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端午节的起源

首页

端午节的起源

中国是端午节的发源地,为什么韩国也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8 16:34:07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
      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
      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
      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
      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
      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
      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
      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
      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
      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
      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如***

    2019-02-18 16:34:07

其他答案

    2019-02-18 16:50:31
  •   韩国是跟来的。。
    農?盐逶挛迦斩宋绻?,是我?匾?日,和春?、中秋?K列?橹?笾匾?鹘y??c之一。古代「午」與「五」同音,所以端午又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r?椤瓣?辰”,所以端五也叫“端?”。 五月五日 ,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蘭草?逶〉牧?俗;所以又「浴蘭?」。唐宋?r,此日午?r?椤柑熘泄?」,而午?r?椤戈?辰」,所以它又稱端?。明清?r,北京人?稱其?椤肝逶鹿?」或「女?汗?」。
      此外,端午?有許多?e稱,如:夏?、浴蘭?、天中?、地臘、?人?等等。 端午??r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因此端午?的由?恚勺匪?轵?邪避?海郧笊硇牡钠桨病R??大家?想到?髡f之一的???人屈原的故事,更增添了端午?的重要性。
       端午?的?e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俗起源的歧出 端午?的?俗 端午?最令人期盼的活?颖闶腔?舟,台?掣鞯氐闹饕哟ㄔ诋?天都?e行盛大的?舟??,選手??隨著隆隆的鼓?,?^力向前划,在精彩激烈的?程中,這?鹘y的?俗得以不?嗟难永m。
       ?榱蓑?除疾厄,端午??r可?住家門口都?燧牌押桶荩约啊告R馗」的?像,成人?雄黃酒,?K?小孩身配香包,這些物品?f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而台?车摹复蛭?r水」的風俗,亦即汲取端午?中午的井水,?f有治病的?效,此外,若能在正午?r?㈦u蛋直立起?恚硎?砟?泻眠\道。
       端午?最?槿耸熘氖称繁闶囚兆樱@??原本富有紀念意義的食品,在中?说那墒盅u作下,已成?榫吒鞣N?化,且隨?r都能??到的美食了。 端午?可說是現存的重要??c中,?v史最悠久的。由現代的眼光看?恚嫦?Χ宋绻?的看法確有其?到之?:在這初夏蟲疫滋生之際,以端午?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
      菖蒲、艾草及雄黃酒固然是?鹘y避疫保健的方式,現代人??で蟾M步的方式進行保健活?樱永m先人的智慧。 ?髡f端午?中午,可?㈦u蛋直立,而立起雞蛋的人,未?硪荒?泻眠\兆。 ?髡f粽子最早是因鄉民於屈原投江後,唯恐江中魚蝦吃掉屈原身體,乃以竹葉包糯米??S入河中,想要使屈原身軀完整,後?硭氖澄锍疵淄猓屑尤胴i肉、花生、鹹蛋等?瑞W,演?成現代的粽子。
       中?耸侵v究?食的民族,即使是一顆小小的粽子,也有令人?U?橛^止的?化,不但造形各?,小至一口一??,到大逾二斤,口味更是五花八門,甜鹹?素兼具,每到端午?前約一??禮拜,家庭及商家便開始??涓鞣N材料包粽子了,光是?著蒸粽子透出的香味,就令人垂涎三尺了。
       在台?常m然?褓?現成粽子相?方便,但由於端午?過後即開始進入一年一度的大考季?,「包 粽」又與「包中」諧音,考生家長??常?H自包粽子給考生吃,以保佑孩子考??利。 取午?r水是端午?的有趣?俗,而最富?髌嫔实木?俅蠹阻F砧山上的?磕甓宋缛?ト朐S多求取午?r水的人。
       ?髡f?成功?最I臺??r,部隊開拔至此,?s找不到水源,?成功便插?θ氲兀M?ガF,拔?︶峁簧饺???ァ? 由於??r正是端午?午?r,因此後?肀阌?登癖?,年年在端午?上山求取午?r水。 五月是夏季開始的?r分,位於????У呐_?常?庖呀?相?炎?幔鞣N?魅静∶搅餍校f?r人??也有避毒?邪的觀念,而端午??r在門口插?彀荩侨∑浔芏窘∩淼囊馑肌? ?鹘y的?俗,在現代社?m?u?u不受重?,但香包?s是少?捣先祟??凸棚L潮,或因工?精巧而大受?g迎者。
       香包是一種吉祥的避邪物,用各色綢布製成囊狀,裡面放置香料,因而稱?橄惆?舊?r縫製香包是一??O?橹匾呐t,但現今民?多向商??買。市售香包種?繁多,除了?游铩⒒āⅧB、?有流行的卡通造型,令人?鄄会?手,每逢端午,各地都可?民?在?賣香包的??子上選?各式香包。
       划?舟的由?碓且患浪竦?x式,?榱讼?钠砀#?砀??猷l民?未?ふ仪纳碥|,?r至今日,?舟??已成?槎宋绻?最受?g迎的民俗活?印? ?舟需?過「開光」?x式才可使用,因此每年 農?盐逶鲁跻?,都?地方首長祭拜水仙尊王,?K提筆在?舟的?眼上點眼睛,此即稱?椤搁_光」、「點眼」。
      初五?舟下水前,?要敲?打鼓,抬?舟到河岸,沿路都有民??愣Y拜及放鞭炮,巡行後?舟便入水比?。 ??開始,只?船上的選手在隆隆的鼓?中,以??一的?幼?^力往前划,河道終點?中插有錦?耍茨且魂犠钕?Z得錦?思??訇牎>蚀碳さ谋荣?,亦吸引許多民?在岸?觀賞,?檫x手加油。
       在古代許多?鹘y活??u?u式微之際,划?舟不但愈?碛苤匾?,更成?殄??體力 及?F隊精神的運?樱^賞?舟??,也成了全家大小調?┥硇牡淖罴研蓍f活?印?。

    紅***

    2019-02-18 16:50:31

  • 2019-02-18 16:15:00
  •   同宗但不同版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这毋庸置疑。中国学界关于端午节由来的解释很多,普通人所熟悉的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今天的端午节似乎只剩下吃粽子和电视里闪过的龙舟比赛的画面。依稀记得小时候的端午节有趣得多,缝香囊、挂菖蒲和艾草、吃咸鸭蛋,翻翻书本,端午节好像还有很多其他传统活动,可惜这些习俗都已经尘封太久了。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阴历纪年法连同节气和很多节日都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周边国家。韩国的书本上在解释这些文化时也经常指出“是中日韩等国家共同拥有的”,大多数韩国人心中明白这些文化的发源地就是中国。端午节也是如此,韩国江陵市端午节文化院的网站上也特意标明“端午节是中日韩三国共同的节日”,还详细介绍了朝鲜、中国与日本过端午节的不同习俗。
      但是韩国人认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有自己独创的文化内容,而且对保存韩国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是他们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依据。 韩国人古时候曾经把端午与春节、寒食和中秋一同作为最重要的四大节日。中国的传统习俗传到了韩国,韩国人也在这一天使用艾草、菖蒲等植物祛病避邪,并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在朝鲜半岛的北部,这时候天气完全转暖,人们刚好希望伸展筋骨,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因此端午节在这些地方更热闹。 韩语中的“祭”与“节”的意义不同,相当于英文中的festival,指的是庆典活动。“江陵”这个村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长达50多天的端午节庆典活动,从阴历三月二十一直持续到五月初六。
      活动的目的是祭祀当地的山神和城隍,祈求风调雨顺,活动的内容则融合了儒家文化、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以及各种传统体育活动,是一个各阶层同乐的“传统文化大杂烩”。这里的人们为迎接端午节从阴历三月二十就开始泡神酒,四月初一开始向神灵敬神酒。之后神婆(汉)会进行类似“跳大神”的活动。
      四月十四,当地的地方官吏、乐师以及神婆(汉)组成60多人的队伍骑马去山神庙祭祀,村民们也浩浩荡荡地跟在后面。神婆(汉)会把神请到一棵树上,人们伐了这棵树带回村后供奉在庙中。神被请回后,地方官吏和乡绅们首先按照儒家传统进行祭拜。接着村子里最被信任的神汉(婆)就开始主持热闹非凡的祭神活动。
      在喧闹的农村打击乐的伴奏下,他们再次进行形似“跳大神”的祭神活动,引得全村人都来围观。五月初一端午祭进入高潮后,他们还会组成游行队伍穿行于村落的大街小巷,沿途进行祭神活动。这时候,村民们也参与到庆典中,摔跤、荡秋千,宛然一个村民体育大会。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是在空地上围成圈观看官奴们表演的假面舞。
      官奴是当地最卑贱的人群之一,他们戴上假面扮做其他身份的人跳假面舞。这一舞蹈最初是为了取悦于神灵以祈福,但后来舞蹈故事里有了很多讽刺上层社会的内容,成了下层人民宣泄心中愤懑的一个渠道。这一“官奴假面舞”也被韩国指定为“无形文化遗产”。五月初六人们把神灵送回山,这次神、官、民、奴共同参与的“端午节庆典”才宣告结束。
       。

    太***

    2019-02-18 16:15:00

  • 2019-02-18 16:14:24
  • 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x***

    2019-02-18 16:14:24

  • 2019-02-18 16:10:17
  •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首先,在这里说明一下,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俗 江陵端午祭的确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它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并置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各国、各民族独特的节日习俗。
       如果追述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原型,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
      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中国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如插艾蒿、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缕,划龙舟、纪念屈原等习俗,在韩国的端午习俗中并不存在。
      但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祭祀、演戏、游艺是其主要内容。其中的祭祀仪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内容,可以说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这也是韩国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无形文化财产的主要原因。 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 正文: 江陵端午祭中“端午”二字源于中国汉字,但端午祭又与中国的端午节不同,是当地发展出的独特祭祀文化。江陵端午祭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引起中韩两国民间争论。不过目前两国学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可以和谐共存,良性互动,端午祭的成功“申遗”不影响中国端午节进行“申遗”活动。
       但是这也引起了国人的高度警醒,激起了有识的国人爱护,传承,并发扬自己文化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

    A***

    2019-02-18 16:10: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