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故乡练习题(通用6篇)

故乡练习题(通用6篇)

曾*** 23-04-11 练习题

故乡练习题(1)

一、读一读,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抬头望去,那澄(dèng ch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 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 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 )

(2)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

(3)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

三、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 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四、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 )月亮 一( )柱子 几( )大苇坑

一( )明月 一( )知了 几( )土山

五、把下列句子加粗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

2.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

3.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参考答案

一、

(1)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2)mào dié zhuì

二、

(1)陪衬(衬托) 不可胜数(不可计数)

(2)大概(可能)

(3)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三、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四、

一(个)月亮 一(个)柱子 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 一(群)知了 几(座)土山

五、

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故乡练习题(2)

《这里是新诗的故乡》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这里是新诗的故乡

谢 冕

这是一座诗的校园,诗歌的花在这里盛开。先前,在红楼的花坛和人行道旁,也在汉花园宁静的院落中;当校园迁徙到遥远的春城,诗歌的花依然盛开在翠湖边。随着时光的推移,在勺园,在朗润园,也在燕园的垂柳依依的湖滨,依然延续着诗歌的花事,每时每地,开得灿烂、也开得浪漫!

这里从来是诗的国土。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在这里星月交辉,从来都不乏知音和吟者,这些来自故国和异邦的诗的精灵,在这里繁衍了鲜艳的诗之花。现在要说的是有别于前二者的新诗,一种适应着时代呼唤的新型的诗。胡适先生是“尝试”新诗的第一人。一个夜晚,月光透过窗帘,洒了满地。先生立于窗前,他感恩似的低语:“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的哀怨,过来的情思。我就千思万想,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情愿!”沈尹默先生好像是受到了感染,他吟的也是月夜情怀:“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白话写诗,对于那些习惯了文言写诗的人,不免显得有点生,有点涩,有点“乏味”,但用的是全新的语言,却是全新的感受,全新的气象。有人开了风气之先,就有人接着做推动风气的事。北大的人,就这样破天荒地开启了新诗的闸门。教授们和学生们好像是飙着劲儿,开展着新诗的赛事:先生们办了《新青年》,首先发难登了新诗;学生们不甘落后,也办起了《新潮》,也大量地刊登新诗。《新青年》也好,《新潮》也好,都是新思想、新文学,也都是新诗的园地。

北大是属于诗的,从这里走来了一代又一代的新诗人,他们走来了,又走远了,留下了诗的神采和芬芳。这些北大诗人,他们的名字组成了一长串明亮的星辰。他们几乎涵盖了一部中国新诗史。很难设想,要是抽去了北大以及与北大有关的那些诗人,一部中国新诗的历史是否还能成立?正是因此,林庚先生才把北大比喻为新诗的摇篮——摇篮旁的母亲的心。

北大从来也不曾辜负诗歌的抚慰和托付,不管是风霜雨雪,还是月夕花朝,这里的诗之花依然灿烂地绽放着时代的芳香和美丽。从周作人到康白情,从徐志摩到冯至,从废名到汉园三诗人。这个诗歌原野散发的芬芳感染了所有的人,连一贯尖锐凝重的鲁迅也写诗,从旧体诗到新诗,再到《野草》,从而使他的作品融进了诗的柔情,连专擅小说的沈从文也把诗带进了他的湘西风情,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田园牧歌的情调。

在中国诗歌复兴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大师生也始终站在引领新诗潮崛起的前列,一直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路诗歌行进的鲜明足迹,一直激励着世代的北大人,他们与中国诗歌共命运。正是因此,作为这一光辉事业的后续者,他们不论是曾为诗人,还是曾为研究者,从来没有忘记这一庄严的使命。

现在奉献给诸位的诗歌小册子《诗歌北大》,原是为印证这一切而印制的。它不仅是一个总结,一种纪念,我们希望它还是诗歌原野的向导和馈赠,一种答谢和感恩。有幸得到它的人们,要是因而拥有了关于诗歌与北大历史渊源的一点认识,对于我们这些编者而言,那就是莫大的欣慰。(选自《文汇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新诗出现之前,北大的校园里已经是星月交辉,北大从来都不缺少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知音和吟者。

B.作者描述胡适和沈尹默吟诗的情景,既表现了北大富有诗意的氛围,又突出了两位先生开创吟咏新诗风气的作用。

C.在新诗创作刚刚开启的年代,北大的教授们和学生们对新诗创作充满了热情,《新青年》和《野草》见证了他们的热情。

D.作者以林庚先生把北大 比喻为“新诗的摇篮——摇篮旁的母亲的心”来说明北大在中国新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E.这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详细叙述了新诗在北大校园的发展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北大及北大新诗的喜爱之情。

6.结合文章内容,指出“现在奉献给诸位的诗歌小册子《诗歌北大》,原是为印证这一切而印刷的”句中“这一切”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7.本文是以怎样的结构方式选材组材来说明北大是新诗的故乡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8.本文第一段的语言有何特色?这样的语言对你有何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写作对这样的启示作出探究。

参考答案:

1.解析 A项中的 “在新诗出现之前”不符合文意;C项应是“《新青年》和《诗潮》见证了他们的热情”;E项“以时间为线索”“详细叙述”不正确。

答案 BD

6.答案 ①北大是诗的国土。②北大是属于诗的,北大为新诗的摇篮。③北大从来不曾辜负诗歌的抚慰与托付。④北大师生始终引领新诗潮崛起的前列,从没忘记与中国诗歌共命运这一庄严使命。

7.答案 ①以纵横结合的结构方式来进行说明。②以时间顺序从纵向说明北大新诗发展的历程。③在时间发展的过程中横向列举各个不同时期北大引领新诗潮的代表人物,说明他们为北大新诗的故乡作出的贡献。

8.答案 (1)语言特色:形象生动,饱含情感,富有表现力。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北大描绘成一个盛开着诗歌之花的美丽的花园,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这个美丽花园的喜爱与自豪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北大校园的浓浓诗意,激起了读者阅读的深厚情趣。

(2)启示:(示例)我平时的作文语言偏重辞藻与文采,忽略了自我情感的表达,本文第一段充分表现出北大诗歌创作的浓厚氛围,自然流露出对北大诗歌园地的热情与钟爱,给人以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语言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好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富有情感,要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看法和真实感受。


故乡练习题(3)

初中故乡练习题及答案

一、给画线字注音。

隐晦( ) 惘然( ) 颧骨( ) 嗤笑( ) 鄙夷( ) 恣脽( )

二、 理解填空。

1.《故乡》选自《 》,体裁是 ,作者是 ,原名 ,文章以 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 。

2.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 ____ 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_典型;“我”是一个____________ ____的形象。

3.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名著题:

(1). 格列佛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_________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另一处。

(2).格列佛如何从大人国逃出来的?

四、阅读理解(中考题(16分) )

干涸的眼睛

“把医生叫来,”亿万富翁喊道,“戴了新眼镜,我仍然觉得不舒服,真叫人受不了……”八位大夫立即给亿万富翁做了第108次检查,他们得出了一个最终结论:今后,任何眼镜、任何眼药水、任何外界的治疗手段对亿万富翁的眼睛都不适用。解除痛苦的唯一“药物”,全靠他本人:只要他经常哭泣流泪,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哭出眼泪!可怎样才能哭出眼泪呢?

一批学识广博的人挑选了世界文学中最悲惨的作品;一群最易伤感掉泪的演员为亿万富翁读作品中最催人泪下的段落。他们声泪俱下,可他却无动于衷。人们特意为他上演了一些令人心碎的节目。他打量着这些女演员,心中揣度着把她们请来该出多少钱……

演员们带着浸透泪水的手帕,灰溜溜地走了。亿万富翁仍是抱怨眼睛痛。下属们好不容易收集到最悲伤的电影来放给他看,可他在看电影时,却不由自主地计算起拍摄电影所需的费用来了。电影放映结束后,陪看电影的人泪眼汪汪,可他的眼睛仍是干涸疼痛。

后来,亿万富翁被下属们破天荒地带去参观城里最贫穷的几个区。他坐在世界上最长的卧车里(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看着窗外饥寒交迫的贫民们,他感到十分新奇,大声地说:“真是景色非凡哪!”自然,要他从那装有空气过滤和空气调节设备的车上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治疗方法也只能到此为止。他的眼睛依然干涸无泪,疼痛难忍。

事情发展到了 的地步了,下属们终于研究出一贴奇妙的“药方”:他们找到了一个面目、身材都酷似亿万富翁的人,那人正患着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在一家肮脏不堪的医院里奄奄一息。他们把这人抬到亿万富翁家里。亿万富翁看到自己(两人的面目非常相像)躺在床上,由于痛苦而脸部抽搐,浑身出汗,上气不接下气,双手没有一点血色,这可无论如何也受不了。他晃了晃脑袋,终于哭了:为自身而伤心掉泪……就这样,每当他觉得眼睛痛时,——不过,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只要在那人的病榻旁坐一会儿,就会伤心掉泪,眼睛顿时就不疼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

不幸的事,那穷苦潦倒的'病人得到了比以前好的治疗,在某一个晚上溜走了。而那个亿万富翁却不知怎么搞得,染上了一种什么病,卧床不起,受着同样的痛苦。病魔并没有放过他,他很快就变成了一具丑陋的僵尸,只有两只眼睛依旧完好无恙。

1.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是( )(2分)

A.急不可待 B.刻不容缓 C.心急火燎 D.千钧一发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如果把文章的题目改为“不流泪的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3.什么原因使亿万富翁“终于哭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对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4.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请举例说明这种方法对刻画亿万富翁的作用。(3分)

5.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改为“干涸的眼睛能流泪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会受到什么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呐喊》,小说,鲁迅,周树人,“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辛亥革命后十年

2.对比

3.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 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4.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敏,中年闰土呆滞麻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露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民能够觉醒过来。(意近即可)

名著题:

1. 答:(借助磁石)

2. 答:被装进小木箱带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时,被老鹰当成乌龟叼起来,掉进海里,被经过的船打捞上岸,重返英国。

五、1.B 点拨:要结合原文语境来考虑。

2.亿万富翁治眼病 不好 改后的题目可能让人误以为文章要写的是一个性格刚强之人,没有原题目具有的讽刺意义:亿万富翁有钱,可没有普通人的感情,他是可鄙又可悲的人。

点拨:必须先把握文章内容,明确富翁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解答此题。

3.亿万富翁看到“自己”生命垂危,痛苦难耐,感到悲伤,终于哭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越能增加亿万富翁的恐惧感,亿万富翁就会悲伤流泪,恰好减轻了眼睛的疼痛感,这样写,具有很强的讽刺性:亿万富翁只关心自己的命运,贪生怕死的内心空虚到了极点。 点拨:抓住富翁无同情心、只关心自己来理解。

4.如课文第五段“陪看电影的人泪眼汪汪,可他的眼睛仍是干涸疼痛”,通过对比尖锐地讽刺和鞭挞了亿万富翁畸形的心态和龌龊的灵魂。点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5.文章最后一段与主题思想有密切关系,原结局表达了作者对极端自私的亿万富翁丑恶心灵的憎恶,改后的句子没有此效果。 点拨:此类题,通常情况下是不能改动的,要从表达的主题上加以比较,就能找出理由。


故乡练习题(4)

《故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祭祀( ) 五行( ) 脚踝( )

愕然( ) 寒噤( ) 颧骨(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阴 huì( ) 潮 xùn( ) chī 笑( )

厚 zhàng 壁( ) 深 dài 色( ) yìng chóu(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萧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鄙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隔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___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________。

5、语句理解:

作者在结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项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夜里,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6、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手法,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中年闰土________的性格特点。

7、闰土见到了“我”,脸上为什么会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两个人见面后的第一句话,作者都用了省略号,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画线句子中“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为什么说“似乎”?“可悲的厚障壁”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杨二嫂定说灰堆中的十多个碗碟是闰土埋着的。你认为是不是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部分情节作者插入了下一代水生和宏儿的友谊,从全文的构思上看,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雪天,走进曹雪芹故居

到北京正值天空飘雪,我走向曹雪芹故居时,雪似乎下得更大。草地上、树枝上已经积了一层,空气也冷了些,给人一股浓郁的寒气。我不知道恰遇这样天气,有一种怎样的预兆,总觉得有些不解。雪,紧骤地飘飘拂拂,枫树枝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仿佛是因为寒冷,抑或是寻不着食物,我并没有急于走进这位大作家的故居,而是顶着风雪在故居之外的草坪上徘徊。

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走到了曹雪芹故居。难道这就是写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作家的居所?我读过《列夫·托尔斯泰传》,似乎列夫的`居所比雪芹的要宽敞雅致得多。我不相信雪芹住在这屋里,吃着稀粥,临了风雪,望着西山写下了《红楼梦》。这里太平淡了。从外观上看,像普通得寒伧的农家院子。这里固然可以在夏天夜晚听京城郊外的蛙鸣,看悬挂于西山东头的月亮,但毕竟是蹲在近乎荒野的境地观看的。有一股悲凉在空旷的野地飘逸,这种氛围成了雪芹审美的最终基调。因为《红楼梦》中处处缭绕着悲切伤感的影子。那贯穿着大部分作品的林黛玉形象,一把一把的眼泪或许正是替雪芹抹的。

但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雪芹正是居住在这沉寂的郊外,听着村头冷雨,写了十载,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心愿表达得并不完整,他的生命就在贫病交加的风雨中零落了,像枝头的一片枯叶悄悄地零落到了地上,回归了自然,被黄土淹没了,真可谓“一抔净土掩风流”啊!

这样伟大的作家,在叙述曲折的情节之时,怎么忘记了自己生活的曲折呢?为何忘却了自己的生命之舟已经渡到绝地呢?他为何不浪迹江湖,将自己的困苦时光改写之后,再坐在窗前写作呢?难道江湖的险恶让他生了怕的情绪?读完《红楼梦》,我发现我对雪芹的理解是何其苍白,因为情节中感叹生命、忧伤生命、惋惜生命的字句是太多了。

白雪仍旧飘拂得起劲,已经染白了时间与空间,甚至连同我的情感。寒风从西边吹来,吹起了满地的雪花,我走进了雪芹故居。

一切都过于简单。

几根矮小的苦竹,叶子已经被雪压弯了,但似乎还有生命的精神,这是雪芹两百年前亲手所栽?不大的院子里什么也没有,像农家已经荒废的菜园。黑色的泥土已经被雪覆盖了,但从游人的足迹可以辨出本色。我想这是否是雪芹在此望月休憩的场所?二百年前的雪芹也许在此接待他的朋友们,说不定还有一番丝竹苦吟。看来,这是雪芹情思飞跃之地了。伟大常常诞生于平凡之所。

几间中国北方传统式的平房,盖着青色的瓦。从窗棂和木门看,已经被风雨剥蚀得几近朽境了。不过,我认为这增添了故居的价值,因为历史之味更浓了。屋内只有一张北方式的床,几个空而发黑的木质箱子,除此,似乎就没有什么了。但物质的贫困并不等于精神贫困。刚才我站在门外时想,我应从故居里捡拾一个文物之外的东西,以此纪念我在风雪之中对雪芹的拜谒,并由此撩拨我写作的灵感。现在看来,并没有可以捡拾的东西了,何况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

远处的一枚枫叶被风吹到了院子里,仿佛在雪地上忧怨着。那是一枚已经完全干透了的叶子,黄中有些发黑,在白雪地上,更显出了生命被风干的痕迹,如同这屋里二百多年前的主人。

我倚着屋子的墙壁体味这经历世纪的建筑,也体味屋内残存的十八世纪之味。但房屋依旧,味已缥缈。

以前,我似乎在一本书上读过,雪芹著书的地方叫什么斋。我要离开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找。白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屋子,但对于书屋的名字,我没有发现题在何处。这是否是被历史岁月淹没了,抑或雪芹根本就没有题什么书房之名。不管如何,我没有见着是有些遗憾的。

关于作家、诗人的故居我去过好几处。苏轼的至今还有那么一大片园林,树木茂盛,有森然之感。杜甫成都流寓之所,一再为后人改建,如今已是古木参天,翠竹婆娑,荷池环绕。杨升庵的桂湖,还是桂花飘香。就是朱熹的居所,也还屋宇宽敞,风雨如故。可雪芹之所,显得平淡有余了。

这些人大概都比雪芹要富余得多,可以在生前为自己的居所设计好形象。而雪芹却凄苦得多,死后靠朋友出资安葬,哪里还能为后来的时光留下宽敞的寓所,供后人休闲呢?

雪芹的晚年只能走进了易安居士的词境了:……冷冷清清,凄凑惨惨戚戚。

我走出雪芹故居,穿过草坪,穿过树丛,让背影在风雪之中消失。而故居的形象似乎在我的意念之中已被大雪覆盖。

13、文章在开头、中间、结尾有三处集中的雪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雪芹的故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开头说“我走向曹雪芹的故居”,而在第二段又说“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走到了曹雪芹故居”,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是如何评价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叙述手法,在点的描写上有一处作者集中刻画了一枚枫叶,这一描写与曹雪芹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对比描写名人的故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如“伟大常常诞生在平凡之所”、“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等等,试任选一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ì xíng huái è jìn quán

2、晦 汛 嗤 障 黛 应 酬

3、⑴ 荒凉、冷落。

⑵ 看不起。

⑶ 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

⑷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4、辛苦辗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睢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5、答案示例: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6、对比 语言 动作 神态 肖像 愚钝麻木

7、“欢喜”是因为与儿时的朋友久别重逢很兴奋,“凄凉”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境况不好很悲伤。

8、“我”见闰土很兴奋、激动,但又不知从何说起;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不再仅仅把“我”视为平等的、亲切的朋友了。

9、闰土的称呼表明他与我之间再也没有纯真的友谊了,两颗心再也无法融合了,让“我”心寒,并不真的是外界的寒冷,所以用了“似乎”。“厚障壁”指的是封建等级观念。

10、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1、此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是,闰土生活非常贫困,且草灰也是他自己要的,有这种可能性。不是,闰土是一个老实的人,且他也十分看重他与“我”童年的友谊,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12、这是“我”与闰土亲密友谊的延伸,这表明了“我”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探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与追求。

13、三处雪景描写既扣住题目,又相互照应,同时侧面渲染了曹雪芹故居的寒酸和他当时生活的凄惨。

14、“这里太平淡了”、“一切都过于简单”。但就是在这简单与平淡之中却自有其伟大与深刻。

15、点明了作者的惊诧,也吸引起读者的注意。暗示现实中的故居与想像中的故居差别太大。

16、《红楼梦》中处处缭绕着悲切伤感的影子,感叹生命、忧伤生命、惋惜生命的词句太多了,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物质的贫困造就了精神的富有,曹雪芹于困顿之中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生平经历过于简单,但伟大常常诞生在平凡之所。

17、这枚枫叶与曹雪芹一样,都于飘零之中感受着同样的凄苦而忧怨,任生命渐渐枯萎。

18、通过与其他名人故居的对比,更突出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凄苦与悲惨。

19、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一句。作者想要说的是:通过故居的悲凉空旷,我们感受到了曹雪芹晚年的贫病交加凄风苦雨的现实心境,而在这现实之中作者又驰骋自己的想像,自由地诉说自己的心愿。现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改变它,但思想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任意发挥。


故乡练习题(5)

《故乡》练习题及答案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⑵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⑶。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⑷,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⑸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我便招宏儿走近面前,和他闲话: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

我们坐火车去么?

我们坐火车去。

船呢?

先坐船,……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⑹。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⑺,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⑻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⑼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此后又有近处的本家和亲戚来访问我。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这样的过了三四天。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九二一年一月

《故乡》阅读题:

1.文段“这来的便是闰土......像是松树皮了”中运用“紫色”“灰色”“红活圆实”“又粗又笨”有什么表达效果.

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指什么?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念念不忘,对往事依然怀有深深的眷念之情,文中哪几处流露出了“我”的这种思想感情?

4.作者写闰土的巨大变化,从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故乡》阅读答案:

1.采用了对比手法,“紫色”“灰色”“红活圆实”“又粗又笨”将脸色、手的变法对比,表现了中年闰土终日劳作的艰辛和他穷苦窘迫的生活现状。

2.①“厚障壁”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这里指“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

3.从“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用处:角鸡,跳鱼儿,贝壳,猹,……”“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可以看出。

4.表现了在苦涩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作者梦幻破灭的苦闷心情,更抒发了对人与人之间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企盼。

后记:《故乡》阅读答案,同学们在练习之后可以参考并理解分析!


故乡练习题(6)

故乡剪影现代文练习题

我站在乡间的田埂上,贪婪地观赏着周围的景象,希望把故乡的一切镌刻在脑海中……

此时已是黄昏,A站了一天岗的太阳好像是累了,身体沉重地跌向了西方的青龙山,这一跌似乎是太用劲了,使太阳涨红了脸,烘托出天边一层淡淡的彩霞。如今正值金秋。B稻田里的稻子早已换上了金色的盛装,亭亭地立在那里,一排排一垄垄,饱满的稻穗使它们总是低着头,好像他们不好意思向农民大叔邀功呢,只是静静地等着主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带他们回家。一阵略带寒意的秋风吹来,拂起我披散着的长发,淡淡的发香和浓浓的稻香混在一起,直直地沁入心田,我像抿了一口稻花香酒,似要羽化登仙,飘飘然地醉了……

突然几声清而略带悲凉的虫鸣把我拉回了现实,呵呵,蟋蟀,你这夏天的精灵是贪玩,还是留恋已逝的夏天?天冷了,回家罢。脚下的野草东一堆西一堆,凌乱地攒聚着。叶尖仍积聚着浓浓的绿,与根部的枯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是小生命最后的挣扎吗?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一种卑微却又不失骨气的美。路两旁的树木与我相对无语,不过他们也许正定定地望着我呢。树冠像中年人黑白相间的`头发一样,有着绿黄掩映的叶子,偶尔飘落的几片枯叶,如同凋零的蝴蝶,凄切地让人心动。

母亲在村头呼唤着:“丫头,天晚了,小心在外面着了凉,回家吧。”我立刻欢快地应了一声,挥了挥手,缓缓地走向村子。阵阵炊烟袅袅地升起,给村庄增添了更多温暖,给黄昏平添了几分情调。母亲一直在门口等着我的归来,在我不断的前行中,母亲的身影由渺小变为高大,由模糊而渐渐清晰,不知为什么,我眼眶里突然涌出一股温热的液体。我拭去泪水,快步向前,挽着母亲进了家门。

明天,我又要起程离开,可是这回多了几分喜悦,因为我将带着故乡上路……(选自,有删改)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镌刻( )沁入( )攒聚( )炊烟( )

2.文章题目是“故乡剪影”,你认为文中出现了几幅“剪影”?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它们分别起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的“贪婪”二字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我将带着故乡上路”与前义哪句话相照应?她带上路的到底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和情感的角度作简要品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你的经历中,有哪些场景深深地感染了你,甚至一直影响着你?把它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uān;qìn;cuán;chuī

2.大自然;黄昏秋景图;炊烟袅袅;慈母守归图

3.恰当。这里指“我”感到不满足,渴望记住更多的故乡的景象,突出“我”把故乡的一切都记在脑子里的愿望之强烈。(意对即可)

4.与开头“希望把故乡的一切镌刻在脑海中”相照应。她将把故乡的风景、故乡的温暖,尤其是把母亲的关爱记在心里,带上路。(意对即可)

5.A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动态和色彩等角度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太阳落山的动人景象,与青龙山和天边的彩霞相映成趣,表达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

B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稻子成熟变成金色、稻穗饱满而低垂的景象,又以对农民喜悦的联想突出了丰收的程度,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意对即可)

6.示例:记得妈妈在我上学出门时,一直趴在阳台的窗口望着,直到我走出小区的大门,她看不到我为止,好像这样我就会一路安全。其实,那目光真的一路保护着我,仔细小心,安安全全地一直到再次回到家.回到妈妈的身边。(不唯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