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等候jimi答复邮票版本问题

首页

等候jimi答复邮票版本问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2-25 23:25:04
      你好,邮票没有版本,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邮票的版式?如果是问版式请看后面的解释
    A:从图片看是一套毛齿的小龙邮票
    邮票名称:小龙邮票(毛齿)
    发行时间:1885年11月25日
    全套枚数:3枚
    齿孔度数:12。5度
    整版枚数:40枚
    邮票版别:凸版、太极图水印
    印刷厂: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
    全套价格:新票约1200元 旧票约500元
    B:是1枚大龙邮票,大龙邮票有薄纸的、厚纸的和阔边的
      这枚大龙票不是阔边的,但从图片不能看出是薄纸还是厚纸。
       邮票名称:大龙邮票 发行时间:1878年7月至9月 全套枚数:3枚 齿孔度数:12。5度 整版枚数:25枚 邮票版别:凸版 印刷厂: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 半透明薄纸全套新票价格约:5000元 旧票价格约:1400元    厚纸全套新票价格约:8000元 旧票价格约:2100元 B如果是半透明薄纸新票价格约:1500元 旧票价格约:600元 B如果是厚纸新票价格约:   1500元 旧票价格约:700元 C:是1套清代的台湾地方邮政邮票,此套邮票有薄纸的和厚纸的   但从图片不能看出是薄纸还是厚纸。
       a。薄纸 邮票名称:第二次独虎邮票 发行时间:1895-10 全套枚数:3枚 齿孔度数:12度 整版枚数:144枚 邮票版别:银刻版 全套价格:新票约2500元 旧票约2500元 b。厚纸 邮票名称:第三次独虎邮票 发行时间:1895-10 全套枚数:4枚 齿孔度数:11。
      5度 整版枚数:144枚 邮票版别:银刻版 全套价格:新票约800元 旧票约600元 D:是一套清代的纪念邮票 邮票名称:慈禧寿辰纪念邮票(初版) 发行时间: 1894-11 全套枚数:9枚 齿孔度数:12度、11。5度 邮票版别:石版 太极图水印 邮票设计:费拉尔 印刷厂: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 全套票价格:新票约4000元 旧票约2000元 E:是1套清代的台湾地方邮政邮票 邮票名称:龙马邮票 发行时间:1888-6 全套枚数:2枚 齿孔度数:14度 邮票版别:雕刻版 无水印白纸 印刷厂:英国伦敦威尔金公司 全套票价格:新票约5000元 旧票约5000元 细说版式 1、分版   票品出现“分版”的原因是因其需要再次制版或拼版或者就是利用同一块“印版(plate)”,由于多次“上版”或一次“上版”后多次印刷所造成的。
         在此这个中文的“版”字内涵还是比较广的。虽然它也应包括该票品印制时所使用的那块“印版”制版工艺的不同,即它是“平版”、“凹版”,还是其他什么“版”?但由于它们之间差异较明显,一般用肉眼就可以分辨,且在一般通用(票品目录)中还可以查到。
         其次是那些从票品表面上更难加以区分,只能从其“母模(die)”或者“印版”上找出某一处或几处该母模或印版所共有,而另一同类母模或印版却没有或不同的某些图文上的细微差异,从而将利用这两种十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母模或印版在不同的厂家或机器上所印制出来的票品区别开来,此刻的“版”在英文中称print。
         其中包括和J用不同母模制版所形成的“版式特征”,如“帆船”票之分“伦敦版”、“北京一版”或“北京二版”。还包括虽是利用同一母模,但再次用其制版时却加上了某种“暗记”后所形成的“版式特征”,如“烈士”邮票之分“京版”或“港版”;以及利用原印版再次印刷时加上了某种“暗记”后所形成的“版式特征”,如孙中山像邮票之分“中信版”与“百城二版”。
         再有,就是利用同一母模,再次制版时也未加“暗记”,或者在再次“拼版”或“上版时,因其工艺上的不同或加工时所产生之误差所造成的“版式特征”。此刻的“版”在英文中称format。如大龙邮票之分“窄边”或“阔边”;单圈孙中山像邮票之分“窄版”(票幅为18.5—19.5mm)或“宽版”(票幅为20—20.5mm)。
         有时上述“分版”的“版式特征”在票品正面的图文中很难找到,而在其背面却能明显地反映出来,如纪5“保卫世界和平”邮票之再版票上所印“中国人民邮政”及面值,在背面可见明显之压痕,而原版票则无。   “分版”的特点就在于类似上述那样的“版式特征”,在同一个印刷全张上的每一枚票品全都具有。
         除上述“版式特征”外,有时这种“分版”还要借助于边纸上的版铭,如厂铭、版号、对准线、梯尺、色标等的差异来完成,一旦失去了票品的边纸,就很难再分出“版”来了,对于近期的票品这种情况居多,如“普29”古北口长城50分票的“对准线”有大小之别。
       为了邮政操作自动化或防伪的需要,在当代票品的印制中引进了一些特殊的工艺,如受激发光的技术,它们有时也会成为“分版”的“特征”,如“普22”邮票与“普22甲(磷光)”邮票这别。   2、分纸   此时的“版式特征”体现在印制票品所用的材质上,如大龙邮票之分“薄纸”与“厚纸”;民国时期港版邮票之分“有水印”(篆体“邮”字水印)与“无水印”。
      更有甚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因纸张紧缺,造成在印制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时,是有什么纸就用什么纸,居然可分出6种不同的纸。在新中国邮票中“特4”“广播体操”,其原版与再版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后者的纸比前者的纸厚而白。   3、分色   此时的“版式特征”体现在印制票品所用油墨的颜色上,如伦敦版蟠龙(无水印)2分邮票之分为“深红”与“深绿”,像北京二版帆船6分邮票之分为“红”与“棕”等,因其色差较大还是容易分辨的;而当另一些邮票虽颜色相同,但在分批印刷重新调配油墨颜色时往往在色调上出现某些差异,对这种情况下的“分色”就要仔细地辨认了。
      例如日本版蟠龙5角邮票之分“墨绿”与“蓝绿”;在新中国邮票中“纪9”“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邮票原版与再版的主要区别在其刷色前者为大红色、后者为深红色;“T46”“猴”票的底色之分“深红”与“浅红”等。   在此要强调指出的是:对票品进行“分色”的“学习与研究”时,一定要在其保持着发行时原始状态下的新票品中进行。
      在其品相不好的未用票或者是信销票中进行“分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它们有可能在其保存或使用过程中接触过某种使之变色的物理或化学条件,而这种“变色”不是在票品印制过程中产生,因此它们不属于“版式特征”的范畴。   4、分齿   此时的“版式特征”体现在票品“分撕(separa—tion)”方式的不同上。
      往往某些票品在上述“版式特征”上是完全相同的,而将它们从“整版”上“分撕”成一枚枚票品时所采用的办法却不相同,其中包括:   首先是有“无齿”票与“有齿”票之分,1854年1月28日英国首次发行了带齿孔的“便士”邮票,而此前发行的均为“无齿”票;在中国国家邮政正式发行的票品中无齿票首现于1941年发行的“节约建国”的小全张上,而在新中国邮票中无齿票则首现于“纪33M”“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中。
         其次是有齿票不同“齿孔形态(shape ofperforation)”之分,如“孔齿”或“线齿”。在民国后期发行的“单位邮票”中,“上海大东版”与“香港亚洲版”的图文及刷色极为相近,但前者是“孔齿”,而后者是“线齿”(亦称“点线齿”)。
      有时虽均是圆形的“孔齿”,但“孔”的直径大小还存在着差异,这也属于“分齿”的一个方面,如“普29”长城40分票之分为“大孔”与“小孔”。   一般而言,在一种票品上大都只用其中的一种“形态”,但也有一枚邮票上同时采用这两种“齿”的,如民国票中的百城一版5元票,其横向为圆孔齿,而纵向则为“线齿”。
      这种齿孔被昵称为“鸳鸯齿(Mandarin Duck perforation)”。 。

    新***

    2006-02-25 23:25: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收藏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