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伶官传序教案(集合9篇)

伶官传序教案(集合9篇)

棒*** 22-11-08 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1)

伶官传序

一、导入 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⒉介绍“序”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⒉质疑解难

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具体分析

㈠中心论点

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明确: 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⒉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由

[4] [5]


伶官传序教案(2)

邱龙涛

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F、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词类活用

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 :对名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导入  。2、简介背景:五代史(放入文中介绍)。3、简介作者:欧阳修。4、阅读课文。5、讲析课文,重点第三段,着重体味语气。6、拓展练习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  :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 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分钟)

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

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

四、 讲析课文:

(一) 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

本文是一篇史论。

(二)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三)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例证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B、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宾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果写的。

(四)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

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边讲边译,将翻译融入讲析中)

明确:

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一个是梁,一个是燕,一个是契丹。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翻译,强调“函”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木匣子装……”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并翻译。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六)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A问: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B师问: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八)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A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伶官传序教案(3)

邱龙涛

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F、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词类活用

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 :对名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导入  。2、简介背景:五代史(放入文中介绍)。3、简介作者:欧阳修。4、阅读课文。5、讲析课文,重点第三段,着重体味语气。6、拓展练习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  :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 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分钟)

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

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

四、 讲析课文:

(一) 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

本文是一篇史论。

(二)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三)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例证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B、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宾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果写的。

(四)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

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边讲边译,将翻译融入讲析中)

明确:

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一个是梁,一个是燕,一个是契丹。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翻译,强调“函”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木匣子装……”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并翻译。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六)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A问: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B师问: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八)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A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第三


伶官传序教案(4)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作品的文体特色,语言特点进行诵读. 2.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感情,反复诵读文章,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 2.从读音、语气停顿、语调、表情达意等方面掌握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二.全体学生齐读,进入学习氛围. 三.分析、朗读第一段: 1.请一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倾听. 2.全体学生齐读开头“呜呼”两字,揣摩语气 (这两个字的语气内涵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教师联系全文内容,提示学生) 答:“呜呼”这两个字,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慨叹,惋惜. 3.讨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请学生翻译: 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也是人事吗? (2)打出幻灯片: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亦乃人事也.” 比较它们的异同,讨论他们的优劣. (教师引导:原文采用反问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而改用陈述句后,语气、力度改变了.) 4.讨论:“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重点:原,推究. 所以,表……的原因. (2)问:可以知之矣的之指代什么 提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庄宗的故事贯穿全篇,结果得出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证明这一句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5.再次向学生明确全文慨叹、惋惜的基调,学生以这种基调再次集体朗读. 四:分析、朗读第二段. 1.学生自己揣摩晋王的临终遗言,并自由朗读. 2.请学生做示范朗读,并总结语气. (教师引导:晋王的临终遗言,应该是语重心长,遗恨未消,用幻灯片打出) 3.有条件的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学生根据相应语气集体朗读. 4.问: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持什么态度? 教师引导: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是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5.问:这些态度可以从庄宗对待哪样事物看出? 答:从他对待晋王的遗矢可以看出. 6.请学生划出本段中与矢有关的、能体现庄宗恭敬的动词. 重点:受、藏、请、盛、负、纳(用幻灯片打出) 7.学生根据板书提示,熟读、背诵第一、第二段 8.抽查两位学生背诵,然后全体学生集体背诵. 五.分析、朗诵第三、第四段: 【一】1.先让学生朗读开头两句话,思考它们构成什么关系?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2.学生回答:构成对比关系,关键词是盛和衰. 3.问:第一句表现盛的,大家找找看哪些字词可以表现盛的`气势. 4.生答:系、函、入、还、告、盛、壮哉 5.既然这些字词是表现盛的气势的,所以读的时候就应当重一点. 6.阅读讲究语气连贯,这一句首先让学生明确“方”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指出它的管辖范围. (教师提示;方是正当的意思,所以应该管到“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7.相应的,让学生划分下一句,“及”管到哪里? (引导:到“泣下沾襟”) 8.在点明语气和重音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己把握朗读,教师适当提示,如“何其衰也”,最后两字应适当拖长. 9.请学生朗读,然后教师示范,最后学生集体朗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之所以这样设计,因为第一句是表现盛的,男生应该能体验出其中的感情,不会太小声,如果不幸男生没气势,就让女生大声朗读第一句,然后调侃男生,激励他们重新读,也顺势让学生熟读成诵. 【二】以上两句是形成强烈反差的,盛的时候是那么强大,但是却一下子衰败了,什么原因呢?作者似乎给出了两个供选择的理由: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幻灯片打出) 1.请学生翻译,重点是抑(或者)、本(推究)、自(由于). 2.这两句是问句,那么作者真的是有疑问吗?还是有明显有倾向的? (这一问比较简单,学生应该能回答出,欧阳修倾向于后者,就是庄宗的盛衰都是由于人事.) 3.再来看下一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幻灯片打出) 教师讲解:庄宗的故事足以证明这两个道理,所以这一段综合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都是为了证明这样一个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庄宗后来居然被几十个伶人围困,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这就再次提醒人们,要注意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啊. 【三】分析“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用幻灯片打出. 1.学生集体朗读后,对照课下注释翻译. 2.提一位学生起来翻译,纠正错误, 重点:第一个于解释为在、从,第二个于解释为被,注意“智勇”的词性,可提示学生,根据文言文对偶句词性一致,前面的“祸患”是名词,所以“智勇”也是名词. 3.讨论“岂独伶人也哉?”,幻灯片打出. 先请学生自行翻译,然后提问学生,要注意填充省略的内容, (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这样吗?) 4.谈谈这句话包含的内容和作用. 教师提示、引导:这句话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的批评朝政,提醒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5.如有空余时间,则加强背诵第三、第四段.     板书:   晋王: 语重心长,遗恨未消,   忧劳 盛      庄宗: 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庄   人事   还矢先王, 告以成功 宗  逸豫 衰宠信伶人, 身死国灭 论 点:  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盛(得天下)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忧劳可以兴国 叙 史 : 庄宗 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衰(失天下) 身死国灭逸豫可以亡身 历史教训: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伶官传序教案(5)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法。 3、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2、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解题】 课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伶人——乐工,伶人做了官称为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用来表述作者对所记史实的感想和议论。《伶官传》的开头也有这样一段序论,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此,后代有人让它独立成篇,编入古文选本,同时又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重点词语注释】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理:道理。虽:虽然。原:动词,推究事物的本源,如“原君”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其:代庄宗。之:代天下。所以:……的原因。 之:代“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之:取独。以:拿。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约:名作动,订盟约。背:背叛。归:归顺。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之)而藏之于庙。 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应当”,“一定”。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用兵:带兵打仗。 以:用。少牢:猪、羊各一头。告:祭告。 太牢:牛、猪、羊各一头。 负(之)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及:到,至。之:代宗庙。 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于)先王, 方:当。组:丝带、丝绳,泛指绳索。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着。于:介词,不译。 而告(之)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以:把。雠:与“仇”同意。可谓:可以说。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仓皇:匆忙的样子。贼:叛军。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顾:看。其:表疑问语气。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名作动,推究事物的本原。自:由于。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故:因此。举:全,所有。莫:没有什么,没有谁。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为:表被动。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智勇:形作名,智勇的人。于:表被动。独:仅仅。   第二课时   【简析课文】 这篇短文是一篇传记的小序,内容着重在议论。(正文——论文)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以唐庄宗的事例为证。 一开头,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作者在这里虽未完全否认天命,但强调国家(或个人)的盛衰,“人事”是决定性的因素,紧接着便以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这一论点的正确。评论唐庄宗,是全文的重要内容。   第二段:追述晋王的'遗命和唐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 要评论唐庄宗,就要从他的生平大事着眼,唐庄宗平生的大业,就是谨遵父志,消灭仇人。这一段分两层叙述: 1、较详细地叙述了晋王的临终遗嘱。 2、叙述唐庄宗接受三矢后,对待三矢的严肃的态度,也正表现了他对待父亲的严肃态度,他“凯旋”归来,说明他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第三段:把唐庄宗的“盛”“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为。 以此论证了论点。可分三层: 1、写唐庄宗“系燕王父子以祖,函梁君臣之首”,把它们献于太庙,并且“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这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这里突出写一个“盛”字,一个“壮”字,表现了庄宗志得意满。 2、写他在天下已定之后,丧失警惕,终于招致失败,而且败得那样惨:“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这里突出一个“衰”字与上半的“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与文章开始的“盛衰之理”前后呼应。 3、用两个疑问句作结,前一句指出“得难失易”,后一句指出“成败之迹,皆自于人”。这两句虽是疑问句式,但实际意思是肯定的。前一句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回顾了第一段“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后一句则回顾了第一段“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既是给庄宗作结论,也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为了更充实这一论点,作者紧接着引《书》的话“满招损,谦得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这就把“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道理表达得更明确,更充分。   第四段:具体指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并推广一层,为后世戒。 分两层: 1、再次对比庄宗的盛衰,与第三段相呼应,而着重指出他身死国灭的具体原因是“数十伶人困之”,根据这一史实,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看法:“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既紧密地联系了庄宗的实际,也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2、最后“岂独伶人也哉”一语,为当代和后世帝王提供教训( 实际也为一般人提供教训)。 【词类活用】 1、仓皇东出。方位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 2、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夜间”。 3、负而前驱。方位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 4、乱者四应。数词作状语。 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形作名,人的智勇。 6、祸患常积于忽微。形容词作名词,微小的事。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8、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函”带宾语“梁君臣之首”,用作动词,“用木匣封装”。   【句式·被动句】为天下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业】[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伶官传序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作手法 3、领略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4、理解“谦受益,满招损”“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积累实词、虚词用法 2、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防微杜渐”、“玩物丧志”等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由《六国论》引入 2、  介绍欧阳修,关于序   二、 学习新课 齐读全文。教师点评,听录音(注意节奏、语气等) (一)自读课文,思考: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原文+翻译)立论的历史根据是什么? 2、  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分析+板书) 3、  由此看出,文章采用的是什么论证结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原文+翻译) 【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他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思考: 行文到此,论点已得到证明,本文可以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呢? 明确: ①照应题目 ②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③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加强文章的.针对性,也使得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三、课堂延伸 学过本文后,同学们你们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自读课文,自由讨论,写出观点。(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谈谈,也可列举名人名言或名人事迹。) 明确: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以古为镜;事在人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小结】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能玩物丧志,重复古人的错误和悲剧。   四、课后作业 根据你所得到的启示,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观点,结合自身实际和名人名言等,写一篇小作文,文体为议论文。   附板书设计: 伶官传序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立论根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   1.庄宗复仇灭敌——成则由人 (照应“得”) (盛衰由人) 对比论证  2.庄宗身死国灭——败也由人 (照应“失”)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教案(7)

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伶官传序教案。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含义。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系燕父子(系jì,捆绑。)

仇雠已灭(雠chóu,同“仇”。)

乱者四应(应yìng,应和(hé))

盛衰之理(盛shèng,兴盛。)

盛以锦囊(盛chéng,装。)

②词性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木匣→用木匣封装。名词作状语)

一夫夜呼(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国兴,使身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一词多义

【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当“泉”讲,用的是本义。《祭妹文》)

武夫力而拘诸原(原野。《殽之战》)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原来。《治平篇》)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推究,探求。)

【微】

微行入古寺(隐蔽身份,这是本义。《左忠毅公逸事》)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极小的。《采草药》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

其文约,其辞微(微妙,深奥《屈原列传》)

恨晨光之熹微(微弱。《归去来兮辞》)

微指左公处(暗暗地《左忠毅公逸事》)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如果没有。《荆轲刺秦王》)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不是。《岳阳楼记》)

【告】

迁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上报,报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陈述《鸿门宴》)

自告奋勇(表示,表明)

【盛】读shèng

盛衰之理(强盛、兴盛)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丰盛。《滕王阁序》)

其意气之盛(盛大,雄壮)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职位高。《师说》)

读chéng

盛以锦囊(装。)

2.难词句解析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理:道理,此处可理解为原因,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伶官传序教案》。事:做。人事:可理解为“人为”。岂……哉:难道不是……吗?此处是用反语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叹。

译作: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之所以……”,“之所以……者”,都是“……的原因”的意思,“所以”前的“之”字是结构助词,可有可无,不必解释。原:推究。之:代上一句讲的道理。

译作: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③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受:授,接受。古汉语中“受”“授”同源。庙: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下文的“太庙”。从事:一般的官员。一少牢:用一只羊、一只猪作祭礼。

译作:庄宗接受了剑,把剑收藏在宗庙里,从那以后,每当用兵的时候,就派遣手下的官员用一只羊、一只猪的祭礼向祖庙祷告,又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了,背着(剑)一马为先,等到得胜回来时,再把箭放回原处。

④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抑:连词,还是。本推究……根源。“得之”,“失之”中的“之”都是代词,代“天下”。两个“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自于:由于。

译作:难道是得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呢?还是推究那导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呢?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忽微:极细微的事,“忽”和“微”都是极小的.计量单位。智勇:有“智”与“勇”的人。所溺:溺爱的人或事。岂独……也哉!难道仅仅(单单)……吗?也哉:语气助词连用。

译作:灾难祸害常常是从小的事情上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所溺爱的事儿困扰,难道仅仅是几个伶官(造成的)吗?

【内容主旨】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2~4自然段以唐庄宗为例,边摆事实,边讲道理,展开讨论。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这是他成功的时候。但天下平定后,却一夫作乱,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这是他惨败的时候。庄宗成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庄宗败时: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教案(8)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列出自学提纲,教学过程中予以检查。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教学中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要求读懂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掌握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质疑、解题、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3分钟)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究竟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太宗的两位贤臣似乎很难达成一致看法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去找北宋史学家、文坛泰斗欧阳修去问个明白。请大家翻到教材第88页,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重要史论——《伶官传序》。

二、解题:(2分钟)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乐工,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三、习——学生质疑、互答:(5分钟)

(本环节由学生提出疑难,学生相互解答,旨在检查预习情况,并疏通文言知识。)

四、测——教师强化、识记:(5分钟)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 以一少劳告庙(少劳:祭祀用猪、羊各一头)

2.下列词类活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函梁君臣之首(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东:名作动,向东逃跑)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动,使兴盛)

D. 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

3.下列文言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B.系燕父子以组(定语后置)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D.盛以锦囊(省略句)

4.下列对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道理了。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逃跑、犹豫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有勇有谋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议——师生讨论、分析:

(一)自读课文,思考:(5分钟)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追问: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概括: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二)再读课文,思考:(10分钟)

1.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明确:由时间理出过程,概括出和庄宗有关的时间点和相关事件。

2.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在庄宗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926年(41岁),身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追问:从这四个时间节点上的四件大事来看,庄宗的人生其实就是两个过程。

明确: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

4.再追问: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六、悟——拓展研读、小结(10分钟)

1.画蛇添足?

释问:既然已经强调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为什么在第四段中还要加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这一结尾?

明确: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文不对题?

释问: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些文不对题?

明确: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3.领悟要义:

释问:身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编《伶官传》并作序?

(引导学生联系高一、高二学过的相关课文)

明确:以史为鉴,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后人尤其是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七、练——迁移训练、巩固(3分钟)

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亡我,我何渡为?”

依你之见,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的是天亡他么?

示例: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本课结语:(照应导语部分太宗君臣的一段问答)(2分钟)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最后,让我用这几句话与在座各位共勉:

满招损,谦得(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板书设计:

盛——得——兴——→忧劳

伶官传序 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衰——失——亡——→逸豫


伶官传序教案(9)

伶官传序的教案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⒉介绍“序”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⒉质疑解难

⒊思考:

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具体分析

㈠中心论点

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明确:

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⒉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中心论点

探讨:

①为什么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

明确:强调“人事”(政治上的得失)的作用。

②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明确:例证法――后唐庄宗

“得天下”之“盛”→天下豪杰莫能争

对比论证

“失天下”之“衰”→身死国灭天下笑

引证法――《尚书》

㈡具体论证

⑴导入

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衰”又是什么原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⑵析“得天下”

a、课文是如何表现他“得天下”之“盛”的?描述他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武。

明确:“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忧劳可以兴国”﹤“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b、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c、小结

庄宗不忘世仇,重任在肩,兢兢业业,负矢前行,终得天下,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⑶析“失天下”

a、庄宗“好俳优”,一些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致使“群臣愤激,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贿赂交行”,最后终于众叛亲离,不可收拾。课文怎样写其“失天下”之“衰”的?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泣下沾襟的悲惨情景。

明确:“仓皇东出”

“逸豫可以亡身”﹤“士卒离散”

“泣下沾襟”

b、小结

庄宗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终如愿以偿,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身死国灭。这一“盛”一“衰”、大起大落命运,再次突出“人事”的作用。评曰:“叙唐庄宗处,倏而英俊,倏而衰飒。凭吊唏飒,虽尺幅短章,有萦回无尽之意。”

㈢结论

本来行文到第二部分,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明确:引出教训,借古讽今

①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②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五、课文小结

本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叙事生动形象,精警有力;抒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明茅坤《唐宋八十家文抄》卷七十一评:“这等文章,千年绝唱。”清沈德潜《唐宋八大家读本》卷十四评:“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第一篇文字。”

相关推荐

小暑谚语大全(优选8篇)

谚语
小暑谚语大全(1)小暑节气诗词大全:《小暑金将伏》唐.武元衡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小暑节气诗词大全:《小暑开鹏翼》唐.耿湋沃州
展开详情

高一必修二语文诗经氓课件

高一语文
课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
展开详情

假期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寒假漫漫,长达两个月。照着现在的流行,顺着自己的心愿,我做出了一举两得的构想。拿一个月的时间来让自己体验社会,留一个月的时间来享受生活。这样一来假期打工就成了捡鸡毛凑掸子不干白不干。就这样和同学几个一
展开详情

秉笔直书教学反思(通用11篇)

教学反思
秉笔直书教学反思(1)《秉笔直书》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语中的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坚决不从,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
展开详情

阅读笔记作文

笔记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是美国的伯罗蒙塞尔写的一篇文章《自然之道》里面的一句话。这句话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受教育。课文主要说的是,伯罗蒙塞尔和他的七个同伴以
展开详情

关于描写清明节扫墓见闻的小学生作文整理

四年级语文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所以我们每年在这一天要回老家扫墓。为了迎接这天的到来,奶奶早早的蒸好了鸡蛋,杀好了鸡,准备好了行李。为什么要吃鸡蛋呢?我问了奶奶,奶奶说:在扫墓时,我们
展开详情

观狮子王有感范文500字

五年级语文
每一部电影都隐含着它所希望传达的讯息,有珍贵的友谊、温暖的亲情及浪漫的爱情,这次我要分享的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狮子王》。《狮子王》是一部脍炙人口且远近驰名的卡通,描写小狮子王辛巴成长的点点滴滴,
展开详情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必备11篇)

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1)这堂课我首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观察我准备的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电器元件,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重点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内部构造)
展开详情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考辅导资料
工业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
展开详情

院感试题(优质5篇)

试题
院感试题(1)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获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高考必备英语词组有哪些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稿范文 学会保护自己优秀议论文 白杨课文教案(集锦16篇) 5对韵歌教学设计(合集18篇)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 美丽的春天主题反思(热门3篇) 2022高考英语作文写作指导 心理名人名言(精选10篇) 初中新生军训口号 毕业季诗歌(汇集17篇) 班队工作计划 美术教师实习报告怎么写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汇总5篇) 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空山鸟语》阅读答案 阿甘正传读书笔记范文 谈谈社会公德普通话说话考试范文 实用的名人名言作文300字 考试后的反思_作文350字 综合实践心得 大学专业自荐信 牡丹的诗句(精品7篇) 成功的励志座右铭 劳动技能实践心得体会 雾都孤儿读书笔记 超拽社会句子(甄选3篇) 五年级我爱我的家乡作文范文 18年英语九年级单元作文 先进事迹材料 教师节礼物 普通话水平考试说话题目 青鸟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 大学英语角策划方案 英语语法填空12个得分技巧改错秘籍 描写夕阳的句子(集锦20篇) 绿野仙踪读书笔记 2022中考考生如何有效率复习,提高中考成绩的三个复习方法 考试之后作文 最新红楼梦读书笔记 国培教学反思(汇集7篇) 用心灵去倾听读后感优秀范文 小青蛙找家课件(实用5篇) 牧童教案(通用18篇) 关于商朝的历史人物故事 母爱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范文 祖国河山的诗句(精选8篇) 英语学习随笔 励志诗歌朗诵稿(必备18篇)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解释 高二英语提升阅读能力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必备5篇) 成长的烦恼500字五年级 考试三重奏作文 2022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 广告设计实习报告心得总结 国庆节快乐 关于药学实习生自我鉴定 大学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闻一多的名言(汇总3篇) 初三语文单元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名言警句大全 高三最后200天复习计划 高中生开学考试没考好检讨书(精选7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街市话题作文400字 冲刺高考英语作文预测范文 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重点485句 初三的英语语法知识点大全 胡同文化说课稿(优选11篇) 相约春天650字优秀范文 《笑猫日记》读书笔记 军训开营演讲稿范文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明确观点 学好高一英语的技巧 考试之前作文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成长的小故事(集锦20篇) 工程测量专业大学生的自荐信范文 有关选择为话题议论文 800字大学军训日记 五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员工试用期评语(通用18篇) 关于八字桥的400字导游词怎么写 路上洒满阳光作文优秀范文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中国历史初二下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一棵开花的树 我喜欢的季节普通话考试范文 人物描写教案设计(汇集5篇) 大学英语作文 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与句子 心中的梦想550字七年级作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范文 小学生必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大全 赛马音乐教案(集锦20篇) 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1000字 未选择的路读后感作文 2022年读匆匆有感范文300字 含有不的成语(通用10篇) 政治学习方法 2022中考语文解题十大精华方法 会变化的影子教案(甄选6篇) 仍是的近义词 考研数学学习方法必看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必备13篇)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汇总5篇) 2022高二开学作文范文 儿子升学宴的讲话(汇总20篇)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及技巧(必备5篇) 实践心得 《伊索寓言》五年级读书笔记范文 故事聪明的乌龟(推荐4篇) 写好作文的黄金攻略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乔什·哈奈特 新生军训感言400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优选5篇)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热门15篇) 交通安全安全教案(集锦19篇) 他要感谢那只手阅读答案 描写离别的古诗(热门4篇) 三视图教学反思(优质7篇) 2022年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节约的名言警句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小学四年级作文:家乡的过桥米线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部编版 初中论语读后感范文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夜色说课稿(优选3篇) 河间之战 故事读书笔记100字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反思(集合15篇) 燕子专列读后感范文 【热门】难忘的一次考试作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集锦18篇)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军训作文精彩开头 假期实践心得体会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 关于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重要物理规律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甄选19篇) 故事大道理(甄选15篇) 故乡的教学设计(甄选16篇) 精辟的励志名言 考试以后四年级作文 优秀小学生先进事迹材料 学生实践内容及心得体会 关于端午节的小学作文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范文 家长评语怎么写(热门19篇) 初一地理10条记忆方法 考试的享受作文 小学生最有用的书 比较好的句子(必备10篇) 高中全面实用政治学习方法解析 幼儿园实践的心得体会 寒号鸟的教学反思(优质17篇) 关于离别的小升初作文 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10年教师节贺卡祝福语 让红领巾更加鲜艳作文600字 高三期末考试作文 语文教师实习心得范文 爱情美好的句子(合集20篇) 新教师实践研修心得体会 期末考试的反思五年级作文 大学生会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 儿童交通安全小知识顺口溜 考试之后 有关考试的写事作文400字 国庆节古诗词大全(精编4篇) 教师的读书笔记范文 初二考试作文 2022高考必备生物知识点大全 保护眼睛教学设计(精品7篇) 中华小故事传统小故事(汇编7篇) 小学生日记50字大全 论文开题答辩(推荐7篇)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汇集3篇) 高二政治政府: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说课稿 《人造皮肤》阅读答案 我的大学英语作文 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读书心得体会 留学新西兰注意事项 影响一生的经典励志语录 考试之后的心情作文 伤仲永议论文初中优秀范文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明天要远足的教学反思(汇集6篇) 一年级写观察日记写作指导与范文 考试以后作文 高三作文生活的颜色范文 一百条裙子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