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诗歌鉴赏形象(集合20篇)

诗歌鉴赏形象(集合20篇)

爱*** 23-04-09 诗歌

诗歌鉴赏形象(1)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分析思路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

(三)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四)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参考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 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了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步骤二)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 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步骤三)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形象(2)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

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方法:

⑴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⑵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3、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诗歌鉴赏形象(3)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和物的形象。

二、诗歌形象分类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种:?诗中的我形象,也指诗人自己;?诗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给下列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1、《梦游》中傲岸的李白。( )

2、《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 )

3、出师未中的诸葛亮。( )

4、《陌上桑》中的罗敷。( )

5、万里悲秋常做客中集中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悲的杜甫。( )

6、羽扇纶巾中的周瑜。( )

7、《雨霖铃》中我这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 )

三、提问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3、诗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四、课堂实例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诗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析: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答:全诗塑造了一个对黑暗现实不满、孤傲清高的诗人形象。

诗歌鉴赏形象(4)

1、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模板

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过描写……(诗中描写环境特征的词),抒写了……之情。

2、鉴赏景物形象答题模板

【理解情景型】诗歌描写了……(名词,描写景物的词,表时令、季节的词语)的景色。通过对……(动词、形容词、景物的特点)的描写,抒发(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描述画面型】这首诗(哪一联)描写了一幅……(时间、地点、景物特点)画面,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3、鉴赏事物形象答题模板

本诗刻画了……的……(指出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通过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物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诗歌鉴赏形象(5)

1、各种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

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1、人物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诗歌鉴赏形象(6)

语文新考纲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其中诗歌鉴赏题这个历来让学生颇感头疼的考点,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这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答题的难度,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结合考纲要求(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对这一考点在复习中应加以重视。

一、说考点: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意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象征、通感、双关、映衬、对比、反复等修辞技巧,摩绘形象、烘托渲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技巧。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二、说知识

1、古典诗歌的语言知识,如词语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一些事物名称由于积淀了历史文化内容而形成的特定象征意义,例如杜鹃代表怨情,杨柳代表惜别,松象征坚贞,梅象征高洁。诗歌的特殊句式,如省略,例如“山河破碎(如)风飘等,身世浮沉(如)雨打萍”;紧缩,例如“(因)感时(而)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词组代句,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倒装,例如,“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应为“早岁那知世事艰,北望中原气如山”);对仗,例如“风急天高猿萧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互文,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应为“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等。

2、古典诗歌的修辞技巧和表达技巧,如利用“炼字”描绘生动的形象,传达独特的感受,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比喻、比拟、借代、移用、通感、夸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运用拟人移情于物,使自然物人情化成为抒情的解代物;运用象征化抽象为具象,化景物为情思;利用双关增强语言的蕴蓄;利用映衬、对比凸现形象的特征,抒发鲜明的爱憎情怀[利用韵脚、平仄、对仗增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古典诗歌一些重要的艺术技巧,如以情染景,以景显情,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动衬静,以闹衬静,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哀景写乐,例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乐景写哀,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

4、古典诗歌的重要主题,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疾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5、重要的诗人的艺术风格,如李白的浪漫雄奇,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等。

三、说教法学法

1、问答型:认真审题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在明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

(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四、说学法:

1、古典诗歌用古汉语写成,读解时要具备一定的猜读能力。猜读词义的基本原则是参照题旨情境,标题和诗眼往往能够照亮词义。如《题李凝幽居》题眼“幽”就有点醒作用。

2、鉴赏古典诗歌要缘景入情。要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要重视并充分利用“消息句”“情景语”的提示作用。杜甫《登高》用“悲秋”二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并将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联系起来。由于“悲秋”的点醒,我们能够深刻体味诗人“常作客”“独登台”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苦,“百年多病”的韶光易逝之感和壮志难酬之悲。

3、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要遵循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要抓住最能表达作品主旨和诗人情感的情景语言和艺术手法进行透辟的分析,赏析其艺术效果。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标准。对古代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美好思想,追求自由、坚持真理的高尚节操,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优美情怀,真挚、纯洁的亲情、友情、爱情,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指出其社会意义;对一些消极颓废的没落情感和低级趣味,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出恰如其分的批评。

另外还得注意:

1、对作品理解、品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2、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3、要重点突出,围绕题旨展开论述。


诗歌鉴赏形象(7)

人物形象鉴赏

1、整体感知,确定身份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

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

3、抓关键词,分析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完成。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快速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景物形象鉴赏

1、从景物本身的角度入手分析

了解景物本身的形、声、色,注意动景与静景的搭配,掌握高低远近的写景层次。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们可以从形、声、色的角度分析出它展现了壮阔雄奇的赤壁景色。

2、从景物常见含意入手分析

对诗歌景物形象的赏析离不开分析意象的作用,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意,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如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表达思乡之愁,松柏象征孤直、清高、不畏强权的品格,等等。

3、注意答题要求

题干要求“概括”形象特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

题干要求“赏析”:除了要写出景物的自然属性外,还要写出景物的社会属性,即诗人在诗中赋予该景物的情操或品性以及意义等。

事物形象鉴赏

1、重视文化积淀,熟记物象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这样,才能分析出事物的象征意义。

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

3、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可从以下关键点入手:抓动词、副词;抓抒情、议论句;抓注释,关注隐含信息。


诗歌鉴赏形象(8)

1、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模板

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过描写……(诗中描写环境特征的词),抒写了……之情。

2、鉴赏景物形象答题模板

【理解情景型】诗歌描写了……(名词,描写景物的词,表时令、季节的词语)的景色。通过对……(动词、形容词、景物的特点)的描写,抒发(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描述画面型】这首诗(哪一联)描写了一幅……(时间、地点、景物特点)画面,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3、鉴赏事物形象答题模板

本诗刻画了……的……(指出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通过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物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诗歌鉴赏形象(9)

1、各种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

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1、人物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诗歌鉴赏形象(10)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

(二)分析思路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

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案:“杨柳”“飞絮” 意象的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看完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大家是不是对意境,意象,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以上就是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所有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诗歌鉴赏形象(11)

诗歌事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授课时间: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复习鉴赏事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例题分析 1、(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解析:月亮照在离家万里之遥的瞿唐峡的上空,是春天初六的上弦月。月光皎洁,时时照亮幽暗的居室,像往常一样洒满清幽幽的天空。这四句是写月的,表现的是环境的清幽。 天气凉爽,衣襟下垂不动,月亮高悬,对着流满泪的脸。这里的“泪脸”很直接的表明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忧国之愁。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乌鹊向南飞,在这深深的夜里,它栖落在江边。  2、(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解析: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这两句说,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原来是梅花被风吹得飘零散落,香味也零落殆尽。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是说虽然看起来相似,而实质上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脆弱与雪花的随和厚实,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笔调生动活泼,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趣横生。       3.(07重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惜牡丹花   (宋)苏轼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①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  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⑴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把花拟人化。   解析  作答第一问,只要围绕“海棠特点”在诗句中提取信息,就能准确作答。第二问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苏诗中“睡去”与“红妆”的拟人手法十分明显。 ⑵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解析:此题是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对古诗的鉴赏。要比较苏诗与白诗所抒发感情的不同,首先找到他们的抒情对象的不同,前者是尚为“红妆”的海棠,即盛开着的海棠,后者是“衰红”的牡丹,即即将凋零的牡丹。在这两种不同状貌的“红”前,两人的感情虽然同为爱花,但后者肯定比前者更多了一些伤感。   《海棠》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惜牡丹花》: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三、方法总结 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事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比较事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事物特征、刻画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4、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三、课堂训练 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③。   返照④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⑤: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  ③红衣:荷花的红色花瓣。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④返照:夕阳的回光。潮:指晚潮。⑤骚人:诗人。 (1)此词咏荷,词上片刻画的荷花具


诗歌鉴赏形象(12)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四、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 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三)、课本回顾: 例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物形象: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例2.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中一系列动作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也表现了琵琶女弹奏时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一个天涯歌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例3.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棋子”的动作。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 ,百无聊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四)读诗词,观形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游子形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少女形象。杜牧《赠别》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士形象。王翰的《凉州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妇形象。王昌龄的 《闺怨》 (五)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人物的语言 动作 心理。 答案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①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七)例题引路: 1.阅读下面这首诗,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分析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分析】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正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是作简要分析。 答案: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分析:“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摇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八)小试牛刀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通过人物语言,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通过人物肖像及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九)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简要赏析。 答案: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阙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闲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十)试做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4年全国卷)。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录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08年湖北卷)。  临  江  仙[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 :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十一)答题技巧回顾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人物的语言 动作 心理。 答案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①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十二)拓展引申 作者为什么要刻画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形象(13)

教学课题诗歌事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事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授课时间: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复习鉴赏事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例题分析 1、(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解析:月亮照在离家万里之遥的瞿唐峡的上空,是春天初六的上弦月。月光皎洁,时时照亮幽暗的居室,像往常一样洒满清幽幽的天空。这四句是写月的,表现的是环境的清幽。 天气凉爽,衣襟下垂不动,月亮高悬,对着流满泪的脸。这里的“泪脸”很直接的表明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忧国之愁。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乌鹊向南飞,在这深深的夜里,它栖落在江边。  2、(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解析: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这两句说,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原来是梅花被风吹得飘零散落,香味也零落殆尽。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是说虽然看起来相似,而实质上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脆弱与雪花的随和厚实,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笔调生动活泼,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趣横生。 3.(07重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惜牡丹花   (宋)苏轼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①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  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⑴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把花拟人化。   解析  作答第一问,只要围绕“海棠特点”在诗句中提取信息,就能准确作答。第二问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苏诗中“睡去”与“红妆”的拟人手法十分明显。 ⑵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解析:此题是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对古诗的鉴赏。要比较苏诗与白诗所抒发感情的不同,首先找到他们的抒情对象的不同,前者是尚为“红妆”的海棠,即盛开着的海棠,后者是“衰红”的牡丹,即即将凋零的牡丹。在这两种不同状貌的“红”前,两人的感情虽然同为爱花,但后者肯定比前者更多了一些伤感。   《海棠》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惜牡丹花》: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三、方法总结 1、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2、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事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比较事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事物特征、刻画事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4、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三、课堂训练 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③。   返照④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⑤: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不当行路要冲之处的水口。  ③红衣:荷花的红色花瓣。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④返照:夕阳的回光。潮:指晚潮。⑤骚人:诗人。 (1)此词咏荷,词上片刻画的荷花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上片最后两句使用的艺术手


诗歌鉴赏形象(14)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特征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两类。小编整理了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特征,欢迎欣赏与借鉴。

人物形象一般针对叙事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或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或者诗人的形象设题。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刻画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如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罗敷美丽、智慧、不慕权贵的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有时诗歌描绘出来的形象不是诗人本人,而是某一类人的特征,如《诗经·蒹葭》中执着寻觅爱人的形象。诗人形象,即诗歌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性格特征,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诗人的闲适、恬淡的形象。

景物形象一般针对事物的形象或意象来设题。物象,多为托物言志诗中描述的事物的形象,如王安石的《孤桐》中孤高、正直的桐树形象。意象,诗歌中蕴含诗人情感的景色、事物等,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中“雁”“落日”“羌管”“霜”“白发”等都表现了孤苦、韶光易逝的悲凉。

一、理解诗歌中的形象特征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特征,应在充分分析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与目的,来确定诗歌中刻画的形象特征。

1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通常是叙事诗中刻画的人物。试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情感的词语,留意环境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长干曲四首(其一)

[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长干曲》刻画了一个家在横塘的天真、纯朴的姑娘形象。一、二两句写姑娘的语言,从姑娘的语言可以看出姑娘听到乡音或看到对方后,就询问对方家在哪里,为了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先说出籍贯。这是用语言描写表现姑娘的个性特征。三、四两句补充交代,说明姑娘说这些话的原因。

诗歌用人物行为表现人物性格,声态并作,刻画出姑娘天真、纯朴的形象特征。

(2)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抒情诗中,诗人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景物、场面等表现人物形象,但这个人物不一定就是诗人自己,而是某一类人的代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可以从分析诗歌描写的环境特点入手,然后根据诗人选取的景物特征来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相思令

[北宋]张先

蘋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诗歌刻画了一位因离别而悲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上阕描写离别情境。第一句描写了送行途中的景象,“蘋满溪”形容萋萋芳草,“柳绕堤”暗示送行之远。“陇月低”的“低”既表现出时间在黎明时分,又体现出抒情主人公的低回的心情、孤独的处境。下阕写别后情境。“烟霏霏”“风凄凄”描写景物,寓情于景,表现离别后凄凉的情感,“重”“听”表现出离别的感伤、对远行人的关心,结句“寒鸥相对飞”反衬抒情主人公的孤独、悲凉。

诗歌通过描写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朦胧的境界,表现抒情主人公凄迷的心境,刻画出一位因离别而忧愁、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诗人形象。

诗人的形象主要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来分析,可以结合写作背景及诗人的具体处境来分析。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

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最后抱病死于淮阳。

诗歌第一句使用典故,用西汉汲黯的故事表现诗人处境的悲凉。从诗歌题目分析,“欢”指饮酒,“多病”的状态还要饮酒,说明诗人只能借酒浇愁,表现出诗人郁积的愁思,只有靠饮酒排解。第二句“客”指作客他乡,“霜”照应题目“初冬”,“烛盘”照应题目“夜”,刻画出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孤寂苦闷的诗人形象。后两句写景,诗人凭栏远眺,看到大雪纷纷,积雪如梨花,寓情于景,表现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顺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诗歌通过描写诗人生活的处境、动作、心理以及自然环境,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景物形象

(1)物象。

在托物言志类诗中,诗人常通过描写事物的特征,体现物象的特点,从而表现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志向选择。理解物象的特征,可以从诗歌描写的事物特征入手,分析诗歌使用的描写手法,分析诗人对事物的情感,然后概括事物与诗人情感或志向的相同点。

咏风

[唐]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首句平直轻快,直言习习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都遍施恩惠。三、四句描写风为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情态。五、六句赞扬风的品格。自然地引出结句,描述风在宁静的傍晚,还吹响松涛,给人欢愉。诗歌以风喻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表现诗人学习风,努力做事、普济众生的志向。

(2)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感的事物,多集中在自然风光、人类活动上。理解意象特征,可以从描写事物的特征、诗人的情感分析。平时应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所体现的情感、特征等。

鹧鸪天

[北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描写了诗人幽居的生活,体现诗人欢快、闲适的心境。词的上阕写夏末秋初雨后村庄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描写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树林苍郁、高山耸立、翠竹丛生、小院幽静、秋蝉鸣唱、衰草蓬松、池塘深深,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层次分明;三、四两句选取了翻飞的白鸟、满池的荷花,表现环境的诗情画意,组成相映成趣的美丽画卷。诗人选取“林”“山”“竹”“鸣蝉”“草”“池塘”“白鸟”“荷花”等意象,表现生活环境的清幽和快乐的心情。下阕写诗人的游览。诗人手拄藜杖缓步游赏,体现诗人自得其乐的生活情态;最后两句,表现出诗人游兴正浓的状态。

二、概括诗歌形象的方法

概括诗歌中的形象,要注意几个方面:

1.分析语言,整体理解。无论是分析人物形象还是景物形象,诗歌阅读的第一步都是通过分析诗歌语言,阅读时可以从诗人的性格特征、写该诗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诗人此时的处境等出发,理解诗歌使用的词语,整体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环境,体会处境。所谓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即诗歌内容反映的自然特征,如分析诗人选取的景物、事物、场面等;二是社会环境,即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所谓处境,即诗人写诗时的生活状态,是春风得意、加官晋爵的时期还是困顿的时期等。诗人所处的环境、处境直接影响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会决定诗人选取的景物特征,也会决定诗歌刻画的形象特征。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诗歌的简洁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上会留下大量的空白。阅读诗歌就要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补充诗歌的留白,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文字之外的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诗歌中形象的特征。

4.分析意象,感知意境。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又是有所选择的反映,这就决定了诗歌选取的景物等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所以,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就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特征,感悟意象营造的氛围,体味诗歌的意境,从而整体理解诗歌形象。

5.分析手法,概括形象。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看,诗歌多通过体现描写对象的动静、虚实,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借助铺垫、烘托、照应、过渡、点题等手法塑造形象。因此,概括形象特征时还可以借助分析具体的写作手法进行。


诗歌鉴赏形象(15)

语文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景物形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4 意象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5 意境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1.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2.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3.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4.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诗歌鉴赏形象(16)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诗歌鉴赏形象(17)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之形象意境类

【解题技巧】总体要求

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解题技巧】答题格式类型

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解题技巧】分类解析:

(一)形象意境类

名词解释:

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

题目类型:

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格式: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可分为三个部分:

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步骤:

形象类: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例析: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注],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

附相关术语:常见意象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⑨莲——表达爱情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⑾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⑿鹧鸪鸟——离愁别绪

⒀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诗歌鉴赏形象(18)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方法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诗歌也是这样。高考《考试说明》有关诗歌鉴赏的第一条要求就是鉴赏古诗词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中所描给的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景或物。

准确把握诗歌形象是正确解读诗歌的关键,也是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高低的体现。因而,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的常规题型。高考中的古诗词形象鉴赏题主要是考查景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画面分析等。

下面我们来看三道20XX年高考诗歌形象鉴赏试题:

【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望湖楼晚景

刘敞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一是解读形象要结合诗意。

古典诗词中,某些客观事物具有特定的内涵,成为特殊形象,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借助于这些特殊形象,可以探究诗人的情感。如芭蕉常与孤独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大多表凄苦,梅花表高洁。解读诗歌时,抓住诗歌所用的特定形象,无疑是找到了一把钥匙。

如四川卷诗人形象分析题,就可抓住诗人动作形象: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谛听春雨来把握诗人的形象特征,还可通过杏花,雨声来理解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最终归结出诗人的形象特征是: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二是分析景物形象要根据意境。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意境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表现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美,或幽清明静,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分析景物,要立足于诗中的意境,分三个层次:一是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哪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沉的.意蕴。

如安徽卷的形象分析题,所选的《琅琊溪》这首诗,描绘冬去春来,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又如湖北卷的形象分析题,所选的刘敞的《登城》和苏轼的《望湖楼晚景》,都写到雨,前者是濛濛细雨,后者是疾风骤雨;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前一首诗着一闲字,表现恬适的情趣和极度愉悦的心理。后一首诗暗含对人间时世变化的感慨。

三是推究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

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或不慕权贵、豪放洒脱;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矢志保国、献身边塞;或爱恨情长、缠绵悱恻等。鉴赏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要关注时代背景、人生境遇,做到知人论世。如南宋的一些诗词,鉴于国土沦丧、偏安江南的现状,诗人多有矢志保国、收复失地的情怀;陈子昂、李商隐等人的诗,因不为世重用,多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诗歌鉴赏形象(19)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诗歌鉴赏形象(20)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

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

课时要点:

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

例析

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在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

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我们在训练时不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高能力培养上达到一般能力的收效。

二、古诗分解讲析:

(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北京卷)

解题思路:

分析诗歌所写人物形象或物象的外形(颜色、特点、形状等)和内神(品格、精神、气质等)。

相关推荐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汇编7篇)

说课稿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体裁为童话,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体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记叙文的基础上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过丰富的想象、
展开详情

试卷技巧(集锦18篇)

考试资料
试卷技巧(1)各位中考考生在回答化学试题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在进行书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中考考生应该看清化学试题是否对表达方式有具体要求;2、中考考生回答化学试题的语言要精练,不要啰嗦;3、中
展开详情

关于夏天的散文(汇总15篇)

散文
关于夏天的散文(1)深圳的纬度靠近北回归线,一年到头空气湿润、气候温暖!多白云,多雨水,多美女,多花草。美女多半来自内地,花草却都是岭南独有的,原因是在内地开得红红白白的桃李杏梨等花,一旦被移植到这里
展开详情

登山散文(通用7篇)

散文
登山散文(1)人生犹如登山,开始精力充沛,快步急驰,却很少有人知道悠着点,用不了多久便筋疲力尽。面对漫漫山路只能望山兴叹,再也无力到达顶峰,观赏无限风光。我们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激情满怀,不知天高地厚,
展开详情

马说优秀教案(优选6篇)

教案
马说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马说》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重点是借物抒情的散文,处于《海燕》、《白杨礼赞》等经典散文之后的文言文。该文是唐代韩愈于唐贞元十多年所作,当是作者仕途不得意,
展开详情

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精选16篇)

主题班会
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三年级二班的xxx,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跟大家做演讲,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增强消防意识,呈现安全校园。”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十分严肃的问
展开详情

表达爱老婆的句子(精品3篇)

句子
表达爱老婆的句子(1)我知道爱如同对空虚呐喊,而且必然被遗忘。我们的命运已注定,有一天,所有辛苦都会化为灰烬。我也知道太阳会吞没唯一的地球,但我还是爱你。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汇成一句话,愿我友爱的老
展开详情

年级下册长方体练习题(合集3篇)

考试资料
年级下册长方体练习题(1)一、填空题1、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_________;2、长方体共有_______条棱,可以分为_______组,每组的棱长_________;3、长方体共有________个
展开详情

一年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热门20篇)

教学计划
一年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
展开详情

实数的教学反思(集合16篇)

教学反思
实数的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要突出了讨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实数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中以扩充的,定义了无理数之后,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对实数的比较大小和运算两个问题。可以通过类比由有理数得到。由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雨巷优秀教案(汇编3篇)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反思(热门7篇) 写景的名家散文(汇集6篇) 约分教案设计(集合5篇) 以家风为主题的征文(推荐3篇)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案(集合5篇) 关于友谊的故事字(精选7篇) 小骆驼教学反思(实用4篇) 中秋节散文(实用16篇) 初语文知识点(合集6篇) 假设的策略教学反思(合集8篇) 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必备18篇) 研究性结题报告(精编3篇) 读树阅读答案(热门6篇) 月光启蒙教案(集锦19篇)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汇编6篇) 走月亮阅读答案(精选20篇) 新婚对联大全带横批(集合3篇) 托福tpo阅读答案文本(精选4篇) 我和朋友的故事作文600字(精品4篇) 中职英语教学计划范文(热门3篇) 描写雨的散文(优选15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6篇) 白鹅的教学设计(推荐19篇) 有关英雄的故事(必备7篇) zcs拼音教案(精选8篇) 村味的阅读答案(精编3篇) 善良阅读答案(汇集16篇) 分数的应用题(必备20篇)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推荐20篇) 礼物说课稿(推荐16篇) 外研社m知识点(必备16篇) 英语语法填空解题技巧(精品10篇) 烟台的海阅读答案(集锦5篇) 轴对称教学反思(优质15篇) 秋天的落叶诗歌(热门5篇) 关于家的谚语(精品6篇) 哲理散文600字(汇编7篇)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必备16篇) 金属晶体教案(合集5篇) 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精品8篇) 春节祝福古诗词(集合6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通用16篇) 写故乡的散文(合集4篇) 童话故事灰姑娘的故事(精编14篇) 给予是快乐的优秀教学设计(合集10篇)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精编7篇) 阅读古藤的答案(汇集8篇) 我是小音乐家音乐教案(必备4篇) 古诗画教学设计(优质5篇) 文言散文(精选3篇) c罗故事(合集3篇)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汇总19篇) 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必备3篇)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套路(汇编6篇) 春秋时期故事(推荐7篇) 月光曲课文教案(热门4篇) 海的成语大全(集合9篇) 奥运开幕教学反思(集合10篇) 多项式教案(合集3篇) 考试卷试题(优选4篇) 关于现代诚信的故事(汇总3篇) 家在途中阅读答案(汇集5篇) 永生的眼睛阅读答案(精品3篇)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总5篇)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实用5篇) 有趣的图形宝宝教案(精品20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汇总14篇)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集合6篇) excel教学反思(必备3篇) 失根的兰花的阅读答案(热门6篇) 平等的议论文(精编10篇) 桃夭赏析(实用5篇) 下雨了教案(必备15篇) 北师大版三年下册语文试卷(精选7篇) 鸟的天堂教案第二课时(集锦13篇) 考试后试卷分析(通用4篇)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实用13篇) 高2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8篇) 四上数学教学反思(精编7篇) 图形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汇编6篇) 常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集锦3篇) 9日月明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森吉德玛教案(汇编3篇) 大拇指汤姆教学反思(实用5篇) 文明旅游主题班会(汇集4篇) 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甄选4篇)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集合13篇) 望岳优秀教学设计(汇集3篇) 文明上网主题班会(热门6篇)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热门5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3篇) 一分钟阅读答案(精编9篇) 中国文化议论文(精选4篇) 关于远方的散文(集合4篇) 防溺水交通安全教案(汇总6篇) 投影与视图教学反思(精编4篇) 水浒传练习题(优质4篇) 论文选题报告(合集10篇) 苏教版麋鹿教学设计(集锦3篇) 关于立冬的谚语(必备5篇) 七夕活动主题策划(集锦18篇)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汇总8篇) 经典散文遇见(集合7篇) 盲人的故事(集合4篇)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热门4篇) 冀教版数学教学设计(甄选6篇) 动物练习题(必备7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热门3篇) 婚礼故事(精品18篇) 阅读答案母亲的心(精编14篇)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集合6篇) 国学课教学反思(热门5篇) 关于卫生的名言(汇集3篇) 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热门19篇) 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精编3篇) 盲人摸象教案(汇集16篇) 广玉兰说课稿(热门11篇) 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精选9篇) 林清玄散文精选(实用10篇) 泰山阅读答案(热门17篇)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必备16篇) 做一片美的叶子说课稿(必备7篇) 消防知识主题班会教案(推荐20篇) 昙花散文(汇集4篇) 毛笔教案(精选5篇) 橡皮膏小熊教案(必备5篇) 最痛之吻阅读答案(汇集3篇) 关于清明节的英语作文带翻译(精选6篇) 走月亮教学设计(精品20篇) 成与功的阅读答案(精编18篇) 书法说课稿(精选5篇) 阅读答案金子(汇集7篇) 修鞋姑娘教学反思(集锦10篇) 内能知识点总结(优选5篇)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5篇) 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液体的压强教案(必备10篇) 风雨阅读答案(推荐18篇) 跳水教学反思(精品18篇)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精编15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精选19篇) 青海高原的一株柳教案(精编7篇) 青春散文诗(推荐12篇) 二次复习的知识点(合集4篇) 有关劳动的句子(集合3篇) 关于节日英语作文(热门10篇)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读后感(精选10篇) 塞上看柳阅读答案(汇集3篇) 吃药安全教案(甄选18篇) 体育课的教学方法(集合15篇) g英语作文(精编20篇) 设置动画效果教学反思(汇集5篇) 减法教案(汇集19篇) 化学实验说课稿(优质6篇) 善良的名人故事(集锦6篇) 团结友爱主题班会(推荐5篇) 我的母亲胡适教学设计(必备3篇) 诗歌形象(甄选18篇)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热门7篇) 测试卷年级(精编19篇) 他感谢那只手阅读答案(合集10篇)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优质4篇) 脸谱教案(优质18篇) 青蛙卖泥塘的教学反思(汇集4篇) 松鼠的教案设计(必备17篇) 汽车美术教案(合集15篇) 节能低碳主题班会(汇集8篇) 草原优秀教案(汇集15篇) 诗经名言(通用6篇) 保护我们的牙齿教案(优选3篇) 节约的诗句(合集7篇) 句子排序技巧(优选14篇) 一分钟教案设计(集锦16篇) 苹果教案(热门15篇) 青花瓷教学反思(通用17篇) 挑山工教案设计(热门9篇) 金波散文(合集5篇) 杨柳的阅读答案(优质15篇) 燃烧与灭火教案(甄选3篇) 年龄试题(精品6篇) 电子技术教案(精编5篇)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练习题(合集4篇) 天职的阅读答案(汇集5篇) 森林防火教育教案(通用18篇)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汇集18篇) 一分钟课文教案(甄选8篇) 看图英语作文(合集6篇) 幂的乘方教学反思(汇编5篇) 保护环境诗歌(热门7篇) 关于相思的散文(集合6篇)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汇总18篇) 洱海散文(优质4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汇编20篇) 自然之道教案优秀教案(合集8篇) 鸟巢阅读答案(汇集20篇) 相交与垂直教学反思(精品6篇) 吆喝的阅读答案(优选7篇)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甄选19篇) 常用英语句子大全(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