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飞机的问题?

首页

飞机的问题?

变后掠翼和固定翼和前掠翼的性能哪个更好呢?为什么苏式战机基本上都是固定翼。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2-25 10:19:06
        机翼后掠角在飞行中可以改变的飞机。变后掠翼飞机的设想早已产生,但是它的重要性只是在实现超音速飞行以后才显露出来。现代超音速飞机广泛采用的小展弦比大后掠机翼,超音速阻力较小,但低速时气动效率低,升力特性不好。用低速性能好的小后掠角的大展弦比机翼又会使超音速性能变坏。
      变后掠翼飞机通过机翼后掠角的变化可以解决高、低速性能要求的矛盾。飞机在起飞着陆和低速飞行时用较小的后掠角,这时机翼展弦比最大,因而具有较高的低速巡航效率和较大的起飞着陆升力。在超音速飞行时用较大的后掠角,机翼展弦比和相对厚度随之减小,对于减小超音速飞行的阻力很有利。
      此外,超音速轰炸机和强击机作超低空高速飞行时,为了减少不平稳气流引起的颠簸,也要求机翼后掠角大,展弦比小。   变后掠翼飞机的主要缺点是机翼转动机构复杂,重量大。活动外翼的载荷全部集中在枢轴上,而枢轴又必须灵活地转动。固定翼内部还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容纳缩进的外翼部分。
      固定翼与活动翼之间的缝隙需要有密封罩,以减少阻力。此外,还要有一套强有力的驱动装置,在飞行中能快速地改变后掠角。如果活动外翼下有外挂物(副油箱、导弹或炸弹),还需要一套协调机构,使它们在机翼改变后掠角过程中始终保持顺气流方向。   现代变后掠翼飞机常用于多用途战斗机、歼击轰炸机和轰炸机,如苏联的米格23、西欧的“狂风”和美国的F-14、B-1都是变后掠翼飞机。
         前掠翼推迟激波产生的原理和后掠翼相同。由于前掠翼上的展向流动指向翼根,大迎角飞行时气流首先从机翼根部分离,从根本上克服了翼尖失速问题,因而低速性能好,可用升力大,机翼的气动效率高。   1944年,德国制造出第一架机翼前掠角为15°的四发轰炸机,容克-287。
      但前掠翼产生弯曲变形时会使外翼迎角增大,从而使外翼升力增大,造成机翼弯曲变形加剧,在一定临界速度下,这种现象会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使机翼折断。为了提高临界速度,需要付出增加结构重量等代价。所以,前掠翼虽和后掠翼同时提出,却很少被采用。70年代以后,出现了利用复合材料结构的弯扭变形耦合效应克服上述现象,同时由于变弯度技术、放宽静稳定度技术和电传操纵控制技术等的发展,前掠翼飞机遂又受到航空界的重视。
      1984年12月14日美国X-29A前掠翼验证机首次升空。俄国的苏-47金雕也只是验证机。   固定翼飞机是技术上最成熟、经济性良好的飞机,目前用得最广。

    f***

    2009-02-25 10:19: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