就是指其内容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相抵触的部分无效。
      《劳动法》第4条、《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要“依法”制定,《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指出,《劳动法》第4条规定的“依法”是指依据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保证其内容合法的基础。
      用人单位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和劳动法律立法的基本精神,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要让劳动者遵守执行,就应当让劳动者知悉。对于如何公示、告知,《劳动合同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通过在单位公告栏、员工工作区间、办公场所张贴告示,或作为劳动合同附件,或组织学习、培训、考试、制作员工手册方式履行公示、告知的义务。
      很多管理相对完善的用人单位,还要求员工签字确认,以避免日后劳动争议举证责任问题。 实践中,除了部分国有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规章制度,真正符合《劳动合同法》关于规章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的,并不多见。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制定时缺少民主程序,存在一定瑕疵的规章制度,该如何认定其效力?笔者注意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制定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20条规定:“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制定的规章制度,虽未经过《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2款规定的民主程序,但内容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制定、修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未经过《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2款规定的民主程序的,原则上不能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但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内容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不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情形,并已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劳动者没有异议的,可以作为劳动仲裁和人民法院裁判的依据。
      ” 笔者认为,该规定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时间为界,分别确定缺少民主程序的规章制度效力,遵循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我国企业用工的的客观现状,以“不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情形”以及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后“劳动者没有异议”为条件,填补该规章制度制定时缺少的民主程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在我国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可作为各地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案件的参考依据。
       劳动者“严重违规”行为的确定 对于劳动者有无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可依客观事实和证据作出认定。而确定其违规行为是否已达到“严重”程度,是一般违规行为还是严重违规行为,一般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限度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依此限度所规定的具体界限为准。
       。

    小***

    2012-04-17 16:52: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上网帮助 相关知识

  • 电脑网络技术
  • 电脑网络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