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女儿电影剧情
电影颁奖礼季节临近了,总会出现许多「为获奖而拍」的电影。
在还没有出现「政治正确」的年代,名人传记与患病都是「飙演技」、「获奖电影」的最佳题材。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就是这种类型题材的电影,可它却获得了2021年奥斯卡金像奖六项分量较重的提名,而且也是冲击奥斯卡「最佳电影奖」的大热门之作。
这实在让人感到意外。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才开始就说到了老年痴呆,还以为男女主角摆明了又是在「飙演技」了,估计没有太大的看头了。
可谁知,电影进入主题后不久我完全着迷了,虽然这是「飙演技」+「绝症」类型的电影,但绝不是千篇一律的煽情之作。
这部电影的故事极为简单,就是讲述女儿照顾老年痴呆父亲的过程,拼凑出父亲的零碎一生。
大量喋喋不休的台词、缓慢的节奏,你甚至可以说全片没有什么故事可言,可这部电影却能从中获得突破。
电影改编自舞台剧,绝大部分时间都只有一个场景,也鲜有地以父亲的视点出发,带领观众感受主角患上老年痴呆后,杂乱无章的思维、永远活在过去的世界。
你会看到不同人等来来往往,到底谁是谁、到底谁又发生过什么事、到底这个爸爸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没有人知道,你几乎觉得自己在看《日落大道》般。
这种实验味道极浓的拍摄手法,不仅能令观众全情投入,这也非单纯「玩花样」作品。
而是描述一段极其揪心的父女情,情感真挚细腻,配合安东尼·霍普金斯与奥利维娅·科尔曼真情流露的演出,看起来如梦似幻,写实迷人又带有几分沉重,实是一场难忘的电影体验,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安东尼患上了老年痴呆不能自理,还赶走了多个看护,令女儿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人生,留下来照顾爸爸。
安东尼病情日益严重,既开始认不出女儿,更开始搞不清现实与记忆,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哪个是自己的真正的女儿、哪个又是陌生的安妮……
01.如何在一个场景中将虚实、不同时空、不同角色全都挤一起?该电影作出了最佳示范
观看前大可放心,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飙演技绝症类型」电影。
不过你也得做好心理准备,毕竟叙事手法与我们常见的传统作品有着极大的区别。
甚至可以说是实验的味道极浓,未必每一个人接受得了的。
表面这好像是一部父女情的电影,即使有这个元素,也能呼应得了「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一主题。
可电影的重心主要是希望让观众体会到老年痴呆后的生活。
从预告片来看,该电影或许带有几分悬疑惊悚的元素。
刚看之时都会觉得越看越诡异,到底在发生什么事?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个人与那个人又有何关系?
整部电影不断有各种不同的人等进进出出,身份又会不停反转,你以为某人是某人,到了最后却又变成了另一个人。
这件事到底发生了没有?为什么到最后又会再次出现?
套用克里斯托弗·诺兰在《信条》的一句话:「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不要试图去理解它,去感受它就好)。」
不必费尽心思去弄清楚这个故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这本身没有意义,而且剧本也没有言明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反倒是导演想要观众设身处地去体验老人患上痴呆病的无奈,可能认人会出现问题、可能记忆会混乱、可能一时间会情绪波动、可能会突然怀疑人生。
这大概是老年痴呆病患者每天所面对的困局,当你想好好记起却连自己都忘了是谁,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你绝对可以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当作惊悚片看,而这段观影之旅的确有够诡异。
描述「老年痴呆」的电影有很多,往往都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看,而从老年痴呆患者的视点出发,印象中就没有见过。
这部电影不仅从肢体语言去呈现这种病,甚至是由电影语言去表达老年痴呆的混乱。
要想呈现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混乱」思维,并不仅仅是胡乱拼个杂乱无章的剧本就可以了。
电影不仅擅于使用「舞台剧」式的单独场景,往往还穿插的人会互相连贯、不同的片段与事情也连环紧扣,甚至随时同一场戏已穿梭了多个时空。
这恰好让你体验到角色的混乱思维,又不至于看得一头雾水,还不乏出人意料的反转。
这部电影不仅有一个很前卫的剧本,还有出神入化的剪辑效果,这同样令其可观性大增,让看似支离破碎的故事显得很扎实,将各方面的电影语言完美混合,成就了一场非常难忘的观影体验。
02.这段关系最痛苦的并非肉体上的折磨,而是真真正正的心累
电影中的一段父女情描述得细腻动人,不乏令人感动的地方。
即使观众不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爸爸处于这种状态已经有了多久,但起码曾有一个女儿在他身边默默守护、不离不弃。
女儿都有艰难痛苦的时候(或许这也是父亲的想像),面对着再无理的父亲,都继续坚守孝道,陪伴着爸爸度过混沌的晚年。
二人虽然只是单纯的生活化交流,可每个细节却能让人眼中含泪。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曾照顾过老年痴呆症患者,但观看电影时却仍然体会到她的感受。
与此同时,在爸爸的心目中,即使知道这是个很好的女儿,但无奈在匆匆一生中,最深刻并非美好的爱,而是那些刻骨铭心的伤害、那些无限的怨怼、那些从没放下过的恨。
这是该电影的一个神来之笔,没有走向于煽情催泪的路线。
有几个情节如果要爆发的话,那肯定可以轻松赚取观众眼泪,但电影反而是从画面与角色心理上,描述他的内心世界(或说是人之常情)。
美好之事未必会记着、对你好的人未必会珍惜,偏偏执着于逝去了的人和事,让电影突破了俗套的框架——
03.单从这部电影来说,安东尼·霍普金斯绝对有能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安东尼·霍普金斯自然而不露痕迹的惊叹演绎,相信此片如果放在数年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绝对是他囊中之物。
只可惜该电影诞生于一个要政治正确而非演技的年代,看来他可能跟最佳男主角无缘了。
导演佛罗莱恩·泽勒坚持非安东尼·霍普金斯不拍,还将男主角起个「安东尼」的名字,令角色仿佛是为他量身订造的一样。
大量长镜头中他又笑又喊,完全不见刻意的「演技」,尤其后面仅靠眼神就已经演活了角色悲喜交集的矛盾心情,让人看得毛骨悚然,却又热泪满盈。
这可以说是他演艺生涯又一神级演出。
奥利维娅·科尔曼凭借《宠儿》夺得最佳女主角,可能是奥斯卡的一个大「黑人问号」的时刻,她这次演绎的角色是一个心情矛盾、非常心累的孝顺女儿。
虽然电影并非以她为主线,但感情波动的戏份她同样演绎得震慑人心,二人多场演技交锋的戏份,更为节奏缓慢的作品增添几分看头,必定远胜《宠儿》。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绝对是水准之上的作品,即便你看再多的影评或解读文章,都难以想象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该电影的剧情未必是精彩万分,但它却能让你全情投入,完全跟着剧本走,体验一场难以想象的观影之旅。
这是一部佳作,又属于那种你只会看一次的作品,虽然剧情有温馨的时刻,但更多的是揪心而沉重的时刻,不过看一次就够了。
然而,这种复杂的观影体验,又会让你又爱又恨,如梦似幻。
影视作品让人觉得好看,并非纯粹是外在的感官刺激,而是能够令人完全投入角色的视点,才是佳作。
而这部电影做到了,因而奥斯卡六项提名可谓是实至名归,安东尼·霍普金斯精彩得有如角色上身,我差点还以为他真有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