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初入股市应注意一些什么?

首页

初入股市应注意一些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10-13 17:27:28
      【南风金融网】刚炒股 应该看哪些书,能否推荐一些好书
    投资读书进阶    
    (1)    
    作为一个没有做过股票的朋友,如果现在开始准备做股票了    
    我觉得第一步要知道做股票的游戏规则,就是怎么玩    
    记得《专业投机原理》的开篇讲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赌博例”    
    乔是扑克好手,但他却在一次和农民玩的扑克赌局中输的身无分文    
    不是农民的技巧有多高,一切只因为乔不了解当地扑克的游戏规则    
    那么,做股票也是同样的道理    
    你首先要充分了解整个股票的操作流程和交易规则    
    越详细越具体越好    
    例如,怎么买入怎么卖出怎么参与配股,st和非st有什么区别,代星号的st又代表什么意思,具体的成交顺序,交易时间,买入最小单位是1手,卖出可以零碎,1手表示多少股,怎么参与新股配售,各项交易费用,交易者的权利,证券公司对你应尽的义务。
      。。。。。。 还有很多很多的必备知识,我不再一一举例 反正个人认为 最好能做到象营业部大厅里的咨询小姐那样的了解程度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股票交易知识的资料可以问问自己开户的营业部有没有 也可以到网上搜索查找一下 新华书店应该也有这样子的书 不过可能不容易找到 印象里,《炒股就这么几招》的前面几册曾有比较详细的介绍,适合新股民看看 呵呵,其实有些老股民也应该补补课 (二) 在掌握了基本的交易知识以后,下面就可以开始交易技能的学习 第一本书很重要 因为到此为止,你或许还是一张白纸 白纸上落的第一笔,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以后发展的方向 我考虑了许久 决定推荐《股市操练大全》 这一推荐可能会引起争议 因为多数读过书的交易老手都不建议看国内的书 甚至把国内书定为糟粕 但我不这么认为 国内书总体格局小,却也不乏好书 在入门书上一下子就去读国外书容易发生断层 《股市操练大全》共有5册,外加一本习题集 这套书非常本土化,使人产生很强的亲切感 尤其是新颖的写作模式让人有不忍释卷的冲动 我不打算用自己的语言来多介绍这套书 想偷个懒,贴这套书的目录和简介 《股市操练大全》作者自述: 参与股市的人都知道,股市如战场,输赢全在一瞬间。
      为了把握股市胜机,很多人忙着听股评,参加股市沙龙,钻研股票操作书,可谓乐此不疲。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一场股市风暴来临,大多数人仍然免不了被套的结局。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我们以为,其真正的原因是股民在学习股票操作技巧时缺少了“强化训练”这一环节。
       从现代教学理论来说,人们要掌握一门知识和技巧,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譬如,要掌握开车技术,就先要在练车场接受一套严格的驾驶技术的训练,只有在练车场过关后,才能正式到马路上开车;又如,学生参加高考,事先都要有针对性复习,做大量练习题,并进行反复多次的模拟考试训练,高考才能取得好成绩。
      但是,奇怪的是,这种在现代教育中屡试不爽的强化训练,一到股市就被人遗忘了,丢弃在一边。谓子不信,请看:有的人买卖股票只凭自己的感觉,有的人买卖股票完全依赖于股评,有的人买卖股票跟着市场消息转,等等。这里面不要说什么强化训练,恐怕连基本的操作原则都没有。
      虽然也有人买卖股票时,阅读了不少股票操作技巧方面的书,但那也只是理论上的学习,自己并没有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因此,也就谈不上接受了股市操作的强化训练。于是乎,作为现代教育中最重要的强化训练,在股市中完全没有了踪影。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人买卖股票时失去了方向,陷入了屡买屡套,屡战屡败的怪圈。
      可见,缺少股市操作强化训练,对投资者,尤其是对广大中小散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 股市操作强化训练的重要性这里不再多说了。但是如何开展股市操作强化训练呢?首先要有这方面的参考书籍,否则一切就无从谈起。而迄今为止,图书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的书出现。
      别看现在的股票书如汗牛充栋,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如你要想找一本用于股市操练的书,踏破铁鞋无觅处。有鉴于此,我们在上海三联书店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有关专家和股市操盘手按照现代教育强化训练的理论,并根据沪深股市实际情况,设计编写了中国股市第一本强化训练习题集。
      该习题集采用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反复比较,集中做题”的方式,对股民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帮助投资者真正掌握股市操作技巧,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目的。我们在设计这本股市操作强化训练习题集时,注意到很多投资者是新入市不久的股民,他们对股市操作技巧知之甚少。
      因此本书编写的格调又有别于类似学生复习迎考习题集那种编写方式,在指导读者做习题的同时,兼顾了股市操作知识的介绍,并把它系统化、条理化。读者如果把书中习题与参考答案连起来阅读,它就成了一本浅近易懂,专事介绍股市操作技巧的科普读物。所以,本书实际上是一本兼有股市知识、技巧学习和股市操作强化训练两方面用途的实用性操盘工具书。
       作为用于强化训练类的书,最大特点是:案例多、习题多。本书也不例外。本书的图形就有600多幅,它几乎把沪深股市10年来有代表性的K线走势和技术图形都选了进去;习题100多个,概念题、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问答题,应有尽有。另外,每幅图例都有专家、名人的精辟分析,每道题都有值得投资者一读的参考答案,内容十分丰富。
      为了发挥本书的效用、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不能只看不练,而要多做练习。因为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发现问题,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只有通过练习,才会驾轻就熟,把股市操作技巧用好用活。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反复比较,反复运用,唯此才能达到股市操作强化训练的预期目的。
      这点必须引起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本书在选用沪深K线图走势时,将个股的名称、价位作了删除(只有极少数图案中的个股名称、价位,因书中内容需要作了保留),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投资者对某些股票的偏爱和价位上的错觉,造成对K线技术图形上的买卖信号作出错误判断,而所作的一种特殊处理。
      读者对此不要有什么误解。从K线、技术图形操作理论上来说,任何股票都有强弱转化的时候,这里面股质本身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在技术上找到买卖它们的理由和依据。当K线和技术图形走势告诉我们可以买的时候,无论是绩优股、绩差股,无论高价股、低价股,都要敢于买。
      反之,则要敢于卖。沪深股市上就有不少投资者因为对绩优股的偏爱,当它们股价高高在上时,仍然不断追涨,对K线、技术图形发出的见顶信号置之不理,结果被深套,损失惨重。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们认为删除图形上的个股名称、价位,对促使投资者养成按图形信号操作的习惯有很大的好处。
       本书每一章结束都安排了两套测验题,这些测验题既是对读者掌握K线或技术图形操作技巧熟练程度的检测,也是对本书内容的一个总结。因此,读者必须认真待之。测验题每一小栏都有得分多少说明,并附有参考答案。读者做完测验题后可自行打分。其评分标准和一般考试评分标准相同。
      60分为及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如第一次测验成绩较差者,说明你对股市操盘技巧还没掌握,参于股市操作的风险就较大。此时,最佳的办法是暂停股市买卖活动,重新学习,反复练习,待第二次测验成绩提高后再积极参于股市运作,这样投资收益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炒股就是一种修炼,练心,练性,练做人。你用好的心态看他,他便是好的。你用不好的心态 看他,他便是不好的。炒的就是心态。 这样的回答你满意吗?我希望真诚的为大家服务,尽自己所能,为别人付出的同时,快乐着自 己!!! 来源;南风金融网。
      

    1***

    2010-10-13 17:27:28

其他答案

    2010-10-12 12:13:58
  • 初入股市,要明白股票的基本操作,和相前的股票常识!建议多学习,后操作!

    高***

    2010-10-12 12:13: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股票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