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赏析《子夜四时歌秋歌·白露朝夕生》?

首页

如何赏析《子夜四时歌秋歌·白露朝夕生》?

子夜四时歌秋歌·白露朝夕生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

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22-03-18 03:38:35
  •   《子夜四时歌》是《子夜歌》的变体。用《子夜歌》的调子吟唱春夏秋冬四季,故名。子夜四时歌·白露朝夕生作品全文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子夜四时歌·白露朝夕生注释白露:秋露。朝夕:早晚。凄:凄凉。忆郎:回忆郎君。回想记得郎君。
      须:必须要,需要。寒服:寒衣。御寒的衣服。乘月:趁着月光。捣:捣洗。捣衣。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白素:白色素绢。白色的生绢。子夜四时歌·白露朝夕生作品赏析本诗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调子较为急促。开头二句是景物描写,正是在这种“急促”上着力。
      它们用的是如实描写的“赋”法,是思妇目所见、耳所闻、心所感的实景。秋天有朝露,有夜露,不足为怪,但“朝”“夕”相连,频频生成,就带有一种“迫人太甚”的意味,何况又加上“秋风凄长夜”呢?这凄厉的秋风,真是一阵紧似一阵,它终夜在思妇的耳畔呼啸着。
      在她听来,那似乎是远在他乡的丈夫的苦楚,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忆郎须寒服”了。俗云“促织鸣,懒妇惊。”何况她一个非常勤劳的妇女呢?何况她的丈夫又在更冷的北方,而非厮守在眼前。于是,女主人公再也不能迟疑,赶紧起床穿衣,连夜“乘月捣白素”。所谓“捣白素”,即将帛、绢放于砧上用杵捶打,以便做衣。
      这里我们应注意“乘月”二字,它们一方面突出了“急促”,突出了思妇那连夜而作、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一个阔大苍凉的意境。可以想见,人同此心,心同此情,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早已结婚的妇女,已然消失了做姑娘时的那种浪漫而又有点不切实际的幻想,此刻忧愁的也不再是那种有点缥缈的相思。
      生活铁一般的切实:丈夫需要寒衣!她对丈夫的爱心虽不减当年,但已经不是那种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而是体现得十分具体实在:快快寄寒衣!眉间心上一点一滴的小小转念都无顾无虑地明白说出。凉月之下,清脆的捣衣声中,纠缠着多少如火如荼的情意。

    怀***

    2022-03-18 03:38:35

  • 2016-06-24 18:16:49
  • 这首诗体现了女子对于·丈夫的关心。白露时节,气温骤降,女子想起身在远方的丈夫,需要添置厚衣裳,便要抓紧时间制作御寒的衣服给丈夫穿。

    陈***

    2016-06-24 18:16:49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