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医院
沈阳望花医院

沈阳较好的口腔修复科医院有哪些

性别:男 年龄:22 地区:沈阳 沈阳较好的口腔修复科医院有哪些
萧*** | 2017-10-30 11:40:00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7-11-03 03:43:41
  • 沈阳口腔修复科医院有3家,大部分公立医院都有口腔修复科,每个医院口腔修复科都有技术好,口碑好的医生,建议去网上了解每家医院医生的口碑信息,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医院。
    许*** | 2017-11-03 03:43:41 27 5 评论
    0/300
  • 2017-11-03 03:43:41
  • 沈阳较好的口腔修复科医院有:沈阳中国医大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教育始于1948年,1950年成立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学院,1985年重新建立中国医科大学口腔系,1998年批准成立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从建国初期至今,6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口腔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造就了很多口腔医学界的著名专家。
      目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构建了由4个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和10个口腔临床医学教研室组...

    查看全部>>

    沈阳较好的口腔修复科医院有:沈阳中国医大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教育始于1948年,1950年成立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学院,1985年重新建立中国医科大学口腔系,1998年批准成立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从建国初期至今,6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口腔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造就了很多口腔医学界的著名专家。
      目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构建了由4个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和10个口腔临床医学教研室组成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单位。“口腔医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口腔医学专业为辽宁省特色专业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口腔医学院还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为辽宁省精品课程。建有立足于本科生临床实习的临床培训中心,设有开放的口腔医学实验中心。现共有教师157人,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50名,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7人。二十多年来培养博士128人,硕士787人,本科毕业生1416人。获批辽宁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及辽宁省口腔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搭建了重要平台。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钟鸣教授为中华口腔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卢利教授、潘亚萍教授分别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和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规划教材编委累计已达14人次。获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36项,累计资助金额2726.4万元;获科研奖项共50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等;专利9项;发明创造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738篇,包括SCI 137 篇。作为主办单位,创立了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口腔医学专业核心期刊——《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医院还十分重视学术交往与交流。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往来关系。
      60余年的文化传承,孕育了中国医大口腔医院人“团结协作、求精创新”的进取精神,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确立了创建国内一流口腔医学院的发展目标。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口腔类别学科评估中,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排名第八。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附属口腔医院的前身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口腔科,1986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成立。现建筑面积共25000平方米,医院有18个临床科室、4个医疗中心、9个医技科室。全院现有教职员工5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3人。是沈阳市、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口腔疑难病症诊疗中心,拥有两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和牙周病科。是辽宁省省直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也是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微笑列车”、“明天计划”、“微笑行动”等多个唇腭裂公益项目的定点医院。门诊综合治疗椅240张,病床100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3000人次,年手术例数2500台次。医院拥有先进的口腔诊疗设备,包括国内及国际领先的手术导航系统,7套CAD/CAM系统,8套根管显微镜等设备。
      医院是全国临床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培训基地、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口腔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辽宁省口腔医学会、辽宁省牙病防治指导组、沈阳医师协会口腔专科分会、辽宁省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组织的常务办公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宗旨,以预防为重点,防治切实结合”的医疗服务理念。积极开展三新技术和优质服务,开设"口腔健康大讲堂”公益讲座,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赞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了跨越发展,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1、2012、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专科(口腔)声誉排行榜连续三年位居第十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不断努力和拼搏,为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沈阳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现代化大型综合性、数字化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南湖院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滑翔院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滑翔路,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沈北院区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大道,总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建设中的沈本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位于沈溪新城歪头山松木堡村,使用权面积62.58万平方米。
      医院标志涵盖了“中国医科大学”英文缩写“CMU ”,它由“盛京”汉语拼音首字母 “SJ”和医疗行业标识“十”字变形组合而成,它既似一片象征生命与希望的叶子,又似一只象征和平与健康的鸽子。两条律动的曲线象征着盛京人上下一致,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标志的颜色由代表生命的“绿色”、代表科技的“蓝色”和代表纯洁的“白色”组成,寓意着科技蓝托起生命绿。
      医院院训:团结敬业、严谨求实、仁爱守信、技精图强
      医院院歌:《用爱点亮生命之光》
    传承
      医院前身是1883年在沈阳兴建的东北第一家西医院——盛京(施)医院。1912年,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时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1949年,被中国医科大学接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全部迁回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恢复“盛京医院”名称。
    司督阁(1855-1936)英国籍苏格兰人,盛京(施)医院创始人。1881年毕业于苏格兰爱丁堡的医学传教士医院;1882年奉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华施医布道;1883年抵达沈阳,创办了东北第一家西医诊所——盛京诊所。
    设备
      医院拥有各种先进的诊治设备6000余台(套),包括亚太地区首台GE Discovery PET/CT Elite、中国首台PET磁共振、中国大陆地区首台256层和640层螺旋CT,以及3.0T磁共振、CT、伽玛刀、X线刀、医用直线加速器、平板DSA、3D-4D彩超、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系统VisuMax、大型生化免疫分析仪和共聚焦电子内镜等。
    技术
      医院素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齐全完善的学科特色闻名于国内外,承担着区域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及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的培训等多重任务,为广大百姓提供了从辅助生殖技术到临终关怀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现有国际水平医疗技术95项,国内领先医疗技术313项,区域领先医疗技术278项。
      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辽宁省影像医学中心、辽宁省康复医学中心、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辽宁省肝病研究治疗中心、辽宁省血液病医疗中心、辽宁省运动医学医疗中心、辽宁省盆底疾病诊治中心、辽宁省中毒诊治中心、辽宁省内镜诊治中心、辽宁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培训基地等近二十个省级医疗诊治和培训中心设在医院,为推动辽宁省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相关专业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外,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具有雄厚实力,重症监护病房(ICU)、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共计近300张;新生儿急救中心全国著名。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分别是: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感染病科、妇科、产科、新生儿专业、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外科、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重点实验室。
      ·内镜诊治中心在国内外率先开展EUS辅助消化道隧道技术,结合隧道内EUS治疗消化道疾病。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隧道式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剥离  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
      ·普通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普通外科疾病、多镜联合治疗胆道疾病、胰腺肿瘤新型治疗等多种先进技术。
      ·普通外科通过系列减重手术和主流代谢病手术,建立了以外科手术为中心,内分泌科、营养科和心理科多学科技术协作的减肥治疗体系。
      ·胸外科开展单操作孔腔镜肺癌根治术及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中清除淋巴结数量,术后患者恢复等诸多指标,均达到国际文章报道的平均水平之上。
      ·关节镜联合单髁置换术(UKA),将骨科、微创外科、运动创伤学科的技术相结合,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放射科开展基于迭代重建的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达60%,真正开启了冠脉CT检查的绿色、环保、无创之门。
      ·妇科开展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极大地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先成立全国唯一的盆底及泌尿专业病房,已开展各类盆底及尿控手术3000余例,是国内完成全盆底重建手术最多的单位。
      ·产科以母胎医学为载体,向全国推广了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和采用卡孕栓不同途径给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成果;采用有创呼吸、循环监测技术和血滤技术等进行围产急救;探索胎儿医学研究,开展孕早期NT测量、孕中期血清学筛查、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绒毛、羊水、脐血穿刺)、孕中期系统性超声筛查及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细胞遗传学及部分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FISH等)等;胎儿异常的MRI产前诊断水平居国外先进水平。
    科研
      2013年,医院共获得科研项目181项,共获得科研经费388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3项,总课题经费1812万元。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501余篇,其中SCI文章突破265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情报所国内医疗机构发表论文统计结果:2012年该院发表论文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1025篇; 被SCI收录234篇,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22位,较2011年(24位)上升2位。
      医院在四个领域获辽宁省科技厅批准建设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郭启勇教授《辽宁省肝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云会教授《辽宁省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窦晓光教授《辽宁省肝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彩霞教授《辽宁省产科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彩霞教授牵头申报的项目《常见高危胎儿诊治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建立与优化》获2014年度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资助,获经费资助1264万元。
      目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十三个:内科学(传染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泌尿外科)、外科学(神外)、妇产科学、眼科学、麻醉学、口腔临床医学,以及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培育学科一个:内科学(血液病)。医院同时还拥有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妇科肿瘤与高危妊娠重点实验室。医院中医科还入选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成立了盛京医院实验研究中心,同时,还实施了“盛京自由研究者”计划,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后到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设立博士创新基金,举办盛京科研精英沙龙,以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
    教学
      医院拥有临床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20个,三级学科32个;临床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二级学科24个,三级学科37个,并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
    医院已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接待来院讲学交流的专家百余人次,并实施“盛京未来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出国学习深造。医院还编辑出版了《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实用药物与临床》、《现代医院管理》等国家级刊物。
      医院每年承担着24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1200余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五年制、留学生班以及临床医药学院等2500余名学生的临床理论课、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
    医院对于教学条件持续改善,对于教学质量严格管理,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医院还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两门(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两门(放射诊断学、妇产科学),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薛辛东教授主编的《儿科学》(第二版)),省级精品课八门(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儿科学、诊断学、传染病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中医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四门(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中医学、诊断学),省级视频公开课一门(营养、健康与文化),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三个(放射诊断学、妇产科“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团队、小儿内科 ),省级专业带头人一名(郭启勇教授)、省级教学名师两名(郭启勇教授、刘彩霞教授)。医院的国家级临床技能中心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学基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该院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资助金额超过200万。
    管理
      医院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卫生计生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深化医院内部改革,调整管理战略,创新服务理念和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途径,在实践中获得良好收效。
      多院区管理一体化
      医院的“南湖院区”、“滑翔院区”、“沈北院区”,在医院和科室双层面共用一套领导班子,一套信息系统,统一的人事、财务、医疗和后勤服务保障管理。管理的一体化,保障了多院区的文化理念统一、协调运行和高速发展,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市医疗服务的优势。
    综合管理大部制化
      2006年,医院为推进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实行大部制改革,扩大了单一部门的业务范围,把多种有联系的业务集中到一个部门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其中,人力资源部合并了政策研究室和人事科,医务部合并了住院部、门诊部、医患协调办公室和信息科。
    干部考核全面化
      2004年,医院引入360度干部考核机制,并逐年修订完善。考核通过对被考核干部进行上级、同级、下级、服务对象和自我五方面评价,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层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考评过程渗透了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传达了医院对被考核干部的要求。通过考核,中层干部能够明晰自身职责与岗位要求,最大可能的发挥自身作用,达到自觉敬业和自我提升。
    护理管理垂直化
      2005年,医院全面实施护理垂直管理,通过构建责、权、利统一的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
      引进专业公司参与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己成为城市大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医院从2006年引进社会专业公司参与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按照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建立辽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盛京医院积极探索延伸医疗服务的新模式,相继签署了盛京(盘锦)医院、盛京(丹东)医院、盛京(大连)妇女儿童医院、盛京(东戴河)医院,极大提高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地方新城区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区域性大医院的辐射功能。
      2013年6月18日,中国医大盛京医院集团正式成立,首批签约成员单位8家。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医院集团通过公立医院托管、私立医院托管、医疗服务合作等方式输出盛京医院管理模式,形成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在集团内形成良性、有序的内外部竞争机制,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健康与医疗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在整体提高集团内部各医院的医疗与健康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同时,能够深入放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能力,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该院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更好地造福民生。12月29日,中国医大盛京医院集团辽东湾分院正式落成并开诊。
    2013年,“盛京医疗联盟”服务半径不断延伸,成员已扩展至全国10省区共100家联盟医院,充分发挥了大医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使城市卫生资源能够切实得到整合及辐射,真正缩小了城乡间医疗卫生资源的差距。
    创新
      作为全国“数字化建设示范医院”,医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目前,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已全部应用电子病历,形成了电子病历临床应用、临床路径管理、门诊电子病历与预约挂号、科室信息集成、信息化优质护理与管理、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管理、医院运行综合查询、医院办公自动化、无线网络应用等特色数字化医疗模式。
    2010年11月,全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医院隆重召开。行业内300余家医院院长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医院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独具特色的“盛京模式”。
    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分别通过卫生部医政司组织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的7级验证和HIMSS(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协会)的电子病历使用评估等级的最高级7级验证的医院;医院还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电子病历平台互联互通四级测试的医院,标志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稳步走在全国的前列,与国际接轨,并达到领先水平。
      作为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先锋,医院积极投身医改,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2012年,医院在全国首推居民“二代身份证”作“虚拟就医卡”,为病人建立实名健康档案,应用自助挂号、交费系统,有效减少了患者非医疗等待时间。
    医院开展的多项医疗质量管理项目,形成了“对内以员工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轴线”、“对外以患者为核心,以电子病历为轴线”的自反馈式管理模式,将信息化建设与医疗质量管理需要紧密结合。
    文化
      130余年的文化传承,孕育了盛京人探索求进、勇担重任的执着精神,这种宝贵的文化凝聚,使广大员工对医院怀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构建了盛京人的精神家园。从司督阁先生最初的施医布道到如今盛京的社会担当,医院秉承“做和谐环境的制造者,做优质服务的提供者”的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向世人展示出盛京医院是一所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公立大医院,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服务社会,解政府所难,情系民生,推动了区域医疗服务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以精彩纷呈的盛京文化盛事为载体,医院开创了具有盛京医院特色的文化建设新局面。包括拍摄电视系列剧《盛京医院的故事》、高清院歌MV,举办盛京春节联欢会、艺术节、运动会,创办《盛京周刊》和《盛京TV》等诸多文体活动。
      医院还通过连续十年引进第三方社会满意度评估;进行全方位满意度调查;创新开展“服务明星”评选、“星级科室”评比活动;举办“做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医患沟通大赛” 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医院将2014年定为以提高员工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为宗旨的“职业素养提升主题年”,极大增强了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文化服务水平。通过文化兴院、文化强院,实现真正的内涵发展。
    担当
      凭借出色的综合管理能力,“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和“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相继落户医院,为辽宁省培养了大批医疗管理和高级护理人才;与此同时,医院不断探寻发展新路,充分运用数字化医院优势,打造无边界的医疗服务,成立了盛京医疗联盟和全国首家健康管理平台——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作出了积极探索。医院成为卫生部72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联络医院之一;全省医政医管管理干部医院管理实战培训班在院开班,将盛京医院管理实战实例系统完善地传授给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2013年,长江商学院医院卓越领导者课程班在该院举办了“走进盛京医院——中国公立医院院长战略管理论坛暨实践经验分享”专题培训;“北京大学——辽宁卫生管理高级课程项目”培训班开班仪式及首次课程培训在院举行。
      在医院蓬勃发展、走向国际化城市大医院行列之际,凭借强大的医疗技术和先进完善的配套设施,辽宁省首家涉外医疗服务机构——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设立在医院。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精通外语的高级医护团队,有效地解决了外籍人士的就医困扰,为推动沈阳市乃至整个辽宁省的城市国际化进程和经济腾飞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近年来,在担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唯一定点医院、第十二届全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抗击柯萨奇病毒、“非典”、“甲流”疫情,手足口病救治工作,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省玉树县地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数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前,盛京人承继了先辈以“天下为己任,生民为至亲”的人道精神,全员上阵,不计私利,前赴后继,续写了百年史诗的光荣新篇。
    荣誉
      “面向世界、争创一流”是医院教职员工共同的信念;“团结敬业,严谨求实,仁爱守信,技精图强”是每个教职员工恪守的医院精神。
    2013年,院长郭启勇作为辽宁省医疗卫生行业唯一一位代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并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会见。
      2007年除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李克强(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慰问医务人员,使盛京人得到极大的鼓舞与鞭策。
    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到医院视察,盛赞盛京医院条件好、水平高,鼓励大家应用好信息技术,在公立医院改革上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医院的新路子。
      2012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马晓伟、刘谦视察医院,对医院多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指导。陈竺部长实地视察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情况,听取了医院工作汇报,并与医务人员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深入座谈。陈竺部长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及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医院的信息管理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先进经验并感谢医院在医改过程中为医疗信息化所作出的贡献:“盛京医院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服务,来改善管理,让医院成为和谐环境的制造者,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医院每一处都渗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看到患者对这家医院医务人员给予的高度评价,我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
    2010年,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视察医院信息化建设后给予了高度肯定:“今天我看到了盛京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使我很受震撼,也很受鼓舞,更使我增加了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的信心。”
      2013年,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来院进行专题调研。
      医院荣誉: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三级甲等医院(首批)
      全国百佳医院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荣誉奖
      全国卫生系统百家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全国院务公开试点单位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唯一定点医院
      2010年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全国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2010年度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
      2010年卫生部改革创新医院
    沈阳市口腔医院,沈阳市口腔医院是一所集口腔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和科研于一体、以修复和正畸科为市一级重点科系,口内科为市二级重点科系的市属唯一的口腔专科医院。医院为国有事业单位,专科三级医院。医院始建于1947年,经历了沈阳市立牙科医院、沈阳市牙病防治所、沈阳市工农兵牙病防治所、沈阳市口腔病防治院、沈阳市口腔医院的名称变更。医院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138号,坐落在沈阳市区中心。1994年,医院新建门诊病房综合楼,其面积8200平方米。医院设置口内、口外、修复、正畸和预防五大科系,下设特诊治疗科、特诊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粘膜病科、儿童口腔科、干诊科、正畸科、口腔修复科、修复技术室、种植修复中心、口腔颌面外科(颞颌关节病)门诊、病房、综合急诊科、大东门诊部及铁西门诊部。配置了放射线、检验、心电图、病理、药剂及消毒中心等辅助科室。全院开放牙科椅位130台、病床43张,年门诊量约15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392名,在岗职工249名,具有高级职称67名,博士生5名,研究生59名。如今医院拥有一支经正规院校培养的具有高等教育、训练有素、理论扎实、技术精良的医疗队伍,成为学科完善、技术领先、设备一流、环境幽雅的现代化市属口腔专科医院。沈阳市口腔医院系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大连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口腔医院,是与大连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合作单位、沈阳市口腔临床质控中心、沈阳市口腔医学会挂靠我单位。沈阳市口腔医院技术室被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沈阳市口腔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l*** | 2017-11-03 03:43:41 40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