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骨科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都有哪些?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都有哪些?
黄*** | 2015-12-12 17:30:35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12-12 17:30:35
  • 解剖学基础颈椎小关节与全身各种大关节一样属滑膜关节,由上、下两关节突组成。关节突与椎体平面约呈40°~45°,关节面平滑,覆有透明软骨关节囊较松弛。颈椎间小关节有引导和限制运动节段的运动方向的作用。如颈椎前屈时,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在下位颈椎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但关节囊限制其过度前屈。颈椎小关节排列虽有利于屈伸活动,但较不稳定,易受损伤。小关节这种解剖特征是其发生病变的解剖学基础。创伤日常生活中,头...

    查看全部>>

    解剖学基础颈椎小关节与全身各种大关节一样属滑膜关节,由上、下两关节突组成。关节突与椎体平面约呈40°~45°,关节面平滑,覆有透明软骨关节囊较松弛。颈椎间小关节有引导和限制运动节段的运动方向的作用。如颈椎前屈时,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在下位颈椎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但关节囊限制其过度前屈。颈椎小关节排列虽有利于屈伸活动,但较不稳定,易受损伤。小关节这种解剖特征是其发生病变的解剖学基础。创伤日常生活中,头颈部屈伸、旋转等活动较多,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和两侧小关节协同完成。不良的工作体位,如打字员、家务劳动者长时间低头工作,在小关节产生剪切力,使关节囊处于张力状态,而超负载的张力则使关节囊产生创伤性炎症反应并逐渐变厚变硬。车祸时,头颈部挥鞭样抽伤骤然对小关节施加加减速力的损伤,使小关节发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折,关节囊撕裂及关节囊内积血等。关节囊创伤性炎性改变,使滑膜细胞活跃,骨液分泌增多,还可伴有积血,使关节肿胀,关节囊内压增高刺激囊壁C类神经纤维未稍而引起颈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有人在小关节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可诱发颈部产生疼痛。关节囊创伤还可使微血管扩张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渗出至关节液内,并沉淀及机化引起关节粘连关节软骨的损伤使关节面粗糙,从而增加受创伤机会,导致软骨逐渐萎缩、关节间隙狭窄等关节炎性改变骨关节的创伤是发生退变的重要因素。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退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在小关节劳损或受创伤后会发生关节囊肥厚、疤痕形成。关节囊反复受损使滑液分泌功能丧失滑液分泌减少,关节软骨因缺乏营养而发生退行性变化,逐渐变薄和粗糙。软骨表面破裂可延至软骨内甚至形成小碎片脱落于滑液内。相互咬合的小关节面由于磨损,不仅损伤关节面,且根据Wolf定律逐渐发生软骨下骨的致密化。关节表面的愈加粗糙并硬化导致小关节突发生肥大,边缘形成骨赘。软组织内矿物质浓度改变,也可使关节囊钙化、结构发生改变使小关节在运动中受创伤更大,从而加速了关节退变的发生。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病变的关系椎间盘发生退化后,关节突关节通常易发生严重损伤,因脊髓屈伸运动支点部位改变所致。脊柱屈伸时,椎体运动于不可压缩的髓核上关节突关节对运动起限制作用如发生椎间盘退化运动即推动平衡而不规则实验证明:在正常充分屈伸时,运动支点经过髓核后方,在椎间骨退化时,运动支点即向后移,严重时支点甚至可经过关节突关节,使其在屈伸时受到严重损害。这种规则运动可加速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还可使上下两椎体间靠得更近,小关节囊松弛。这时椎间小关节首先从不等距离的错位发展到半脱位,可造成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但目前有人提出颈椎小关节退变和椎间盘退变无明确相互联系。创伤和退变间无明确的界限,作为致病因素,两者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创伤加速退变的发展,而退变又增加了创伤的机会。
    我*** | 2015-12-12 17:30:35 50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