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骨科

患上松毛虫性骨关节炎有什么症状?

患上松毛虫性骨关节炎有什么症状?
微*** | 2016-03-01 17:32:31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3-01 17:32:31
  • 松毛虫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于接触松毛虫或其污染物1~3天后发病,个别患者潜伏期较长,最长可达48天。

    2.全身症状 患者全身症状大多较轻,或没有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多在37.5~38.5℃之间,个别可达39℃。此时可有畏寒、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并于2~3天后渐消退。区域淋巴结肿大,可移动 有压痛,于起病后10~20天时逐渐消退,局部皮肤...

    查看全部>>

    松毛虫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于接触松毛虫或其污染物1~3天后发病,个别患者潜伏期较长,最长可达48天。

    2.全身症状 患者全身症状大多较轻,或没有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多在37.5~38.5℃之间,个别可达39℃。此时可有畏寒、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并于2~3天后渐消退。区域淋巴结肿大,可移动 有压痛,于起病后10~20天时逐渐消退,局部皮肤一般无溃破。

    3.局部症状 身体暴露部分容易发病,这与直接接触有关。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手、足、腕 踝等处,但也可发生于头颈、眼、耳郭、胸,脊椎旁、臀部及会阴处,少数患者可蔓延至全身。根据病变的侵袭范围和表现形式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四型:

    (1)骨关节型:本型发病率较高,占55%以上,且危害大,若治疗不当,常易残留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病废,其发病部位多为四肢显露的小关节骨端。以单关节发病较常见,且不对称,仅30%的患者为多关节发病,或表现为一个关节症状消退后,另一关节又发病。表现为局部红 肿、热 痛和功能障碍,有时疼痛严重难忍,可呈持续性刺痛;有时呈阵发性加剧,夜间尤重,影响睡眠。局部呈非凹陷性肿胀,关节远端肢体肿胀。表面皮肤潮红,温度升高,局部有甚敏感的压痛点。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本型患者常有全身症状及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大关节出现的症状一般比小关节重。病情常迁延数月或数年,约有1/5的病例有复发倾向。本型在后期可形成关节畸形强直,并伴有关节近侧肌肉萎缩,以致严重影响功能。

    (2)皮炎型:较前者少见,仅占25%左右,局部表现为灼热、奇痒、疼痛,多发生于四肢暴露部位,如手、足、指缝等处,少数发生于头或躯干。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潮红,以不同类型的斑丘疹为主。有的似荨麻疹,患者指缝间可有水疱。皮疹多呈簇状或片状密集分布,不对称 1/3的病例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经治疗后,于2~5天内退疹痊愈;少数病例可迁延数月,形成慢性皮炎,一般无全身症状,且少有复发者。局部可残留皮肤色素沉着;局部搔抓可使病变扩大,或继发感染。

    (3)肿块型:发病率最低,约占5% 常在四肢或腰骶椎两旁及会阴部形成局部硬结,伴疼痛,无明显边界,以单发为多。肿块逐渐增大,于10~30天达高峰,随后液化,有波动,局部穿刺可抽出黄绿色黏稠的胶状液,或呈血性。抽液后局部症状可缓解,但易复发,穿刺液培养常无细菌生长。此型多伴有较重的全身症状,病程较长,为1~3个月。

    (4)混合型:为上述三种类型的不同形式的合并存在,占总数的5%~15%。视地区不同,感染次数不同,其比例可不一。

    并发症:

    骨关节型后期可致关节畸形强直。

    诊断:

    一般多无困难。在暴发性流行季节和地区,可根据松毛虫及其污染物接触史,以及皮肤,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对散在发病或接触松毛虫史不清楚者,则需与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等作鉴别诊断,此时可根据典型松毛虫接触史(对接触史明确者适用)、皮肤与软组织病变特征、骨关节的X线表现以及关节液检查等作出诊断。

    俄*** | 2016-03-01 17:32:31 49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