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肾内科

我的弟弟得了肾结石疼起来的时候疼得在地上打滚平时他喝的水也都是矿泉水的这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的弟弟得了肾结石疼起来的时候疼得在地上打滚平时他喝的水也都是矿泉水的这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人体中肾结石是怎样形成的?
右*** | 2016-03-20 17:36:42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2016-03-20 17:42:53
  • 肾结石的形成,是因为肾排毒功能降低,垃圾毒素不能及时被排出,聚集时间长了就变成结石。暴饮暴食,导致的垃圾毒素过度,这也是病因。
    王*** | 2016-03-20 17:42:53 35 11 评论
    0/300
  • 2016-03-20 17:36:42
  • 肾结石是由于机体某些生理异常因素造成晶体物质在尿液中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度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与有机基质结合形成核体,然后结晶体在肾脏局部增长,聚集,最终形成结石的一种疾病.肾结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我们通常认为有四个因素最为重要. 
    (1)过饱和状态形成:尿液中晶体,如钙磷离子或胱氨酸,尿酸,磷酸铵镁及磷灰石等物质增加,超过了尿中溶解度,呈过饱和状态,出现晶核后逐渐形成结石. ...

    查看全部>>

    肾结石是由于机体某些生理异常因素造成晶体物质在尿液中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度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与有机基质结合形成核体,然后结晶体在肾脏局部增长,聚集,最终形成结石的一种疾病.肾结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我们通常认为有四个因素最为重要. 
    (1)过饱和状态形成:尿液中晶体,如钙磷离子或胱氨酸,尿酸,磷酸铵镁及磷灰石等物质增加,超过了尿中溶解度,呈过饱和状态,出现晶核后逐渐形成结石. 
    (2)基质核心和基质成核作用:基质平均占结石重量的2.5%,属基质结石者占65%.基质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少量无机物,它可能来自肾小管细胞,血浆粘蛋白,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等.目前认为肾结石的形成先由基质形小球,其表面有皱褶,可吸附结晶物质,浓缩后外层又形成基质膜,结晶物质再沉着,久而久之,便形成片状分层结石. 
    (3)尿中结石形成抑制物减少:正常尿液中含有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可增加尿中难溶解性溶质的溶解度,从而抑制结石形成.有机物质如尿粘蛋白中的硫氢基类可降低草酸钙的沉着,尿素可促进尿酸的溶解,无机物质则如焦磷酸盐可抑制碳酸钙和草酸钙的沉着,镁离子可增加草酸钙和磷酸钙的溶解度,枸橼酸能与钙结合而抑制钙盐沉着.若这些物质减少或缺乏,就有利于结石的形成.对复发性结石,若能补充缺少的抑制剂,将能起到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 
    (4)肾钙化斑的形成:Randall发现在肾结石患者中,肾盏乳头区的小管腔内存在钙化的斑块,随着钙化斑表面的粘膜脱落,斑块显露于肾盏尿中,继续生长并排入肾盏或肾盂内,形成肾结石.Carr用显微放射学方法观察到斑块比肾小管细胞大5—6倍,不可能在肾小管腔内,而是位于淋巴管内,最后汇集至肾乳头区.当淋巴管炎症或阻塞,斑块便可突破进入肾盏内,继续生长形成结石. 
    肾结石的危害 
    肾结石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和血尿,疼痛可为钝痛或剧烈绞痛.这些症状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部位,造成梗阻的程度及有无感染.少数无梗阻或轻度梗阻而无感染的结石,多无症状,甚至已引起肾功能损害仍无感觉.在偶然做“B”超,腹部X线或CT检查时才发现. 
    不少患者认为体内有一个小石头没有多大关系,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结石对肾脏的危害主要在于阻塞尿路,并对尿路粘膜直接损害,导致肾功能减退.当并发感染时,发展成肾盂肾炎或肾积脓,使肾脏迅速受损.双侧肾结石晚期可发生尿毒症.
    马*** | 2016-03-20 17:36:42 49 8 评论
    0/300
  • 2016-03-20 17:36:41
  • 肾结石
    
    类  别:外科
    
    概  述:
    肾结石(泌尿外科),在我国南方沿海诸省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20-50岁,病因较复杂,结石形成机制尚未清楚。肾结石左、右侧发病率差不多,双侧肾结石发病率约7%-10%,结石的位置常见于肾盂内约占80%。
    
    症状表现:
    1.疼痛:多出现于上腹或肾区。较大的结石压迫局部摩擦或引起肾积水,可引出隐痛或纯痛,较小的结石在肾盂或肾盏内移动时引起绞痛。 
    2....

    查看全部>>

    肾结石
    
    类  别:外科
    
    概  述:
    肾结石(泌尿外科),在我国南方沿海诸省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20-50岁,病因较复杂,结石形成机制尚未清楚。肾结石左、右侧发病率差不多,双侧肾结石发病率约7%-10%,结石的位置常见于肾盂内约占80%。
    
    症状表现:
    1.疼痛:多出现于上腹或肾区。较大的结石压迫局部摩擦或引起肾积水,可引出隐痛或纯痛,较小的结石在肾盂或肾盏内移动时引起绞痛。 
    2.血尿:常是镜下血尿,也可出现血尿,绞痛后更明显。 
    3.其他:并感染时可显脓尿,结石引起肾积水,可触及肿大肾脏,结石梗阻双侧肾盂出口处,可引起无尿或肾功能不全。
    
    诊断依据:
    1.发生于结石流行地区,如有显著的肾绞痛并镜下血尿时,即可肯定诊断。 
    2.泌尿系X线平片显示肾区阳性结石影。 
    3.尿路造影显示结石影。 
    4.超声检查显示肾区结石。
    
    治  疗:
    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解痉、止痛、补液、抗炎、中药治疗。 
    2.排石治疗:结石直径<1.0cm,肾功能好,无合并感染,病程短,能活动的患者选用。 
    3.溶石治疗:服用药物,大量饮水,调节尿液pH值,控制饮食种类等方法。适合于尿酸盐及胱氨酸结石。 
    4.体外震波碎石术。 
    5.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 6.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情选用肾盂切开取石术,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肾部份切除术,肾切除术,肾造瘘术和体外肾切开取石术等。
     
    用药原则 
    1.单纯尿酸、胱氨酸结石,如果尿路无梗阻或感染、肾功能良好时可用溶石治疗。 
    2.结石<1cm可配合利尿,松驰平滑肌药物可将结石排出。 
    3.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预防常识:
        结石,由于发病原因复杂,形成机制不清楚,在处理方面目前偏于治标为主。结石的排出或手术取出仅是治疗的一个方面,尔后应采取防止结石复发措施,才会取得较理想疗效。结石直径<1cm有机会自行排出。当结石梗阻于尿路,影响肾的排泌功能或并发感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大石或复杂的鹿角型肾结石如果不影响肾功能或仅有轻度尿路感染者,当患者身体状况欠佳时,可暂不作手术处理。
    
    原发性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类  别:外科
    
    概  述:
    原发性胆管结石与胆管炎(普外),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肝内的外胆管内有结石病,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结石阻塞胆管引起胆汁淤滞,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急性胆管炎发生。胆管反复炎症可造成局部管壁增厚或疤痕性狭窄,而胆管炎症和狭窄又可以促进结石形成。胆管狭窄近端被动扩张,内压增高。临床上病人常出现右上腹绞痛,发冷发热,黄疸称之为夏科(charcot)三联征。感染严重可出现休克和精神异常(Reynolds五联征),症状反复久之出现胆汁性肝硬化,继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症。 胆石症是我国常见病,国人发病率约在10%左右,根据全国胆石调查,原发性胆管结石有下降趋势,我国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原发性胆管结石发病率高,尤其农村地区,该病的发生与胆道蛔虫、胆道感染及胆道梗阻有关。近几年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中西医结合排石,内窥镜切开取石等,但直至今天,外科手术仍是该病主要治疗手段。
    
    症状表现:
    1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常有典型夏科(charcot)三联征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疼痛可向右肩胛部放射。结石嵌顿在乏特(Vater)壶腹部可出现黄疸,尿色深,大便色浅。 
    2.肝胆管结石:病程长,反复上腹部胀痛,放射到右肩胛部,常有发冷发热。一侧肝胆管结石可无黄疸,双侧肝胆管结石常有夏科三联征或Reynolds五联征。晚期有门脉高压症表现左肝外叶及右后叶结石多见。 
    3.有黄疸、剑突下或右上腹肌紧张,压痛,肝大。胆囊肿大,有压痛。后期有脾大,腹水等。
    
    诊断依据:
    1.白细胞升高,核左移,血清胆红素测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2.B超检查胆管内有结石。 
    3.口服胆囊造影多胆囊不显影,PTC,ERCP检查见肝内胆管扩张,胆管梗阻等。 
    4.CT检查有胆管扩张或结石存在。
    5.磁共振胆系成像(MRICP)可显示胆及胆管前病变。
    
    治  疗:
    1.急诊手术适应症:积极消炎利胆治疗1-2天后病情仍恶化,黄疸加深,胆囊肿大,明显压痛,出现腹膜刺激征或出现Reynolds五联征者应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引流术。 
    2.择期手术:适用于慢性患者。(1)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适用于单纯胆总管结石;(2)奥狄氏括约肌成形术,适用于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或开口狭窄者;(3)肝胆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适用于肝内外胆管结石、复发或残留结石,肝内胆管狭窄者。(4)肝叶切除,适用于肝内结石造成某叶成段肝组织萎缩者;(5)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目前已少用,适用于胆总管复发性结石而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清除结石及解决因反复胆道感染以及因此引起的胆道狭窄及肝脏病变,治疗方案的确定应根据有经验的肝胆外科医师对病情判断后制定,若无胆管系统狭窄,结石狭小,在控制急性发作后可行中西医结合排石,原则上以手术及介入治疗为主要选择。
    
    预防常识: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绝大部分的胆管炎都有胆结石存在。胆道结石与胆道蛔虫有密切的关系,蛔虫卵或残骸在胆管中沉淀形成结石的核心,故防治胆道蛔虫症就显得重要。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发现肠蛔虫症及时驱虫。胆管结石如小于1.0cm,可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利胆排石,部分病人可排出胆石。如结石引起胆管梗阻并发胆管炎,则应到医院治疗。
    d*** | 2016-03-20 17:36:41 48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相关医院推荐

  • 肾内科相关知识
医院名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医院
电话: 0771—3277068,3277161(急) 
地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6号 
医院简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始建于1934年,是全国建院较早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位于广西南宁市大学西路32号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93年,2003年10月并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了解更多 >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