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清明节有什么风俗啊?有关清明节的诗句有哪些?多列举一些

首页

清明节有什么风俗啊?有关清明节的诗句有哪些?多列举一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09 01:34:52
  •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张***

    2018-09-09 01:34:5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