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刑法基本原则包括五个

首页

刑法基本原则包括五个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4-05-09 22:00:28

    刑法基本原则包括:

    一,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该原则的基础在于尊重人权。即,国民必须能够预测自己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就要事先清楚法律是对犯罪和刑罚的如何规定的。

    二,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在刑法领域的具体化。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罚当其罪,刑罚的轻重应该与所犯的罪行和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罪行,犯罪的危害,法益被侵害的程度。直白的说法就是,以事实根据-犯罪事实为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法律根据-以刑法为准绳。

    四,法益保护原则:即犯罪所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刑法必须把那些严重侵犯法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五,责任主义原则:有责任才有刑罚,没有责任就没有刑罚。只有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行为以及结果,具有责任能力和故意过失,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和期待可能性时,才可以对其责难。要求达到责任年龄,具备责任能力。要求对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要求行为人有做出合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而没有去做。

    刑法入罪的四要件有: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没有一个犯罪是没有犯罪客体的。犯罪之所以具有社会危害性,首先是由其所侵犯的犯罪客体决定的。一个行为不侵犯任何客体,不侵犯任何社会关系,就意味着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也就不能构成犯罪。

    (三)主观要件,体现的是行为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刑法对犯罪构成的心理状态有有哪些具体的要求。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四)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大***

    2024-05-09 22:00:28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