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甄选7篇)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甄选7篇)

x*** 22-11-26 心得体会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1)

一幅壮美的冬奥画卷中,科技增添了别样的光彩。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1/4;在雪上赛场,可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二七厂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的风洞实验室,能帮助运动员不断寻找阻力最小的训练姿态,大幅提高训练效率……充满科技感的设施与应用,对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备战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为北京冬奥赋能,不仅将这场全世界的冰雪盛会装点得更加精彩,也必将为今后全民共享冬奥成果、推动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冬奥会注入更多科技元素,也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办奥相结合。北京冬奥会在环保、减排方面的实绩多次得到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肯定,呼应着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_+5议程》所提出的理念。

冬奥会的“科技范儿”,不仅彰显于场馆建设、能源供应等领域,也存在于每一位奥运参与者身边。比如,移动诊疗车和智能移动方舱,能够让比赛中受伤的运动员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治;5G信号覆盖到所有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为丰富比赛转播等媒体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具有自由视角、云端互联等特性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可为观众提供更多选择。无论是参赛运动员还是场内外观众,每一位冬奥的参与者都能够感受到科技为冰雪运动带来的新魅力。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2)

在最后的冲刺赛段,日本运动员川除大辉大口呼吸着加快了滑行节奏,最终以52分52秒8的成绩冲过终点,获得了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冠军。

川除大辉冲线后,在终点等成绩的中国选手蔡佳云跑上前去,边表达祝贺边俯身帮他解开固定器,脱下雪板。

所有运动员完赛后,蔡佳云最终仅次于川除大辉,名列第二。

在混采区,蔡佳云格外兴奋,“特别高兴!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我的成绩。平常都没滑过队友邱明洋,今天运气好,赢了他,拿到了这枚银牌。”

虽然蔡佳云在赛后显得非常轻松,但实际上这名小伙子在赛前紧张得失眠,辗转反侧到今天凌晨三点才睡。“昨天晚上压力特别大,脑瓜里一直在想今天比赛的选手会不会特别厉害。后来就找了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辅导,慢慢才睡着。”蔡佳云告诉记者。

记者们在混合采访区也问到了蔡佳云为川除大辉解开固定器的事。蔡佳云认为运动员们互相帮助再正常不过。

“之前和川除大辉比过一次赛,虽然没说过话,但我不会因为不认识他就不帮助他。我们是练体育的,不分国籍,都有一样的目标,应该互相帮助。”说到这里,他显得有些激动,“我们为了人类而战,不是为了自己而战的,我们要突破人类的极限!作为残疾人运动员,更该互相帮助。”

蔡佳云今天的出发顺序比较靠前,所以要在终点区等候较长的时间。而他在终点区也不只帮助了川除大辉。“因为在这儿等成绩嘛,他们来了我就寻思帮助一下。”蔡佳云说,“我过终点后就很累,当时就希望有人能帮我脱板,那时候就很难受。看到其他运动员进来了,我知道他们当时的感受,大家行动也都不方便,所以就想帮助他们一下。”

谈到后面的比赛,蔡佳云信心很足:“还要比3月9日自由技术短距离和3月12日的自由技术中距离。希望能进前三吧!”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3)

以一路领先的姿态到达终点,中国选手郑鹏夺得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坐姿)项目金牌,也为中国队取得了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夺冠后的郑鹏在受访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实现了四年前的梦想。在20XX年平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郑鹏获得第四名,创下了当时中国队冬残奥会个人项目的最好成绩。

虽然已经成绩不俗,但四年前距离领奖台仅一步之遥的郑鹏仍不免遗憾。“前几圈如果控制再好一点,可能成绩会更好。”彼时的他这样总结自己的表现,同时立下了更高的目标。“回去继续加把劲,努力争取登上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的领奖台。”

他做到了。“今天把这几年的训练水平都给发挥出来了,感觉滑的节奏都比较顺,中途可能有点小失误,还是及时地调整回来了。”

与四年前不同,郑鹏认为自己能够在长距离比赛中夺冠的关键就在于对节奏的掌控。“毕竟是18公里,就怕前面的节奏太着急了,会影响后面的体能分配,今天还是节奏把握得比较好。”他说。收获金牌的郑鹏面对记者提问总是能够冷静分析比赛的得失,而他成长为专业滑雪运动员的道路其实布满荆棘。今年29岁的郑鹏出生在福建莆田。20XX年,在一家汽修厂当学徒的他被升降机砸伤双腿造成残疾。

20XX年,郑鹏在家乡残联的推荐下报考北京一所残疾人体校并被录取,从此与滑雪运动结缘。进入国家队后,在上强度的训练中,郑鹏也会滑倒摔伤,但他仍咬牙坚持,日复一日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

时隔四年终于圆梦,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郑鹏却没有过多提及自己的艰苦付出,而是将更多感谢给予了自己的教练和队友。“四年来我们按照教练的系统训练计划提高体能,在匀速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能分配方式。”他说。

与教练提供的训练指导相比,郑鹏认为队友给予他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支撑。“今天我们有三位队员参赛。如果自己真的发挥不好,还有队友在后面接棒,让我感觉轻松不少。”郑鹏笑言。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4)

3月5日,北京冬残奥会迎来首个比赛日。斯洛伐克选手亨列塔·法尔卡索娃第一个出场,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岩石赛道飞驰而过,犹如一道闪电。她与领滑员马丁·莫蒂卡配合默契,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合适的距离。与其他领滑员不同,莫蒂卡在领滑过程中甚至没有减速。最终,法尔卡索娃以1分19秒50的成绩夺得女子滑降(视障)比赛冠军,这是本届冬残奥会产生的首枚金牌,也是法尔卡索娃赢得的第10枚冬残奥会金牌。

“我很满意,也非常开心,今天自己的表现近乎完美,场地和天气因素也都有助于我发挥。”法尔卡索娃说。法尔卡索娃出生于1986年,17岁时,法尔卡索娃所在的高中举办了一个滑雪训练营,从那时起,她就迷上了这项运动。“因为我的家乡不在山区,所以我在那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滑雪运动员。在我第一次走到雪道上的时候,我就对这项运动着了迷。”她说。

20XX年,法尔卡索娃在韩国平昌举行的残疾人高山滑雪世锦赛上夺得女子视障滑降和超级大回转两个项目的金牌,开启了她在世界大赛上的奖牌收割模式。20XX年温哥华冬残奥会上,她更是取得三金一银,开始了在这个项目中的传奇之路。

翻看法尔卡索娃的履历,除了视障之外,伤病一栏还写了长长的好几段话:20XX在西班牙参加世锦赛时,她摔断了自己的手腕和三根肋骨;20XX年,她曾受到背部伤势的困扰;20XX-20XX赛季,她在世锦赛滑降项目中摔伤了自己的右膝;此外,她还曾遭遇面部多处骨折……

“是的,最近几年我经历了三次手术,现在手术的伤口还很疼,能回到赛场,非常艰难,但是我要感谢我的新领滑员以及团队,他们给我鼓励,让我能继续我的滑雪生涯,享受这项比赛。”法尔卡索娃说。

在滑降项目夺金后,法尔卡索娃还将继续参加女子视障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和全能四项比赛。在平昌冬残奥会上,她一共赢得四金一银。

“永远不要怜悯自己!”这是法尔卡索娃的座右铭,她以美国高山滑雪选手希弗林为偶像,但她在北京这条奥运赛道上所取得的成就,已令她的偶像望尘莫及。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5)

在最后的冲刺赛段,日本运动员川除大辉大口呼吸着加快了滑行节奏,最终以52分52秒8的成绩冲过终点,获得了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冠军。

川除大辉冲线后,在终点等成绩的中国选手蔡佳云跑上前去,边表达祝贺边俯身帮他解开固定器,脱下雪板。

所有运动员完赛后,蔡佳云最终仅次于川除大辉,名列第二。

在混采区,蔡佳云格外兴奋,“特别高兴!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我的成绩。平常都没滑过队友邱明洋,今天运气好,赢了他,拿到了这枚银牌。”

虽然蔡佳云在赛后显得非常轻松,但实际上这名小伙子在赛前紧张得失眠,辗转反侧到今天凌晨三点才睡。“昨天晚上压力特别大,脑瓜里一直在想今天比赛的选手会不会特别厉害。后来就找了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辅导,慢慢才睡着。”蔡佳云告诉记者。

记者们在混合采访区也问到了蔡佳云为川除大辉解开固定器的事。蔡佳云认为运动员们互相帮助再正常不过。

“之前和川除大辉比过一次赛,虽然没说过话,但我不会因为不认识他就不帮助他。我们是练体育的,不分国籍,都有一样的目标,应该互相帮助。”说到这里,他显得有些激动,“我们为了人类而战,不是为了自己而战的,我们要突破人类的极限!作为残疾人运动员,更该互相帮助。”

蔡佳云今天的出发顺序比较靠前,所以要在终点区等候较长的时间。而他在终点区也不只帮助了川除大辉。“因为在这儿等成绩嘛,他们来了我就寻思帮助一下。”蔡佳云说,“我过终点后就很累,当时就希望有人能帮我脱板,那时候就很难受。看到其他运动员进来了,我知道他们当时的感受,大家行动也都不方便,所以就想帮助他们一下。”

谈到后面的比赛,蔡佳云信心很足:“还要比3月9日自由技术短距离和3月12日的自由技术中距离。希望能进前三吧!”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6)

一幅壮美的冬奥画卷中,科技增添了别样的光彩。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1/4;在雪上赛场,可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二七厂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的风洞实验室,能帮助运动员不断寻找阻力最小的训练姿态,大幅提高训练效率……充满科技感的设施与应用,对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备战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为北京冬奥赋能,不仅将这场全世界的冰雪盛会装点得更加精彩,也必将为今后全民共享冬奥成果、推动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冬奥会注入更多科技元素,也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办奥相结合。北京冬奥会在环保、减排方面的实绩多次得到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肯定,呼应着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_+5议程》所提出的理念。

冬奥会的“科技范儿”,不仅彰显于场馆建设、能源供应等领域,也存在于每一位奥运参与者身边。比如,移动诊疗车和智能移动方舱,能够让比赛中受伤的运动员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治;5G信号覆盖到所有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为丰富比赛转播等媒体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具有自由视角、云端互联等特性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可为观众提供更多选择。无论是参赛运动员还是场内外观众,每一位冬奥的参与者都能够感受到科技为冰雪运动带来的新魅力。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7)

华灯璀璨,大幕开启。体育健儿步入会场,朝着目标全力进发。世界人民携手相约,共叙和平、友谊、进步的佳话。这是传递激情与梦想的时刻,这是展示勇气与力量的时刻,这是书写奋斗与团结的时刻!

14年前的夏夜,从永定门到天安门,再到国家体育场“鸟巢”,29个“脚印”照映出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时隔14年的荣光与等待,历经六年多的筹办与准备,还是这片土地,时光轮转,北京及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始终未变。

于我而言,冬奥的筹办不仅仅是让世界了解冰雪,更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作为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主办方,所有设计无不彰显我国的传统文化。2月4日立春,第24届冬奥会,20:04开幕,24节气倒计时,各国入场按汉字笔画,雪花造型的各国名字牌,小雪花呈现中国结造型,徽章的熊猫……尽显泱泱华夏优秀的传统文化。

冬奥会的开幕正值中国农历虎年新春之际,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与冬奥文化美丽相遇。在中国,“虎”是勇气与力量的象征。面对当年严峻的形势,我们大家应团结一心,勇敢面对战疫路上的各种挑战,创造一个美丽、和平、友好的世界,让希望的阳光洒满世界各个角落,让世界充满信心和力量!

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胸怀理想,披荆斩棘,把“小我”融入“大我”,勇担责任,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去建设伟大的祖国,让我们为祖国拉开新的篇章,实现一个又一个中国梦!同时,我们要站在更远、更高、更大的舞台上,践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