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内分泌科

有哪些糖尿病患者自我心理调适方案?

有哪些糖尿病患者自我心理调适方案?
漫*** | 2016-12-13 13:03:18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12-13 14:07:18
  •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心理因素息息相关,有些不良情绪如压抑、焦虑、精神紧张、悲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糖波动,因此要控制糖尿病,患者先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1)正视疾病。首先要明确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找到能彻底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是,糖尿病又是能被控制好的疾病。只要面对现实正视它,科学地对待它,血糖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2) 精神放松。很多糖尿病患...

    查看全部>>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心理因素息息相关,有些不良情绪如压抑、焦虑、精神紧张、悲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糖波动,因此要控制糖尿病,患者先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1)正视疾病。首先要明确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找到能彻底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是,糖尿病又是能被控制好的疾病。只要面对现实正视它,科学地对待它,血糖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2) 精神放松。很多糖尿病患者常问医生自己的病情严重不严重,其实,不论病情轻重,只要科学地进行治疗,血糖都能被控制好。就算病情轻,也不能听之任之,不认真规范地进行治疗,这样就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稳,糖尿病的并发症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最后甚至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3) 摒除错误观念。“能吃能喝不是病”是一种错误观念,糖尿病就是吃出来、喝出来的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尽管刚患糖尿病,三五年很少会致残或危及生命,但是一定要明白:从血糖升高的第一天起,糖尿病的并发症就开始了;一旦出现临床表现、功能障碍,治疗就十分困难了。(4) 生活有规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因而,血糖就会忽高忽低。如果把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安排得非常有节奏、有规律,血糖就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尤其是那些在患糖尿病以前生活规律性不强的人,在患病以后,应当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建立新的生活规律,才能保证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加强体育锻炼和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既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还可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往往人们的行为被限制以后会出现逆反心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平常未必想起吃水果,现在患了糖尿病要限制吃水果,反而特别想吃了。忌烟限酒、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重要的方面之一,因此不要存在“偶尔抽一支烟没关系”“多吃一次没关系”的侥幸心理,往往有第一次就能现第二次、第三次,这对治疗糖尿病是极其不利的。(5) 情绪保持稳定。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糖升髙,因此情绪的自控非常重要,需要长期的磨炼。只要时时刻刻有这种自控意识,一定会有收益。这就需要糖尿病患者做到:要避免家庭矛盾,不要生气,要心胸开阔,大事多商量,小事不计较;工作上的事情要以奉献为荣,不要过分看重名利、地位。要知道,任何人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碰上不顺心的事,尤其是在评职称、涨工资、工作调动不顺利时,更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而情绪波动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如果把“身体健康”放在这些问题之上,把不顺心的事置之度外,把“名利”淡然处之,就会把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减小到最低,很好地控制住糖尿病。(6) 克服麻痹思想。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疾病重视的程度会越来越淡漠,饮食控制越来越不严格,自我监测也越来越不认真,药不按时吃,血糖也不查,甚至又像没患糖尿病时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不管不顾,这样只会导致血糖的波动或升高,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克服这些麻痹思想,保持对疾病的重视,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更多地学会观察病情、了解病情,掌握治疗疾病的知识和技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提高生活质量。(7) 健康的人际交往。糖尿病患者要多与人交往,参加有益的活动,因为丰富多彩的生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解除对疾病的紧张与烦恼,非常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与更多的人交往,尤其是与其他糖尿病患者的交往,还可以让糖尿病患者之间相互探讨控制糖尿病的经验、体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爱*** | 2016-12-13 14:07:18 55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