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病人如何养生

老爸糖尿病Ⅱ,血糖高低控制不好,日常该如何养生?
禹*** | 2007-06-06 14:56:46

好评回答

2007-06-06 15:01:15
青*** |2007-06-06 15:01:15 63 10 评论
生活方式的干预 
(—)饮食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 
1、 饮食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1)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2) 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包括血糖、血脂、血压),有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 
(3) 饮食治疗应个...

查看全部>>

生活方式的干预 
(—)饮食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 
1、 饮食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1)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2) 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包括血糖、血脂、血压),有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 
(3) 饮食治疗应个体化。即在制定饮食计划时,除了要考虑到饮食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到糖尿病的类型、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是否肥胖、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个人饮食的喜好。 
对于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来确保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使饮食治疗和胰岛素治疗得到良好的配合。 
对于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来确保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减少胰岛素抵抗,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使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运动得到良好的配合。 
对于妊娠和哺乳妇女,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来确保胎儿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使代谢得到良好的控制。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并要考虑到心理社会因素。 
对于使用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者,通过教育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技巧,减少或防止低血糖(包括运动后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4)膳食总热量的20%~30%应来自脂肪和油料,其中少于1/3的热量来自于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要达到平衡。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00mg/dl(2。6mmol/L),应使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少于总热量的10%。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应<300 mg/d。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00mg/dl(2。6mmol/L),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应减少至<200 mg/d。 
(5)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5%~65%,应鼓励患者多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及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和富含纤维的蔬菜。对碳水化合物总热量的控制比控制种类更重要。在碳水化合物总热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没有必要严格限制蔗糖的摄入量。 
(6)蛋白质不应超过需要量,即不多于总热量的15%。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在低于0.8~1.0g/kg体重之内。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在低于0.8g/kg体重。 
(7)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酒精可引起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为防止酒精引起的低血糖,饮酒的同时应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8)可用无热量非营养性甜味剂。 
(9)食盐限量在6g/d以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10)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叶酸的补充以防止新生儿缺陷。钙的摄入量应保证1000~1500mg/d,以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 
(二)运动 
具有充沛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体能感觉,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压和血脂。经常性的运动可改善血糖的控制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因此,运动治疗应成为所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管理方案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有患者均应在制定运动计划之前进行医学检查。 
1、 运动治疗的原则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运动计划的制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为每日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但是,运动项目要和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即运动的项目和运动量要个体化。应将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如尽量少用汽车代步和乘电梯等。运动的强度可根据运动一小时后的心率与预期最大心率间的关系(有自主神经病变者不适用)来估计(表11-2) 
2、 运动治疗的安全性 
运动治疗不应只强调运动的益处而且要注意和避免运动可能引起的危险,如运动有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可能性;有神经病变的患者有发生下肢(特别是足部)外伤的危险性。所有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之前应做相应的检查。 
(1)运动与血糖变化:所有接受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均应了解运动对血糖的急性影响。除非在非常高的血糖水平(如>15mmol/L)的情况下,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可在运动中和运动后降低血糖的水平,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因此,应注意根据运动前后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的剂量,和在运动前和运动中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相反,高强度的运动可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增高血糖的水平并有可能造成持续性的高血糖,在1型糖尿病患者或运动前血糖已明显增高的患者,高强度的运动还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因此,应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进行运动。运动前,应避免在运动中要使用的肢体注射胰岛素。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避免在空腹时运动,运动的时间应在餐后一小时开始。酒精可加重运动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 
(2)运动与糖尿病的并发症 
1、血管疾病:有如下表现者,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运动有加重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应在运动前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 
年龄>35岁 
2型糖尿病病程>10年 
1型糖尿病病程>15年 
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微血管病变: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肾病(包括微量白蛋白尿) 
外周血管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 
2、外周血管疾病:根据病情不同,可从事轻到中等强度的运动。 
3、 视网膜病变:有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适合从事负氧运动、阻力运动、跳跃运动和包含憋气动作的运动。 
4、 肾病:可从事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 
5、 神经病变:有保护性感觉丧失的患者应避免负重运动和需要足部反复活动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机、长距离行走、慢跑、踏楼梯运动;可进行游泳、骑车、划船、坐在椅子上的运动、上肢运动和其他非负重运动。应注意运动时所穿鞋子的舒适性,在运动前后常规检查足部。 
表11-2运动强度和心率 
强度 最大心率(%)* 
非常轻 <35 
轻 35~54 
中等 55~69 
强 78~89 
非常强 >90 
最强 100 
*最大心率=220—年龄 
三、高血糖的控制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血糖水平的监测可通过检查血和尿来进行。但检查血糖是最理想的,如不能查血糖,可检查尿糖作参考。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方法、治疗的目标、病情和个人的经济条件。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是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 
1、 血糖的自我监测 
由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所进行的血糖自我监测对改善治疗的安全性和质量是必需的。测血糖也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和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自测血糖,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最好自测血糖。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应每年检查1~2次患者的自我监测技术,尤其当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必须检查其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情况(包括对照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的一致性)。 
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1~4次 
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 
生病或血糖>20mmol/L(>360mg/d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 
检测时间 
——每餐前 
——餐后2小时 
——睡前 
——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患者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 
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10%~15%,在解释血糖水平时应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检测的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 
尿糖的自我监测是血糖自我监测不能实行时的替代方法,尿糖的控制目标是阴性。 
2、医院中的血糖监测 
因血糖控制差,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伴随疾病而住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的次数应适当增加。 
3、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之间形成的非酶催化的稳定糖基化产物,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与血糖的浓度成正比。因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约120天内的血糖平均水平。目前绝大多数的检测方法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中的A1C成分,因此HbA1C已成为公认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检测方法。但因目前各种商业化的HbA1C检测方法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同,所以各种方法的人群正常值可能不同。 
HbA1C因能反映长期的血糖控制水平,且DCCT和UKPDS研究均采用HbA1C作为血糖控制水平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了HbA1C值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因此。HbA1C目前仍被当作评价糖尿病患者所采用的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如条件许可,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2次HbA1C,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的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1次HbA1C。 
4、 糖化血浆蛋白 
因人类血浆蛋白的半衰期为14~20天,因此,糖化血浆蛋白可反映1~2周内的血糖平均水平。常用的糖化血浆蛋白检测方法检测的是果糖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透析性的贫血、急性全身性疾病期、肝病、糖尿病合并妊娠、降糖药物调整期等,糖化血浆蛋白可能更能准确反映短期内的平均血糖变化。因目前尚未建立糖化血浆蛋白值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糖化血浆蛋白不能作为检测血糖控制的指标。 
5、尿糖和酮体的监测 
(!)尿糖的监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血糖监测。尿糖监测包括单次尿糖监测和分段尿糖监测。尿糖监测不能代替血糖的监测。因尿糖不能精确地反映血糖的动态变化,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血糖水平在肾糖阈值(多数人为180mg/dl)之下时尿糖监测就不能反映血糖的变化。尿糖的控制目标应为阴性。对于接受血糖强化控制处于药物调整期的患者,尿糖阴性时应依靠血糖监测来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 
(2)酮体的监测:尿酮体的监测是1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患者日常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患者,尿酮体的检测阳性提示已有酮症酸中毒存在或即将发生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血糖的控制和及早控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任何糖尿病患者,在应激、发生其他伴随疾病或血糖超过16.7mmol/L(300mg/dl)时,均应进行常规的尿酮体监测。应注意的是,目前所采用的尿酮体的检测方法并不能准确地诊断酮症酸中毒和检测对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因血β-羟丁酸的检测可以更准确、更早期地诊断酮症酸中毒和检测对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开展血β-羟丁酸的检测。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7-06-06 15:02:12
  • 你爸爸血糖高低控制不好,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降糖治疗。
    1*** | 2007-06-06 15:02:12 37 2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