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男科
前列腺科

骨科类的问题,恳请专家指点!

我妈妈最近背部颈椎骨疼痛厉害,是呈放射性的疼痛,而且晚上睡觉是手臂会发麻,去医院拍过片子,医生也说不出准确的原因,恳请各位专家指点该怎么办?
h*** | 2007-01-10 22:05:59

好评回答

2007-01-11 10:12:28
h*** |2007-01-11 10:12:28 44 0 评论
令堂很可能是得了颈椎病,而且很可能属于“神经根性颈椎病”!
对于颈椎病的认识还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现在除了用颈部综合征的名称以外,也称颈椎综合症。我国现在一直称为颈椎病。颈椎病的病因病理研究较晚谷治疗方法早期衍后用后路探查减压,效果不理想。到了1958年以后根据国外专家的研究,使用前路手术方法和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颈椎病的根源大家公认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也就是俗...

查看全部>>

令堂很可能是得了颈椎病,而且很可能属于“神经根性颈椎病”!
对于颈椎病的认识还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现在除了用颈部综合征的名称以外,也称颈椎综合症。我国现在一直称为颈椎病。颈椎病的病因病理研究较晚谷治疗方法早期衍后用后路探查减压,效果不理想。到了1958年以后根据国外专家的研究,使用前路手术方法和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颈椎病的根源大家公认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也就是俗称的骨刺、骨质增生),或者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者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所以颈椎病除了在自然的生理变化中产生了病理变化以外还和外伤、颈椎椎管狭窄、运动、脊髓血供等等因素有关,所以临床上经常把颈椎病分为8种类型,表现各异,每一种类型的诱因和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但是都需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尤其对这种致病因素要严加注意,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再就是古语讲的“高枕无忧”是极其错误的,在平时也应当予以更正,再就是勤做颈部保健操,这都对颈椎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的。
假如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推荐你去北京积水潭医院或者北京三院诊治一下,因为那里是我国目前在骨科领域以及脊柱方面最具有权威的医院。
如果家庭经济不允许的话,如你所说,我觉得令堂最好当让再到更上一级的、综合实力更强的医院甚至专科医院检查一下为最好,再检查一下血常规、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等项目或者患处的CT以及MRI检查,彻底排除风湿或者类风湿原因造成的病痛,明确其发病原因,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疗。
0/300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2007-01-23 12:19:17
  • 颈椎无菌性炎症
    
    致使血管肿胀
    
    压迫神经元
    
    和肢体末梢供血不足
    
    造成肢体麻木
    
    和疼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
    
    建议深度检查
    
    控制无菌性炎症
    
    以缓解症状
    
    
    
    
    九*** | 2007-01-23 12:19:17 25 5 评论
    0/300
  • 2007-01-23 07:03:26
  • 是神经根型的颈椎病,从我的临床经验颈椎按照现在的观点,如颈椎发生椎体偏歪或旋转移位的情况更多,这种情况经过手法调整,可立刚见影,所以你需要找对影像学研究的针灸科医生,颈椎片子有可能做5张:正位、侧位、左斜、右斜、张口位片,祝你母亲早日恢复健康,如有需要也可联系我:13960626372
    小*** | 2007-01-23 07:03:26 40 2 评论
    0/300
  • 2007-01-12 20:57:15
  •   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如果发病时间不长,白天可做作颈椎操(即以自己下巴颏当笔在空中写"米"字,尽量写得大大的),以此来锻炼颈项部的肌肉,加强对颈椎稳定性的保护.休息时要注意枕头的高低,一般是自己肩宽,软硬适中.短时休息也可用保健枕:以自己食指为半径做一个长约30CM的圆柱体并一劈两半,用半个圆柱体做枕头只枕脖子平躺休息15-20分钟,长期坚持,对颈椎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平时可多做一些有益的活动,...

    查看全部>>

      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如果发病时间不长,白天可做作颈椎操(即以自己下巴颏当笔在空中写"米"字,尽量写得大大的),以此来锻炼颈项部的肌肉,加强对颈椎稳定性的保护.休息时要注意枕头的高低,一般是自己肩宽,软硬适中.短时休息也可用保健枕:以自己食指为半径做一个长约30CM的圆柱体并一劈两半,用半个圆柱体做枕头只枕脖子平躺休息15-20分钟,长期坚持,对颈椎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平时可多做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打羽毛球,放风筝等.祝好!
    d*** | 2007-01-12 20:57:15 41 2 评论
    0/300
  • 2007-01-11 10:09:18
  • 要先做检查找出病因再到中医院试试针灸治疗。因为像颈椎疼、腰痛等症状西药只能暂时缓解疼痛根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西药都有副作用的。中医却恰恰相反虽然可能需要长期配合但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也可以买哈磁五行针或真空火罐等中医保健器材(大型药房有买)在家治疗很简单方便。平日还可以做做对颈椎有益的保健操,总之中医是首选 
    ................... 
    教你一招:把两臂伸平,并走步,迈左腿两手...

    查看全部>>

    要先做检查找出病因再到中医院试试针灸治疗。因为像颈椎疼、腰痛等症状西药只能暂时缓解疼痛根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西药都有副作用的。中医却恰恰相反虽然可能需要长期配合但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也可以买哈磁五行针或真空火罐等中医保健器材(大型药房有买)在家治疗很简单方便。平日还可以做做对颈椎有益的保健操,总之中医是首选 
    ................... 
    教你一招:把两臂伸平,并走步,迈左腿两手握拳,迈右腿时两手松开,每天坚持走400米,一年后绝对见效,我就是这样练好颈椎的,滋味虽然不好受,可是很见效,建议你尝试一下 
    .............................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一)牵引 
    1. 适应证 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般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 
    (1)姿位: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3)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5)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歇牵引,被认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是牵引2分钟,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分钟,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 
    (二)推拿 
    1.作用与适应证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3)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疗 
    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等。 
    (四)运动疗法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主要是做医疗体操练习,颈椎病医疗体操的目的与作用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五)神经阻滞疗法 
    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次阻滞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六)药物治疗 
    颈椎病症状显著时常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以促进症状缓解,常用药物有解痉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药等。中药也常应用。 
    (七)心理治疗 
    (八)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1. 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 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3. 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 
    
    j*** | 2007-01-11 10:09:18 42 2 评论
    0/300
  • 2007-01-10 23:23:15
  • 我认为是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表现为:
    1):颈肩臂痛和手指麻木感:疼痛为根性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病人头部活动可引起颈、肩、臂部疼痛,或呈上肢放散痛,常伴有手指麻木感,晚间较重,影响休息。慢性病病人多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窜痛或指端伴麻木感。
    2 ) :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表现为病人持物时易脱落及运动功能障碍。
    3 ):颈部发僵:颈椎病病人常有颈部发板的症状,急性期...

    查看全部>>

    我认为是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表现为:
    1):颈肩臂痛和手指麻木感:疼痛为根性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病人头部活动可引起颈、肩、臂部疼痛,或呈上肢放散痛,常伴有手指麻木感,晚间较重,影响休息。慢性病病人多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窜痛或指端伴麻木感。
    2 ) :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表现为病人持物时易脱落及运动功能障碍。
    3 ):颈部发僵:颈椎病病人常有颈部发板的症状,急性期表现为颈后部一侧或双侧肌肉紧张,局部有压痛.
      国内外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多种疗法治疗颈椎病,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花费少、痛苦小。只有少部分病例,神经、血管、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或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才需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有手法治疗、中西药治疗、颈部围领、颈枕、颈椎牵引、局部封闭、理疗、针灸及功能锻炼等,手术疗法则有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椎体间植骨术、骨刺切除术、椎动脉减压术等。
      治疗时,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所以建议你母亲到医院进行检查,才能对症治疗.只有对症治疗才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老*** | 2007-01-10 23:23:15 38 2 评论
    0/300
  • 2007-01-10 23:01:08
  • 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岳母基本上你妈妈症状完全一样,不过正巧我老爸是医生(中医),所以正好了解。。
    
    原因:多为长期从事固定姿势的工作引起的,如长期坐着,或者工作姿势固定,造成局部肌肉长期紧张而诱发的痛风(中医理论)。
    西医上来就是肌肉长期紧张从而造生理上的肌肉炎,肌肉间隙液增多,造成肌肉轻微膨大;因为肌肉都在比较深层,从而压迫了周围的小动脉等造成相应区域供血不足,引起疼痛及活动不便,供血不足也...

    查看全部>>

    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岳母基本上你妈妈症状完全一样,不过正巧我老爸是医生(中医),所以正好了解。。
    
    原因:多为长期从事固定姿势的工作引起的,如长期坐着,或者工作姿势固定,造成局部肌肉长期紧张而诱发的痛风(中医理论)。
    西医上来就是肌肉长期紧张从而造生理上的肌肉炎,肌肉间隙液增多,造成肌肉轻微膨大;因为肌肉都在比较深层,从而压迫了周围的小动脉等造成相应区域供血不足,引起疼痛及活动不便,供血不足也坐造成弱氧/缺氧,因此也会有麻木等症状;
    
    治疗:由于这是长期造成的病症,因此治疗也需要相当的时间,主要以恢复/修复为主;
    
    理疗上,要注意休息,不应再从事固定姿势工作,或者每半小时活动5分钟;平时也要注意适当运动,活动肌肉及筋骨,以利全身供血顺畅;做到以上几点基本就可以缓解症状了;
    
    药疗,我老爸是必须经过诊断才开处方的,因此我岳母的处方也不能直接提供给你;你可以到你们本地中医处支诊断一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处方;
    从西药上来讲,可以服用一些治疗肌肉炎及通筋活血的中成药等。
    
    呵呵,服药上也不能给你什么建议,最好还是诊断后根据具体情况下药才安全!
    兰*** | 2007-01-10 23:01:08 39 2 评论
    0/300
  • 2007-01-10 22:45:30
  • 颈椎神经根炎
    疾病概述 
    1.起病可急可缓,常有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脊椎疾病、椎旁肌肉外伤及炎症、横突外伤等病史。 
    
    2.在受损神经根后根支配范围内有放射性麻木、疼痛,如胸神经根炎引起肋间神经痛;颈胸神经根炎有肩颈部至上肢尺侧或(和)桡侧疼痛;腰骶神经根炎表现为腰骶部至下肢内侧或(和)外侧及足部疼痛等。常因受凉、咳嗽、排便等诱发或使症状加重。 
    
    3.在受累神经根前根分布区域内...

    查看全部>>

    颈椎神经根炎
    疾病概述 
    1.起病可急可缓,常有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脊椎疾病、椎旁肌肉外伤及炎症、横突外伤等病史。 
    
    2.在受损神经根后根支配范围内有放射性麻木、疼痛,如胸神经根炎引起肋间神经痛;颈胸神经根炎有肩颈部至上肢尺侧或(和)桡侧疼痛;腰骶神经根炎表现为腰骶部至下肢内侧或(和)外侧及足部疼痛等。常因受凉、咳嗽、排便等诱发或使症状加重。 
    
    3.在受累神经根前根分布区域内,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如颈胸神经根炎症状多发生于肩胛带和上肢;腰骶神经根炎症状则见于下肢。骶神经根损害较重时尚有失张力性膀胱和
    性功能障
    碍。 4.脑脊液可有轻度淋巴细胞增高。受损范围内的肌肉可呈失神经性肌电图改变,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 5.病变累及蛛网膜时称脊膜-神经根炎,如同时累及脊髓则称脊髓-脊膜-神经根炎,可产生脊髓蛛网膜炎症状。 6.有原发病病因的症状和体征。 病理原因 临床表现 1.起病可急可缓,常有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脊椎疾病、椎旁肌肉外伤及炎症、横突外伤等病史。 2.在受损神经根后根支配范围内有放射性麻木、疼痛,如胸神经根炎引起肋间神经痛;颈胸神经根炎有肩颈部至上肢尺侧或(和)桡侧疼痛;腰骶神经根炎表现为腰骶部至下肢内侧或(和)外侧及足部疼痛等。常因受凉、咳嗽、排便等诱发或使症状加重。 3.在受累神经根前根分布区域内,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如颈胸神经根炎症状多发生于肩胛带和上肢;腰骶神经根炎症状则见于下肢。骶神经根损害较重时尚有失张力性膀胱和
    性功能障碍
    。 4.脑脊液可有轻度淋巴细胞增高。受损范围内的肌肉可呈失神经性肌电图改变,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 5.病变累及蛛网膜时称脊膜-神经根炎,如同时累及脊髓则称脊髓-脊膜-神经根炎,可产生脊髓蛛网膜炎症状。 6.有原发病病因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鉴别 1.起病可急可缓,常有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脊椎疾病、椎旁肌肉外伤及炎症、横突外伤等病史。 2.在受损神经根后根支配范围内有放射性麻木、疼痛,如胸神经根炎引起肋间神经痛;颈胸神经根炎有肩颈部至上肢尺侧或(和)桡侧疼痛;腰骶神经根炎表现为腰骶部至下肢内侧或(和)外侧及足部疼痛等。常因受凉、咳嗽、排便等诱发或使症状加重。 3.在受累神经根前根分布区域内,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如颈胸神经根炎症状多发生于肩胛带和上肢;腰骶神经根炎症状则见于下肢。骶神经根损害较重时尚有失张力性膀胱和性功能障碍。 4.脑脊液可有轻度淋巴细胞增高。受损范围内的肌肉可呈失神经性肌电图改变,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 5.病变累及蛛网膜时称脊膜-神经根炎,如同时累及脊髓则称脊髓-脊膜-神经根炎,可产生脊髓蛛网膜炎症状。 6.有原发病病因的症状和体征。 如何治疗 主要在于消除病因,改善神经营养代谢及促进神经机能的恢复。 一、病因治疗:控制各种感染及糖尿病等。 二、药物治疗: 可选用强的松30毫克或地塞米松1.5毫克,1/日。疗程长短视病情而定,一般3~4周为一疗程。同时使用B族维生素、辅酶Q10、胞二磷胆碱等药物,以促进神经修复及机能的改善。亦可使用地巴唑、加兰他敏、碘化钾等,以改善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酰胺咪嗪或苯妥英钠等治疗。 三、理疗、局部热敷、按摩等均有一定疗效。
    大*** | 2007-01-10 22:45:30 39 2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其他答案(2)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