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书法中钩法有哪几种?

首页

书法中钩法有哪几种?

书法中钩法有哪几种?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23 09:48:39
  •   
    书法中钩法有:
    1。竖钩 
    又名“中钩”,依实际需要,向左钩或向右钩。用于字之右下者,竖稍弯,钩斜长以包左居于字中者,两旁配以撇、捺或点,称“中钩”,竖直钩短,以使端庄居于下部之中者,两旁无画相配,钩稍长而稍平,托起上面笔画,使之稳重,称“托钩”,如“寺”“朱”“宁”等。
      亦称“虿尾势”。“永”字八法中“趲”法异势之一种。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云:“虿尾势,八分法也,趨笔拖下而长,得劲乃可用之。诸钩之中,此法独难,柔而无骨,恶俗不成书也。《九成宫》‘宁’字用之。” 2。弯钩 起笔尖细,弯曲而不失重心,如“乎”“猎”。
      亦称“绰钩势”。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云:“绰钩之法。入笔不抢,下笔微环,在于趲笔而力厚。‘于’‘乎’‘争’‘子’用之。” 3。下向钩 又称“横钩”,钩与下相应,如鸟视胸,如“室”“买”等字。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钩法,其要点在于将横画和钩画完美结合来写。
       4。上向钩 竖弯稍细,下平钩伸,状如浮鹅,故又称“浮鹅钩”,如“己”“勉”等字。浮鹅钩上段须直,下略带平收,即“L”笔之写法。“永”字八法中“趨”法异势之一种。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虚实转拓者,先作悬针竖势,轻转重抛,平钩圆趲。
      ”清蒋和《书法正宗•点画全图•钩法》称此为“浮鹅”云:“浮鹅,中必细,下必平,三角包满。” 5。斜向钩 亦称“背趙法”,即“戈法”,又称“斜钩”,如“戏”“武”等字的斜向钩。写这个钩时应该避免钩的笔画身弯力弱。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长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
      处其戈意,妙理难穷。放似弓张箭发,收似虎斗龙跃,直如临谷之劲松,曲类悬钩之钓水,峻嶒切于云汉,倒载陨于山崖。天门腾而地户跃,四海谧而五岳封。玉烛明而日月蔽,绣彩乱而锦纹翻。”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云:“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清蒋和《书法正宗•点画全图•钩法》云:“戈,稍直尖之拙,过弯失之柔。
      ”又云:“作戈头必直,中必细,形如强弩,钩必三角。” 6。内向钩 又曰“平钩”,亦称“弯笋势”。须防斜而身歪,宜略向内弯,如“心”“必”成相抱回环之势。“永,,字八法中“趲,,法异势之一种。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弯笋之法,斜仰而紧趨。
      ”清蒋和《书法正宗•点画全图•钩法》称此为“横钩”云:“横钩,即横戈。此钩向里。” 7。曲抱钩 钩稍斜曲,以包左,如“匈”“禹”。宋《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云:“钩努法,口诀云:圆角激锋,待筋骨而成,要如武人屈臂。”写这个钩的时候要注意把横折写好,写出环抱的笔势,还要笔画有筋骨,斜曲的角度要适宜,钩出的角度也要把握好。
      从用笔上讲有两个关键的地方:第一是在横折的转折处要提笔调锋,使笔锋在转折时不致于顺势变成偏锋,而是回归到中锋第二是在最后的出钩时要蹲笔调锋,将笔毫原地提按,目的也是要保持中锋。切不可以用偏锋出钩,那样写出的钩会单薄无力。 8。背抛钩 背抛钩作弯势,以呼应左面,如“夙”“迅”。
      上面转角须出,中间细宕,下抛出趲起。宋《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云:“背抛法,口诀云:蹲锋紧掠徐掷之,速则失势,迟则缓怯。”《临池诀》云:“此钟法,稍涉八分虿毒法。引过其曲,转蹲其锋,又徐收而蹲,趨之不欲出,须暗收。使其如负芒刺则善。右军云:‘援毫蹲,即轻重有准,是也。
      ’”庾肩吾《书论》曰:“欲拋而还置,谓驻锋而后蹬之也。”晋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云:“豌脚之法(即背抛法)如壮士之屈臂,‘风’‘飞’‘凡’‘气’之例是也。”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云:“纵腕,‘风’‘凤’‘飞’‘气’。纵腕之腕宜长,惟怕蜂腰鹤膝。
      ”又有“小背抛”之说。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小背抛势,亦虿毒法也,贵紧而圆。亦名‘鸾翅’。” 9。藏锋钩 如果一字有多钩,注意书写时只有主要一笔用钩,其余要用藏锋,如“划”“越”。一般来讲,藏锋钩分为平藏锋钩和直藏锋钩两种。
      藏锋钩是“永”字八法中“趲”法变化笔势之后的钩,实际上这种藏锋钩己经不能算是钩,只能算是曲脚竖,古人将它列为藏锋钩。清蒋和《书法正宗•点画全图•钩法》云:“平藏锋钩,即浮鹅。浮鹅有不宜出锋者,亦用藏锋,如‘流’‘此’等末笔用之。直藏锋钩亦然,如‘林’‘梧’之类。
      ” 10。耳钩 指“邑耳”偏旁(阝在右者)的写法,与“双包”法同。耳钩要圆转行笔,两尖相接,如“邓”“郑”。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称此为“邑耳法”云:“邑耳之法,曲笔向外,故分为二室,与左旁相称为佳。二室者,两曲之大小强弱相等,如二室也。
      尤贵轩爽,无取柔媚。”阜耳法,指“阜耳”偏旁(阝在左者)的写法。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阜耳之法,曲笔傍内,故狭小而不大,以轻圆丰美为佳。左用竖策或反笏为之。”如“陛”“隆”等字。节耳法,指“即”“印”等字中“卩”偏旁的写法。
      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节耳之法,须拓笔为之,可方可微圆,而不宜太长。‘即’‘印’等字用之。” 。

    廖***

    2016-07-23 09:48:39

类似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