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散文手抄报(汇集3篇)

散文手抄报(汇集3篇)

赵*** 23-03-29 散文

散文手抄报(1)

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人们要登高望远,所以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究竟因何而起?对此,人们历来说法不一。不过“桓景避难”之说比较普遍: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灾,应该马上离家,让全家作绛囊盛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除。”桓景全照师父的话去做了,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傍晚回家,却见鸡犬牛羊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几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灾呈祥,历代相沿,逐成节日风俗。

古人的重阳登高既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但现代却给它赋予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意义。秋高气爽,有人远足旅行,饱览风光,寄满腔热情于山水;有人参观菊花展会,抒节日愉悦之情于诗画;还有人去户外活动筋骨,调整心态,融健身、休闲于一体。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

重阳是最美的节日

(三闲)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

在诗人王维的笔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场景,已定格成对亲人无尽思念的浓浓愁绪。即使真的分离,那份殷殷的牵挂和深深的思念还是可以隔着遥远的距离传到亲人的身边。

重阳节,这份思念,如花般绽放,美艳动人。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景致。

农历九月还有着一个美好的名字,叫“菊月”。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灿灿的菊花绽芬吐翠,傲霜怒放,彰显出生命的坚贞与高洁。她那昂首的`姿态,使风霜不再肆虐,让大地变得分外迷人。

重阳节,这份景致,如菊般傲霜,美好可人。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孝心。

这一天,游子把大包小包的情感从旅途的行囊中掏出,与父母一同分享,酒杯里溢出的醇香,早已弥漫在老屋外不甘寂寞的桂花树上。秋阳中,父母爽朗的笑声,已摆在院落的中央,幻化成最美好的食品,映照出他们菊花般璀璨的舒心。

重阳节,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回响。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诗酒情怀。

这一刻,菊花酒摆放在桌前,咏菊诗回响在耳畔。那是“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的无奈;那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忧思……那些温暖的、豪迈的、多情的诗句尽在耳边,将人们一颗颗柔软的心濡染得莹润浑厚。那象征延年益寿的菊花酒,将人们灿烂的脸庞映照得如花般动人。


散文手抄报(2)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

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

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散文手抄报(3)

《苏沧桑的散文海》手抄报资料

有人说散文是文学的客厅,进一步,似可以说散文是作家的心灵客厅。既是客厅,自然少不了交谈,交谈对象可以是亲朋好友,亦可以是自我,还可以是思想精神;话题则可大可小,生活点滴、心灵感悟、脚下的大地、头上的蓝天,皆可入题。不经意的漫谈中,散文的品性、格调,散文家的个性、特点随之显现出来。如果说散文的审美价值确有高低之分的话,我认为,优秀的散文一定是那些由作家身边人事触发、经过情感浸泡、再与心灵世界进行对话的作品,而不是那些沿着事物表层滑行、滞留于感性经验、缺乏思想提升的作品。近读苏沧桑散文集《所有的安如磐石》,在为她散文客厅方寸之中透出的万千气象感染的同时,也为其细腻熨帖的人事描写而感动,更为其文中深邃缜密又阔远大气的精神对话而震撼。

优秀的散文家大都拥有自己的“艺术客厅”,客厅的“常客”往往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鲁迅、周作人之于绍兴,郁达夫之于富阳,茅盾之于乌镇,萧红之于呼兰河,沈从文、黄永玉之于湘西,贾平凹之于商州,周涛、刘亮程之于新疆等,无不如此。依托一方山水、一片厚土,他们描摹故乡的人情风物,书写内心的情感世界,与之展开精神对话,这既是一条平凡的生活之路,也是一条非凡的艺术之路。散文集《所有的安如磐石》中,也有这样一个“常客”,一个给予苏沧桑以无限生命和艺术潜能的故乡——浙江玉环以及环绕周边的大海。无论是早前的散文集《银杏叶的歌唱》、《一个人的天堂》、《风月无边》,还是现在的《所有的安如磐石》,都离不开故乡风物的浸润,以及大海的滋养,像《水知道》、《与海成说》、《与雾同行》、《夜渡莲岛心染香》等,都氤氲着大海的气息。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对于我,大海就像父亲一样,赐我以生命,赐我以柔和的风,风吹在一个孩子的身上的时候,像一个一个延绵不绝的怀抱”,大海还是“一个男人”,“一个与我对泣的.孩子”,“我最后的归宿”。而今,离开家乡多年、定居杭州的苏沧桑仍时时感念大海的赐予,向往大海的博大,“我们总在路上奔突前行,焦灼疲惫。我们总在寻找,有什么方式,可以抵达安宁?原来这么简单,一个雨夜,一条船,一条河,就可以”。

虽然,在一个后工业化时代,人们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故乡的观念在开放,但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园理想纯美依旧。散文《敦煌痛》、《没有月色的丽江》、《晚安,日月潭》、《在世界的中心感受奇妙》中,作者行走在敦煌、丽江、日月潭、澳洲等地,心绪却始终与故乡相连,故乡和她文学创作的关系,醇厚而绵长,大海就是她人文关怀的起航点,因此,哪怕视角很小的篇章,都会被她挖掘出大气象,以及大海般安然沉稳的力量。从一条河抵达大海,这就是苏沧桑散文最大的特点。

诚然,散文的客厅中,不仅要有飘飞的思绪、五彩斑斓的画面,还要有水到渠成的哲思,与万物、与自我、与心灵的对话,于此,散文的思想意韵、精神气度才会升腾起来,引领读者趋近人生的彼岸。散文集之所以取名“所有的安如磐石”,就寄寓了作者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期望人们能够“像我们的祖先那样,依从心灵的声音休养生息”,抵达生命最初也是最终极的追求目标——安如磐石的幸福感。

在一部散文集中,能够像大海一样,包容进如此之多缜密深入的思考、阔远的眺望,实属难得,如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娴熟练达的笔法、对大千世界的关怀,是很难驾驭和实现的。我想,这也许是莫言等人看好苏沧桑的散文、称赞她的散文是“天籁之音”的原因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