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介绍萨桑文化的内容、特点?

首页

介绍萨桑文化的内容、特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7-05-07 23:38:53
  •   巴米扬山谷介绍: 
    阿富汗是中亚地区的文明古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巴米扬石窟,位于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它的北面是兴都库什山的支脉代瓦杰山,向南是巴巴山脉,巴米扬河从两山间流过,巴米扬石窟就开造在代瓦杰山南面的断崖上。
       巴米扬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山地国家,所据地理位置为连接印度、西亚与中亚的交通要道,东西方文化都曾在这里交汇;中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到印度求法,曾途经径巴米扬。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将此地译作“梵衍那国”,并详细记录了王城中的佛教寺院和高大精美的佛像。
      玄奘法师亲眼所见的梵衍那国的寺庙和佛像中,应该就包括了今天已经遭受灭顶之灾的巴米扬石窟群和东西大立佛。 巴米扬石窟拥有两项世界之最,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巴米扬石窟,全长1300多米,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个,比我国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都要大得多。
      巴米扬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别开凿在东段和西段的两尊高大的立佛像,俗称“东大佛”和“西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东大佛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西大佛高55米,着红色袈裟,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
      巴米扬大佛大约雕造于公元4-5世纪间,经历风风雨雨,战火沧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巴米扬石窟在建成后的千百年中,已饱经战火的劫难。有记载的大规模破坏,前后有4次。第一次发生在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征服巴米扬期间,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第二次是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的铁蹄踏上了这块土地,巴米扬石窟没有躲过这次战火的劫难,在梵衍那城陷寺毁后,巴米扬石窟已面目全非;第三次是在19世纪,当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阿富汗领土时,占领巴米扬的英军炮击了巴米扬石窟的两尊大佛,从此巴米扬大佛满目疮痍,肢体残断。
      2001年3月,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更是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动用大炮、炸药以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 巴米扬佛像群如今一片凄凉。山崖下只是佛像形状的石窟和佛像的残骸,石窟外到处是碎石和黄土块。
      塞尔萨尔只剩下一个佛像的形状,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佛像不见了,但仰头而望,仍不难想象当年的壮观景象。 为了避免再遭破坏,当地政府禁止从这里取走泥块,也严禁在这里埋地雷。虽然目前还没有修复的计划,但日本和印度等国政府已表示愿意出资帮助修复佛像。
      斯里兰卡政府表示有意购买被阿富汗塔利巴政权摧毁的巴米扬佛像碎石或残骸﹐作为日后重建之用。 。

    1***

    2007-05-07 23:38: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