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正月十五雪打灯"有道理么?

首页

"正月十五雪打灯"有道理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06 10:09:29
      中秋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皓月当空, 银色的光洒向大地。在这气候宜人, 幽静的夜色中, 人们团聚在一起, 观赏皎洁的月亮, 向孩子们讲述那嫦娥奔月, 桂树和玉兔的神活故事。 
    如果这一天乌云遮月, 天色黯然, 令人失望! 但意味着我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之时, 雪花纷飞,又令人兴奋。
       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早已为人们关注。久而久之, 在许多地方, 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 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于是人们总结出:“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 被广泛流传下来。 当然, 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它的成因、条件、表现等等许多方面,还没有搞得很清楚, 这种规律性也不是在每个地方、每个年份都能够对应得上。
       现在, 许多气象学家正在对大气的韵律活动和它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于长期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 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 “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 也就是说, 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 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
      那么, 元宵节前后, 又会有冷空气入侵, 形成“雪打灯”的局面。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 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 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 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 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 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
       ◆ 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相距150天的两个节日天气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系呢? 原来, 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地球的大气, 好比一个大型的乐队, 风、云、雨、雪、雷、电、雾、霜, 就好像这个乐队演奏出音色丰富的乐章。
      许多研究工作表明, 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大气演奏的这部大型乐章, 也表现出有一定的“节奏感”。 就是说,某种天气过程, 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一定条件下,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 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 就像乐曲里的节拍一样, 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 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
      气候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就叫大气的韵律活动。 。

    淡***

    2007-03-06 10:09:29

其他答案

    2007-03-07 10:10:34
  •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 
    

    小***

    2007-03-07 10:10:34

  • 2007-03-07 10:07:37
  •   
    无敌LOLI妹:
    恰好我的一篇日记记的正是这个气象现象。权做回答吧。
    2007年3 月5日            大风            奇冷
    有中秋云遮月,必有元宵雪打灯
    自小就听说过: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以前我以为这只不过是文人们做的联楹对句,并没有认真考证过。
      人生匆匆几十载,忙忙碌碌,寒来暑往,春来秋去,过了中秋过元宵,日子过得匆忙,竟没有细细琢磨过此中玄机。 但是去年的中秋节和今年的元宵节有点闲暇,竟让我印证了此谚语不缪咦! 记得去年中秋,一早天气就阴沉沉的。灰蒙蒙,雾蒙蒙,能见度很低,我对晚上能否赏月有了一点担心。
      中午时分,飘落几滴细雨,我的担忧越发重了。通过QQ问网友,他笑我杞人忧天,说:“天气预报晴天,晚上就等着去紫竹院公园赏月吧。”他的话让我释然了。虽然天气依旧阴沉,但我却觉得世间总会有奇迹发生,或许晚上就晴了呢。 傍晚,来到紫竹院公园。我们沿着院中的曲径回廊漫步。
      在逐渐变暗的蓝色中,路边的松林、竹从融进夜色中,只剩下浓黑的剪影。四周高楼五颜六色的灯光倒映在湖水里,将湖面耀得绚烂夺目。小艇、游船轻轻荡过,搅碎一湖灯影,湖水变得若一幅巨五彩缤纷的大彩绸,柔柔滑滑的,令人忍不住想伸手抚摸。小艇、游船上悬着小小灯笼,映出情侣或家人们在船中的身影。
      他们喝着啤酒饮料,吃着美味佳果,听着轻柔音乐,还有自带乐器者,或轻弹吉它,或短笛横吹,任小艇、游船带着他们在湖中随意游弋。那份逍遥自在的惬意直把中秋节日的气氛渲染烘托得淋漓尽致。 我举头望天空,但见云层浓厚,不透一丝缝隙,只有隐隐约约的一片光斑透出来。
      我疑是初上的月亮被云层遮住了,他嘲笑我固执,说不用担心,天气预报晴天,肯定能看到一轮明月挂中天的。 骤然,远处传来一声响雷,惊我一跳。又感到颊上几点沁心的凉:“下雨了!” 他正双眼盯着手机屏幕,说:“你先回,我发条短信!” 雨已经落下来了,我顾不上再理他,自己紧赶慢赶朝回跑,还是没能赶在大雨倾盆而下之前回到住处。
      虽然住处只在百米之内,但望着密集如箭的雨幕,我也只能在紫竹院售票处的屋檐下与众多游园人拥挤在一起,听哗啦啦的雨声做中秋节的伴歌。来游园的人们大多没有带伞,被突然而来的雨淋湿了。我独自缩在檐下一角,静静地看着他们或整理淋湿的头发,或脱下湿透的外衣,听着一串串的抱怨声,期待着大雨停下。
       约四十多分钟,大雨如骤然而来一样又骤然停了。人们踩着雨水急匆匆四处散去。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公园顿时一片寂静。 第二天,我觉得中秋游园赏月遇大雨的事挺有趣,就写了日记挂在网上。那个坚持信赖天气预报的网友告诉我说:“八月十五去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我以前的经验印证过,确实的。”哦,我没有注意考证过,倒觉得很新奇。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管人们觉得这些陈词滥调多么陈,但其实日子就是这样过的。去年的中秋往事还历历在目,却转眼已到了今年的元宵节。 前一天,我在网上看到天气预报:小雨转雨夹雪。
      白天一直下着小雨。夜里果然寒冷异常。棉被加了毛毯,依旧难抵御逼人寒气。后半夜,不得不用枕巾包头入眠。清早,人们的惊奇声响满了一楼道:昨夜雨夹雪,现在还有积雪呢。我跑出门外,哦,一夜雨夹雪,现在已放晴,只是地面湿淋淋,许多地方还残存着积雪。虽然已是春季,但刮着刺骨的寒风,气温是出奇的低,比北京这个暖冬的冬天还要冷。
       那个对天气预报坚信不疑的网友,春节回家去了,此刻也发来短信:家乡元宵节大雪,北京如何? 我告诉他,昨夜雨夹雪。现在我正准备出去“视察” 我翻出冬季都不曾使用的手套,然后大衣围巾地全副武装地出门了。 紫竹院内没有什么彩灯,只有门前长廊下一长串灯笼。
      长廊边插着一排彩旗,旗面在寒风中翻飞,发出呼啦啦的声响,更添几份凄清寒冷。公园内,湖水已解冻,寒风吹得湖面皱起一片微澜,轻轻的拍岸的涛声在杳无人迹的公园里很清晰,传得很远。岸边的柳树刚泛出淡淡青色,细长的枝条在风中飘荡,宛如少女的长发。路边山上的松林、竹林间依稀留有残雪。
      侧耳细听,松涛高歌,竹林低唱,奏着春天的序曲。 真的是正月十五雪打灯!天气实在太冷了。我觉得大衣围巾手套都已失去了作用,只觉得八面的风全钻进身体,快要把我冻僵了。总算是领略了“雪打灯”的滋味。 虽然去年中秋节挨了淋,今年元宵节受了冻,但是印证了谚语“八月十五去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确实是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人生在世,能不断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真可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啊。 。

    z***

    2007-03-07 10:07:37

  • 2007-03-07 09:04:41
  • 打灯的日子
    下雪的季节

    运***

    2007-03-07 09:04:41

  • 2007-03-07 09:03:53
  •  谚语就是老人们总结多年的经验,然后编出的具有一定预测性的话语。那时候他们对科学知识还不甚了解,所以这些用于农业、天气的谚语就变得很神奇。除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外,还有“月亮长毛,必有大风”,“风后暖,雪后寒”等等,很好玩,也有科学道理的谚语啊。向我们的先辈们致敬!!

    冰***

    2007-03-07 09:03:53

  • 2007-03-06 22:47:27
  • 这是一个复杂的天气问题啊

    k***

    2007-03-06 22:47:27

  • 2007-03-06 20:41:49
  • 我这里今年好大雪哦

    老***

    2007-03-06 20:41:49

  • 2007-03-06 20:30:56
  • 真的吧,去年八月十五南阳晴天.今年正月十几连着下了好几天雨,到了十五没有预兆的一下子晴的很好.

    村***

    2007-03-06 20:30:56

  • 2007-03-06 19:51:51
  • 我认为没什么道理。只不过这两个日子特别,都是在户外赏月观灯,对天气的变化比较留心罢了,

    g***

    2007-03-06 19:51:51

  • 2007-03-06 19:44:10
  • 这个问题请关注我的博客 
    会找到你要的答案的。
    呵呵

    卜***

    2007-03-06 19:44:10

  • 2007-03-06 18:09:21
  •     只要八月十五阴天(云遮月),正月十五多为下雪的气候。这是民间积累的天气变化经验。正月十五是灯节,因此下着雪打灯笼玩。说起来顺口所以容易留传下来。

    实***

    2007-03-06 18:09:21

  • 2007-03-06 17:13:21
  • 老人们都这么说!

    m***

    2007-03-06 17:13:21

  • 2007-03-06 17:06:23
  •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

    笑***

    2007-03-06 17:06:23

  • 2007-03-06 16:24:07
  • 当然有道理了!!!

    c***

    2007-03-06 16:24:07

  • 2007-03-06 13:50:37
  • 不知道也,听都没听过,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睿***

    2007-03-06 13:50:37

  • 2007-03-06 13:09:22
  • 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

    o***

    2007-03-06 13:09:22

  • 2007-03-06 13:01:54
  • 可是去年北京8月15是晴天

    m***

    2007-03-06 13:01:54

  • 2007-03-06 12:49:06
  • “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 也就是说, 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 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 元宵节前后, 又会有冷空气入侵, 形成“雪打灯”的局面。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 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 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 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 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 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
    

    s***

    2007-03-06 12:49:06

  • 2007-03-06 12:11:09
  • 肯定是有道理的

    w***

    2007-03-06 12:11:09

  • 2007-03-06 11:59:15
  •   中秋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皓月当空, 银色的光洒向大地。在这气候宜人, 幽静的夜色中, 人们团聚在一起, 观赏皎洁的月亮, 向孩子们讲述那嫦娥奔月, 桂树和玉兔的神活故事。 
    如果这一天乌云遮月, 天色黯然, 令人失望! 但意味着我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之时, 雪花纷飞,又令人兴奋。
       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早已为人们关注。久而久之, 在许多地方, 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 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于是人们总结出:“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 被广泛流传下来。 当然, 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它的成因、条件、表现等等许多方面,还没有搞得很清楚, 这种规律性也不是在每个地方、每个年份都能够对应得上。
       现在, 许多气象学家正在对大气的韵律活动和它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于长期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 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 “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 也就是说, 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 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
      那么, 元宵节前后, 又会有冷空气入侵, 形成“雪打灯”的局面。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 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 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 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 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 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
       ◆ 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相距150天的两个节日天气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系呢? 原来, 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地球的大气, 好比一个大型的乐队, 风、云、雨、雪、雷、电、雾、霜, 就好像这个乐队演奏出音色丰富的乐章。
      许多研究工作表明, 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大气演奏的这部大型乐章, 也表现出有一定的“节奏感”。 就是说,某种天气过程, 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一定条件下,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 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 就像乐曲里的节拍一样, 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 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
      气候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就叫大气的韵律活动。 。

    1***

    2007-03-06 11:59:15

  • 2007-03-06 11:35:00
  •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 中秋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皓月当空, 银色的光洒向大地。在这气候宜人, 幽静的夜色中, 人们团聚在一起, 观赏皎洁的月亮, 向孩子们讲述那嫦娥奔月, 桂树和玉兔的神活故事。
       如果这一天乌云遮月, 天色黯然, 令人失望! 但意味着我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之时, 雪花纷飞,又令人兴奋。 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早已为人们关注。久而久之, 在许多地方, 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 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
      于是人们总结出:“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 被广泛流传下来。 当然, 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它的成因、条件、表现等等许多方面,还没有搞得很清楚, 这种规律性也不是在每个地方、每个年份都能够对应得上。 现在, 许多气象学家正在对大气的韵律活动和它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于长期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 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
       “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 也就是说, 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 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 元宵节前后, 又会有冷空气入侵, 形成“雪打灯”的局面。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 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
      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 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 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 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 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 ◆ 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相距150天的两个节日天气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系呢? 原来, 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地球的大气, 好比一个大型的乐队, 风、云、雨、雪、雷、电、雾、霜, 就好像这个乐队演奏出音色丰富的乐章。许多研究工作表明, 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大气演奏的这部大型乐章, 也表现出有一定的“节奏感”。 就是说,某种天气过程, 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一定条件下,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 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 就像乐曲里的节拍一样, 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 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
      气候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就叫大气的韵律活动。

    独***

    2007-03-06 11:35:00

  • 2007-03-06 11:26:16
  • 八月十五,正月十五,都是月圆的时候,但好像几乎很难在这两个日子看到月亮,都是阴天,雨雪.

    米***

    2007-03-06 11:26:16

  • 2007-03-06 11:05:38
  • “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现象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谚语,正月是冬春两个季节或说冷暖气流交互的时节,正月下雪是两种不同气流交互的结果,并且“正月十五雪打灯”还是脓包雪,下到地上就化了,一晴天就开始刮风,且多是扬尘风。

    双***

    2007-03-06 11:05:38

  • 2007-03-06 10:47:32
  • 2007年的沈阳正月十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
    导致 一些地区交通.供水.供电.通讯中断.
    不知道是不是应了你的 正月十五雪打灯.

    q***

    2007-03-06 10:47:32

  • 2007-03-06 10:45:36
  • 是规律,每年都是这样的。

    醉***

    2007-03-06 10:45:36

  • 2007-03-06 10:30:29
  •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 中秋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皓月当空, 银色的光洒向大地。在这气候宜人, 幽静的夜色中, 人们团聚在一起, 观赏皎洁的月亮, 向孩子们讲述那嫦娥奔月, 桂树和玉兔的神活故事。
       如果这一天乌云遮月, 天色黯然, 令人失望! 但意味着我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之时, 雪花纷飞,又令人兴奋。 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早已为人们关注。久而久之, 在许多地方, 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 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
      于是人们总结出:“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 被广泛流传下来。 当然, 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它的成因、条件、表现等等许多方面,还没有搞得很清楚, 这种规律性也不是在每个地方、每个年份都能够对应得上。 现在, 许多气象学家正在对大气的韵律活动和它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于长期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 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
       “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 也就是说, 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 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 元宵节前后, 又会有冷空气入侵, 形成“雪打灯”的局面。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 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
      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 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 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 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 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 ◆ 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相距150天的两个节日天气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系呢? 原来, 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地球的大气, 好比一个大型的乐队, 风、云、雨、雪、雷、电、雾、霜, 就好像这个乐队演奏出音色丰富的乐章。许多研究工作表明, 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大气演奏的这部大型乐章, 也表现出有一定的“节奏感”。 就是说,某种天气过程, 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一定条件下,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 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 就像乐曲里的节拍一样, 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 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
      气候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就叫大气的韵律活动。

    l***

    2007-03-06 10:30: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地球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