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火锅故事(汇编3篇)

火锅故事(汇编3篇)

带*** 23-03-11 故事

火锅故事(1)

北方的冬天,天气寒冷,吃些热的、辣的,身子会很舒服,冬天的重要美食就是涮羊肉。

涮羊肉先要准备食材,羊肉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还可以准备肥牛、鸡肉等;菜也是重要的配料,金针菇、香菇、生菜、土豆等;可以准备各种可口的丸子,鸡丸、鱼丸、章鱼丸等。蘸料更要有特点:麻酱、蒜泥、辣椒油、腐乳、小米椒……吃起来鲜香火辣,那叫一个够味!

最主要的还是涮羊肉的过程,首先加入底料,粉丝、土豆这些耐煮的食材可以先行放入,等水煮沸就可以放入肉类、菜类,一锅上下翻滚的锅底,眼看那羊肉由红白相间变成了灰白色,开上两开后夹起一块羊肉,蘸上各种配好的小料,放进嘴里,又香又滑又爽,好吃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虾滑从嘴里进去,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坐着滑梯,一路滑过唇齿,进入口腔,滑过食道,顺流而下,那滋味,别提多好啦!红的、绿的、白的……辣的、咸的、香的……涮羊肉既是一场视觉盛会,更是一场味觉盛宴!

涮羊肉不仅好吃,而且很滋补。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益精气、疗虚劳、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之功效。唐代孟诜在《食疗本草》中也记载“凡味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

涮羊肉,是我们亲朋聚会的首选,当然如果寒冷的冬天和家人围坐在桌旁,一起吃上一顿,那就又加入了浓浓的家的味道!


火锅故事(2)

说到火锅,我很熟悉,因为我们一家总是去姥姥家吃火锅。姥姥家的火锅并不复杂,一两样肉、五六样菜。

在吃火锅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火锅的历史。火锅是中国独创的美食,起源于战国时期,宋代普及于民间,元代传到蒙古涮牛羊肉,清代成为“宫庭菜”。现在的火锅在古代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和发展,出现了四川毛肚火锅、重庆麻辣火锅、广东海鲜火锅、北京涮羊肉火锅、东北白肉酸菜火锅等等。这么多种火锅能涮各种各样的食材,有人形象的说:“带腿的板凳不能涮,带膀的飞机不能涮,其它都能涮”。

每当冬天来临,或下大雪之时,姥爷就会通知一家人吃火锅,全家人围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边吃边聊,我觉得这时的火锅不只是美食,还代表了温馨、团聚和亲情……


火锅故事(3)

重庆,因火锅而闻名天下。在重庆,大街小巷里,每天都有火锅的香味四处飘散,整个城市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

刚跨进火锅店,一股浓重的辣味钻进我的全身每一个器官,使我打了几个含着辣味的喷嚏。锅底上来了,一半麻辣,一半清汤。麻辣似血,漂着一层辣椒,暗红色的锅底上浮着一层又一层辣油。花椒、八角,在这里大显神威。我用火锅筷尝了一下,一股辣味一瞬间直冲脑门,随后席卷我身上每一个细胞,我整个人似火燃烧。

清汤似乳,米白的汤上有着许多气泡,青菜、豆腐在汤上静静漂着,显得清汤寡水。火锅滚了,清汤瞬时变得如同发狂的野兽,气泡堆得像山一样高,青菜豆腐被搅得支离破碎,汤汁越过了中间的“国境线”,直奔麻辣的一边。而麻辣还是像原来一样,风平浪静。过了一会儿,麻辣也发怒了,暗红色的液体霎时翻腾起来。麻辣一边犹如炸开了锅,汤搅起千层浪,一个个气泡发疯似的冲出水面,溅起一串串“血”,汤中各种调料被搅得不得安宁。

菜上来了,看着鲜红的牛肉静静地躺在冰上,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恨不得抓起一块就大吃特吃。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牛肉,放进麻辣锅里。麻辣锅怒号着,我的牛肉一眨眼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看着麻辣锅里的调料翻滚着,施舍着它们一点仅存的香气。我找到了那块牛肉。我夹起它,看着一滴辣顺着边缘流下,滴进调味盘里。我把牛肉吞了下去,辣顺着味蕾流向全身,一种快感直达舌尖。接着,我又夹起那碧绿的菜叶,扔进火锅。碧绿的、挺得直直的菜叶瞬间软了下去,成了辣的“傀儡”。最后,我期待的毛肚终于上场了。我急忙夹起一块,对着辣锅涮了起来。我见熟了,连忙捞出,咽了下去。脆嫩爽滑的毛肚征服了我的味蕾,其弹性十足的质地更使我终生难忘。我又犯馋了,一连吃了几条,觉得这才是人间美味。

都吃完了,火锅的状态也不一样了。火锅麻辣区的红辣椒有气无力地浮在油上,各种调料“死的死,伤的伤”,暗红色的、像血一样的汤减轻了一个色调,现在像砖头的颜色了。清汤那边更是“惨不忍睹”,各种食材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大锅快要见底的牛奶似的汤,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神气十足了。

要走人了,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头望了一眼,心中满是留念。远远相望,那火锅店还是那么生意兴隆,我似乎还闻到了一丝辣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