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孝庄文皇后劝降洪承畴一事可是史实?

首页

孝庄文皇后劝降洪承畴一事可是史实?

有史实依据吗?到底后金给了洪承畴什么好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7-28 12:52:06
    正史没有记载,野史上有。
    在劝降明将洪承畴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作为大玉儿第一次的政治生涯,我个人相信有这事。楼上说孝庄满口满语,但孝庄并非满人啊?为何只会满语?
    作为蒙古族的贵族,孝庄应该懂满、汉语。
    再者,蒙古族并不想汉族那么保守,女子都比较开放,因此,我相信孝庄能去劝降洪承畴,但是否以色象勾引,这点恐怕无法证实。 洪承畴毕竟是大明王朝举足轻重的将帅。皇太极利用大玉儿极有可能。
    再者从后来孝庄在清政坛上的作用,也可以证实这点。
    但因为进入中原以后,受中原礼教的影响,怕皇家声誉受损,因此在正史中不提此事。

    1***

    2008-07-28 12:52:06

其他答案

    2008-07-31 16:11:49
  • 应该是真的!

    高***

    2008-07-31 16:11:49

  • 2008-07-28 09:37:33
  • 以我粗浅的历史素养,就已经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原因如下:
    1、风险问题:孝庄文皇后当时已经怀孕(即顺治),皇太极子嗣不多,怎么可能去冒那么大的风险呢?(不好意思,确实尚未怀孕,但以皇太极宠爱她的程度,是不可能以她去以身相许的)
    2、语言问题:孝庄文皇后说满语,洪承畴说汉语,难道还要找个翻译?(她是蒙古人,入关后学会满语,但绝对不会汉语)
    3、未见于任何历史文献(包括满文、朝鲜文)
    4、以满清严格的后宫制度,她是不可能去囚所的
    5、地位问题:满人向来鄙视汉人,想陈时夏、宁完我以前都是奴仆,皇太极是不可能让他的大玉儿去劝降洪承筹的,以往耿忠明、孔有德均是例子
    

    黄***

    2008-07-28 09:37:33

  • 2008-07-27 21:43:41
  • 假的。反清势力的杰作。孝庄文皇后劝降洪承畴一事可以大大的侮辱满清。

    晚***

    2008-07-27 21:43:41

  • 2008-07-27 20:01:00
  • 一楼讲的是民间传说,洪承畴投降,缘于怕死.

    雪***

    2008-07-27 20:01:00

  • 2008-07-27 18:51:12
  • 假的 那都是野史里说的并没有多大可信度 你想 一个皇帝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后宫的人去单独找一个俘虏呢 我记得前几年百家讲坛里有《明亡清兴六十年里》其中一集讲到这个事情哪个历史学家已经否认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了

    l***

    2008-07-27 18:51:12

  • 2008-07-27 14:47:04
  •   孝庄文皇后劝降洪承畴一事是史实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大喜。洪承畴是明朝很有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的意义。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延颈承刀。
      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她扮作一个待女,身上藏了一壶人参汁,来到洪承畴的居处,温颜婉语,“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由于孝庄经常留意参预清廷的政治活动,她的政治素质和才能得到了磨炼,很快脱颖而出。当重大政治事变突然发生的时候,这种才能就明显地显示出来了 洪承畴是大明祟祯皇帝的肱股之臣,文武兼备,谋略过人,是不可多得的良才。洪承畴被俘后,清太宗为今后逐鹿中原计,一心争取洪承畴归顺,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的政策笼络他,下旨以礼护送洪承畴到盛京(沈阳);同时,皇太极命斩一同被俘的巡抚邱民仰等人,以威吓洪承畴。
      到得盛京,太宗派满汉文武官员 轮流劝降,均遭拒绝;清将发怒,举九刀威胁,他“延颈承刃”,始终不屈。洪承畴住大庙而科头跣足,肆意漫骂。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得知洪承畴好色,每日派10多个美女陪伴,也没效果。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大学土、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范文程、张存仁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当夜,皇太极使出了绝招,让自己的妃子——小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携人参汤到洪逆承畴的居所。见洪逆承畴闭目面壁,毫不理睬。小博尔济吉特氏娇嗔地说道:“洪将军,您对大明江山如此赤胆忠心,实在令人敬佩。将军即使绝食,难道就不喝口水而后就义吗?将军,您还是喝一口吧!”洪承畴望着这迷人秀色,听着这温柔劝话,闻着这诱人香味,顿时心神激荡。
      丽人不断劝饮,同时以壶承其唇。洪承畴不知这“水”是人参汤,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丽人又如此再劝,洪承畴竟连饮了几口。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清史稿》载:“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随即剃发易服,归顺大清。皇太极大喜,说:“我今获一导者(向导),安得不乐!”委以洪承畴重任。后来,当得知那天夜里把壶劝饮的丽人是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时,洪承畴不胜惶恐。可是皇太极和庄妃待他态度如常,好像根本没有发生此事一般。洪承畴越发感激,死心踏地为大清效劳。
      
       历代以来,对洪承畴的功过褒贬不一,特别是他背明降清被指责为“汉奸”。其实,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以偏概全,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观来看待问题,而归根结底应该有利于黎民百姓、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虽然他事明时曾镇压农民起义有过失的一面,但他事清以来,为国家的统一,百姓的生存做出他应有的贡献。

    孔***

    2008-07-27 14:47: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