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提问: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

首页

提问: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

需要有人名,表字,及当时所叙述的话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19 12:09:20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句为“ 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出自楚汉时期的著名辩士蒯通(范阳:今河北省徐水北固城镇人,本名彻。)之口。当时情况和原文如下: 
       齐人蒯通(韩信谋士)知道刘邦之所以强大,关键在于韩信,就去游说他,劝他离开刘邦而自立。
      下面是当时他所说的一段话 蒯通:“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阐g,?现练缙稹5贝酥保窃谕銮囟选=癯悍终固煜挛拮镏烁蔚ㄍ康兀缸颖┖」庆吨幸埃豢墒な3似鹋沓牵分鸨保领盾簦死恚鹛煜隆H槐ъ毒⑺髦洌任魃蕉荒芙撸觎洞艘印:和踅蛑冢喙Ⅵ茫枭胶又眨蝗帐剑蕹叽缰Γ郾辈痪龋苘簦顺筛蓿辑?曰:“谓军折伤。
      ”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正义乡音向。齐国在东,故曰西向也。为百姓请命,□正义止楚汉之战斗,士卒不死亡,故云“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
      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 。

    s***

    2006-01-19 12:09:20

其他答案

    2006-02-06 00:43:13
  • 诸葛亮
    在隆中对的时候
    他向刘备提出了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 设想

    Z***

    2006-02-06 00:43:13

  • 2006-02-05 22:31:46
  • 根据演义来说,提出这个构想的顺序应该是:鲁肃——诸葛亮——甘宁
    但是根据楼主的说法,如果说提出这个构想的时候诸葛亮还穿开裆裤的话(笑)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27岁,退回20年,正是群雄逐鹿的时候,中原地区一
    片混乱。离三分天下的构想还远不够形成条件,当时北方的曹操袁绍吕布袁术等,
    南方的孙氏等还都没站稳脚跟,形势还未可知,而且刘备只有一个小小徐州,在这
    个时候提出“三分天下”的构想,无论是谁,也都没有把握。
    (其实提出三分天下的人很多,不过在三国这个时期内,确实只有这三个人)
    另外+一句:soaringinsky 的回答,是汉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而三国是汉朝末期
    的事,时代都搞错了吗?
    

    1***

    2006-02-05 22:31:46

  • 2006-02-04 09:45:02
  • 诸葛亮吧
    

    1***

    2006-02-04 09:45:02

  • 2006-02-03 15:42:36
  • 鲁肃 

    文***

    2006-02-03 15:42:36

  • 2006-02-01 02:32:57
  • 啊笨啊!!!当然是鲁肃

    心***

    2006-02-01 02:32:57

  • 2006-02-01 00:15:50
  • 楚汉时期的著名辩士蒯通(范阳:今河北省徐水北固城镇人,本名彻。)最先提出
    原句为“ 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史记·淮阴侯列传》

    1***

    2006-02-01 00:15:50

  • 2006-01-27 09:35:50
  • 蒯通

    ◆***

    2006-01-27 09:35:50

  • 2006-01-26 09:38:19
  •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文中的“肃”即鲁肃,表字子敬;“权”即孙权。鲁肃与孙权的这番对话比较接近“三分天下”的预言。而此时,诸葛亮还“高卧隆中、笑傲风月”呢。 

    z***

    2006-01-26 09:38:19

  • 2006-01-25 16:55:37
  • w***

    2006-01-25 16:55:37

  • 2006-01-24 20:18:02
  • 央视百家讲坛三国之鲁肃  有讲过鲁肃???
    

    一***

    2006-01-24 20:18:02

  • 2006-01-24 12:02:06
  • 鲁肃

    桔***

    2006-01-24 12:02:06

  • 2006-01-24 10:39:30
  • 诸葛亮 
    

    ☆***

    2006-01-24 10:39:30

  • 2006-01-24 10:30:07
  • 诸葛亮

    轩***

    2006-01-24 10:30:07

  • 2006-01-24 08:58:44
  • 是鲁肃,在看三国演义同时记得把陈寿的也通读一次.

    k***

    2006-01-24 08:58:44

  • 2006-01-20 15:50:53
  • 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硅,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亮少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
    三分天下的原话在《隆中对》中有。 
    

    s***

    2006-01-20 15:50:53

  • 2006-01-20 00:12:22
  • 是鲁肃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文中的“肃”即鲁肃,表字子敬;“权”即孙权。鲁肃与孙权的这番对话比较接近“三分天下”的预言。而此时,诸葛亮还“高卧隆中、笑傲风月”呢。 
    简单地说呢,鲁是在公元202年提出的,诸葛是在公元208年隆中对时提出的
    详细你可以看央视百家讲坛三国之鲁肃

    小***

    2006-01-20 00:12:22

  • 2006-01-19 12:05:39
  • 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硅,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亮少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三分天下的原话在隆中对中有

    s***

    2006-01-19 12:05:39

  • 2006-01-19 11:59:16
  •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文中的“肃”即鲁肃,表字子敬;“权”即孙权。鲁肃与孙权的这番对话比较接近“三分天下”的预言。而此时,诸葛亮还“高卧隆中、笑傲风月”呢。

    绿***

    2006-01-19 11:59:1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