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哈尼族因何而得名?

首页

哈尼族因何而得名?

想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1-29 01:18:43
      哈尼族
    梯田文化的杰出创造者——哈尼族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53952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市、州、县也有分布。
    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
      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v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尼)?v(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
      哈尼族原无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 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梯田稻作文化尤为发达。墨江的紫胶,产量居全国之冠。西双版纳?v尼人居住的南糯山,是饮誉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地之一。
      逶迤连绵的哀牢山,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许多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红河自治州首府个旧市,是闻名我国的“锡都”。 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
       在起伏连亘的哀牢群山中,一座座几十级、上百级的梯田,从山脚顺着坡势蜿蜒向上伸展,层层叠叠,直通茫茫云海,蔚为壮观。 千百年来,面对高山峡谷的生存空间,哈尼人民创造、总结出一套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涧,通过水笕沟渠引进梯田。
      到了初春,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盛满清泉,在明媚的阳光下,山风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间,层层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这简直就是一幅变化奇巧、简朴秀美的水墨画。 。

    霞***

    2006-11-29 01:18: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