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胆汁反流性胃炎

左中下腹疼痛,疼痛严重做胃镜是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前作过B超,检查是胆管炎,问一下这是否与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关,它是否还影响肠道使大便不畅?
瑞*** | 2006-11-21 18:25:25

好评回答

2006-11-21 20:17:11
老*** |2006-11-21 20:17:11 145 66 评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 
【概述】

胆汁返流性胃炎,也称硷性返流性胃炎,系指由于胆汁返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其中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为BillrothⅠ术式的2~3倍。鉴于其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反应与其他胃切除后综合征有所不同,Roberts等将本病从胃切除后并发症中分出,列为一种独立...

查看全部>>

胆汁反流性胃炎 
【概述】

胆汁返流性胃炎,也称硷性返流性胃炎,系指由于胆汁返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其中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为BillrothⅠ术式的2~3倍。鉴于其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反应与其他胃切除后综合征有所不同,Roberts等将本病从胃切除后并发症中分出,列为一种独立的病症。

【诊断】

胃手术后发现上述特征性症状者,应进行下列检查:

(一)内窥镜检查 可直接看到胆汁返流,胃粘膜充血、水肿、或呈糜烂。活组织检查提示胃炎。胆汁返流虽是胃切除术后常见的情况,如胃镜检查显示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以确诊。

(二)胃吸出物测定 插胃管后,抽吸空腹和餐后胃液,测定其中胆酸含量,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BAO)<3.5mmol/h,胆酸超过30μg/ml,则可确诊胆汁返流性胃炎。

(三)同位素测定 静脉注射2mCi99mTc-丁亚胺双醋酸,每隔5分钟观察肝及胆道共1小时。1小时病人吸饮100ml水,内含0.3mCi99mTc,以准确测定胃的位置。随后在2小时内,每15分钟检查肝、胆囊及胃区,决定肠胃返流指数。正常值为8.6±6.0;有返流性胃炎者增至86.3±7.1。也可用99mTc标记的溶液注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然后描记胃内同位素的含量,用以了解肠胃返流的程度。

【治疗措施】

应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失败且症状严重者才考虑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消胆胺 是一种硷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与胃中胆盐结合,并加速其排除。开始时于餐后1小时服4g,并于临睡前加服1次,通常在服药后1~2周奏效,以后逐渐减量。应同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若治疗3个月仍无效果,列为治疗失败。

灭吐灵(胃复安) 可促进胃贲门及近段小肠收缩,使胃排空加速,可减轻胃排空障碍患者的症状,也可进而减少胆汁和胰液的分泌,缓解返流性胃炎的症状。

(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基本有四种。

1.改成Billroth Ⅰ术式 如原为BillrothⅡ式胃切除者,改成BillrothⅠ式,约半数病人的症状可获改善。

2.Roux-en-Y手术 原为BillrothⅡ式手术者,将吻合口处输入段切断,近侧切端吻合至输出袢。

3.空肠间置术 原为BillrothⅠ式胃切除者,在胃十二指肠吻合口中间置入一段长约20cm的空肠,有效率为75%。

4.Tanner手术 适用于原为BillrothⅡ式手术者,切断空肠输入袢,远侧切端与空肠输出袢吻合成一环状袢,近侧切端吻合至距原胃空肠吻合口50cm的空肠上。

除此以外,为了防止吻合口溃疡的发生,可考虑作迷走神经切断术。

【发病机理】

本综合征的发生首先要有幽门功能丧失或幽门关闭不全的基本条件,如在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胆汁可直接返流入胃;某些病人并无手术史,十二指肠内容物可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返流入胃,引起返流性胃炎。胆囊切除后,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如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而返流入胃,同样可以引起返流性胃炎。

单纯胆汁直接接触胃粘膜一般不引起损害,但可通过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胆盐与胃酸结合可增强酸性水解酶的活力,破坏溶酶体膜,溶解脂蛋白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碍作用,H+逆向弥散增加,进入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刺激肥大细胞而释放组胺,后者又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终导致胃粘膜炎症、糜烂、出血。胆汁与胰液混合后,胆汁中的卵磷脂与胰液中的磷酸酯酶A起作用而转化为溶血卵磷脂,如返流入胃,也可造成胃粘膜屏障的损害。

胃泌素可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以加强其屏障作用,防止H+的逆向弥散,但在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胃泌素分泌减少约50~75%,这可能是本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胃切除术后胆汁返流入胃是常见现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发生症状,其发病原因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胃排空障碍 返流液在胃内滞留时间长,pH升高,残胃中需氧菌及厌氧菌更易生长,这些细菌可使胆盐游离而引起胃粘膜炎症,从而出现症状。②胆酸成分改变Gadacz发现胆酸成分正常者不发生症状,而去氧胆酸明显增高者常有症状。③胃液中存有细菌 有症状患者的胃液中都有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假单胞菌,使用强力霉素可减轻症状;而无症状者的胃液中均无细菌存在。④胃液中钠浓度 钠浓度超过15mmol/L者易发生胃炎,而钠浓度低于15mmol/L者无胃炎。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主诉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餐后疼痛加重,服硷性药物后不能缓解,或反见增剧。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胸骨后痛,或胃部不消化感觉。胆汁性呕吐是其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呕吐物中可伴有食物,偶有少量血液。因为害怕进食后症状加重,病人减少食量,可发生贫血、消瘦、营养不良以及腹泻等表现。 
0/300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2006-11-23 22:17:24
  • 请问胆汁反流或胆汁反流性胃炎会引起咳嗽吗?有什么治疗方法。
    晨*** | 2006-11-23 22:17:24 114 74 评论
    0/300
  • 2006-11-21 18:27:58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庄庆平
    
    一位小伙子近来在相隔3个月中分别在两家医院看了胃病,两家医院都为他进行了胃镜检查。一次检查报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另一次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于是,他问我这两次胃镜报告是否为一回事?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疗效较好的药物可以应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及胆汁反流,被认为是引起慢性胃炎的...

    查看全部>>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庄庆平
    
    一位小伙子近来在相隔3个月中分别在两家医院看了胃病,两家医院都为他进行了胃镜检查。一次检查报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另一次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于是,他问我这两次胃镜报告是否为一回事?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疗效较好的药物可以应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及胆汁反流,被认为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三大主因,但近来对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也受到人们日益重视。确切地说,胆汁反流就是十二指肠液反流,越过幽门反流入胃窦部。幽门是胃的出口,幽门括约肌系胃环形肌发达增厚而形成,它的收缩与放松起着“阀门”作用,使胃内容物(食糜)能顺利通过它进入十二指肠内,又能防止十二指肠液向胃内反流。正常情况下,在消化过程中有时也会有少量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因反流时间短暂,反流量小,不至于损害胃黏膜的正常屏障功能,属于“生理性反流”。但如果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致使十二指肠液经常地、大量地反流入胃,黏膜正常的屏障功能招架不住,逐渐引起炎症、糜烂、出血和细胞反应性变化等黏膜损害,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十二指肠液含胆汁、肠液和胰液,胆汁中的胆酸是对胃黏膜起主要损害作用的物质,胰酶及溶血卵磷脂等也是重要的致损因素。如果反流程度较重,反流液可往上逆行越过食管下段括约肌进入食管,与反流的胃液一道加重了食管黏膜的损害,假以时日就引起了“反流性食管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原发与继发两类,对继发性的认识已很久,在一个多世纪前就认识到胃大部切除并发症之一即可引起反流性胃炎。其他会引起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疾病,如肝硬化(尤其在发生门脉高压时)、胆道疾患(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后)以及糖尿病等。一般所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原发性,源于原发性幽门功能障碍(幽门括约肌松弛或开放时间延长),相关的致病因素还在深入研究中。已知胃肠激素分泌失调是重要致病机制之一,实验证明当胃泌素(由胃窦分泌)分泌过多,而胰泌素及胆囊收缩素(两者皆由十二指肠分泌)分泌相对或绝对减少时,幽门括约肌张力即降低,使十二指肠液可自由地反流入胃。一些生活因素与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吸烟、饮酒、情绪波动、生活无规律,尤其是夜生活过频与时间过长等,均可引起上述胃肠激素分泌失调,从而引致幽门功能障碍,发生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性胃炎引起的症状轻重不一,缺乏特异性,以中上腹饱胀不适,伴嗳气、吐酸等较常见,也可表现为类似消化性溃疡样疼痛,较重者常有呕吐,呕吐物内常含胆汁。少数严重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黑粪或伴呕血),也有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故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胆汁反流,胃黏液被染成黄色。但由于插镜等机械性刺激也可引起十二指肠胆汁反流,造成假阳性结果。又因为胆汁反流常是间断发生的,胃镜观察时恰无反流,则又可出现假阴性结果。故镜检时见到胆汁反流并不等于就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后者诊断要结合胃黏膜是否有较独特的病理改变,还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是针对上述致病原理制定的:
    (一)削弱胆酸对胃黏膜的攻击力。目前多用铝碳酸镁(达喜、泰尔赛克),可持续结合胃内胆酸,阻止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又可中和胃酸。硫糖铝也可与胆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是一个价廉物美的适宜药物。考来烯胺(一种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虽然与胆酸的结合力强大,因副作用多,已很少有人应用。熊去氧胆酸可抑制胆酸的合成,从而减轻胃黏膜损伤,但实际应用者不多。
      (二)加强幽门的控制作用。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吗叮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增强幽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加速胃排空,抑制十二指肠液反流。胃排空的加速还可减少胆汁和胰液的分泌。
      (三)抑止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胃酸是公认的胃黏膜损害因素,在胆酸损害胃黏膜的基础上,胃酸又起着“帮凶”作用,因此可加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抑酸剂,也可选用价廉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但效果较差。
      (四)黏膜保护剂。上述铝碳酸镁、硫糖铝都属良好的黏膜保护剂。此外,也可选用得乐、维敏等铋制剂,还有麦滋林-S、思密达等也可选用。 
    
    
    
    1*** | 2006-11-21 18:27:58 145 69 评论
    0/300
  • 2006-11-21 18:27:30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一位小伙子近来在相隔3个月中分别在两家医院看了胃病,两家医院都为他进行了胃镜检查。一次检查报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另一次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于是,他问我这两次胃镜报告是否为一回事?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疗效较好的药物可以应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及胆汁反流,被认为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三大主因,但近来对胆汁反流引...

    查看全部>>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一位小伙子近来在相隔3个月中分别在两家医院看了胃病,两家医院都为他进行了胃镜检查。一次检查报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另一次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于是,他问我这两次胃镜报告是否为一回事?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疗效较好的药物可以应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及胆汁反流,被认为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三大主因,但近来对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也受到人们日益重视。确切地说,胆汁反流就是十二指肠液反流,越过幽门反流入胃窦部。幽门是胃的出口,幽门括约肌系胃环形肌发达增厚而形成,它的收缩与放松起着“阀门”作用,使胃内容物(食糜)能顺利通过它进入十二指肠内,又能防止十二指肠液向胃内反流。正常情况下,在消化过程中有时也会有少量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因反流时间短暂,反流量小,不至于损害胃黏膜的正常屏障功能,属于“生理性反流”。但如果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致使十二指肠液经常地、大量地反流入胃,黏膜正常的屏障功能招架不住,逐渐引起炎症、糜烂、出血和细胞反应性变化等黏膜损害,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十二指肠液含胆汁、肠液和胰液,胆汁中的胆酸是对胃黏膜起主要损害作用的物质,胰酶及溶血卵磷脂等也是重要的致损因素。如果反流程度较重,反流液可往上逆行越过食管下段括约肌进入食管,与反流的胃液一道加重了食管黏膜的损害,假以时日就引起了“反流性食管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原发与继发两类,对继发性的认识已很久,在一个多世纪前就认识到胃大部切除并发症之一即可引起反流性胃炎。其他会引起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疾病,如肝硬化(尤其在发生门脉高压时)、胆道疾患(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后)以及糖尿病等。一般所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原发性,源于原发性幽门功能障碍(幽门括约肌松弛或开放时间延长),相关的致病因素还在深入研究中。已知胃肠激素分泌失调是重要致病机制之一,实验证明当胃泌素(由胃窦分泌)分泌过多,而胰泌素及胆囊收缩素(两者皆由十二指肠分泌)分泌相对或绝对减少时,幽门括约肌张力即降低,使十二指肠液可自由地反流入胃。一些生活因素与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吸烟、饮酒、情绪波动、生活无规律,尤其是夜生活过频与时间过长等,均可引起上述胃肠激素分泌失调,从而引致幽门功能障碍,发生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性胃炎引起的症状轻重不一,缺乏特异性,以中上腹饱胀不适,伴嗳气、吐酸等较常见,也可表现为类似消化性溃疡样疼痛,较重者常有呕吐,呕吐物内常含胆汁。少数严重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黑粪或伴呕血),也有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故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胆汁反流,胃黏液被染成黄色。但由于插镜等机械性刺激也可引起十二指肠胆汁反流,造成假阳性结果。又因为胆汁反流常是间断发生的,胃镜观察时恰无反流,则又可出现假阴性结果。故镜检时见到胆汁反流并不等于就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后者诊断要结合胃黏膜是否有较独特的病理改变,还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是针对上述致病原理制定的:
    (一)削弱胆酸对胃黏膜的攻击力。目前多用铝碳酸镁(达喜、泰尔赛克),可持续结合胃内胆酸,阻止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又可中和胃酸。硫糖铝也可与胆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是一个价廉物美的适宜药物。考来烯胺(一种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虽然与胆酸的结合力强大,因副作用多,已很少有人应用。熊去氧胆酸可抑制胆酸的合成,从而减轻胃黏膜损伤,但实际应用者不多。
      (二)加强幽门的控制作用。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吗叮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增强幽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加速胃排空,抑制十二指肠液反流。胃排空的加速还可减少胆汁和胰液的分泌。
      (三)抑止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胃酸是公认的胃黏膜损害因素,在胆酸损害胃黏膜的基础上,胃酸又起着“帮凶”作用,因此可加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抑酸剂,也可选用价廉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但效果较差。
      (四)黏膜保护剂。上述铝碳酸镁、硫糖铝都属良好的黏膜保护剂。此外,也可选用得乐、维敏等铋制剂,还有麦滋林-S、思密达等也可选用。 
    
    
     
    三*** | 2006-11-21 18:27:30 141 68 评论
    0/300
  • 2006-11-21 18:26:16
  •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 
    
    临床症状 
    
    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

    查看全部>>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 
    
    临床症状 
    
    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检查诊断 
    
    胃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胃液较多,呈草绿色,胃粘膜充血、水肿、或呈糜烂;幽门口开放,胆汁从十二指肠通过幽门反流至胃(点击看胃镜图像)。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胃炎。 
    
    胃吸出物测定:插胃管抽吸空腹和餐后胃液,测定其中胆酸含量,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BAO)<3.5mmol/h,胆酸超过30μg/ml, 则可确诊胆汁返流性胃炎。 
    
    同位素测定:静脉注射2mCi99mTc-丁亚胺双醋酸,每隔5分钟观察肝及胆道共1小时。1小时病人员饮100ml水,内含0.3mCi99mTc,以准确测定胃的位置。随后在2小时内,每15分钟检查肝、胆囊及胃区,决定肠胃返流指数。正常值为8.6±6.0;有返流性胃炎者增至86.3±7.1。也可用99mTc标记的溶液注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然后描记胃内同位素的含量,用以了解肠胃返流的程度。 
    
    治疗 
    
    1.西药治疗:胃动力药:此类药物能增加胃肠道蠕动,抑制胆汁反流入胃,常用的有:吗丁啉、莫沙必利。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能与胃黏膜的黏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胆汁损伤;胃膜素,能在胃内形成膜状物覆盖胃黏膜,以减轻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思密达,为胃黏膜保护剂,有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有利于胃黏膜的再生;生胃酮,能促使胃黏膜分泌黏液,从而保护胃黏膜;吉福士,有保护胃黏膜、促进炎症愈合作用。 
    
    2.中药治疗:胡医生经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的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大多属于脾胃升降失调、水饮停滞胃脘,兼有肝气郁结。按此辨证结果对症下药,效果比较理想。 
    
    3.饮食调养: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4.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烟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不服或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1*** | 2006-11-21 18:26:16 146 6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儿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