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支具的历史及现状有哪些?

支具的历史及现状有哪些?
奋*** | 2015-12-11 12:56:14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12-11 12:56:14
  • 支具支具治疗脊柱侧凸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从1915年开展手术治疗脊柱侧凸后,支具治疗应用越来越少。直到20世纪中叶,因为脊柱手术后并发症较多,支具治疗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1945年,Blount等改进了Milwaukee支具,用于治疗脊柱侧凸。支具治疗脊柱侧凸初期的研究很少,70年代以后,经过对足够数量患者的长期随访,陆续发表了一批报告。1970年Moe和Kettleson首先...

    查看全部>>

    支具支具治疗脊柱侧凸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从1915年开展手术治疗脊柱侧凸后,支具治疗应用越来越少。直到20世纪中叶,因为脊柱手术后并发症较多,支具治疗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1945年,Blount等改进了Milwaukee支具,用于治疗脊柱侧凸。支具治疗脊柱侧凸初期的研究很少,70年代以后,经过对足够数量患者的长期随访,陆续发表了一批报告。1970年Moe和Kettleson首先对Milwaukee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提示许多患者经支具治疗后可以避免手术。随后的一些研究表明,支具治疗期间患者的侧凸曲度会明显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善将逐渐减少,最终当停止支具治疗若干年后,患者侧凸曲度又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因此,对于支具疗法是否有效,脊柱侧凸研究领域在80年代中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为给支具治疗研究提供标准的对照,有人围绕脊柱侧凸的自然病程进行了深入研究。1982年Nachemson等〔1〕观察分析了未予任何治疗的女性胸椎侧凸患者,提示胸椎弯曲度进展的危险性随着发现该病时曲度的增加而升高,同样曲度的患者随发现该病时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其中侧凸曲度为20°~29°,年龄为10~20岁者,进展危险性为60%;而同一年龄组曲度超过30°,进展危险性可达90%~100%。以后Lonstein和Carlson所做的大规模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论〔2〕。其中胸椎侧凸曲度在20°~29°之间者,如Risser征为0或1,其进展可能性为68%,属于该病的高危人群组。而胸椎侧凸曲度在19°以下,Risser征为2、3或4者,其进展可能性仅为1.6%。因此,分析支具治疗是否有效应对高危人群组进行研究,并与自然病程作对照。Lonstein和Winter首先报告了1020例接受Milwaukee支具治疗的脊柱侧凸患者的随访结果,以该作者对同一医院的729例该病患者的自然病程研究作对照,结果显示支具治疗可明显阻止脊柱侧凸的进展。在该病的高危人群中,支具治疗失败率为43%,而按其自然病程68%患者应归于此类〔2、3〕。Nachemson于1993年报告了一份长期随访的前瞻性对照研究〔4〕。脊柱侧凸患者被分成3组,一组是自然病程即非治疗组,另一组每天支具治疗至少20h,第三组接受电刺激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接受电刺激治疗组与自然病程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而支具治疗组明显优于自然病程组。1995年Fernandez-Filiberti等〔5〕观察了54名顺应性良好的支具治疗患者和47名未予任何治疗的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及脊柱侧凸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后者在手术治疗率和侧凸曲度加重方面均3倍于支具治疗组。由此看来,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从60年代广泛应用到80年代几乎否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90年代初完成的几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重新确立了支具疗法的正确地位。
    D*** | 2015-12-11 12:56:14 53 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