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医院

谁对直肠息肉有了解

体检时发现的,医生建议去医院仔细检查一下,最好割掉。

哪位对此有研究或得过这种病,治疗起来麻烦吗?

望告知,谢谢。
1*** | 2004-10-28 15:16:33

好评回答

2004-10-28 15:20:38
1*** |2004-10-28 15:20:38 109 40 评论
直肠息肉

    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最多见的是鼻息肉,象是光溜溜的小蘑菇那样的赘生物。这在直肠内也往往会有。3、4岁的孩子较多见,新生儿则没有。
    母亲最初所发现的,是大便后有出血现象。新鲜的血液,盖在粪便上,或者从肛门处往下滴。孩子不感一到疼痛,也无任何症状,但每次排便都出血。息肉增大后排便时可看到象虫子般的紫色肉块。
    通常,由于出血而不安,去医院用直肠镜检查,便会查清...

查看全部>>

直肠息肉

    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最多见的是鼻息肉,象是光溜溜的小蘑菇那样的赘生物。这在直肠内也往往会有。3、4岁的孩子较多见,新生儿则没有。
    母亲最初所发现的,是大便后有出血现象。新鲜的血液,盖在粪便上,或者从肛门处往下滴。孩子不感一到疼痛,也无任何症状,但每次排便都出血。息肉增大后排便时可看到象虫子般的紫色肉块。
    通常,由于出血而不安,去医院用直肠镜检查,便会查清楚。
    连续出血会导致贫血,息肉的连续生长,有时会引起肠套迭。
    小时候有息肉,长大后会完全脱落,痊愈。因此,如出血量不大,不一定非切除不可。
    手术可从肛门外摘除,但深处有好几个息肉时,需要开腹摘除。
    作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多数腺状息肉发生在直肠的一侧。这种现象多发生在10岁上下的孩子,出血比痢疾严重,癌变也较多,必须把病变部位的直肠全部切掉。这需要做优势遗传。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04-11-03 02:00:44
  • 没太大问题,我有过,拌随着很严重的痔疮,大便后,痔疮在肛门周围肿得象个火山口,息肉象一个小棒槌挤在中间,那种难受劲就甭提了,到医院做个小手术,打一点麻药,“喀嚓”以下,就没事了,不用担心,在意点的做个化验,得到个心理安慰。
    王*** | 2004-11-03 02:00:44 87 46 评论
    0/300
  • 2004-10-28 15:38:27
  • 直肠息肉
    
        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最多见的是鼻息肉,象是光溜溜的小蘑菇那样的赘生物。这在直肠内也往往会有。3、4岁的孩子较多见,新生儿则没有。
        母亲最初所发现的,是大便后有出血现象。新鲜的血液,盖在粪便上,或者从肛门处往下滴。孩子不感一到疼痛,也无任何症状,但每次排便都出血。息肉增大后排便时可看到象虫子般的紫色肉块。
        通常,由于出血而不安,去医院用直肠镜检查,便会查清楚。
     ...

    查看全部>>

    直肠息肉
    
        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最多见的是鼻息肉,象是光溜溜的小蘑菇那样的赘生物。这在直肠内也往往会有。3、4岁的孩子较多见,新生儿则没有。
        母亲最初所发现的,是大便后有出血现象。新鲜的血液,盖在粪便上,或者从肛门处往下滴。孩子不感一到疼痛,也无任何症状,但每次排便都出血。息肉增大后排便时可看到象虫子般的紫色肉块。
        通常,由于出血而不安,去医院用直肠镜检查,便会查清楚。
        连续出血会导致贫血,息肉的连续生长,有时会引起肠套迭。
        小时候有息肉,长大后会完全脱落,痊愈。因此,如出血量不大,不一定非切除不可。
        手术可从肛门外摘除,但深处有好几个息肉时,需要开腹摘除。
        作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多数腺状息肉发生在直肠的一侧。这种现象多发生在10岁上下的孩子,出血比痢疾严重,癌变也较多,必须把病变部位的直肠全部切掉。这需要做优势遗传。
    
    摘除直肠息肉可预防直肠癌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著名肿瘤学专家郑树教授领导下,历时24年潜心研究证实,摘除直肠息肉,可阻断直肠癌的自然史,使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0%和50%。
    
    浙江大肿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海宁市医学科研人员于1977年至1980年期间,在海宁市两次对30岁以上的26万余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15厘米肠镜筛检,共检出4077人有直肠息肉或腺瘤。该所研究人员对上述4077人施行息肉摘除术,并对息肉摘除者做定期肠镜随访。
    
    经过20余年的肠镜随访,海宁市接受筛检人群的20年累计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降低为68.6%与82.4%。据科研人中分析说,海宁市受检的人群20年内的直肠癌实际发病人数为501例,比按数字模型预测直肠癌发病减少了229例。在此之前,海宁市每年直肠癌一般会有40—50例。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直肠癌约占大肠癌的2/3。大多数大肠癌从肠腺瘤发展而来,大约需要10—15年时间。因此,早检查、早摘除息肉对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结直肠息肉与MYH基因突变有关
     
    
    
    (2003-03-07 08:59:05)
     
    发表在今年2月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1/3的结直肠多发性息肉患者(息肉数目介于15至100个)都伴有碱基剪切修复基因MYH的双等位基因突变,而且,7.5%的无APC基因突变的典型息肉病患者也有MYH双基因突变,后者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
    
    
    英国伦敦肿瘤研究所的Ian P. M. Tomlinson博士及其同事选取15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数目介于3到100个)和2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肿瘤数目大于15个),筛查体细胞MYH突变。
    
    
    结果发现,6例患有多发性腺瘤,最少数目为18个,平均55个,腺瘤大多为小的轻度发育异常的管状腺瘤。MYH单基因突变患者平均息肉数目为4个,双基因突变患者平均息肉数目为7个,而且后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增高,P=0.05。
    
    
    研究人员又选取107例典型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患者(息肉数目>100)的先征者进行筛查,其中8例有双等位基因的MYH基因的变体,无一人息肉数目〉1000。在双MYH基因突变患者的亲戚中,筛查结果与隐性遗传模式相符。
    
    
    Tomlinson博士建议对于息肉数目>15、伴有MYH基因突变和隐性遗传家族史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基因检测,MYH双基因突变患者的兄弟姐妹也应该进行基因检测。
    
    
    苏黎世大学的Giancarlo Marra和Josef Jiricny博士在相关评论中指出,MYH双基因突变患者可能不必行全结肠切除术,内镜检查、相对保守的手术随之以定期内镜随访,是预防癌症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直肠息肉  
     2003-8-20 14:36:39 
     
    
    概述: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发生,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受到重视。
    
    临床表现:
    
    1.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2.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3.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4.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5.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诊断依据:
    
    1.血便或排便时有息肉脱出肛外。
    
    2.直肠指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治疗原则:
    
    1.电灼法:在肠镜直视下电灼切除息肉。 
    
    2.套扎法:用套扎器将胶圈套住息肉蒂根部。 
    
    3.切除法:蒂粗或基底宽之息肉可在鞍麻下手术切除。
    
    用药原则:
    
    1.单个或小息肉病例以抗生素、灭滴灵和其他辅助药物为主;
    
    2.多发息肉或临床症状重病例,用药除用抗生素外,尚应加强支持对症治疗。
    
    辅助检查:
    
    1.对单发直肠息肉,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多发性息肉,或疑有恶变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疗效评价:
    
    治愈:息肉切除后,症状消失,排便正常。
    
    专家提示:
    
    儿童型直肠息肉主要发生于5-10岁儿童,多数小于1cm,单个,带蒂,会自行脱落,因炎症和腺体阻塞潴留所致,临床上除便血外并无其他大碍。成人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多,具癌变趋向,因而一经诊断,宜早行手术切除。
      
    
    
     
    
    1*** | 2004-10-28 15:38:27 110 45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医院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