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读《屈原》有感

首页

读《屈原》有感

读《屈原》有感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4-30 09:34:29
      读《郭沫若剧作选》——《屈原》有感 
    青铜的屈原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虽然 屈原离开人世已经二千二百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却一直在人间闪耀着晶莹夺目的光彩。 
    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相传裹粽子是为了防止蛟龙夺食投祭屈原的祭品,赛龙舟则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 屈原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有精神财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祠外观 今天又是端午节了,翻开自己的读书笔记,查询屈原的生平和诗作,对他的敬慕之情油然而升,他的志向和抱负,他的创新,学识和成就,他的眼界和胸怀,他的气节和风骨,让人绚怀和赞叹! 第一幕:写屈原对宋玉的教诲,他不光是教宋玉做学问,更重要的是教他做一个人,兼写子兰和婵娟。
       其中的对话很精彩: 橘颂 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啊,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地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 赋性坚贞,类似仁人志士 啊,年青人,你与众不同, 你志趣坚定,竟与橘树同风 你心胸开阔,气度从容 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你慎细心,决不胡思乱想 你至诚一片,期与日月同光 你愿和你永远做个忘年的朋友 不挠屈,为真理斗到尺尽头 你年纪虽小,可以为世楷模 是比古代的伯夷,永垂不朽 宋玉:我怎么当得起呢? 屈原:我希望你当得起,(以右手指园中的橘树)你看那些橘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这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 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是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香,多么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果实是多么圆满,多么富于色彩的变幻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那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清白呀。
      (随手将劈开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果,任随你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他们并不叫苦,没人欣赏,他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大公无私。但你要说他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吗?那你就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
      你先看它们的周身不是都有刺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允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南方,也就是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宋玉:是经先生这一说,我感受了极深刻的教训。先生的意思是说:树木都能够这样,难道我们人就不能够吗?(思索一会)人是能够的。
       屈原:是你是了解我的意思的。你是一位聪明的孩子,你年纪表表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不怕有好些糊涂的人要引诱你去跟他们胡混,你也不大随波逐流,这是使我很高兴的事。(稍停)所以我希望你能够象这橘树一样,独立不倚,凛冽难犯。要虚心,不要做无益的贪求。
      要坚持不要同乎流俗。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外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胸怀。那你就不会有什么过失,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了。(再停)你能够这样,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忘年的朋友。你能够这样,不怕你看纪还轻,你也尽可做一般人的师长了。(略停)不过也不要过分持,总要耿直而通情达理,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不苟且,不迁就。
      你要学那古时的贤人,饿死在首阳山上的伯夷,就是饿死也不要失节。我这些话你是明白的 屈原这些话虽是教育其弟子宋玉的,这实际也是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伟大襟怀的诗意概括和自我抒发。而且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的:人最重要的是保持气节,没有节气,就好似没有了骨鲠,既使有才,也是御用文人,为政治服务,而不能大众化,没有自己的主心骨,见风使舵,有的加害于人,助纣为虐,最终受人鄙视。
      屈原只所以有节,就是因为他善于总结学习别人身上的实质性的东西。他博古通今,少年得志,雄才大略,但却生不逢时,受小人嫉恨,被罢免和放逐而不被重用,纵有十八武艺也难施展,一生政治上不得志。但正是这种磨难,强化了他的个性和爱国之心,激励了他的意志,深化了他的思想,飞扬了他的文笔。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
      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省。屈原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健《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的问世表述了屈原的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屈原的《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屈原《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第二幕:写南后的阴谋诡计,她加害于屈原。南后为了固宠便接受张仪奸计,以离间楚王与屈原关系,破坏楚齐联盟换取秦国对立稚子子兰为王位继承人的支持,二人共同设下宫廷“构陷”的阴谋。
      她诈作头疼,倒入屈原怀中,反诬屈原调戏她。这是一个狠毒而阴险的女人。常常虚情假意,暗中害人,这种人防不胜防。她貌美但却令人厌恶和鄙视。昏庸暴戾的楚王,不辨真伪,便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免去屈原左徒官职逐出宫廷,并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 第三幕:写屈原被陷罢官以后所引起的反应。
      弟子宋玉离他而去,投靠贵族集团。他背弃了屈原的教诲,成为两头倒的墙头草,失了气节,活的畏缩。侍女婵娟为屈原焦虑不安。婵娟坚信屈原是纯洁和正义的,她不为南后威逼和宋玉、子兰利诱所动,也被囚禁。群臣大受迷惑,加之靳尚与子椒的扇动挑拨,便信以为真,屈原在众人的心目中威信逐降。
      谗言会抵毁一个人的形象,虽然此人依然如故,但瞬间却会臭可闻,这就是流言伤人之说吧!轻信与盲从是产生误解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从被抵毁者角度去考虑问题,才会同病相怜。屈原的愤恨已无可忍受,他躲开了众人的非议,这么大的重压,他会变形吗 屈原生活在风雷激荡的战国时代(前475一前221)。
      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变期。这是一种新旧制度的变革,是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大转变,这一转变在战国中后期达到了激烈的顶点。这时,我国社会正处在初期封建社会由分裂割据逐渐走向集中统一的过渡时期。 从西周经春秋到战国的数百年间,各国之间纷争不已,原先的数百个诸侯小国,已兼并成七个诸侯国,世称战国七雄。
      此时,凌驾在各诸侯国之上的周天子已经名不副实。 战国时期,七雄并峙。这七个国家是:齐、楚、燕、赵、骸、魏、秦。七国中秦国最强,齐国最富,楚国最大。七国间战争不断,战争的目的已不是争作霸主,而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封建政权。然而七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斗争的形势十分尖锐复杂。
       七国中,秦国地处西北高原,疆域之大仅次于楚国。人口约三百万。秦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原来兴起较晚,自秦孝公实行了商鞅变法而国势日愈强盛,大有兼并各国之势。 齐国位于我国东部,因远离秦国,不受秦兵威胁。齐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约三四百万。
      由于它的政治制度比较落后,因而国力不强大。楚国是七雄中地域最为广大的国家。自西周初年楚武王熊通开基立业,经营南方,使楚国成为一个强大国家。到了春秋中叶楚庄王统治时期,更达到了空前的强盛,长时间成为诸侯霸主。战国初期,楚怀王任用吴起进行改革,使楚国很快地变得更为富强。
      后因吴起被杀,变法遂告失败,阻滞了楚国的发展。到了屈原诞生之时,楚国已拥有长江、汉水、淮河流域的全部或大部。楚国人口五百万左右,也居七雄之首。不过到了屈原这个时期,楚国虽然还很强大,但由于政治腐败,导致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已落后于秦国。
       鉴于强大的秦国对山东六国造成的威胁,六国便联合起来,从南到北,组成"合纵",共同反对西面的秦国。秦国也针锋相对,提出了"连横"的策略,即联合六国中的一国结成联盟,攻击其他国家,战国后期七雄之间的斗争,正是通过"合纵"与"连横" 来展开的。
      这一对峙也决定着楚国的命运,而楚国与齐国的联合,更构成了对秦国的最大威胁,楚国成了秦国进攻的主要目标。 第四幕:屈原忍受个人的悲愤,敢于直言不讳,陈述自己的观点,他把个人生死抛掷脑后,而为国为民担忧、悲痛。这是多么强烈而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啊。
      然而他却遭到摧残。国王昏聩,腐败无能到如此地步,不亡国才是怪事呢。钓鱼者是个正直的人,他敢于说公道话,虽然其人很普通,但他所做的一切,(说明事实真相,危难当头,能够挺身而出,投入狱中也坚强不屈,)却是了不起的。因为刚直不阿,所以才多灾多难,但这就是明辨是非,但这就是坚持真理的气节。
      如歌如泣。 屈原经历了十多个年头的流放,潦倒困顿,受尽了各种艰难苦楚,产生过形形色色的复杂思想。但不管环境如何险恶,生活如何悲惨,他对祖国复兴的希望都一直没有泯灭,然而郢都的沦陷,对于处在孤寂凄苦境地中的屈原,无疑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夏历五月五日,屈原怀石自沉于长沙东北的汨罗江中,了结了悲剧的一生。
      时年六十二岁。 汨罗江畔 屈原的死表现了他坚持理想、坚持高洁的品格,至死不渝的精神,也是对楚国腐朽贵族统治集团的一种抗议。 屈原死后的第二年,秦国又占领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公元前223年,楚国终于被秦国所灭。 屈子衣冠冢 第五幕:点明婵娟是橘颂的化身,婵娟以自己的死换得了屈原的生,她死的很高兴。
      一个女子能如此,在当时多么难得。情节安排的很好:庙祝郑太卜受南后之命,以毒酒与屈原,婵娟和救她的卫士赶到,婵娟误饮毒酒代屈原而死。卫士刺杀郑太卜,焚庙。熊熊火光中,屈原展读《桔颂》,祭奠婵娟,并随卫士潜往汉北,和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斗争。 五幕剧,波澜壮阔,从思想从细节,从场景从人物反映了屈原的生平和遭遇,屈原的高洁和醒世,最后幻化成一江流水,读来让人感愤和惋惜。
      但他的思想和精神永留于史,并在在流传的文字记载和民俗里被人歌咏和纪奠!他一直受人景仰,他成为一种象征和代表,它成为一种品质和精神,他是永垂不朽的,他活在人们的心中!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屈原与楚国最高统治集团的冲突,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外交方针上,屈原主张与强秦对抗,具有远大眼光。而怀王贪利受骗,顷襄王畏怯妥协,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确主张,反而因为他坚持己见而加以惩罚。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
      他向慕儒家传说中的圣君贤臣,对政治抱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同时他又蔑视那些贪鄙的贵族,主张改革内政,这当然也会使许多人与他为敌。此外,屈原的性格,也是造成他的悲剧的重要原因。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让粽子节的民风永远流传下去,让屈原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屈子祠“光争日月”! 。
      

    孙***

    2007-04-30 09:34:29

其他答案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