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峡课件(集锦10篇)

三峡课件(集锦10篇)

杨*** 23-03-30 课件

三峡课件(1)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结构的工整巧妙。

3、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作家简介

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少年随父在青州,游历青州山水甚多。仕至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治政威猛峻刻,为权豪所惮。雍州刺史萧宝夤谋反,朝廷遣道元为关右大使,途中为萧所害。道元性好学,历览奇书。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 《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关于三峡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由重庆瞿塘峡、重庆巫峡、湖北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公里。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三峡景色更加迷人。三峡的山水也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长江三峡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二)课文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阙( ) 嶂( ) 襄( ) 曦( ) 属( ) 巘( )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自非亭午夜分( )

绝 哀转久绝( ) 沿溯阻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2)词类活用

每至晴初霜旦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

(3)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

(4)特殊句式

有时朝发白帝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有不懂的标记出来。

2、课文内容理解

(1) 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水有什么特点?

(3)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提示: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一、注音并解释下列加点字:

1.略无阙处( ) 2.不见曦月( ) 3.沿泝阻绝( )

4.绝巘多生怪柏( ) 5.良多趣味( ) 6.属引凄异( )

二、填空题。

1. 《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 (朝代) 学家。

2. 《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 。

3、故渔者歌曰:“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与同桌比一比,看谁背得快,写得准确。赢家可得说一说背诵的小窍门。

1.春冬之时, ,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朝辞白帝彩云间, 。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发展空间

1. 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2)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2、“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___(A.概数;B.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证明什么?

4、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请写出你所喜欢的古诗文中描写山水的佳句,并简要分析。

5、比较《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对峡谷的描写:

三峡

与朱元思书

描写内容

特点

描写内容

特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整体比较

〖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一带,两岸山连着山,一点中断的地方也没有。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日光都遮住了,如果不是中午和夜半,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夏天水涨,漫上丘陵,顺流和逆流的船都不能通行了。偶尔皇帝有命令必须火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或者驾着风,也不会有这样快。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浪花雪白,深潭碧绿,曲折的清流里,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像。陡峭的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空的泉水和瀑布在山崖间飞流冲荡,山高水清,草木繁茂,真是有无限趣味。每逢雨后新晴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冷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叫,连续不断,腔调凄凉而怪异,在空旷的山谷间迴旋荡漾,悲哀啼啭,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歌唱:“巴东三峡,巫峡最长,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眼泪就沾湿衣裳。


三峡课件(2)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概述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

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略无阙( )处 襄( )陵 绝巘( )属( )引 沿溯( )飞漱( ) 曦( )月

急湍 ( ) 长啸 ( ) 重岩叠嶂 (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a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 c夏水襄陵 d不见曦月

e或王命急宣 f虽乘奔御风 g不以疾也 h绝周谳多生怪柏

i素湍绿潭 j飞漱其间 k良多趣味( l、属引凄异

m、沿溯阻绝 n、林寒涧肃

3、搜集有关三峡的诗句。

4搜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知识。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展三峡美丽风光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整体感知,话说三峡

1、学生活动,展示交流。

(课前布置,课上检查,培养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1)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到的长江或三峡的知识。

(2)请学生上台背出自己所积累的有关三峡的诗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注音、朗读停顿划分。

3、小组合作讨论,疏通字、词、句的意思。

(1)四人一组,由组长带领对个人自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解决。

(2)小组质疑释疑。小组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向其他小组请教,也可师生讨论解决。

(3)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每组派一全同学上台翻译一段,检查讨论的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取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提问第一段重点写什么?怎样写?

2、提问第2段写什么?怎样写水?

3、提问第3段写三峡的什么景色?怎样写?

4、问第4段写三峡什么景色?怎样写?

四、巩固练习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三峡课件(3)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水经》,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写景善于抓住特点,三峡奇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传达景物神韵。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节奏上动静相生,使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

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虽只几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反复诵读,深入品味短文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景物描写的魅力,在课文的基础上做扩展联想,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谈对三峡的了解。

二、品析文字美

1、读正确:听录音范读,勾画圈点生字并看提示弄清读音-——大声练读、,用最短的时间读正确——赛读加深印象。

2、读流畅:指名读——学生点评——总结读流畅的方法:停顿分明,节奏感强——运用以上方法练读全文。

3、理思路:浏览全文,独立理出作者思路,寻找归纳景物特点——同桌交流——梳理:1)先写什么,再写什么?2)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知道?你觉得画面美吗?

4、悟感情:作者对这里怀有怎样的感情,能理解吗?美美的朗读。

三、品味画面美

以春景为例赏析。

1、读相关句子

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它的季节特点是什么,凭你的想象,画面中还会有些什么景物?

3、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组合景物,形成完整画面(显出来)——着色(艳起来)——动态想象(活起来)

4、表达通过神游三峡,感受到的美(说出来)

1)总结提炼学生的表达技巧美:结构好——顺序清——特点明

2)回到课文,再读文句,检验想象的合理性(放回去)

5、在想象中,同学们合理地添加了一些景物,为什么作者没写入文中——写作的需要(抓特点)

6、用以上方法,自由感知其他几幅画面的美。

7、用眼发现,感受三峡之美。(播放课件)

8、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三峡以美征服世人,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诗篇——朗读欣赏相关诗文。

2、“高峡出平湖”与三峡工程,自然美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应留意不同的声音。


三峡课件(4)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

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⑵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⑶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4、配乐读《三峡》(老师可范读)。

二、确立学习目标

导引:大家可能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做的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对,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投影)

这是一篇古文。对于古文,我们总是怕它。其实啊,对于古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关键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读懂读明白。

问:对于这篇古文,同学们准备怎么读?或者说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讨论,抽生回答。(目标见前)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词:

⑴学生质疑:提出预习中未解决的字词,以考试方式问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词,找出现代汉语中相同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巩固学生学习所得。

⑶小结:古汉语在现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简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课文探究

1、齐诵,思考:这篇文章写“三峡”,它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山、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

3、板书,投影。

4、综合以上讨论的内容,整个“三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例如:这是一个绮丽的三峡。(投影)

5、引导:刚才我们的分析好象一点没有照顾到作者的情绪。作者写文章时,他总是会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学们想想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练习诵读

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段,你用尽快的时间把它背诵出来。(注意评价)

六、课堂总结

作者带我们畅游了长江三峡,感受其雄奇壮丽的美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最后让我们一边浏览三峡风光图片一面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三峡的奇美。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请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峡课件(5)

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二、自学质疑

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㈠、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几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㈡、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四、精讲点拨

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学生自由朗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㈡、亮点探究

1、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2、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五、迁移应用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六、学习反思


三峡课件(6)

《三峡》课件

设计思想

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研究性”方式学习文章,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

教学方法

确定为“文学鉴赏课”。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展现三峡优美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

2.欣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渐渐散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影片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它曾经的险峻和美丽。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听老师带着惊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一)问题情境。

1.文字优美,描绘传神,作者是如何抓住三峡的风景特点进行描写的?

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二)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具体写?为什么?

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其中“素”“绿”“清”着重写水的色彩,而“寒”“肃”“凄”“哀”则蕴涵着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属于“借景抒情”一类的典型词语。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话题一:《三峡》语言凝练,只有一百五十五字,却包容了四季景色,罗列了山水草木,清影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明确:(1)文章取材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清晰;(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冼炼地描绘。

话题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试想:雪白的急流奔腾汹涌,可以回旋清波,却怎么可以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呢?这个译文是否有问题?

明确:这个翻译的确存在问题。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为“合叙”)的修辞,也就是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述,翻译时不能逐字进行,要从文意出发,找出词语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聪目明”。据此这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话题一:课文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用在这里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用这个例子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话题二:文章开头突出三峡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特点,下文哪些文字可以印证这一特点?

明确:“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这些词语都能印证。

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能否调整写山写水的顺序?

明确:这体现了文章布局的巧妙。先山后水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了山高岭连的特定地形才能产生江流湍急的水势,山是因,水是果。因决定了果,山是总写,水是分写,顺序不能调换。

话题二:虽只有一百五十五字,但描绘景物却尽传其神,笔法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可以从语言、结构、描写等角度入手)

明确:(示例)描写手法美:

(1)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形象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征;

(2)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烘托出三峡峰连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拓展研究

1.摹拟《三峡》第二段的写法,写出春风拂拂之景。

2.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试比较三峡的古今。

3.课外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写景优美的文言文,试与写景进行比较。

4.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展开一场有关保护三峡景观的讨论,题目可设计为:

(1)是保护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三峡的水资源?

(2)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如何保持和延续三峡独特的魅力?

教学随想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新教材内的一篇课文。这两节课我们着重探索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文言文写景的特征和写作特色。先让学生从描述三峡风光的记录片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积极而美好的情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而后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发现、创新的强烈欲望。

教材的.适当“处理”,是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的起点。我们重点选了“三峡的景色欣赏”和“三峡全文的写作特色”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讨论,感受文章的艺术美,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课外写景文言文的探究兴趣。

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课文。通过播放用多媒体制作的三峡风光的辑录片,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自学课文的一个检测,也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散文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领悟。

第三环节:研究课文。这个环节是重点。我们是从“问题情境”人手,运用“话题式”教学设计模式,对全文的写作特色进行不同对象的四次对话。对文章的景物特征、重点词语、选材效果、语句翻译、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

这三个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可概括为:

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朗读课文(感受内容)——→研究课文(学会鉴赏)

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一)得

1.这堂课创造了“图文相融”的学习环境。通过放映三峡风光的辑录片,让学生对陌生的三峡在感性上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更有利于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和欣赏。学生可以从文字中找到相应的画面,又可以从相应的画面中理解文中的句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是一种新课改下教学文言散文的方法。

2.选点集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破除了传统文言文教学

“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方式。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译文自学,培养学生自读浅显文言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落实文章重点难点上进行突破,进行多方面的探究,使学生知道文言散文的写景特征和写作特色,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的实效性明显加强。

4.实现了语文课堂学习自主研究的构想。首先表现为学习过程的探究化。整个教学环节就是学生们以“三峡”为“原点”,不断地发现新的兴趣点,不断进行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事先完全安排好的过程。其次表现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特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然后协同研究小组(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资源共享,交流研讨,形成研究小组相对集中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多流向的公开交流。

(二)失

这两节课是我们在农村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要让学生一下子从“接受性学习”方式进入“研究性学习”方式中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我们先让学生自学原文与译文,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先进入一个“接受性学习”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才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果不这样,会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

学生以前很少有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的层次上存在很多不足。如不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提问的深度需要老师作进一步的提示;在回答问题时,理性的概括能力较差,需要老师进行更好的总结。

教师在问题的设计和教学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上很难准确把握。主要表现在问题提出后,不同层次学生理解接受的差距较大;课堂上留给学生交流探讨,呈现个性化研究结果的时间不够充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新教材教学势必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对于出现的新问题还有待在以后的具体教学中作更好的调整和改进。


三峡课件(7)

三峡教学课件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三峡教学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

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⑵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⑶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4、配乐读《三峡》(老师可范读)。

二、确立学习目标

导引:大家可能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做的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对,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投影)

这是一篇古文。对于古文,我们总是怕它。其实啊,对于古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关键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读懂读明白。

问:对于这篇古文,同学们准备怎么读?或者说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讨论,抽生回答。(目标见前)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词:

⑴学生质疑:提出预习中未解决的字词,以考试方式问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词,找出现代汉语中相同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巩固学生学习所得。

⑶小结:古汉语在现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简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课文探究

1、齐诵,思考:这篇文章写“三峡”,它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山、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

3、板书,投影。

4、综合以上讨论的,整个“三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例如:这是一个绮丽的三峡。(投影)

5、引导:刚才我们的分析好象一点没有照顾到作者的情绪。作者写文章时,他总是会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学们想想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练习诵读

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段,你用尽快的时间把它背诵出来。(注意评价)

六、课堂总结

作者带我们畅游了长江三峡,感受其雄奇壮丽的美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最后让我们一边浏览三峡风光图片一面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三峡的奇美。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请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峡课件(8)

三峡郦道元的课件

教师需要就那些关于三峡的教学,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更好呢?相关的课件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三峡郦道元的课件,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图片投影。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

(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

阙 嶂 曦 襄 溯 ? 属引

4、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文意理解。

1、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词语:

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分析课文。

1、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并板书: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 夏:急

水 春冬:清荣峻茂

秋:哀婉凄异。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1)动静结合。

(2)有张有弛。

3、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课件(9)

语文三峡说课课件

导语: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三峡》,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本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⑴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⑵在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⑶在七年级基础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辅助手段

用幻灯片演示三峡风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

1、导课:

学生谈自己对三峡的印象或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整体感知:

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读、试读、评读、齐读整体感知课文,体悟文章的情感。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研读课文: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

第二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第三步,理解成诵。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特别是在理解基础上积累,当堂成诵,既巩固了积累,又体现了理解的要求。

五、课堂评价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这一要求:

1、突出语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侧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评价,侧重对文章情感体验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灵活。评价是双向多维的行为,所以评价中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3、评价中应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峡课件(10)

三峡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②在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在七年级基础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辅助手段:

用幻灯片演示三峡风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

1.导课

学生谈自己对三峡的印象或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整体感知

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读、试读、评读、齐读整体感知课文,体悟文章的情感。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研读课文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

第二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第三步,理解成诵。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特别是在理解基础上积累,当堂成诵,既巩固了积累,又体现了理解的要求。

五.课堂评价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这一要求:

1.突出语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侧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评价,侧重对文章情感体验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灵活。评价是双向多维的行为,所以评价中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3.评价中应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