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呼吸内科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肌松剂?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肌松剂?
天*** | 2017-04-01 16:19:26

好评回答

2017-04-01 17:08:26
失*** |2017-04-01 17:08:26 211 101 评论
在多数情况下,适当应用镇静剂即可满足临床需要,很少有必要使用 肌松剂。若必须使用也应先给予镇静剂,以避免患者使用肌松剂后产生肌 肉麻痹而造成恐惧和不安,并且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以免发生与剂量相 关的不良反应。鉴于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病情,尽 可能选用药性熟悉的肌松剂。目前肌松剂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插管:通常选用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暂的氯化琥珀胆碱,当禁用 该药时才考虑使用非去...

查看全部>>

在多数情况下,适当应用镇静剂即可满足临床需要,很少有必要使用 肌松剂。若必须使用也应先给予镇静剂,以避免患者使用肌松剂后产生肌 肉麻痹而造成恐惧和不安,并且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以免发生与剂量相 关的不良反应。鉴于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病情,尽 可能选用药性熟悉的肌松剂。目前肌松剂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插管:通常选用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暂的氯化琥珀胆碱,当禁用 该药时才考虑使用非去极化型肌松剂。氯化琥珀胆碱多采用静注或肌注, 因其容易引起高钾血症,尤其是儿童,近年已转为寻求其他替代药物。罗 库溴铵(rocuronium)的起效时间与剂量相关,当剂量为1.2毫克/千克时, 起效时间可缩短至60秒钟,接近氯化琥珀胆碱。Reynolds等最近报道,罗 库溴铵三角肌肌注,剂量为婴儿1000微克/千克,儿童1800微克/千克,可保持充分至良好程度的肌松状态2.5〜3.2分钟。与罗库溴铵相似的另 一新型制剂Org9487正在研制之中,具有作用时间短、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等特点,可望取代氯化琥珀胆碱。(2)癲痫状态:经抗
癫痫治疗
无效的持续癫痫状态可因肌肉持续强直 收缩引发低氧血症和脑损伤,现主张配合肌松剂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若进 行较长时间通气治疗应进行脑电图观察,以监测癫痫活动状况。(3)严重哮喘:虽经药物积极治疗,部分严重哮喘患者仍可发生血气持 续恶化、呼吸肌疲劳、精神状态改变和一系列心肺并发症等,并且在给予镇 静剂后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人机呼吸对抗,加用肌松剂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 改善胸壁顺应性,实现人机呼吸同步,降低呼吸峰压和氧耗,减少气胸、肺 泡通气不足和肺不张等并发症。通常推荐使用的肌松剂为罗库溴铵和阿 曲可宁,这两种药物没有心血管不良反应,也没有引起组胺释放而加重支 气管痉挛的危害。不过阿曲可宁剂量较大时也可引起组胺释放和低血压。 肌松剂和机械通气治疗应持续到疾病缓解。肌松剂可采用间隔静注或持 续静滴。若采用静滴,每4 ~ 6小时应予暂停,以免发生药物积蓄和长时间 肌肉松弛,同时观察是否有继续使用肌松剂的必要,并通过刺激神经以确 定肌松剂最小的有效剂量。使用肌松剂的缺点包括:影响精神状态的评估, 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增加和加重肌萎缩;肌无力的发生程度可不等,严 重者可因此影响脱离呼吸机。绝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但部分患者可长 达数周才恢复。(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使用肌松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人 机呼吸同步。昏迷、兴奋或躁动不安、肺阻力增加、机械通气有效性降低、 单纯使用镇静剂无效者也可加用肌松剂治疗。正常情况下,呼吸肌的氧耗 只占1% ~ 3%,而在ARDS时可增加至24%。即使采用机械辅助通气治 疗,呼吸肌在通气过程中依然要消耗能量,由此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会引 起心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Marik等最近报道,使用肌松剂后心脏指数和 氧输送量无显著改变,而氧耗量从(200 ± 77)毫升/(分•平方米)显著下降 到(149 ± 35)毫升/(分•平方米)(户< 0.05),而胃黏膜βH从7.21 ± 0.16上 升至7.29 ± 0.10 (Β< 0.05)。显示肌松剂可帮助血流从呼吸肌重新分布到内脏和其他重要器官,并降低耗氧量,提高βH值,改善胃肠道血供。鉴于 胃肠道血供状况在发生多器官衰竭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应用肌松剂提 高危重病患者生存率的积极意义加以深人研究。(5)破伤风:破伤风患者长时间肌肉强直性痉挛,需要使用肌松剂才能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通常采用包括镇静、镇痛、肌肉松弛和机械通气的联 合治疗。破伤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心血管功能紊乱、交感神经 激活等。由于脑干和心肌受累还可能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为避免心 血管不良反应多主张采用维库溴铵。(6)体温过低:因为加温和肌颤可使低体温患者的氧耗量增加5倍,使 用肌松剂消除肌颤可减少代谢需要、心肌做功和氧耗。使用镇静剂和肌松 剂还可减少二氧化碳生成,减慢心率,降低平均动脉压。通过控制呼吸和 经气管吸引,可有利于减少在寒冷时溺水者的耗氧量和防止颅内压升高。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