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探春花里的圈圈是什么

首页

探春花里的圈圈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1-27 08:21:32
  •   你确定是问的探春花这种花吗?
    探春花,别名:迎夏、鸡蛋黄、牛虱子,拉丁文名:Jasminum floridum Bunge。 木犀科、素馨属直立或攀援半常绿灌木,小枝褐色或黄绿色,当年生枝草绿色,扭曲,四棱,无毛。叶互生,复叶,叶片和小叶片上面光亮,干时常具横皱纹,两面无毛,稀沿中脉被微柔毛;小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稀倒卵形或近圆形,果长圆形或球形,成熟时呈黑色。
      聚伞花序或伞状聚伞花序顶生,有花3-25朵;苞片锥形,长3-7毫米;花梗缺或长达2厘米;花萼具5条突起的肋,无毛,萼管长1-2毫米,裂片锥状线形,长1-3毫米;花冠黄色,近漏斗状,花冠管长0。9-1。5厘米,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长4-8毫米,宽3-5毫米,先端锐尖,稀圆钝,边缘具纤毛。
      果长圆形或球形,长5-10毫米,径5-10毫米,成熟时呈黑色。花期5-9月,果期9-10月。
    说实在是不知道你说的圈圈是指哪一部分?。

    D***

    2018-01-27 08:21:32

  • 2018-01-27 05:21:32
  •   范围及其名称由来
    有关小秦淮河范围的几种说法①据清王文简《虹桥游记》记载:“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为虹桥。”这就是说,从北门到虹桥那段是小秦淮,在这段河的两岸有许多美丽的园林和郊外的野趣。 ②据清代赵之壁《平山堂图志》记载,小东门前的夹河是小秦淮。
      在这两岸,更多的是街肆和店铺、歌馆和茶楼。这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小秦淮。 ③民国时徐谦芳的《扬州风土记略》又说,平山堂一带,四时游人络绎不绝,而夏时为盛。“每至夕阳西下,人多乘小舫徜徉其间……秦淮风景,无以过之,故又有‘小秦淮’之名。”这几乎是将平山堂下的瘦西湖看成小秦淮了。
       “小秦淮”之名,始于何时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的说法:“小秦淮之名,不载志乘。”从古人留下的诗作来看,明代以前未有“小秦淮”之说,“小秦淮”之名始于康熙年间。不知名字是否和明人林章的名句“不知建业秦淮水,送到扬州第几桥”有关系?当然,扬州小秦淮的水并非来自南京的秦淮河,但小秦淮的名字一定是源于南京秦淮河。
      正如扬州小秦淮两岸的建筑酷似南京秦淮一线两岸的建筑那样,从某种意义上看,扬州小秦淮的万种风情正是南京秦淮河风情的再现。 
    明清时期小秦淮河的繁荣景象
    横跨小秦淮河上的砖石结构的单孔桥梁有十余座之多,过去常有游船穿桥而过直达瘦西湖。
      沿河住户均枕河而居,大多单门独院,粉墙黛瓦,马头山墙,灰白墙脚线,偶有新建楼房则飞檐翘角,格扇花窗,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小秦淮河相映成趣。2公里长的河道均是石栏围岸,河边桃柳相间,三步一株,枝条交错,夹以萋萋芳草,游人沿河行走如在画中。若在阳光明媚的春日,从北水关桥向南而行可达大东门桥,站在桥头西望可见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的四望亭,桥东则是彩衣街。
      彩衣街在清代即因布庄、成衣铺多聚于此而成为颇具特色的服装一条街。你可以想象在众多铺面间那些出入于大宅之内的女佣尾随珠光宝气的女主人抱着、捧着一摞摞光鲜的成衣、绸缎在麻石铺就的街面上匆匆而过的身影。 据考证,清乾隆年间文人沈复落魄之日曾携其爱侣芸娘寓居于大东门桥畔靠卖画为生,也许是扬州的灵山秀水激发了他创作《浮生六记》的灵感,从而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下大东门桥沿河再向南行便见到岸柳如烟,桃花映水。据行家介绍,夹岸桃树品种甚多,以花瓣分有复瓣、单瓣之别,以颜色论,桃花有淡白、粉红、大红、五彩等多种色彩,树叶则有绿叶、紫叶两种,若在花事正盛的阳春三月,小秦淮河两岸端的是花团锦簇,五彩纷呈,在蜜蜂采蜜的嗡嗡声中让人目迷五色,恍若误入桃花源中。
      在岸边行走,不经意一回眸你会发觉这里几乎家家种花,户户养鸟,花以草花为主,鸟则以画眉、八哥居多。若是梅雨季节,那又密又细的雨丝洒得花木绿叶更显肥厚鲜亮。栀子花白色的花朵在沿河人家绿纱窗下开得正欢,在雨丝风中花香也坠坠的,飘不远,人就裹在香气里,不分昼夜地熏着,让人感到这里的住户真是幸福,连梦都是香的。
      河边斜斜的驳岸上披着一簇又一簇的探春花,像美人的秀发,映在河水里摇曳生姿,越发让人感到莫可名状的激动,玉簪花在湿润的空气中在柔长的茎上举起一管管淡紫,几分像兰花,几分像牵牛。墙角篱边的忍冬又称金银花,初开时是白的,开两天就转成黄的,藤蔓到处,金银相映交辉,都一律是淡淡柔柔的清香,像养花人一样不事张扬。
       过务本桥拾阶几步,便到百年老校——北柳巷小学,旧为正谊书院,校园内有明正德间丞相董仲舒的董子祠,该祠经风历雨,早已破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后人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小秦淮河的特色以灵秀见长,河边建筑小品,就像掌上山水、案头清供让人欣喜。
      在务本桥东北角的一块空地上有小亭一座,四角飞檐高高翘起,一株小叶黄芽老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亭畔有白石假山壹座,数竿修竹迎风摇曳,假山根部长有几丛箭兰,白天常有老人在此或品茗下棋,或遛鸟观花或倚栏垂钓。若在月白风清的秋夜握一支竹笛,在亭中吹奏一曲“梅花三弄”,让激越悠扬的笛韵追着小秦淮河的清波,不绝如缕地飞进沿河人家的梦乡。
      在清朗的月色中吹者如痴听者如醉,几疑是画中之人。 出董子祠过务本桥继续沿河南行便到三元路桥,该桥已成扬州城区的通衢大道,整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若有兴致,过桥东行数步便可看到始建于1923年由美籍传教士毕尔士创建的仿美国教堂形式建成的基督堂。 人说扬州的夜色是迷人的,你若是外地来扬的客人,我劝你在夜色降临、华灯初上之时到三元路桥上看一回小秦淮河的夜色。
      当其时,你站在桥上朝北看,则见绿色的泛光灯将小秦淮河岸边的垂柳照得绿滢滢的,像水洗过一样纯净,垂柳的绿裙映在清澈的河水里像一幅静止的立体画,河边的路灯洒下的清辉使河道更显曲折幽深,诱人前去寻幽探秘,回过头朝南看,但见桥南参差的柳影在灯光的映照下如罩在团团绿雾之中,加之桥边河房彩灯的映照,迷蒙有如幻境,于是你浮躁的心情可获彻底的释放,心境清冽有如微熏。
       从三元路桥沿河向南便是萃园桥,桥上整天人头攒动,商贩云集,喧嚣的市声搅得小秦淮河静静的河水也是颤颤的,泛着一圈圈的涟漪。桥旁一户人家的鸽棚里养着几十羽白鸽、灰鸽,整天咕咕地叫着,不知所云。我注意到鸽子每天早晨、下午要各放飞一次,路人在桥头听到鸽群起落拍翅的沙沙声,像一阵阵小雨,放飞的一群群白鸽在晴空中上旋再上旋,先是一群后成一线再成一点,尔后再一阵风似地飞回鸽棚觅食。
      可惜这么多鸽子都没有装鸽哨,使小秦淮河少了几多韵味,真是憾事。 萃园桥的南面便是小虹桥,过小虹桥东行穿过益人巷便到教场,在这里可寻觅到洪为法老先生笔下晚清扬州文人的雅集之地——惜余春茶社的旧址。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可以一边吟哦唐人贾岛“三月正当三十日,春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的七绝,一边和茶社主人名士驼翁高乃超作一番穿越时空的对话。
       小虹桥往南走不多远便是新桥。过新桥往东行经参府街到得胜桥可找到百年老店——富春茶社。如果你是叶落归根的游子,一杯魁龙珠足可唤起你不尽的多思。 新桥往南便是公园桥。两桥之间水面较开阔,记得儿时这里水质尚清,常有小渔船在此停靠,渔船两边的木架上颤巍巍地站着十几只鱼鹰,在渔人的哄赶下纷纷潜下水底捕鱼,鱼鹰捕得的都是斤把重大小的活鲫鱼。
      若有大鱼常常是两只鱼鹰合作用嘴抬上船,如此精彩的镜头常引得岸边行人驻足观看,拍手喝彩。当然这些活蹦乱跳的河鲜大多卖给沿河人家。我记得在炊烟四合的傍晚沿河人家会搬出一张小饭桌放在用水冲洗过的水码头上围桌而坐,一边纳凉一边品酒吃鱼,此情此景如今忆及已恍如隔世。
       过公园桥往东行经南柳巷便到新胜街,街中有一百年老店——绿杨旅社,当年人称扬州的国际饭店,有许多社会名流如梅兰芳、郁达夫曾住宿于此,如今已人去楼空,让人不胜今昔之感。 公园桥往南便是名闻遐迩的小东门桥,史载明代史可法在抗清城破后即在此被执,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将永留扬州人的记忆之中。
       从小东门桥向南,小秦淮河已渐趋冷落,岸边高大的泡桐树在暮春夕阳的余辉中寂寞地开着紫色的花束。不远处便是如意桥,桥右便是“大舞台”旧址。1911年大舞台傍小秦淮河而建,是个设有1300多座位的剧场,也是当年扬州人的文化娱乐中心,1964年废除。
      如今的大舞台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寂静地站在小秦淮河水边,只剩下冷清清的场子。我记得儿时曾和四叔晚饭后到大舞台后台门前听过戏,当年有许多戏迷曾会集于此,听门缝中传出的武场的锣鼓和文场的丝竹以过戏瘾。如果你的目光和岸边老槐树相遇,你看见无数碎叶从深宅大院里探出墙头,在风中颤动,你会依稀感到那是久违的生旦净末丑的唱腔在婉转低回,至今仍在枝叶间缠绕。
       徘徊在大舞台冷落的门前,最令人难忘的是当年寒冷的冬夜散戏后戏迷们匆匆归家的脚步声,还有刚刚出锅的汤圆的滚滚热气,那卖五香兔头五香牛肉的担子以及担子旁边摇曳的风灯。 过如意桥向南行不多远便是龙头关,一个石雕的龙头兀立在河边,龙头石座上“龙头关”三个鲜红的行书特别醒目,这里便是小秦淮河的尽头。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龙头关下水极深,中有一鼋天晴暴背,居人恒见之,冬时水涸不知所之,相传其能化人为针线婆。”当然这仅是作者李斗的一家之言。 小秦淮河如一根绿色的项链,串起了点点扬州古城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以及老人儿时的旧梦,如粒粒珍珠熠熠生辉。
       小秦淮河
    小秦淮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
    1。在明代,小秦淮是旧城的东护城河,主要是为了防御倭寇的袭击。 2。明代中期平息倭患以后,在扬州增建新城。小秦淮河夹在新旧两城之间,称“新城市河”。清澈的小秦淮水给沿河人家以饮用洗涤之便,两岸的居民逐日增多。
      小秦淮河日趋繁华,不亚于南京的秦淮河。小秦淮河的繁华,给扬州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清乾隆年间,埂子上的徽商余观德,创设小东门水仓,以备消防救火之用。 4。20世纪80年代初,小秦淮沿岸居民陆续用上自来水,小秦淮河水的作用被淡化。但是作为一条从古代流淌过来的河流,小秦淮河至今仍对生态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小秦淮河的污染及治理状况
    小秦淮河环境状况曾让人担忧。下水道排放的污水,巷口公厕每天早晨八点前向河里排放的粪便,驳船上的生活垃圾,警惕昂装潢的废弃材料等,都一并排入河内。在小道旁,杂草丛生,垃圾、碎砖瓦砾比比皆是,还有翠园菜场的菜贩子随手扔的蛋壳、鸡毛、菜叶、死鱼等。
      小秦淮河两岸众多的古建筑,有的年久失修,早已坍塌,有的在近年的城建中被拆毁,现存的古宅已所剩无几。另外,还出现了许多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 目前扬州市政府正筹划着对小秦淮河进行较彻底的整治。一是拨款修复河道上的八座古桥,拆除沿岸的违章建筑,对古宅采取修旧如旧的措施。
      河道两岸准备修建三米宽的绿化带,并用栏杆加以保护。二是将小秦淮的水抽干换水,来改善水质。有关部门还采取了活水工程,将邵伯湖的水通过六千米的输水管道输入保障湖,通过水生植物净化后,注入瘦西湖。同时,对瘦西湖实施污水截流,对瘦西湖、北城河、小秦淮、二道河、玉带河等河道进行清淤,做好护岸和绿化。
      三是建设闸站,调控水位,使河河相通,“死水变活,湖水变清”,努力展现绿色城郭的美景。这项工程目前已完工。 
    总结
    小秦淮河在现代人眼中,它的美不但是它两岸扶疏的花木,整洁的栏杆,以及架设在河上的一座座古老的拱形桥,最重要的是它本身——一条鲜活的河;一切其他东西,包括它的风情万种,都不过是依赖这条河流才存在的附属物。
      我们相信,在一座城市中,唯有流淌的河才能使人们不至于远离自然。

    小***

    2018-01-27 05:21: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