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风湿科

关于风湿的治疗

我母亲六十岁了,腿关节风湿严重,拍片子有骨裂和骨刺,关节变形,谁有好的药物推荐?谢谢
l*** | 2005-03-06 19:17:20

好评回答

2005-03-19 17:33:56
清*** |2005-03-19 17:33:56 51 2 评论
从网上查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风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其实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

查看全部>>

从网上查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风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其实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数病人有关节、肌肉的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包含了许多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特别是红斑狼疮,是这类疾病中发病率高、病变范围大、危害重的一种疾病。经过数代医学专家的努力,用于治疗风湿病的手段越来越多,对于风湿病的研究也已深人到分子生物学领域,但是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揭示,相信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本病治愈率会越来越高。

风湿病的常见症状?

风湿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误诊。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其常见的症状有: 
    1.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 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有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7.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风湿病常用治疗方法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1.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这些症状比较突出,解热镇痛消炎,缓解症状是治疗这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可、乐松、天新利德、西乐葆、万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好、疗效高,使得副作用明显减少。 
    2.如果风湿性疾病得不到正确合理的治疗,关节,肌肉,骨骼等病变会导致功能障碍和畸形,留下终身残疾,影响生活和劳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从风湿性疾病侵犯的组织看,以往称之结缔组织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坏死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乱,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的一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已明确是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往往有关节腔,骨骼,韧带受累。因此风湿病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外,还需进行病因治疗,自身免疫紊乱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调节,例如使用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疗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新药物不断发现,用于临床,如骁息、爱诺华、帕夫林,新疗法不断发现,如①对轻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氯喹、MTX的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副作用;②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联合治疗,一线药与二线药的联合治疗,二线药之间的联合治疗。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风湿病。 
    3.生物治疗及骨髓移植治疗也已试用于临床。 
    4.对于关节病变还可以采用关节镜治疗,大大提高疗效,改观了疾病的预后,致残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类风湿性关节炎预后

发病呈急骤者的病程进展较短促,一次发作后可数月或数年暂无症状,静止若干时后再反复发作。
  发作呈隐袭者的病程进展缓慢而渐进,全程可达数年之久,其间交替的缓解和复发是其特征。约10%--20%的病人每次发作后缓解是完全性的。
  每经过一次发作病变关节变得更为僵硬而不灵活,最终使关节固定在异常位置,形成畸形。据国外统计,在发病的几年内劳动力完全丧失者约占10%。
  本病与预后不良有关的一些表现为:①典型的病变(对称性多关节炎,伴有皮下结节和类风湿因子的高滴度);②病情持续活动一年以上者;③30岁以下的发病者;④具有关节外类风湿性病变表现者。

类风湿关节炎能根治吗?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从总体上说,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现无根治的方法。
  所谓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去除了。
  目前的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
  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如雷公藤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仅服用中药治疗,最终出现关节破坏、畸形就是例证。
  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不要因服中药而停用疗效已肯定的抗风湿药,切忌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偏方治风湿

南瓜藤老蔸浸酒治风湿 
我母亲70年代末因风湿导致四肢疼痛难忍,尤以双臂为甚,严重影响正常活动。后经人介绍,自制了南瓜藤老蔸酒,长期饮服,效果颇佳。现年近八旬,风湿全消。腰板硬实,天天下地劳动。制法:取上等纯米酒(20度左右)5000克,甘蔗红片糖1000克,秋后的南瓜藤老蔸(方言,指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5到7棵;先将藤蔸洗净,晾干,斩成段,然后与片糖一起浸在酒中,密封20天左右即可开封饮用。长期坚持,疗效渐显。每次用量,视患者的酒量而定,一般100克左右,每天1-2次,无需忌口。 

关于《南瓜藤老蓖浸酒治风湿》答读者问
最近,我回老家又详细询问了母亲,得到了回答简述如下:我母亲在70年代患有牙痛和风湿痛病,很痛苦。听人说南瓜老蔸浸酒加红糖有降火止痛作用,扁豆(又名鹊豆、蛾眉豆)根(以老的为好)浸酒加糖有去湿消痛效果,就试着先制南瓜藤酒,喝了1个多月,病痛有所缓解。继而又将扁豆根洗净浸米酒加红糖饮服,并加服市场出售的五加皮酒,效果朋显。从此,便长期服自制的米酒浸红糖,每天2次,每次5O100克,至今未间断。这次回家见到她,仍在地里劳动,周围群众都很称道。 

治风湿痛一法
十多年前,我患风湿痛,关节、筋腱肌肉处疼痛,时轻时重。多年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后偶得一方,十多日后症状消逝,身体康复。其方是:当归、川芎、麻黄、怀膝、陈皮、木瓜各10克。六味药为一服,把药用纱布包好放在鸡肚内。然后用线缝好鸡肚,清煮,不放盐。熟后连汤一起喝,要发汗,千万别见风,一次吃不完可吃2至3顿。吃完一服后隔一天再吃第二服,共吃3服。
药酒治顽痹
多年来,本人用药酒治疗坐骨神经痛、风湿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和神经痛,效果较好。用法是:生川草乌各10克、双花20克、生甘草13克、川牛夕15克、苍术10克、乌梅10克、元胡25克、汉防己25克、五灵脂25克、权壳25克、粮食白酒750毫儿,将上药捣碎,用一层纱布包好浸入白酒内,7天后分30次饮服,每晚一次,饮后如觉胃中灼热,可吃一点水果或冷食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05-03-06 23:15:15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 曾小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畸形、脏器损伤,进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30~50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成人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
        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破坏发生在发病的最初两年。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查看全部>>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 曾小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畸形、脏器损伤,进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30~50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成人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
        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破坏发生在发病的最初两年。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选择正确的药物、合理正规的治疗。
        现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对症治疗的非特异性药物。这一类包括非激素类抗炎药及各种镇痛药,其中以非激素类抗炎药应用最为常见。这一类目前市场上有数十种,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产生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降温、消炎和止痛的目的。近年来不断有新的非甾体类药物上市,如莫比可、万络、西乐葆等,新药的特点是具有抗炎止痛作用且胃肠道副作用减少。
        第二类药物为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包括金制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以及氯喹等。这类药物起效慢、作用时间长,故也称其为慢作用药。新上市的慢作用药有来氟米特(商品名:爱若华),是美国FDA第一个批准专门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慢作用药。慢作用药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病理过程,从而降低疾病的活动性,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和减少骨关节破坏的发生,是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使用慢作用药的最佳时机是疾病早期,即在骨关节破坏出现之前服药,可阻止病情进展,而已出现的骨关节破坏是不可逆转的。我国目前对这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认识还很不够,国产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以及氯喹等药品说明书上均无有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说明,以至有些患者无法正确应用。慢作用药一般需使用4~8周才开始起效,3~6个月才能观察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这类药物的使用贵在坚持,频繁换药必然导致治疗的失败,最终贻误病情。慢作用药一般无镇痛作用,一些患者在其起效之前常认为其无效而频繁换药,这也是治疗不当原因之一。目前认为慢作用药应联合治疗,也就是同时需用两种以上。病情稳定后可根据情况减至单药维持。大部分患者经过正确的合理正规治疗后病情可被控制,但少部分患者仍不能完全控制病情的进展,需选择其他治疗。
        此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也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但主要用于全身症状较重、需尽快缓解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宜小剂量使用,应避免长期大量应用。
        近年来,不断有疗效特异的生物制剂用于临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第一个被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生物制剂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商品名:Enbrel),它能缓解症状,改善病情。另一项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技术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就我院已进行的病例来看,其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攻克类风湿关节炎这一顽疾已为期不远了。
    
    【作者简介】
        曾小峰,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中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风湿性疾病的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发表论文50余篇。
    
    1*** | 2005-03-06 23:15:15 52 7 评论
    0/300
  • 2005-03-06 22:11:34
  • 是风湿性关节炎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没说清楚!
    z*** | 2005-03-06 22:11:34 14 1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