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军舰知识测验 难度2.4

首页

军舰知识测验 难度2.4

介绍一下这艘军舰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1-15 18:19:45
        从三个烟囱的形状和水上飞机弹射器位置上,我判断这是一艘旧日本海军"球磨"级轻巡。而且加装了遮阳棚。
      "球磨"级介绍如下:
      轻巡洋舰球磨级是日本海军继天龙级之后所生产的第一型五千吨级轻巡洋舰,排水量从天龙级的三千吨一口气跃升到五千一百吨,而速力也由三十三节提升到三十六节。
      是日本以后五千吨轻巡洋舰的标准型。 在日本建造两艘三千吨级轻巡之后,意识到美军建造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以及英国海军建造的轻巡洋舰C型及D型,所以决定建造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在当时的八八舰队计划案中原本预计建造八只三千吨级轻巡,后来改正成只建造两艘,就是天龙号以及龙田号,并将生产转向了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也就是球磨型。
       由于八八舰队案中建造的主力舰有高速化的倾向,所以本级舰也十分重视速度的问题。采用了大出力的主机,来增加速度,但是在完成后发现轮机部分常常损坏,所以虽然夸称具有三十六节的速力,实际上却只有约三十五点五节的速度。此外,为了增加速度,采用了长宽比极大的船身,这使得球磨级看起来十分的狭长,据说常备状态的全长足以跟英国战舰无畏级匹敌。
       球磨级的一号舰球磨号在竣工之后担任俄国领土附近的沿海警备工作。在九一八事变(满洲事件)时改担任中国北部海域的警备。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本舰参加了上海登陆作战,也担任了海上封锁的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跟重巡洋舰足柄号,轻巡洋舰长良号同属于第十六战队,在第三舰队司令高桥伊望中将的率领下支持南方作战。
      参加了菲律宾攻略战,并担任荷属东印度群岛攻略的输送作战。大多活跃于菲律宾附近海域。 昭和十八年(1943)一月十一日,球磨号在西里伯斯岛旁的马加撒海峡跟美军B-26轰炸机队交战,这造成了轻微的伤害。之后本舰都担任对泗水基地的运输作战。昭和十九年(1944)一月十一日上午十一十五十七分,正在马来半岛槟榔屿西方十八海??担任航空部队的训练目标舰的球磨号,遭受英军潜舰的雷击而在十二分钟之后沉没。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下水 大正八年七月十四日 竣工 大正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
      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丧失:昭和19年(1944)1月11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由熊本县东南部发源,流入八代海的球磨川。
      全长才约一百公里,是日本数一数二的急流。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涉谷清见 (海兵45期) 昭和16。9。20 横山一郎 (海兵47期) 昭和17。11。14 杉野修一 (海兵46期) 昭和18。
      8。14 大正六年度的日本海军,准备建造出一支轻巡洋舰兵力,当时日本只拥有两艘三千吨级的轻巡洋舰天龙号和龙田号,而在这一年度的造舰计划中打算一举建造九艘新轻巡洋舰,其中包括了5000吨级的球摩级五艘和期改良型长良级六艘中的四艘。多摩号是其中的二号舰,跟球摩号同时期开工。
       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中日战争爆发,多摩号先是出动支持上海的登陆任务,后来也陆续参加了杭州湾及广东的上陆作战。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本舰和其姊妹舰木曾号一同编成第二十一战队,属于北方部队的第五舰队。后来随着北方部队参加了中途岛会战中的阿留申攻略作战,支持对于基斯卡岛的攻击。
      然后在隔年昭和十八年(1943)三月的阿图岛海战中随着舰队的战列击破了美军驱逐舰一只及重巡洋舰盐湖城号,但日本舰队也没能达成运送物资的使命。而多摩号则是受到了数枚直击弹,遭受了小破的损伤。之后则是参加了基斯卡撤退作战。 昭和十九年(1944)八月,多摩号成为第十一水雷战队的旗舰,十月,莱特湾海战爆发,多摩号属于小泽诱饵舰队,在十月二十五日替空母瑞鹤号,瑞凤号南下护卫的途中,遭受了美国战机的雷击而遭受损伤,后来,竟然于当天午后三时半,于吕宋海峡东方二百五十?纱ピ馐苊拦苯⒌墓セ?身中三枚鱼雷而沉没。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厂 起工 大正七年八月十日 下水 大正九年二月十日 竣工 大正十年八一月二十九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
      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丧失:昭和19年(1944)十月二十五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就是多摩川,源流于山梨县大菩萨岭北方,其下游刚好是东京都与神奈川县的边境。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川钿正治 (海兵47期) 昭和16。9。10 鹿目善辅 (海兵44期) 昭和17。8。1 神重德 (海兵48期) 昭和17。
      8。1 山本岩多 (海兵46期) 昭和18。12。15 北上号为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球磨型的一舰,其改装前的要点请参照轻巡洋舰球磨号一文。昭和十六年(1942),本舰和姊妹舰中的大井号一同改装成为史无前例的重雷装舰。
      战前日本海军打算以所谓九段作战来和美军决战,以九个阶段的作战层层削弱美军的兵力。而在其中秘密开发的机密武器之一正是九三式酸素(氧气)鱼雷,该鱼雷口径达六十三公分,以高压氧气作为动力,射程远达四万米,简直是到了跟战舰舰炮相当的程度,日本海军认为九三式氧气鱼雷性能天下第一,破坏力极大,预估他的战力是英美鱼雷的两三倍以上。
      于是就在新造的巡洋舰,驱逐舰上普遍的装备这种鱼雷发射器,期望能用这种高性能鱼雷击沉次次来袭的美国军舰。 北上号属于轻巡洋舰球磨级的一艘,是日本海军第一批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装备的是五十三公分口径的鱼雷发射管,不能发射威力强大的九三式氧气鱼雷。
      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这些五千吨级轻巡洋舰已经算是旧式化了,而日本海军决定要拿其中的两艘来开刀,装上大量的六十三公分鱼雷发射管,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具备强大鱼雷打击能力的重雷装舰。 北上号跟大井号被撤去了舷侧甲板上的一切东西,并在舷侧铺设了向外张出的甲板,在其上安装了六十一公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十座共计四十门,舷侧五座共二十门,也就是说他的舷侧鱼雷打击能力是整整二十枚大型鱼雷!这样的鱼雷打击能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也可以说后来也没有一艘船能超过。
      日本海军中舷侧雷击能力居次的是岛风级驱逐舰,他搭载了五连装的鱼雷发射管三基,全都装设于中线上,所以一次舷侧齐射拥有十五枚鱼雷的攻击力,但是他也只能搭载十五枚鱼雷,而经过重雷装舰改装的北上号则是拥有一舷二十枚,两舷共四十枚的惊人雷击能力。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两艘重雷装舰发射鱼雷的机会可以说是一次都没有。
       太平洋战争开战后,和姊妹舰大井号组成第九战队,为了准备能及时参加舰队决战,这两艘重雷装舰一直跟随着战列舰部队行动。但是海战已经进入了航空机时代,航空母舰迅速的登上了舰队中心的地位。而两艘重雷装舰的初次作战即是中途岛作战,伴随着山本大将的主力战舰群到了中太平洋晃了一圈。
       在此之后,因为瓜达卡那尔岛战事急迫,日本海军又抓到这两艘老轻巡洋舰开刀,撤去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八座三十二门,改造成为高速运送舰,从事东南方面作战的运送任务。昭和十九年(1944)一月,本舰在赴安达曼群岛执行运送作战中于麻六甲海峡遭受英国潜舰的雷击而损伤。
      回到本土修理以后又被海军改装成搭载特攻兵器载人鱼雷回天的母舰,但是,还是没有出击的机会,一直停泊于吴港中。结果在昭和二十年七月二十四日在港中遭受美军机动部队的空袭而以航行不能的姿态迎接战争的结束。在战争结束后本舰被利用来当作复员运送舰用的工作舰。
      最后在昭和二十一年(1946)八月十日于长崎解体。北上号一生历经三次大改装,而他的四个型态也代表着日本海军四个不同的时期。最先的轻巡洋舰时代见证了日本海军第一批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的诞生,而重雷装舰时代则是代表了日本海军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时期。
      至于后来的高速运输舰则是象征着在瓜岛陷入苦战的日本海军。最后的回天搭载舰型态则又让我们明白的体会到日本海军战争末期那种穷途末路的悲哀。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八年九月一日 下水 大正九年七月三日 竣工 大正十年四月十五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
      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重雷舰改装后 昭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重雷装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6900吨 速力 31。
      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四门 25mm机枪四挺 61cm鱼雷发射管四十门 回天搭载舰改装后 昭和二十年一月二十日回天搭载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7041吨 全长 159。
      8m 全幅 14。25m 速力 23节 兵装 12。7连装高角炮两基 25mm三连装机枪12基 25mm连装机枪27基 人间鱼雷回天八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七月二十四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东北地方第一大河-北上川。
      源流于岩手县北部,向南流经盛冈,花卷等城市,最后注入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则满宰次 (海兵46期) 昭和16。11。28 鹤冈信道 (海兵43期) 昭和17。9。5 野村留吉 (海兵46期) 昭和18。
      5。17 田中穰 (海兵46期) 昭和18。11。21 加濑三郎 (海兵44期) 昭和19。6。10 清水正心 (海兵43期) 昭和19。8。29 金冈国三 (海兵48期) 昭和19。
      12。1 轻巡洋舰大井号是日本第一级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球磨级的一舰,当时日本海军为了能在短期间增强其轻巡洋舰部队的实力,一口气建造了五艘球磨级的轻巡洋舰。大井号在太平洋战争前曾经参与过昭和七年(1932)的上海事变,并从事于该水域的作战。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后,大井号跟随着僚舰北上号一起支持陆军对于上海的上陆作战,并展开了对中国大陆的海上封锁作战。
      在回到国内之后,以经算是旧式化的大井号成了海兵学校和轮机学校的练习舰。 大井号跟北上号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被改装成为了前所未闻的重雷装舰,撤去了两舷甲板上的东西,增设了六十三公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整整十座,这让他们拥有舷侧齐放二十枚"长矛"鱼雷的恐怖雷击能力。
      在岸福治少将的指挥下,这两艘重雷装舰组成了第九战队,伴随于战列舰部队旁,准备在舰队决战中大放异彩。但谁知在珍珠港一句"虎,虎,虎"之后,舰队的重心已经由战列舰急速的转变成航空母舰。而大井号也因为跟随着战舰部队而一直没有出击的机会。这是日本海军将领不知变通的一面,明明自己已经证明了航空机攻击的威力,还死抱着舰队决战思想不放,要是这两艘重雷装舰能编入水雷战队,必定能在海战中协同优秀的日本驱逐舰重重的打击盟军的舰队。
      但是,这两艘重雷装舰空有一身好武艺,却一直没有出战的机会。而在战争初期也只有随着战舰部队到中途岛绕了一圈又回来。 在中途岛海战之后,战争的焦点转向了所罗门群岛,美军登陆瓜达卡那尔岛,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清除了少的可怜的日本部队,而日本方也派出登陆部队,誓言夺回瓜岛。
      但是随着战事的泥沼化,空优渐渐的转移到盟军那一方,而日本对于瓜岛将士的补给运输船队又次次的遭击沉,在万分不得已的情况下,日军只好以高速军舰来替瓜岛运补,这就是著名的"东京快车"。试想,日本在战前拼命训练出来的具有即强攻击能力的水雷部队,在此地却成了高速运输舰,而且在次次的运输作战中屡被击沉,真是令人感到无比的惋惜啊。
      而重雷装舰大井号,也卸下了他四十管鱼雷发射管中的三十二管,在原来的地方放置登陆艇,充当高速运输舰。这些登陆艇能由舰尾直接滑入海面。 在改造成为高速运输舰后大井号就不断的从事着对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甚至是印度洋的运输作战。接着在昭和十九年(1944)中参加了对印度洋的通商破坏战但是却连一点战果也没有。
      后来大井号被派去担任马来到菲律宾之间的运送任务,而在昭和十九年七月十九日午前十二时十七分,于马尼拉西方水域遭受美国潜舰的攻击而沉没。 建造所 神户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下水 大正九年七月十五日 竣工 大正十年十月三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
      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重雷舰改装后 昭和十六年九月末重雷装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6900吨 速力 31。
      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四门 25mm机枪四挺 61cm鱼雷发射管四十门 丧失:昭和19年(1944)七月十九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大井川。
      发源于赤石山脉,向南流注入骏河湾。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守下信卫 (海兵45期) 昭和16。9。1 成田茂一 (海兵43期) 昭和17。4。10 长井武夫 (海兵47期) 昭和17。
      10。3 相马信四郎 (海兵42期) 昭和17。12。24 川井繁藏 (海兵46期) 昭和18。7。23 柴胜男 (海兵50期) 昭和19。2。12 轻巡洋舰木曾号是球磨级姊妹舰五艘中的一艘,在竣工之时,木曾号有一个跟姊妹舰不同之处,球磨型的其它四艘都装备了水上飞机弹射器,而木曾号则是在舰桥前部设置滑走台,有点像是在舰首布置一条极短的飞行跑道,让舰上侦察机起飞用,但是由于后来飞机技术进步,战机的大型化,金属化,都使得这条滑走路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而且这种运用方式也很困难,因为舰上侦察机一但起飞,就不能返回母舰。
      我们知道水上侦察机是由弹射器弹射起飞,执行完任务后停在母舰附近,在由母舰用起重机吊回,这是因为水上机有浮桶,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舰上侦察机没有浮桶,反而有轮子,虽然能起飞,但是无法降落于轻巡洋舰上。所以,后来木曾号也是改用了弹射器。 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日中战争爆发,木曾号和僚舰多摩号出击支持上海战线,并协助日本陆军登陆杭州湾。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本舰和多摩号编成第二十一战队,所属于北方舰队的第五舰队,出击攻略阿留申群岛。木曾号曾参加阿图岛。吉斯卡岛的攻略作战,并在占领成功后负责对该地区的军需输送。后来在昭和十八年(1943)三月二十七日参加了阿图岛海战。 接着,木曾参加了同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吉斯卡撤退作战。
      当时,日军利用浓雾期,用舰队把岛上守军共一千一百八十九名一声不响的撤收回日本,而没有发觉日军已经逃离的美国舰队,还用舰炮足足炮轰了数周,结果美军于八月二十四日登陆,输送了三万五千名的兵队却在登陆后发现连一个敌人的鬼影子都没有。 之后,南方战线告急,木曾号于昭和十八年(1943)九月担任队腊包尔的陆军部队输送任务,遭到美国空母舰载机的攻击而受损,在修复后仍是担任中部太平洋的输送任务。
       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的莱特湾海战中,木曾号停泊于马尼拉湾。十一月十日,编入了第一水雷战队,但是不久,在十三日的时候,三百五十架的美军空母舰载机对马尼拉湾发动了大空袭,而木曾号身中三枚命中弹,重创着底,只能充作防空炮台,但是却在隔日的十四号再度受到空袭,木曾号就这样消失了。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八年六月十日 下水 大正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竣工 大正十年五月四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
      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丧失:昭和19年(1944)十一月十四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东海地方第一大河-木曾川。
      流过长野,岐阜,爱知三县,最后注入伊势湾。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大野竹二 (海兵44期) 昭和16。11。10 川井 岩 (海兵47期) 昭和17。9。20 泽 勇夫 (海兵46期) 昭和18。
      10。4 今村了之助 (海兵49期) 昭和19。2。7 。

    N***

    2007-11-15 18:19: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