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内分泌科

请问高粘血症是怎么回事

我才20多岁,怎么会有高粘血症倾向呢,不是说老年人比较多会有这种情况吗,请哪位高人指点一下,谢谢
眼*** | 2006-11-14 15:17:46

好评回答

2006-11-14 20:46:54
1*** |2006-11-14 20:46:54 582 317 评论
“血稠”人莫愁

随着血液流变学的深入研究,高黏稠血症已成为当今的“时髦病”。由此而兴起的“中风预测”种类之多,不胜枚举,如化验的、电脑的、计算机的等等。而且,不仅各级医院里有,药店里有,大街上摆摊“义诊”者也有。

血稠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予以正确对待呢?

血稠是症不是病

血稠并非独立性疾病,但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如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视网膜炎...

查看全部>>

“血稠”人莫愁

随着血液流变学的深入研究,高黏稠血症已成为当今的“时髦病”。由此而兴起的“中风预测”种类之多,不胜枚举,如化验的、电脑的、计算机的等等。而且,不仅各级医院里有,药店里有,大街上摆摊“义诊”者也有。

血稠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予以正确对待呢?

血稠是症不是病

血稠并非独立性疾病,但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如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视网膜炎以及慢性肝肾疾病等都与血稠有着密切关系。这是因为当人的血液黏稠度增高时,血液流速减慢,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特别是过多的红细胞的老化、硬化,发生红细胞集聚,加重血稠而发生凝血,出现血液凝集块、造成血管栓塞,从而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人对此形象地比喻说:就像在狭窄的马路上,拥挤着过多的破旧的汽车,随时都可抛锚、堵车,以至于发生运输不畅。

血稠一般不必治

生理病理学家们通过对血液黏稠度的形成以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血稠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和气候等。所以对一个人来说,他的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远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由于人体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从而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多数人并不产生病态表现。所以,此时也无需特殊治疗。

但应强调,中、老年人群出现过多血稠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时多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故当血液黏度增高、红细胞老化时极易发生集聚,致使心、脑血管缺血缺氧,可出现暂短性缺血症候群,如头晕脑胀、心悸气短、胸闷肋痛、颈背强硬、四肢麻木、发困嗜睡或失眠多梦等。此时就需在医生指导下,除选择适合于自己病情的药物治疗外,尚须接受医生的保健生活指导,方能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如何简易消血稠

对于血液黏稠度增高者,医生强调饮食宜清淡,戒烟忌酒,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是最治本的疗法。有人主张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是早、午、晚各饮一杯淡盐水或凉白开水,特别是在血稠发生率较高的夏季,饮水就能收到预防功效。更有人劝老年人应养成不渴也喝水的习惯。还有研究认为,饮茶有抗凝血作用;黑木耳有溶血作用,长期饮用和食用可防止血栓形成。此外,玉米、大豆、黑豆、大蒜、姜、洋葱、山楂、牛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血脂、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临床观察表现,诸如维生素C、维生素E、阿斯匹林、潘生丁、复方丹参等药物都具有改善血管功能,增加血液流速,抑制血液凝集和溶解血栓等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6-11-14 15:19:09
  •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种:血液成分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压积都会影响血液黏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对血液黏度也有一定影响。
    
      温度
    
      外界温度过高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发烧时人体水分丢失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时尿量的增加也会使其增高。
    
      生物周期
    
      新生儿血液黏度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成年后男性比女性的血液黏度略高;女性在月经期血液黏度增高。
    
     ...

    查看全部>>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种:血液成分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压积都会影响血液黏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对血液黏度也有一定影响。
    
      温度
    
      外界温度过高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发烧时人体水分丢失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时尿量的增加也会使其增高。
    
      生物周期
    
      新生儿血液黏度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成年后男性比女性的血液黏度略高;女性在月经期血液黏度增高。
    
      时间变化
    
      早晨黏度升高,上午8时达到最高峰,下午开始下降,午夜至3时之间最低。
    
      不良因素
    
      吸烟、饮酒、忧虑、兴奋、惊恐等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剧烈运动、高血糖、高血脂也会增加血液的黏度。
    
      因为高黏滞血症本身不会引起人体的不适感觉,加上在以往健康体检的项目中没有“血流变学”的常规化验,所以常被忽视。高黏滞血症的危害是由此引起的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阻塞性肺疾患病情加重。
    
      改善高黏滞血症首先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晨起空腹饮一大杯温开水,补充在夜间睡眠时从呼吸、皮肤排出体外的水分,从而稀释血液。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病症的同时,可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尼莫地平及降血脂药物,静脉注射蝮蛇抗栓酶、血塞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川穹嗪、肝素、706代血浆等。
    
      在这里要提请注意的是:1.化验血流变的前一天晚餐不要过于油腻,进食不要过晚;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2.不要盲目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因为静脉用药可能产生某些副作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三*** | 2006-11-14 15:19:09 571 32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内分泌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