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是不是要把早产儿的发育指标要减去早产的两个月啊?

首页

是不是要把早产儿的发育指标要减去早产的两个月啊?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是不是要慢 我家宝宝早产两个月,现在八个月半,现在刚坐住,但是还不能独坐,一百天的时候爬着还能抬起头来,现在爬着头抬的还不如原来好了呢,各方面发育都赶不上正常孩子,是不是要把早产儿的发育指标要减去早产的两个月啊?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06 02:38:13
  • 不应该,我家宝宝就是早产儿,但大夫说早产儿应该比正常出生的孩子长得快,你去查一下微量元素吧,我家宝宝上个月查的,缺的比较多,大夫说他长得快,早产的孩子都要提前补充,别误了宝宝成长.祝健康快乐!

    草***

    2016-05-06 02:38:13

  • 2016-05-06 02:38:13
  •   三、消化系统   (一)足月儿   出生时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甚至发生呕吐。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大量的流质及乳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但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全产物也容易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
       除淀粉酶外,消化道已能分泌充足的消化酶,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胎便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糊状,为墨绿色。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内排胎便。约2-3天排完。若生后24小时仍不排胎便,应注意是否存在肛门闭锁或其他消化道畸形。
      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是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易发生药物中毒。 (二)早产儿 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常出现哺乳困难,或乳汁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消化酶含量接近足月儿,但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
      缺氧或喂养不当等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由于胎粪形成较少及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常延迟。肝功能更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足月儿重,持续时间更长,且易发生核黄疸。肝脏合成蛋白能力差,糖原储备少,易发生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低血糖。 四、泌尿系统 (一)足月儿 出生时,肾结构发育已完成,但功能仍不成熟。
      肾功能虽与成人相似,但其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故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过多的水和溶质,易发生水肿和脱水。新生儿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少数在48小时内排尿,一周内每日排尿可达20次。 (二)早产儿 肾浓缩功能更差,排钠分数高,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易出现低钠血症。
      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碳酸氢根阈值极低和肾小管排酸能力差,由于普通牛乳中蛋白质含量和酪蛋白比例均高,喂养时可使内源性氢离子增加,超过肾小管排泄能力,引起晚期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面色苍白、反应差、体重不增长和代谢性酸中毒。因此人工喂养的早产儿应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
       五、血液系统 (一)足月儿 出生时血红蛋白为170g/L,由于刚出生时入量少、不显性失水等原因,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上升,生后24小时最高,约于第一周末恢复至出生时水平,以后逐渐下降。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占70-80%,5周后降至55%,随后逐渐被成人型血红蛋白取代。
      网织红细胞数初生3天内为0。04-0。06,4-7天迅速降到0。005-0。015,4-6周回升至0。02-0。08。血容量为85-100ml/kg,与脐带结扎时间有关,脐带结扎延迟可从胎盘多获得的血容量。白细胞数生后第1天为15-20×109/L,3天后明显下降,5天后接近婴儿值;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近,以后淋巴细胞占优势;血小板与成人相似。
      由于胎儿肝脏维生素K储存量少,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较低。 (二)早产儿 血容量为85-110 ml/kg,周围血中有核红细胞较多,白细胞和血小板稍低于足月儿。大多数早产儿第3周末嗜酸性细胞增多,并持续2周左右。由于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先天性铁储备少,血容量迅速增加,“生理性贫血”出现早,而且胎龄越小,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
       六、神经系统 (一)足月儿 脑相对较大,但脑沟、脑回仍未完全形成。出生后头围生长速率约为1。1cm,至生后40周左右逐渐减缓。脊髓相对长,其末端约在第3、4腰椎下缘,故腰穿时应在第4、5腰椎间隙进针。足月儿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觉醒时间一昼夜仅为2-3小时。
      大脑对下级中枢抑制较弱,且锥体束、纹体束发育不全,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动作。出生时已具备多种暂时性原始反射。 临床上常用的原始反射如下 1、觅食反射:用左手托婴儿呈半卧位,右手食指触其一侧面颊,婴儿反射性地转头向该侧。 2、吸吮反射:将乳头或奶嘴放入婴儿口内,会出现有力的吸吮动作。
       3、握持反射:将乳头或奶嘴放入婴儿口内,立即将其握紧。 4、拥抱反射:新生儿仰卧位,拍打床面后其双臂伸直外展,双手张开,然后中肢屈曲内收,双手握拳呈拥抱状。 正常情况下,上述反射生后数月自然消失。如新生儿期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或数月后仍不消失,常提示有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正常足月儿也可出现年长儿的病理性反射如克氏片、巴彬斯基征和佛斯特征等,腹壁和提睾反射不稳定,偶可出现阵发性踝阵挛。 (二)早产儿 神经系统成熟度与胎龄有关,胎龄愈小,原始反射愈难引出现或反射不完全。此外,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f***

    2016-05-06 02:38: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