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孩子认生是好是坏?

首页

孩子认生是好是坏?

孩子认生是好是坏? [写日记]          女儿的姑妈回家已是第三天了,女儿和姥姥姥爷还有保姆还是不熟,不让他们抱。嘴里白天晚上不停的叫着妈妈,只要见到我,就会带着哭腔喊妈妈,瞒眼的渴望,感觉她很害怕,很孤独,很无助,总是要哼哼一会才会好点。仿佛换人给女儿的情感造成了伤害。不过一些书上又说了,要培养孩子不认生,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达到“半岁不认生,周岁会串门”。谁知道呢?孩子的姑妈以往还经常夸孩子这点好,说这样别人抱不走。在生活中我们对有些“见面熟”的人还多少有点防备。而且也经常遇到一些“高傲”之辈。那么究竟那种性格好呢? 请大家都来说说吧!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4-12 15:06:09
  • 好也不好。不过家人之间还要跟宝宝培养出感情来。如果认生就不太好。

    北***

    2016-04-12 15:06:09

  • 2016-04-12 15:06:09
  • 我家宝宝才7个多月呢,也认生呢。,说不上好与坏,呵呵

    刘***

    2016-04-12 15:06:09

  • 2016-04-12 15:06:09
  • 宝妈操心太多了吧,宝宝都会认生的,宝宝树上说一岁的时候会达到高峰,之后慢慢就好了。

    劈***

    2016-04-12 15:06:09

  • 2016-04-12 15:06:09
  •   认生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智力发展及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因为人们为了避免孩子对陌生人的恐惧,往往只是远远地与孩子打个招呼,即匆匆离去,而不会坚持引逗孩子。孩子的哭叫,也会降低人们与孩子交往的兴致。这对孩子来说,自然就失去了一些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减少了一些有意刺激,孩子的生活圈子也就狭小起来。
      研究和事实都证明,在先天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丰富多彩环境中的孩子会比生活在单调乏味的环境中的孩子聪明些。俗话说“见识广”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认生也使婴儿失去一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如果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这种交往能力得不到补偿,长大后就会变得较弱,胆怯,不善于与人主动交往或难于与人相处。
      结果会经常体验到孤独、无能、缺少自主和自信,从而会影响到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 怎样做,才能使孩子不认生或减少认生呢? 根据以上所谈的情况,出生后3~4个月以前的婴儿不会认生父母要抓住这一时间段,多带婴儿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活动,接受丰富多彩的刺激,特别要让孩子接触各式各样的人群,熟悉男女老少,成人,儿童的各种面孔,尽量多地接受他们的引逗与交往,包括各种不同的假面玩具等。
      对安静内向的婴儿更要有意创造与人接触的各种条件与环境,这一段时间的训练,也是以后是否会认生的关键。 对3~4个月已经有了认生反应的婴儿,既不要避免让他们与陌生人接触,也不要强制或逼迫他们与陌生人交往,这都会适得其反。而是要使他们有一个慢慢适应陌生环境及陌生人的过程。
       例如,经常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或邀请他们来自己家作客。此时,父母可设计这样的场景:孩子喜爱的玩具,糖果之类物品与陌生人同时出现,这样孩子多次体验到良好的刺激,总是伴随着陌生人,慢慢地对陌生人的恐惧感就会逐渐消失了。 再如,父母带孩子到集体活动的场合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局面,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比如事先带他到熟悉环境。集体活动中要避免众多陌生的面孔同时出现,或众多的陌生人七嘴八舌地一起与他打招呼或争抢着抱他,逗他。这些会使他缺少安全感,增加害怕或认生的程度。 到了2~3岁仍然认生和孤独的孩子,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经常明确地提出他认生的缺点,以避免强化他的这一缺点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可以先让他们与陌生的孩子交往,例如,常带孩子到儿童游乐场与众多陌生的孩子一起排队滑滑梯、荡秋千、攀登障碍物、做游戏等。 还可以主动为孩子寻找不认生的孩子做伙伴,伙伴的榜样作用往往超过成人的指导,当孩子能够自然地回答陌生人问话或有礼貌地呼叫陌生人时,千万别忘记及时给予奖励或称赞。
      

    李***

    2016-04-12 15:06:09

  • 2016-04-12 15:06:09
  • 宝宝认生了,父母们可不要紧张,因为你们可以帮助宝宝度过认生期。     父母应该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和与不同的人接触,扩大宝宝的交往范围,例如多带他出去商店,社区广场、花园绿地等场所,带他到小朋友较多的地方,让宝宝看看周围新鲜   有趣的环境,感受不同人的声音和印象。要注意训练的循序渐进,比如接近陌生人,可采取“走近些,再走近些”等方式。逐渐让宝宝和周围的人接触,慢慢引导宝宝熟悉周围的人,告诉他,“这是老爷爷”,“这是姐姐”,“这是叔叔”,“这是阿姨”,鼓励孩子摸摸阿姨的包、动动爷爷的拐杖、推推小朋友的车等等。慢慢地让他明白什么样的人,该怎么称呼,宝宝体验到了与人交往的愉悦,逐渐地降低与陌生人交往的不安全感,消除怯生害怕的心理。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养成宝宝活泼开朗、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情。

    不***

    2016-04-12 15:06: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