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日全食能用数码相机拍下来吗

首页

日全食能用数码相机拍下来吗

几百年难遇的日全食,我们遇到了,机会难得,一般家庭只有数码相机,请教高手日全食时能用数码相机拍下来吗?如何拍?我有一佳能85相机,家住苏州市.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7-09 21:00:03
      要看看具体你拍哪个过程。
    如果是拍偏食的过程,我去年就没拍下来。如果不用胶片挡着镜头,拍出来的是一个光团,根本看不出来太阳缺了一块。如果用胶片挡着,连太阳都找不到了。
    最好的办好,还是拿单反相机连接望远镜,去年和我同行的拿单反相机+天文望远镜的,无论是偏食过程和全食过程,都拍下来了。
       至于全食过程,不加胶片是可以拍下来的,但是由于普通的相机的焦距不够,太阳在照片上是非常小的。效果也不好。 如果你只有普通的傻瓜机。我建议你不要拍太阳了,拍周围的环境算了。因为拍太阳的人很多,而且你的设备又比不上别人(我说的是如果你只有傻瓜机)。
      按照我去年的经验,拍环境的意义也很大,特别是黑影扫过地面的那段时间。由于你看日全食地点和别人不同,所以你拍出来的环境肯定和别人不同,这样就有价值了。 另外。我去年还有一个感觉:日全食用肉眼看和用心去感受全食时周围环境的变化,意义远比拍摄太阳大。
      去年那些和我同行的专心支拍摄太阳的回来后都觉得遗憾:没有用心去体会周围的环境。 希望能对你有用!。

    b***

    2009-07-09 21:00:03

其他答案

    2009-07-15 11:29:17
  • 滤镜要用巴德膜就行了,2块钱一张,
    详情请查看参考资料

    1***

    2009-07-15 11:29:17

  • 2009-07-14 07:41:53
  •   佳能 IXUS 85 相机,1000万像素,3光4数变焦,可以用于日食拍摄。
    普通数码相机拍摄日食的准备工作 
    今年7月22日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日全食,没有专业设备的朋友们可以用普通数码相机留住这难得的纪念。为了把照片拍的更好,充分的准备是不可或缺的。
       我用的相机是柯达7430,这是一款比较老的相机,400万像素,焦长34-102毫米,3光4数变焦,没有手动功能。 1,镜头滤光镜 ①滤光镜必不可少 有朋友说,具有手动功能的相机可以用低感光度、小光圈、高速度来控制曝光量而不用滤镜。
      我认为此法不可取,太阳光能量很大,即使不拍照,镜头直接对着太阳也是容易损坏相机的!必须用滤镜挡去绝大部分阳光以确保安全。 ②镜头滤镜的材质 有塑料和玻璃两种,塑料片过去用感光的底片现在已很难找到,我用的是医用X光片,挑选片基无色的那种。
       玻璃材质的容易搞到的是电焊滤光片。在五金机电配件商店有售。我在沈阳购买的电焊滤光片价格是1元钱一片(零售价),供参考。 玻璃材质的滤镜优点是透过的太阳光基本上仍是平行光线,因而拍出的太阳清晰度高。缺点是电焊片是墨绿色而不是黑色,拍出的照片偏绿,有较大的色差。
       塑料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漫射而使照片清晰度降低。优点是色差小。 ③镜头滤镜的透光度 我这里能买到的电焊片是7号(最淡)至12号(最深) 有朋友说用最淡色的电焊就可以了,而我试验发现用最深色的都不够! 显然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选定滤镜的透光度。
       把试拍的照片用potoshop打开,看它们的“直方图”。 图1是用“8+8”滤片拍的太阳,图2是其直方图, 图3是用“12”滤片拍的太阳,图4是其直方图, 图5是用“4X”滤片拍的太阳,图6是其直方图, 图7是用“3X”滤片拍的太阳,图8是其直方图‘ 上述的“8+8”滤片是指2片8号电焊片重叠使用; “12”滤片是指一片12号电焊片; “4X”滤片是指4张X片重叠使用。
      第一张是全曝光的纯黑色,第2张深灰色,第3张浅灰色,第4张是未曝光片; “3X”滤片是上述“4X”去掉第4张是未曝光片。 直方图左边密集的部分是天空;右边的一些竖线是太阳的亮度。 图2、图6中代表太阳的亮度线没有紧贴直方图右边线,是比较“正常”的曝光。
       图4、图8中代表太阳的竖线紧贴在直方图右边线,实际是超出了直方图范围,表示曝光过度了。 然而从照片看,曝光“正常”的看起来有点像月亮,缺乏太阳应有的明亮耀眼感,我觉得拍摄太阳还是以适当的过曝为宜。其实图8比图6也只是少了一层未曝光的“透明”X片,但效果相差是很大的。
       图1、图3电焊片的色差令人不快。 综合比较并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向大家推荐3X片,即用X光片组成的稍许过曝光的滤片。 如果大家的X片浓度合适,“2X”当然会比我的“3X”更好。 为了确保成功,建议朋友们也试拍几次。不同的相机也许会有些差异,X片的透光率也无法量化。
       ④镜头滤镜套 为了方便用,我用纸作了一个套筒套在镜头上,顶端用纸粘上裁切好的3X 片。这样既便于使用又可防止旁边的散射光。 2,旁轴取景窗滤光镜 如果不是单反机取景窗也要加滤镜,其透光率能保证你看起来不刺眼就行,材质当然是塑料片比较方便。
       我用的是医用X光片的完全感光的黑色部分,剪下一小块用不干胶贴在相机机上盖住取景窗。 3,焦距 为了使拍出的太阳尽量大就要用最大的焦距,我的相机有3倍光学变焦4倍数码变焦。 有些朋友认为数码变焦没用。我特意作过对比试验:拍摄报上的文字,用了3倍光学变焦和4倍数码变焦拍摄的和仅用光学变焦再用PS放大的对比,还是前者清晰度高些。
      因此我认为对于数码变焦不应拒绝而要充分利用。 按此焦距拍出的太阳直径大约是照片长度的1/10 ,图1,3,5,7都是直接拍出未经裁切的整幅照片。 4,拍摄模式 采用风景(远景)模式,关闭闪光灯。 5,三脚架 用了3倍光学变焦4倍数码变焦的焦距已经相当于400多毫米了!手持相机拍摄极易晃动而使拍得的太阳周边模糊或形状不园,应当使用三脚架。
       没有三脚架的朋友可把相机紧靠墙角、廊柱、栏杆等以减少晃动,但要避开灯杆,因为日食的时候可能会开灯的! 6,日期和时间校准 为使照片上留下准确的时刻应该注意校准数码相机的时间。以国家天文网站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为准,网址为: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数码相机的时间调到当时时间之后一两分钟,等待标准时间到达这个时刻时按动“确认”键开始同步走时。
      这样校准后数码相机的时间误差当在0。1秒之内。 最后一次时间校准工作宜在7月21日晚上进行。 当然,你的手表也应校准以便准确掌握日食时间。 7,电池要充足 不多说了,当然要把电池充足, 8,还可以看什么? 看日全食不仅是看太阳的园缺盈亏变化,还有一些很值得一看的: ①贝利珠:像美丽的钻石戒指,只有在日全食开始和结束的两个极短暂瞬间能看到。
       ②水星:许多人一辈子也见过的水星就在太阳的东边,日全食的地区可能拍到,不要错过了!金星、火星、木星以及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也在天空。图9是日全食的时候全天星图,按照这张星图大家不难识别。 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相互切磋,为拍好日食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好! 但愿能赶个好天气! (孤舟蓑笠翁 2009-5-26定稿) 。
      

    孤***

    2009-07-14 07:41:53

  • 2009-07-10 08:39:48
  •   推荐一篇文章自己研究吧。。。。。。祝好运。。。。。。
    如何观测和拍摄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上午将发生日全食,这是廿一世纪可看到月亮遮掩太阳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全食时间最长可达6分39秒,最大食分为1。0799,全食带最大宽度为259公里。
      全食时间从上午8时53分开始,至12时18分结束,历时3小时25分。我国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和上海等地可观测到日全食的全过程。对同一地点而言,平均375年才可看到1次日全食。因此,这次日全食,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天文爱好者来说,是距离最近、花钱最少、花费时间最短、目睹人数最多,而观测到全食时间最长的1次日全食。
      如果错失这次良机,在我国再次看到日全食,就要再等25年(2034年3月20日,西藏、青海部分地区可看到日全食)。至今,我已成功地观测了3次瑰丽、奇特、迷人的日全食天象,每次都是晴空万里。时间、地点是:1995年10月24日,泰国;1997年3月9日,黑龙江漠河;2008年8月1日,甘肃酒泉。
       如何物色观测场地 这次日全食,横穿中国中部地区的长江流域。全食带首先在不丹的西部进入我国的西藏。全食带中心线在西藏错那、林芝和芒康的南面穿过;并恰好扫过林芝的察隅地区。全食带中心线进入四川省,在稻城、石棉、峨眉山、乐山市和内江市的北面经过;在康定、雅安市、眉山市、资阳市、遂宁市和广安市的南面经过。
      全食带中心线进入重庆,在重庆市的北面经过。全食带中心线进入湖北省,在恩施市、荆州市、武汉市和黄冈市的北面经过;在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和麻城市的南面经过。全食带中心线进入安徽省,在安庆市、池州市的北面和铜陵市、宣城市的南面经过。全食带中心线进入浙江省,在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和舟山市的北面经过;在湖州市和嘉庆市的南面经过。
       从“2009年7月22日中国日全食中心线数据表”中得知,我国最早出现“食甚”时间是7月22日上午9时00分54秒(北京时间),最迟是9时43分54秒,历时43分钟。日全食持续时间:最短是4分13。3秒,最长是6分07秒。日全食带宽度(南北方向),最短是226公里,最长是251公里。
      食甚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是23度,最大是60度。太阳高度角大,有利有弊。高度角过大,可能难以把日全食与地面景色有机地、艺术地融合在一张相片里。食甚时太阳方位角在78度至102度之间。方位角是指:正北为0度,正东为90度,正南为180度,正西为270度。
      如果我们拍摄日全食“葫芦串”相片,预先知道了“食甚”时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就可在相片的中央或最佳位置给太阳预留1个理想的“空位”。 同样是出现在我国的日全食,今年与去年相比:一是全食时间长了,去年不到两分钟,很多人还未来得及拍摄日冕和地面景色,生光就出现了,天文爱好者大呼不够过瘾;今年我国全食时间至少有四分钟,最长可达六分钟,对于进行各种拍摄和观察来说,有比较充裕的时间。
      二是全食时,太阳地平高度角大了,去年只有几度至20多度;今年最小有23度,最大可达60度。一般来说,观察日全食,太阳高度角大于30度就不错了,高度角太大,可能对摄影取景带来不利。高度角小,可把日全食与地面景物一起拍摄;高度角大,地面景色与日全食等一起拍摄难度增加,太阳成像变小,并且需要广角镜头。
      三是日全食中心线,去年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经度与纬度变化大,即使有GPS在手,也较难寻觅到日全食中心线的准确地点;今年,从重庆市至浙江省嘉庆市,日全食中心线基本上在北纬30。2度至30。8度之间,因此,在此区域内,无须看经度,只要知纬度,就可了解到您所处的地点是否在日全食中心线的位置上。
      因此,今年有地图、指南针和GPS,就很容易寻觅到日全食的中心线。 今年的日全食,最令日全食观测者感到变幻莫测可能是天气了。长江流域七月的天气,变化无常,事前难以把握。从“中国各地7月份气候数据表”中了解到,在10多个城市中,成都的降雨量最多,日照百分率最少,平均总云量和平均低云量偏多,计划到成都地区观测日全食的公众,要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观测地点要随机应变。
      从表中还看到,武汉的平均低云量最少,日照百分率偏高,平均总云量偏少,能目睹到日全食的几率较高。但最要紧的是,在日全食前几天,收看中午12时25分和晚上20时30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天气预告,根据气象云图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到何处观测日全食。 如果要提前1个月就要确定到何处观测日全食,选择湖北武汉地区可能较好。
      这是因为武汉地区交通便利,可选择坐飞机、火车和汽车到达武汉。其次,湖北地区高速公路发达,其中武汉市至恩施市在这东、西方向几百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其全部高速公路都在全食带内。再有,武汉朝东方向可到安徽省的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和宣城市观看日全食;武汉朝西方向可到荆州市、宜昌市和恩施市观看日全食。
      在恩施市:向西可进入重庆市的忠县和垫江;甚至再往西进入四川省广安市观测日全食。综上所述,在武汉地区,向东和向西合计,可有近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可目睹到日全食。除非在这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都乌云密布,才会全军覆没。 如何选择摄影器材 一、相机。
      近几年,单反数码相机逐渐代替了单反胶卷相机,单反数码相机的光学像素大多数都在1000万以上。单反胶卷相机用的是胶卷,单反数码相机用的是CF卡(存储器)。胶卷有负片和正片两种,正片又叫反转片和幻灯片。负片曝光宽容度大,即稍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也可以。
      而正片宽容度小,稍曝光不足还可以,但稍曝光过度就不行,甚至报废。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它的性质也和正片相似,即不能曝光过度,但可稍曝光不足。因为如果拍摄出来的相片有些曝光不足,以后可以在电脑图片软件中修正。 善用相机曝光补偿功能很重要,相机的曝光值EV有-2档至+2档之间以三分之一档的幅度调节。
      通常,拍摄一般景物,曝光值用0档,即曝光既不过又不欠。但在2008年8月1日,我拍摄的日偏食,曝光值采用-0。3档比0档拍摄效果更好。即在数码相机的拍摄中,曝光值在一般情况下,也应采取宁欠勿过的原则。 单反数码相机可分为全画幅相机和非全画幅相机两种。
      对于同1个镜头焦距来说,全画幅单反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相片与单反胶卷相机是一样的,但非全画幅相机拍出来的相片焦距会大于该镜头的焦距。如佳能单反数码相机,镜头焦距要乘上1。6,即100毫米焦距镜头拍出来的相片相当于单反胶卷相机160毫米焦距镜头拍出来的相片;如尼康和索尼的单反数码相机,则要乘上1。
      5,即100毫米焦距镜头拍出来的相片相当于单反胶卷相机150毫米焦距镜头拍出来的相片。镜头焦距增长,这对于拍摄日全食相片是有利的。 数码相机的感光度ISO有100、200、400、800、1600和3200等规格。拍摄日偏食和明亮的景物时,用感光度100就可以。
      拍摄日全食及其地面景物时,可采用感光度200至800甚至更高的规格。除了具备相机,还应具备稳固的三角架、云台、快门线、巴德膜和相机与望远镜的接环等。长焦镜头拍摄,可选用质量好的万向云台,即可旋转任何角度的云台。 二、镜头。拍摄日全食相片,可选用相机镜头。
      通常,镜头焦距在300毫米以上就可拍摄日全食。如果焦距不够长,可加上1个增距镜,增距镜通常有X1。4和X2两种。X2的增距镜接上后,镜头焦距可增加1倍,但光圈数值也增加1倍(实际光圈通光量变小了)。例如1支焦距为400毫米,光圈为2。8的镜头,接上X2的增距镜后,焦距就变成800毫米,光圈就变成5。
      6(光圈数字越大,通光量越小)。镜头接上增距镜后,相机拍出来的相片质量稍变差。 三、望远镜。望远镜有3种: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和折反射望远镜。拍摄日全食,通常采用折射望远镜。因折射望远镜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其次是焦距适中,光圈较大,可不用赤道仪(自动跟踪)。
      折射望远镜拍摄日全食的口径通常是80毫米,焦距是500毫米以上。对同一口径的同类望远镜来说,焦距越长,光圈就越小。反射和折反射望远镜,通常口径较大,焦距较长,光圈较小。对同一拍摄条件来说,光圈越小,曝光时间就越长。因此,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和折反射望远镜,由于焦距较长,光圈较小,需配上赤道仪自动跟踪,效果才显露出来。
      用望远镜来拍摄天体,要准备1个与相机连接的“接环”。不同牌子的相机,“接环”是不相同的。 如何观测拍摄 一、倍利珠的拍摄。倍利珠的特点:一是持续时间短,只有一、两秒钟,稍瞬即逝;二是过程亮度变化大,瞬间从很亮变成很暗(食既),或从很暗变成很亮(生光)。
      拍摄的要点:1、在食既发生前几秒钟,把望远镜或长焦镜头前的滤光片除去。2、把相机拍摄模式调至连拍的位置,即每秒能拍几张。3、把相机拍摄方法调至光圈先决(A)档,通常是用最大光圈,或调至自动(P)档,但不能用手动(M)档,因为当倍利珠亮度变化时,其连拍的曝光调节不能随拍摄对象的光线变化而变化,不是曝光过度就是曝光不足。
      4、用手动对焦,把对焦调至无限远,并作适当的来回微调,以求对焦十分准确。5、把曝光值EV调至-0。3档或0档。6、把感光度ISO调至400或800。 当食既还有一、两秒发生时,就按下快门。这样,通过连拍,就能把倍利珠出现的全过程拍下来。
      拍完后,看看曝光是否准确。如果曝光稍过度,下次(生光前)拍倍利珠时,把曝光值稍调低一些;反之,则把曝光值稍调高一些。 二、日珥和色球的拍摄。由于日珥和色球与倍利珠几乎同时出现,因此,拍到倍利珠,通常都可拍到日珥和色球,它们拍摄的方法基本相似。
      但它们之间的亮度差别较大,能拍到日珥和色球的难度更大些。如果专门拍摄日珥和色球,望远镜比相机长焦镜头要好,长焦镜头比短焦镜头好些,感光度ISO高一些比低一些要好,镜头光圈大比镜头光圈小好些,快门速度快比慢要好,连拍比单拍要好,曝光准确比曝光过度要好。
       三、日冕的拍摄。拍完倍利珠(食既后),可把相机感光度ISO调至400至1600之间拍摄日冕。由于这次全食时间长达5分钟左右,因此,我们可以有时间多拍一些花样。如采用不同的曝光值,多拍几张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日冕相片。调节相机用不同的色温拍摄,可拍出彩色的日冕。
      如用高色温拍摄,可拍出蓝色的日冕;如用低色温拍摄,可拍出红色的日冕。可变换不同镜头的焦距拍摄。用长焦距拍摄,可拍到日冕的特写;用短焦距拍摄,可拍摄到日冕及其水星、金星和地面景物。如用赤道仪自动跟踪长时间(几秒至几十秒)广角拍摄,可拍摄到日冕、水星、金星及其众多亮恒星。
      这次日全食,水星在太阳的东面,两者角距约10度;金星在太阳的西面,两者角距约44度。要把水星、金星和日全食拍在同一张相片里,今年比去年难度大。 四、日全食“葫芦串”的拍摄。器材需要三角架、快门线、相机及短焦广角镜头和巴德膜(滤光镜)。
      知道“食甚”时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很重要。比如在湖北武汉拍摄日全食葫芦串,从表中可知,食甚时,武汉太阳高度角是48度,方位角是93度(几乎是正东方向)。相机取景时,要把全食时太阳的方位放在照片的中央或最佳的位置,如有可能,还要把地面景物摄进去。
      去年拍摄日全食“葫芦串”,太阳移动的高度角是由大变小(太阳逐渐接近地平线);今年拍摄日全食“葫芦串”,太阳移动的高度角是由小变大(太阳逐渐接近天顶)。相机固定好后就不要移动,对好焦,在初亏的前夕,每隔5分钟或6分钟拍摄1张相片。其中在食甚期间,要用不同的曝光量,即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各拍几张相片,这张相片准确的曝光最重要,这是关系到日全食葫芦串照片的成败。
      因为日全食葫芦串照片的蓝本,就是从这张照片采用电脑软件剪辑处理而成。 五、摄像机的录音与拍摄。可拍摄日全食的全过程,重点是从食既到生光这段时间。我们可在“食既”前靠近摄像机大声报时:“现在是北京时间几时几分几秒”。“生光”过后,我们又可以对着摄像机再次报时。
      日全食结束后,综合这两次报时和摄像、录音的情况,我们就可整理出当地食既和生光的出现时刻以及日全食的持续时间。由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较长,当食既发生30秒钟后,可把镜头转向拍摄四周地平线的天空及其地面景物,还可拍摄周围人物的紧张活动与呼叫对话。当还差60秒就“生光”时,我们再次把镜头对准黑太阳进行拍摄。
       六、地面景物的拍摄。由于这次日全食时间长达几分钟,因此,有时间腾出来观测日冕以外的景物。我们可以在东、南、西、北方位,对地平线的景物进行拍摄 ,拍摄禽畜活动及其花草树木的情况,拍摄同好活动的剪影。全食期间,拍摄景物,建议不要用闪光灯,而要用三角架拍摄。
       七、小孔成像和日冕的观察。当时间还有10多分钟就到“食既”,太阳变成“娥眉月”,此时是观察小孔成像的最佳时机,注意附近树木树叶及其自己的影子,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食既”发生10秒钟后,就可拿起双筒望远镜直接用肉眼观察黑太阳及其日冕的形态细节。
      30秒钟后,放下双筒望远镜再观察其它的景物。“生光”10秒钟后,仍然可以观测小孔成像的有趣景象。 八、气象要素的观测。日全食期间,由于月亮遮掩太阳,引起太阳辐射量的改变而导致天气气象要素的变化。我们可以携带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和风速仪等气象仪器观测日全食期间气压、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情况。
      一般在日食初亏前1小时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观察记录1次。食甚期间,观察时间可缩短到15分钟1次。观察的仪器,不能被阳光直射,也不要直接放在地面上,以免受地温影响。 综上所述,观察拍摄日全食,此前要对观测拍摄的器材十分熟悉,要多练习拍摄太阳和月亮。
      事前要做好一个周详的观测计划和方案,特别在“食既”前10钟至“生光”后10分钟,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要列出一个详细的时间表,用预定的计划方案指导自己的观测行动。 。

    1***

    2009-07-10 08:39:48

  • 2009-07-09 22:11:34
  • 可以,找台好的单反DC和一套高倍镜头、滤光镜,还有就是三脚架。

    疯***

    2009-07-09 22:11:34

  • 2009-07-09 19:25:07
  • 模式,角度选的不一样,拍出的效果也不一样
    像素不低的话,镜头也要好,多拍一些好筛选.

    1***

    2009-07-09 19:25:07

  • 2009-07-09 19:12:49
  •  当然能  不过对数码相机要求高

    1***

    2009-07-09 19:12:49

  • 2009-07-09 18:19:35
  • 能阿!  我是某校的天文社社长(现在毕业退休了),用张软盘,或者胶片底片,把头挡牢 ,再排,没问题
    不过要排得清楚,你的相机像素得够,不然是在浪费那宝贵的机会
    建议用装底片的照样机(傻瓜的不要),放大效果好。

    手***

    2009-07-09 18:19: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