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染性疾病应尽早开始: 1.首先,当早产儿一出生,就要为他们营造相对无菌的环境,如医院里会为早产儿建立相对无菌的新生儿室,它有定期的消毒制度,并备有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这是有利于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的生活环境。在家喂养的早产儿,虽然体重相对较高一些,也应该选择卫生条件相对较好的房间,如通风向阳,注意保持清洁卫生的房间,这是防止早产儿感染的前提。 2.防止交叉感染,医院的新生儿室是不允许外人随意进入的,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在家里也同样如此,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客人看,患感冒等的成人更不能随意进入房间。 3.照看早产儿的人,不仅应有一定的照顾孩子经验,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前,应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洗净双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直接用手擦拭孩子的眼、鼻及口腔。换完尿布后,要妥善处理好尿布,并及时洗手。 4.早产儿使用的用具应严格消毒,如食具、衣物、尿布、玩具等。 5.重点护理容易感染的部位,如皮肤、脐部、眼部、口腔等。 6.抗菌药物的预防作用:伴有合并症的早产儿,如有过硬肿症、窒息、使用过呼吸机的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哭是婴儿的本能性反应。婴儿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哭闹是他们表达感情、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哭声表示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反应。所以说,婴儿哭闹并非都是有病;孩子少哭、不哭反倒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而有些婴儿过多哭闹,亦可为疾病的信号。 正常哭声 运动性哭声 婴儿睡觉醒来,运动肢体时,常伴有节奏性的哭声,声音响亮,音调柔和,不嘶不哑,而脸色红润,呼吸正常。这对肺的舒张和呼吸肌的锻炼均有益。 觅食性哭声 其声调与运动性哭声接近,但哭性急,节奏紧密。这时,如果母亲用奶头或手指触及孩子的口角,婴儿就会立即转向奶头或手指侧,口唇做吮吸动作,哭声停止。 求抱性哭声 开始哭声缓和,断断续续。当一直得不到家人抱时声调逐渐提高,哭声变为连续性。被抱起后,则哭声立即停止。这常见于某些已养成爱抱习惯的孩子。 反抗性哭声 孩子感到不舒服,如尿布浸湿、衣着过紧、感觉冷热、锐物刺痛以及昆虫叮咬时,也会发出哭声。开始时是间歇性的“咿咿呀呀”,一般不剧烈,哭哭停停。如果没有人注意,帮助解决“问题”,那么哭声会逐渐变大,变为连续性。 异常哭声 肠套叠性哭声 多为阵发性,孩子突然嚎叫,哭声紧迫,音调亢进,同时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表情痛苦,烦躁不安,手足舞动。一会儿,哭闹停止,趋于平静,如此反复发生。患儿常伴有呕吐、腹部肿块和便血等。 腹泻前哭声 腹泻患儿在排便前因肠蠕动增加,感觉不适,常会哭闹,排便后,哭声自停。 肠痉挛性哭声 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啼哭,音调高亢,两腿蜷曲,一阵哭闹后转而安静,反复发生。 中耳炎性哭声 患儿哭闹时用手抓耳,摇头。若牵拉患儿的耳廓时,哭闹加剧,这时要想到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 吃奶时哭声 孩子感冒鼻塞,口腔有炎症、溃疡,咽后壁有脓肿时,多在哺乳或进食时哭闹,甚至拒绝饮食。 此外,若孩子的哭声嘶哑,要想到喉炎、喉头水肿;新生儿出现尖叫样哭声要警惕是否为颅内出血;哭闹时伴有点头样抽搐,孩子可能患了婴儿痉挛症;哭时无泪时,则是脱水的表现;而持续性哭闹、呻吟、烦躁不安、可能是心力衰竭所致。
我家宝宝也是早产,住了半个月的保温箱,回家就能吃母乳的。多抱抱孩子,让孩子多接触奶头,再就是狠狠心饿饿孩子(俺当时也是不得已)
宝宝的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不宜过早进食这些辅食,一般应在3个半月至4个月时再添加。宝宝有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建议您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适当补充维生素。足够的奶量可以满足一天钙的需求,不过日光浴十分重要,可以在下午4点以后、上午10点以前带孩子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左右。
我现在也这么决定了!就是白天尿布晚上尿不湿
出院以后,在家如何妥善照顾早产宝宝?<br/> <br/> 1.由于孩子吸吮力气不足,应耐心喂养;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钟。<br/> <br/> 2.刚出院回到家的宝宝,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家如何照顾早产宝宝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因为环境的变迁对幼儿的影响是蛮大的,尤其是胃肠的功能。<br/> <br/> 3.餐多量少及间断式(每吸食一分钟,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顺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的喂食方式,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br/> <br/> 4.可喂食早产儿奶粉,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br/> <br/> 5.早产儿对温度及变迁亦是很敏感的,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br/> <br/> 6.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及接受预防注射等。<br/> <br/> 7.保持与新生儿医生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能谘询。8.熟练幼儿急救术,如吐奶、抽搐、肤色发绀时的处理、以备不时之需。<br/> <br/> 其他必须注意事项<br/> 1.与早产儿玩耍时,动作要慢,要轻,不要经常用新玩具、新面孔包围他。不要过分刺激早产儿。<br/> <br/> 2.留意早产儿的反应,如他头部转向,或不再注视你时,就表示他已“够”了,这时,应停止与他玩耍。<br/> <br/> 3.要注意室内温度,因为早产儿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失热很快,所以保温十分重要。<br/> <br/> 4.晚上又黑又静,早产儿可能不习惯,可亮夜灯及播放育婴音乐,以助早产儿适应环境。<br/> <br/> 5.早产儿喜欢被襁褓裹起来,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软无刺激性,头部绝不能包起来。<br/> <br/>
不知道你家宝宝几个月了?配方奶粉的包装上应该注明每天喂几次,每次喂多少。当然也要因人而异,有的宝宝食量大,可以适当增加喂奶量或者次数。只要宝宝大便正常就没有问题。
可以每天晚上多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效果会比较明显的。不要吃太多了,要少吃多餐才更有利于肠胃的吸收。大概三个小时喂养一次就可以了。
在宝宝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多给宝宝做一些运动,如现在两个月的宝宝可以俯卧练习抬头,可以教他翻身,做爬行(一天一米半的距离),做婴儿被动体操,宝宝适当运动后,睡得会比较沉,另外在孩子睡着后要及时放下,这样慢慢就好了 另外每天要给宝宝做抚触(最好一天三次)这样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另外给宝宝看各种鲜艳色彩的图片,慢慢养成睡前看书的习惯,这样比较容易入睡,但是记住不要在睡觉前给他看新图片或新的故事书. 二个月的宝宝应当练习把尿和把屎了,因为早点把孩子可以帮他建立排尿反射,有利宝宝皮肤清洁,也可使父母少洗尿布,培养宝宝的良好卫生习惯. 把尿前要注意观察宝宝大小便的时间的自然规律,在醒后和进食后及时把尿.把尿时伴以 "嘘嘘"声把便时伴以"嗯嗯"声,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另外要注意,把时让宝宝的头和背靠在大人身上,每次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宝宝哭闹打挺表示拒绝时不要勉强,不要过勤,以免造成尿频.
病情分析: 初生婴儿有口,肛门反射,每次吃奶时就顺便解一点便,所以一天要解上好几次. 指导意见: 喂母乳或配方奶的小宝宝,大便往往相当稀而且带点酸味,颜色大都呈漂亮的黄色,大便次数一天少则三,五次,多则达十次. 生活护理: 但是只要宝宝大便质量可以,颜色正常,多少无所谓,如果出现水状,或者是绿色大便,就要注意妈妈的饮食了.
大便较多水状可能是肠胃吸收不好,吃点妈咪爱调节一下,吃奶粉的时候,注意奶粉的浓度按奶粉瓶上的提示冲,母乳喂的时候,注意大人不要上火或是拉肚子. 有奶瓣是因为吃奶粉消化不完全,最好就是全母乳喂养 多屁很正常,老人讲"屁长屁长",意思是新生儿放屁就是在长个子.很正常,不用担心. 最后恭喜你喜得贵子了哦
孩子运动发育落后明显,中枢性协调障碍是可以理解为脑瘫早起诊断,但又达不到脑瘫严重程度,积极早期干预、综合康复治疗,多数能恢复正常
每次换尿裤的时候都用湿纸巾洗下PP然后再擦点PP膏就不会红PP了。
病情分析: 新生儿宝宝一天超过20个小时都应该是处于睡眠状态的,这时候的宝宝饭量是比较小的。 指导意见: 如果宝宝一直睡,可以弹弹他的耳朵或者脚丫,叫醒他吃奶,这时候妈妈应该已经下奶了,多试着让宝宝吸允。
母乳是越吸越多的,不吸就回了,需要将奶水挤出来,用奶水擦吸破的地方会好得快。吸破是因为bb含得不够深,位置不对,多试几次就好了,想继续用母乳喂养就必须让宝宝多吸。
新生儿正确含住乳头的方法 1、每次喂奶前,用手或吸奶器挤出一些奶,让乳汁流的速度慢下来。 2、当新生儿开始吸吮并刺激新妈妈的泌乳反射时,要轻轻地让他停止吸吮,用毛巾接住最初喷出来的奶。等乳汁流得慢一些后,再让新生儿继续吸吮。 3、变换一下喂奶姿势。如果平时用的是摇篮式抱法,那现在不妨试试让新生儿坐起来,面向着妈妈吃奶,新姿势可改善新生儿含住乳头的方式。
婴儿如果28天以内,白天睡不好觉,排除了饥饿或尿湿等原因,那就有可能是环境的问题,房间过于明亮或嘈杂,都不利于睡眠。28天以上就要考虑缺钙的问题了
宝宝断奶后吃过几个牌子的奶粉,都上火。后来换了喝雅士利金装安贝慧之后,就没再上火了,宝宝非常喜欢吃,便秘好了,晚上睡觉也香!
为什么不给宝宝吃母乳呢?听别人说雅士利比较上火。好象美赞臣和惠氏的比较好。很多吃着牌子的妈妈说好呢。
你好一般来说胎记是可以通过激光或是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的.不给予治疗的话有可能会随着年龄增大面积也会变得更大的.所以提早治疗是比较好的.但是胎记也是分为好多种的最好是去专业的医疗整天机构去做个检查和设计看具体的情况来定治疗方案.
检查一下是不是冷了还是热了 没关系的我记得多多那时也时这样总是哼哼使劲啥的 不要着急 等大点会好的 祝宝宝健康
逆磁:胆小不是天生的 你讲孩子生来胆小是不对的。你讲孩子生下来的情况是指孩子比较敏感,有的孩子在气质上敏感性高。看了你讲的情况,你的孩子行为比较被动,独立性很差,有较强的不安全感。这与你的教育与抚养方式有关系。另一方面,你的孩子表现的很敏感,并且喜怒无常,这主要是你与孩子的依恋存在问题有关系。虽然孩子一直是你带,并等于你与孩子之间有很好的依恋关系。希望你能看看论坛专题里有关讨论,特别是看看“个案”中有些妈妈的经验。
甲状腺素偏高可能是一种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平时要注意多吃些含碘高的食品,必要时可以加上少量的甲状腺片剂。
亲,做个朱砂包放在宝宝的枕头旁就有安神压惊的作用,放块桃木也有相同的作用,还是不行的话就让医生开点安神压惊的药吧,比如经分散之类的
宝宝纸尿裤一定要选择材质好的,丽贝乐纸尿裤,瑞典的大品牌,北欧很注重环保性,这点毋庸置疑。而且我觉得丽贝乐比大王天使、moony吸尿性要好很多,自从用了丽贝乐,宝宝没有红过PP,这点比日系的好很多,新生儿款还有U护脐设计,好喜欢。
新生儿给宝宝用尿不湿比较方便一些,用尿布的话毕竟在月子里面太方便,而且要清洗。你可以等宝宝稍微大一点再给他用尿布也可以的。
是的,新生儿一般都有黄疸,给宝宝喝水晒太阳能有效去除黄疸,如果喂母乳可以少喝,母乳含水比较多。但是喂奶粉的话就一定要给宝宝喂水的
首先得排除疾病的影响,然后考虑其他因素。 婴儿晚上睡不安的原因很多,往往与睡眠条件不好引起不适或身体有病有关,也有可能是缺钙的表现。其他原因如饥饿、被子盖得太多、尿布湿了或尿裤太紧等;幼儿睡眠不好也可与睡前过度兴奋或紧张、日常生活的变化,如出门、睡不定时、搬新屋有新的保姆和陌生人来有关;我曾经见过由于老的保姆走了引起婴儿晚上睡眠不安者。白天睡的太多也可影响晚上的睡眠。 此外小儿的内在因素对睡眠也有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宝宝生物时钟日夜规律的调整,要倚赖宝宝生理成熟度的配合。 儿童天生的气质,倾向过度敏感、无规律、反应强度高或低反应。不但要花长时间来建立自己生理时钟的规律性,也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解除了引起睡眠不好的因素后,有时每隔2~3小时还会出现轻度哭闹或烦躁不安时可采取轻拍或抚摸孩子,可使宝宝重新入睡。不要马上又抱又哄,或给他喂奶和喝水,这样会养成孩子夜间经常醒来的不良习惯。某些神经类型的正常小儿晚上睡眠很差,但只要吃、发育增长没问题就不必太担心。 此外,应安排个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室温适宜、空气清新、被褥厚薄合适、灯光可暗些;培育良好的睡觉习惯,睡前不过于兴奋或做大运动量的运动,不宜训斥孩子。每天晚上到9点就关灯,大家都睡觉或到另外的房间去活动,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睡。婴儿最好侧睡,尤其是吃饱后应向右侧睡,俯卧易压住口鼻影响呼吸,仰卧会因吐奶引起呛咳。并逐渐让这成为一个习惯,不轻易破坏这种习惯。晚上不要逗她玩,喂饱后就让她自已入睡,哭也不要管,几天后自然会形成习惯。
病情分析: 您好,新生儿容易溢乳同自身是水平胃,胃容量小有关,同有可能的消化不良也有关(您已经通过拍背处理,效果不明显) 指导意见: 1、首先需要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母亲尽量座位,不要让宝宝躺着吃奶,吃奶不要太急。吃饱后注意头部稍高,轻轻拍打后背。 2、不知道大便情况怎样,如果宝宝吐奶频繁可以适当用点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3、孩子睡眠不安,睡眠时间短,考虑是否有维生素D缺乏导致低钙的可能,可以适当补充鱼肝油。 4、当然方便的话,还是需要看看医生为好。 祝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体重发育较好,1个月的宝宝头可抬离台面,可以坚持不久,脑核磁是筛查检查,可以检查,但还主要是看孩子的临床表现
其实在新生儿的时候可以不用给宝宝睡专门的枕头,就用软的毛巾叠个三四厘米当枕头就可以了,觉得头型不好,经常换睡姿就行了
您好,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br/>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是由于患儿甲状腺先天<br/>性缺陷或因母孕期饮食中缺碘所致,前者称散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后者称地方性甲<br/>状腺功能减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是小儿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br/>【病因和发病机制】<br/>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的<br/>主要原料为碘和酪氨酸,碘离子被摄取进入甲状腺上皮细胞后,经一系列酶的作用与酪<br/>氨酸结合。甲状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br/>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控制,而血清中T4可通过负反馈作用降低垂体对TRH的反应性,<br/>减少TSH的分泌。<br/>甲状腺素加速细胞内氧化过程;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活性;增<br/>进糖的吸收和利用;加速脂肪分解氧化;促进钙、磷在骨质中的合成代谢;促进中枢神<br/>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因此,当甲状腺功能不足时,可引起代谢障碍、生理功能低下、生<br/>长发育迟缓、智能障碍等。<br/>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可能与体内存在抑<br/>制甲状腺细胞生长的免疫球蛋白有关;其次为甲状腺素合成途径中酶缺陷(为常染色体<br/>隐性遗传病);促甲状腺激素缺陷与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低下所致者少见。目前继发感<br/>染致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增多。<br/>【临床表现】 散 发 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因在胎内受健康母亲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出<br/>生时多无症状。症状出现的早晚与轻重同患儿甲状腺组织多少及功能低下程度有关。无<br/>甲状腺组织的患儿,生后1~3月内出现症状,有少量腺体者多于6个月后,偶可至4~<br/>5岁时才渐显症状。<br/>1.新生儿期 生理性黄疽时间延长多是新生儿最早出现的症状,同时伴有腹胀、便<br/>秘、脐征、反应迟钝、喂养困难、哭声低等。<br/>2.典型病例 出现特殊面容和体态,表现为头大,颈短,皮肤粗糙,面色苍黄,头<br/>发稀少而干枯,眼睑浮肿,眼距宽,鼻梁宽平,舌大而宽厚、常伸出口外,形成特殊面<br/>容。患儿身材矮小,四肢短而躯干长,囱门关闭迟,出牙迟。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动作<br/>发育迟缓,智能发育低下,表情呆板。生理功能低下表现为精神、食欲差,嗜睡、少哭、<br/>少动,低体温,脉搏与呼吸均缓慢,心音低钝,腹胀,便秘,第二性征出现迟等。<br/>3.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者 因胎儿期缺碘而不能合成足量的甲状腺激素,严重<br/>地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临床表现有两种,一种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出现共济<br/>失调、痉挛性瘫痪、聋哑和智力低下,而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其他表现不明显。另一种以<br/>粘液性水肿为主,有特殊的面容和体态,智力发育落后而神经系统检查正常。<br/>实验室检查 手和腕部X线片可见骨龄落后。血清胆固醇增高,血清蛋白结合碘降<br/>低,血清T4、T3降低,TSH增高。还可进行甲状腺131碘吸收率测定和核素检查。<br/>【治疗原则】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者,都需用状腺片终生治疗,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br/>开始剂量应根据病情轻重及年龄大小而有不同,并随患儿发育情况,随时调整剂量。疗<br/>效取决于治疗开始的早晚。<br/>【常见护理诊断】<br/>1.体温过低 与新陈代谢减低、活动量减少有关。<br/>2.婴儿喂养困难(ineffective infantfeeding pattern) 与食量小、吞咽缓慢有关。<br/>3· 便秘(constipation) 与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减慢、活动量减少有关。<br/>4. 成长发展改变与甲状腺功能减低有关。<br/>【护理措施】<br/>1.保暖、防止感染 患儿因基础代谢低下,活动量少致体温低而怕冷。因机体抵抗<br/>力低,易患感染性疾病。注意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勤洗澡,防止皮肤<br/>感染。避免与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患儿接触。<br/>2· 保证营养供应 向家长介绍病情,指导喂养方法。对吸吮困难、一吞咽缓慢者要耐<br/>心喂养,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必要时用滴管喂奶或鼻饲。经病因治疗后,患儿代谢增<br/>强,生长发育加速,故必须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及铁剂的易消化食物,保证<br/>生长发育需要。<br/>3.保持大便通畅 向家长解释预防和处理便秘的必要措施,如为患儿提供充足液体<br/>入量;早餐前半小时喝1杯热开水,可刺激排便;每日顺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增<br/>加肠蠕动;适当引导患儿增加活动量,促进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使用大<br/>便软化剂、缓泻剂或灌肠。<br/>4.加强训练,促进生长发育,作好日常生活护理 患儿智力发育差,缺乏生活自理<br/>能力。把本病的知识教给患儿及家长,以取得合作,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患儿<br/>日常生活护理,防止意外伤害发生。通过各种方法加强智力。体力训练,以促进生长发<br/>育,使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对患儿多鼓励,不应歧视。<br/>5· 坚持终身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 对家长和患儿进行指导,使其了解终身用<br/>药必要性,以坚持用药治疗。对治疗开始较晚者,虽智力不能改善,但可变得活泼,改<br/>善生理功能低下的症状。甲状腺制剂作用较慢,用药1周左右方达最佳效力,故服药后<br/>要密切观察患儿食欲、活动量及排便情况,定期测体温、脉搏、体重及身高。用药剂量<br/>随小儿年龄加大而增加。用量小疗效不佳,过大导致甲亢,消耗多,造成负氮平衡,并<br/>促使骨骼成熟过快,致生长障碍。药物发生副作用时,轻者发热、多汗、体重减轻、神<br/>经兴奋性增高。重者呕吐、腹泻、脱水、高热、脉速、甚至痉挛及心力衰竭。此时应立<br/>即报告并及时酌情减量,给予退热、镇静、供氧、保护心功能等急救护理。<br/>6.重视新生儿筛查 本病在遗传、代谢性疾病中的发病率最高。一经早期确诊,在<br/>出生后1~2月即开始治疗者,可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功能损害。<br/>具本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