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分别指的是什么?

首页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分别指的是什么?

和高中历史有什么联系?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3-16 13:44:42
      
    全球史观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全球史观”的讨论颇多,对全球史观的概念、内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都有论述,基本上也都认可这样的观点:“全球史观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即用全球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考察、研究世界史”。
       但在实践中,真正能全面体现全球史观的世界史教材却不多,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由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合著的《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一书,反映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全球史观的新的理解,对中国学者编纂世界历史教材应该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该书系统性地关注跨文化互动和交流的过程。本特利认为,以全球史观透视历史,要求尊重世界上所有民族——而不是一个或少数几个民族的历史经验,因而要考察每一个民族为人类所做的贡献,考察那些对不同社会中人们之间交流有促进作用的网络和结构,关注各地区、各民族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和结果。
      因此,本特利关注了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早期农业技术的传播和有限的商贸活动。   第二,该书体现了作者为完全摒弃“欧洲中心论”所作的努力。本特利在写作中不是把“国家”作为主角,而是把“社会”作为研究对象,比如书中提到的地中海社会、基督教社会和新石器时代的城市社会,等等。
      全书的篇幅也大体上在几大地区之间进行平衡,并有意识地避免欧洲所占的比重过大。   第三,《新全球史》注重对最新学术成果的吸纳,具有新意。本特利认为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往往能对历史学家理解历史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影响,因而在叙述过程中亦能有意识地传达近期学术成果。
      比如在讨论欧洲工业化的章节里,对“西方兴起”这一热点问题也是着墨颇多的。   第四,作为一部教材,《新全球史》有着较强的实践教学功能。该书问世于2000年,至2005年已经出到修订第三版,短短五六年间一跃成为全美销量第一的世界通史教科书,其可读性可见一斑。
      该书的每一章都以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为开篇,不仅能勾勒出该章的主题,帮助学生记忆那些深刻影响人类的世界历史知识,也使每一章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为了配合教学实践,《新全球史》还做了很多辅助性的工作。该书的每一章都有“历史文献”专栏,摘选那些与该章内容相联系的主要历史文献,诸如诗歌、报刊新闻、宗教信件及信件等,读者可以借助历史背景来解读这些文献,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文献来理解产生这些文献的历史环境。
      历史文献把读者带进往昔的历史,而附在历史文献结尾处的一道思考题,又起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背景链接”是另一个专栏,每一章都会设置一至两个。“背景链接”以所在章节里的一个具体问题为出发点,穿越时空隧道来理解具体历史事件的大背景,同时也试图通过现实的视角考察历史事件,能够抓住读者的想象,使过去更贴近现在,并为课堂讨论提供了基础。
      该书分七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开篇都对该部分所有章节的主题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为读者理解每一章的具体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每一章结尾处,还有一段结论性的文字,强调该章的重要内容,其后附有简明时间表,以供学生查阅该章提到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比较重要的是,每一章在最后,都附有“进一步阅读文献”,提供了与该章所讨论的历史内容有关的重要著作的书目以及对这些书的简单评价,有助于读者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书写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新全球史》存在一些瑕疵也在所难免,比如作者特别关注文化交流的过程,在对传统沿革的叙述上难免会有割裂之感,另外作者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有疏漏和错误,这些都是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注意的。 文明史观 , 文化类型史观A。
      作为文化类型学说,它与下面讲到的文化类 型史观B一样,以共时态的各种“文化”横向并列否定了历时态的各种 “社会发展阶段”的纵向演进。但与B不同的是:这种史观主张“文化” 有优劣之分,因而往往站在某一文化本位的立场,甚至从文化优劣论 走向种族优劣论。
      法西斯主义的“雅利安史观”与“皇国史观”即为 其典型。当代已不存在明显的种族优劣论史观,但文化优劣论以及以 文化基因优劣决定各民族历史不同进程的文化决定论史观仍然流行。 文化类型史观B。它也强调各种文化或文明的共时态并列而否 定超文化的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论。
      但与文化类型史观A不同,它 有文化相对主义的倾向,不强调文化有优劣或明确否认文化有优劣。 因此可能表达一种反种族主义、反特定文化本位主义的普世人文主义 价值。也正因此,它还可能认为(与史观A往往强调某一优秀文化之永 恒活力相反)不同文化会有类似的“生命历程”,即都经过起源、繁 荣、衰落与灭亡等阶段,而且其间有许多机制是各文化的生命历程中 共同的或相似的。
      与进化史观不同的是这里的文化生命历程并不具有 “进步”的意义。因而一种文化衰亡后如果有另一文化兴起,那也不 意味着由落后向先进的演进,而只是生命周期的又一轮循环。所以尽 管各文化或“文明”在经验上存在着时序的先后,但“在哲学意义上” 仍可以把它们都看作是共时态的。
       百度百科 唯物史观 。

    一***

    2008-03-16 13:44: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