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怎么理解?

首页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怎么理解?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21 04:40:27
  • 形容离别前的伤感

    恒***

    2018-05-21 04:40:27

  • 2018-05-21 04:40:27
  • 太善感了,看什么都情不自禁的想太多。

    陈***

    2018-05-21 04:40:27

  • 2018-05-21 04:40:27
  • 是指男女在做运动时女方高潮的描写.感到花芯有水溅射而出,而男方"别"鸟惊"芯"描写的传神阿

    张***

    2018-05-21 04:40:27

  • 2018-05-21 04:40:27
  • 你好,看了你的求助后,我个人这样理解杜甫《春望》的诗词意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有感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也可解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的意境之中。
    不知这样的解释,你能理解和满意?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q***

    2018-05-21 04:40:27

  • 2018-05-21 04:40:27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一个“溅"字,运用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
    从中我们似乎感到,未老先衰,愁容满面的诗人正含泪眺望长安的断垣残壁的遍地草木,一种难以排遣的忧愤袭上心头,不由得对山河依旧,人事巳非的荒凉景象发出沉重的感叹。然后,他无可奈何地把模糊的视线由远而近渐渐地移了眼前的花、鸟。大概花、鸟这种本无人情的自然之物着实被诗人的绵绵愁绪感染,也禁不住为感叹时事,痛恨离别而哭泣、惊心。

    张***

    2018-05-21 04:40: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